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豪门重生手记-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蕙娘自然听从她的吩咐,两人站起身来欲要道别时,她却是再忍不住,一把握住了林氏的手,在她耳边轻声问,“会里的计划,你都知道了?”

林氏沉着脸,轻轻地点了点头,“瑞婷这个人,你要好好处,她是大伯几个女儿里最出色的一个。大伯续弦,娶的是崔家的老生女儿,两口子都不简单……不说别的,只说大伯人在谷内,还能娶到崔家人,便可见他的不凡了。”

也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两人谈到现在,还没提到权家如今正用的这一计,蕙娘没回来之前,也的确没想过这一点。国公府一系回了府就不能出去,大伯是如何同崔家接上线,如何令老族长同意这门婚事的?这里面必定也大有文章。忽然间,她又想到了良国公在摊牌时说的话。

“我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把局面推动到了这一步……”

她心里又开始乱了,但这一切,都并不是蕙娘现在最关心的问题,她只是很想发自内心地问一句,即使对象是林氏亦不打紧,这句话,她含在口中已有近一年之久了。

“你现在也是什么都知道了,”她几乎是□般地轻声问,“你觉得这一计能成吗?”

林氏面上,亦浮现出清晰的绝望之色,她本能地摇了摇头,又犹豫地点了点头,两人目光相对,都已明白了对方的想法。

毕竟都是富贵人家的子女,大秦亦不算是风雨飘摇的乱世,此时国君有力,四海升平。身为大秦子女,总觉得这份统治,应当是百年牢固,起码在自己眼见的时光里,是不会有人颠覆得了的。

以这样的眼光来看,便觉得鸾台会是一群疯得令人想要尖叫的傻子,所作所为,无异于自取灭亡——可若是这样去想,他们的灭亡中,必定便有国公府的一份。连自己的嫡系族人,都制约得如此严格,国公府常年孤悬京中,权族手里所握有的把柄,难道还会小吗?

而这么亲眼见证下来,又不能不承认,鸾台会也好,权族也罢,的确拥有足以搅动天下的实力,也没准他们就能办成了上古以来谁也没办成的事:凭借着阴谋和暗杀,悄无声息地谋夺了一个王朝的血脉。

但就算成了事,等着国公府的也没有什么好下场……虽说长辈们看来是自有谋划,但这谋划,也不过是在必死中,去寻找那一线生机而已。纵有千般手段,在这份长达百年的重担碾压之下,又有谁敢放言自己,已经看穿了未来?

“能成不能成,都要往下走。”林氏忽然又振作了起来,她挺着厚实的肩膀,一把握紧了蕙娘的双手,力度之大,竟将她微微握疼。“我永远都记得我和你说过的话,这个家会有一段艰难的日子,但只要我和伯红齐心协力,我们终于也将度过的。”

蕙娘忽然感到,其实权家并未太亏待权伯红,他们的确为他挑选了一位出色的主母料子,虽说命运弄人,林氏终落到了如此地步,但她也一直都没有失去主母的气质。

她轻轻地点了点头,回握住了林氏的手掌,两人一时谁都没有说话,又过了片晌,林氏忽然问。“仲白现在,怕不在京里吧?”

她是京城生人,自然对皇上的性子有所了解,婷娘要得宠,那权仲白就得出去,知道内情后谁都能轻松想到这点,蕙娘轻轻地点了点头,“出海去了。”

“倒是走得远……他,知道了吗?”林氏提起权仲白,口吻是有些复杂的,虽说两房有过争斗,但她对权仲白,终有一份真挚的关心。

对这个问题,蕙娘势必不能向对桂含沁那样处理,她默然片刻,不答反问,“他知道了,又该是怎样的反应呢?”

