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太平公主-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求PK票,求推荐,求收藏,求评论。谢谢啦!

卷一【盛唐篇】 第042章 画馆偶遇见故人

柴绍的“大计谋”估计是谈论了整整一夜,因为第二日我们出发的时候,他双眼布满血丝,一脸倦容,身上还有很明显的宿醉的酒气。也不知道他和那个柴将军吐露了什么心事还是发泄了什么怨气,竟然能喝得这么醉醺醺的。要不是燕国皇帝给他外出的期限短,他恐怕应该倒头睡在这儿了。

我们并没有回清雅小筑,柴绍直接把我带到燕国皇都去了,他的理论是——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他觉得把我放在长公主眼皮子底下,是最不容易被发现的。

我们到达皇都的时候,正赶上祭祀大典。今日是清明上节,街上摆满了黄纸、白烛,有的小农小户索性就在自家门前用煤炭画个圈,就地烧纸钱,而那些大户人家达官贵人就会比较讲排场,雇来好些个佣人,造纸船、纸屋子、纸家具、纸衣物什么的,做好了便摆放在大院中,请来德高望重的天师施法,叨咕一阵子以后,一把火将那些纸制品焚掉,替已经亡故的亲人还魂祈福。皇家自然也有皇家的方式,今日的街头是特别的热闹,皇帝、公主、太子各坐一顶八人抬的白色纸花嵌的轿子,一直从皇宫大门行至祭天坛,一路上围观的百姓们把大街两侧的小铺门口围了个水泄不通,因为个个都想一睹皇族人的芳容。只可惜天颜哪里是那么容易得见的,只见轿门紧闭,众人是怎么也看不清里头人的样貌。

按照礼俗,这浩浩荡荡的队伍会在祭天坛处对着天神的雕像三叩九拜,再由御膳房亲自呈上一千零一道珍馐美味,于神明的脚下摆成里外三层,呈阶梯状。接着是难得出来一次的hou宫嫔妃上前叩拜,焚烧祭文。形形色色的女人同聚一堂,没有显赫身份的人还无法得见这一盛大景象,因为祭天坛外围由重兵把守,寻常百姓人家是不允许靠近的。最后是文武百官向先皇、先祖朝拜,轮流献上三支香。他们口中念念有词,诵着祝词,像极了大寺庙里的唯唯诺诺做着法事的和尚。

我是头一次见到这种场面,觉得非常新颖,所以拼命地往人堆里钻,就是想走到人群的最里层去看个究竟。百姓们都在讨论说燕国长公主是个吃了仙丹的美人,能够比常人多活一倍的年纪,因此三十岁了还能像刚出阁的妙龄姑娘似的,身材娇好,皮肤白皙,用我们现代的话来形容,就是“**”的熟妇。他们把长公主形容的这么神乎,倒有点儿妖