林氏犹豫了又犹豫,方摇头苦笑了起来,她涩然道,“我不知道,仲白这个人,太难预料了。这计划本来变数就大,偏偏最紧要的他,本身却又是最大的变数。他会做什么反应,根本就无从设想……但,若计划要往下推行,他也早晚都得知道。”

蕙娘也笑了笑,她低声道,“将来的事,只有将来再想了,先把眼前难关过去了再说吧。”

林氏会意地点了点头,她又握了握蕙娘的手,“周先生应当会设法为你周旋的——你要去权世赟那里,我也不拦你,但这里的女人,说真的什么事都不顶,你要做好无功而返的准备,还是多把心力花在周先生身上更好些。”

又做了些叮嘱,两人互相再望一眼,便再不犹豫,各自分手。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林氏也是满坚强的,没有孩子又如何,还是和老大不离不弃的。

☆、218争权

一个亲戚也是走;两个亲戚也是走,横竖还要等待吉日,蕙娘索性便将谷内长辈们逐一拜访过来,这一两天之内,她也是见过了上百个陌生人。饶是以她的记忆力,也有些头晕眼花了。

拜过了族中尊长;又去看周先生;不料周先生却没在家,只有师母并子女们在家里闲坐——蕙娘也是听说了;周先生现在一般都吃住在老太爷身边,她同周师母略坐了坐;也就告辞了出来。

虽说先得了大少夫人的提点;但也是直到和这些女眷们接触过了,蕙娘才明白她的意思。要知道在京城、大秦的上层社交圈,女眷发挥的作用,有时并不逊色于男丁。远的不说,就说牛家,要不是他们家女眷作风非常强横霸道,单按男丁们的表现,未必能招来众人的白眼。因此大户人家,对女儿的教管一般都是极为严厉的。

但在谷中,一切大事都有族里做主,打仗那也是男丁的活计,女眷们那真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能把家里打点得清洁舒适那就够了。别的事情也完全用不上她们操心,钱粮都是到时就给发下来的。谷中许多女眷,本来出身周家、庞家等杂姓家族,长大后便直接嫁给了谷中权姓,竟是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凤楼谷一步,她们亦是丝毫都不引以为异。

其实按当时的风俗来说,女眷们一辈子不出城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有的人家,甚至连男丁都有几代没有出过山谷了,他们虽粗通文理,但却懒于读书,只愿习武当兵,这样什么也不用担心,只在谷中土生土长,一切事情都有大家长安排,倒也是省心逍遥,比起咫尺之隔的那些朝鲜庶民要好得多了。甚至就是白山镇上,也没有多少人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也是因此,许多从白山镇附近,甚至是丹东、延边乃至盛京一带嫁来的女儿,也都极为满足这样的生活,她们多半都是半买半聘,从小就接回来好生调养了再行婚礼,这样的出身,一辈子不许回娘家那也是名正言顺,因此虽有惦记娘家的,却也不敢提出谷的事儿。不过是安稳为男人们打理三餐,生育子嗣。等孩子落了地,自有族中学堂教养,其实连相夫教子都不用她们操心。

这样的女眷们,同蕙娘如何能比?周先生、权族长上的妻子,虽然不至于如此不堪,但受此风气熏陶,也都是闷头打理自己家务,顶多得了闲和妯娌们推个小牌九,别的事一应不问一应不理。见了蕙娘,虽然都爱她的美貌和做派,但却也说不出什么深沉的话来,无非是见过了认了这门亲而已。

蕙娘亦并不灰心,反倒是饶有兴致地观察着她们的生活细节,她只和这群人粗粗谈了几句,便知道估计权族的男人是不大和妻子商量要事的,权世敏和权世赟关系那样紧张,两人的妻子还好得和一个人似的,她在权世敏屋里坐了不到一个时辰,权世敏太太便提了好几次,下午留她下来,同几个弟妹一起推牌九,“世赟那口子手气好,上回赢了我们好几两银子去,今日必得赢回来。”

蕙娘欣然同她们推了一下午牌九,只肯定了一件事:权世敏妻子,连自己丈夫在外做的是什么勾当都不知道,当然也丝毫都不懂得权家把聚居地选在朝鲜境内,又豢养私兵究竟有何图谋。她虽然是朝鲜王女,算来还是当今朝鲜国王的姑姑,但文化素养可能还敌不过京城随便一家五品人家的小姐,蕙娘甚至私底下怀疑,这位王女认得的几个字,是不是到了权家以后现学的……

至于权世赟太太,看着也和权世敏太太没什么两样,她是崔家族女出身,说起来也有些身份,但满口里谈的,无非也都是天气饭食之类的话题,对蕙娘兼且客气有加,直说权世赟在外,多亏国公府一系的照拂。蕙娘因云妈妈的缘故,对她本是有几分期待的,但权族行事处处出奇,她也无法肯定这权世赟太太究竟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面上自然是不动声色,满口和她客气罢了。

走过了族内大佬,良国公一系的后人也该去拜访拜访,这些族人,有的回谷时间已经超过四十年,多有眷恋京城风物的,她一去便拉着她直问京城的变化,蕙娘少不得一一敷衍,这么一来,耗时便长久了些,只是这些人,本来就是斗败了才回来的,在谷中哪里还能掀起什么风浪?又是明里暗里被防得严实,居住时间久的,也都没想着再出谷去了,能给蕙娘的帮助,也并不多。

至于权世芒一家,蕙娘早和林氏打探了清楚,在先头元配去世以后,权世芒先后续弦两次,头一回续弦的确是说了周先生之妹,只是权世芒之弟,良国公之兄权二爷没有子息,权世芒欲择一子过继给他承继香火,照旧在自己屋里养,他元配仅留一子,偏偏周氏头胎难产,损伤甚重,日后不能生育,已犯了七出,权世芒虽无休妻之意,但周氏自己惭愧之余,也唯恐自家男丁少了,在谷中无法立足,便和权世芒商议了,竟是情愿聘了崔女回来,做了货真价实的两头大。两位夫人虽然出身迥异,但情同姐妹,在谷中那是出了名的和睦。

这事听着和戏文一样,随意一品就觉得背后恐怕都是故事,但反正对外就是这么个说法,崔氏所出长子,也的确是过继在权二爷名下,蕙娘也就姑妄听之。不过,崔氏身份特殊一点,可以随意出入谷中,现在和丈夫一样,都不在谷内。至于周氏,从落地到如今,没出谷一次,蕙娘见了她一面,只觉此人温顺贤淑到了极点,一心只是打理家务,照应几个儿孙,虽则权世芒诸子孙对她都很恭敬亲密,但本人看来却并不像是有什么城府。

至于权世芒的几个儿子,蕙娘有见了的,有没见的,却也只是匆匆一晤,没有深谈。她也并不觉得自己公公都不会告诉自己的秘密,这些堂兄弟会轻易地分享出来。这一次进谷,除了权伯红一家以外,她还是更把希望寄托在权世赟太太身上,毕竟,从云妈妈的谈吐中她也能听得出来,云妈妈是权世赟太太的陪嫁出身,能培养出云妈妈如此人才的主子,应该也简单不到哪儿去。

蕙娘也留了个心眼,特意把权世赟这家放到了最后拜访,她登门时已经是吉日头一天下午,吉日过后,要没有什么大事,她就应该动身回京了,这也是她最后一次出门打关系的机会。把权世赟一家留到这时候,也是能进能退,颇有说道。——虽说要遥遥控制谷内局面,并不容易,但她总还想要凭自己的努力,在谷里打点伏笔的。

一样是崔家女,但这位大崔氏,要比权世芒续弦小崔氏平稳得多,听她说来,入谷后也很少和家人互通消息,看其打扮,更是同凤楼谷内所有女眷一样,都相当朴素,头顶簪环,最贵重的也就是一枚银簪而已。她同蕙娘先前业已见过,此时打了招呼,便将儿女们唤出来同蕙娘相见,最大的今年有十五六岁,再过两年便可出去自立了,最小的是个女儿,今年不过六岁。据崔氏说,生下来到现在,“还没有见过爹”。

权世赟应该来说,出门时间已经不短了,他接受鸾台会北部也要一个过程,期间一年能回家一个月,都算是很了不起的了。在这样的见面频率下,崔氏居然还硬是给权世赟添了有三男一女,可见她子孙运之旺盛。——蕙娘这一年来暗地里留心,也没听说云管事背地里有宠幸什么女人,看来,他若不是自制力极强,便是同这位崔氏,感情相当不错。

足足六年没见丈夫,崔氏免不得同蕙娘抱怨几句,但有云妈妈在一边,她也没多问权世赟的近况,不过,她也只是同蕙娘说些闲话,并不肯多谈谷中局势。蕙娘试探性地问了几句,想知道老爷子的身子,又或者权世敏近来的心情等等,崔氏都是一问三不知。她只知道族长身体不好,已有两年了,但看来还没到危在旦夕的地步,谷里许多大事,他也还是能出面主持。

只看云妈妈对崔氏的恭敬程度,便可知道这位崔氏,恐怕并非那样简单,蕙娘本想再多问些什么,但坐了不一会,崔氏便端茶送客,她也只好告辞出来,略微琢磨了一会崔氏这人前人后判若两人的态度,也就把这事儿给搁到了一边。

#

蕙娘在观察凤楼谷,凤楼谷里的人,自然也在观察她。权世敏将药碗搁下了,先拿起一条白布,将自己的手指给擦拭过了,再轻轻地用一条湿巾为老太爷擦过唇角污渍,又拧了一条热手巾来,为老人家敷脸。

“倒是各地都跑过了,当晚先去的她大伯那里,略说了几句便回来了,之后倒是礼数周到,那天有提到的人家,都按辈分给走了一遍……就是也不知怎么排的,倒是把世赟家给放到了最后。”他若有所思地对父亲交待着蕙娘的行踪,“也是没坐一会,便告辞了出来。”

“她大伯子……”老人家的眼皮还是没有完全撩起来,“是叫权伯红吧?当时是怎么说来着,因为什么事儿回谷里的?”

“是她大嫂给她下了毒……”权世敏三言两语就把事情给交待清楚了,“因为这件事,两口子回来也有几年了。”

老爷子唔了一声,“我记得这个月的日用,就是她大伯跟着去接的吧?”

这么大把年纪了,心里还是这么清楚,看着老糊涂,连如此细微的布置都还要点出来。权世敏一时有些气馁,却不敢多加分辨,只得老老实实地应了一声,“是。”

“多大年纪了,行事还是这么浅薄。”老爷子不满地瞪了大儿子一眼。“你把世芒打发出去了,我不说你什么,连她大伯都要遣出去,让两个打过仗的妯娌面对面,你这是什么意思?无怪人家最后才去世赟那里,没有一会就出来了,那是小心翼翼,怕你更忌惮他们呢!你这是把人家的心往冰水里摁,不离心都要给你摁得离心了。”

权世敏也是经过事情的人,但在老爷子跟前,常常被说得冷汗直流,他也委屈啊:您老要觉得不合适,早不发话?现在再来放马后炮,有意思吗?

“是儿子做得不对,”口中却立刻就服了软,“爹您看,这个焦氏,为人怎么样?”

“传闻里,她都快长出三头六臂了,这乍一看,除了生得漂亮些,行事特别谨慎,也没什么出奇的。”老爷子也没有和大儿子继续摆谱的心思,他沉吟着说,“不过,她这也是难免。世赟回信里,交待得很清楚,焦氏现在知道的东西并不多。世安还是很守规矩的,私底下根本就不和焦氏多加接触……焦氏亦并不多问多话,交待给她的差事,她也都办得很用心。”

权世敏听出了老爷子话里的态度,他沉默不语,却免不得有几分不以为然:权仲白和焦氏这对夫妻,给族里已经添了够多堵了,虽说不知者不罪,但和更好控制的权季青相比,他还是更倾向于权家四子。

老爷子又岂能看不出他的态度?他沉沉地叹了口气,也有一丝烦躁,“好了,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想着了,我们要做的那是大事,大事就不可能顺风顺水。罗春那条线,断了也好。”

他这病未发作时,思绪清晰言辞锋利,半点都看不出年纪。“至于宜春号,一时半会也别想太多。焦氏现在,还浮动于表面,她家累少,弄得不好,抛下一切一走了之,临走前一告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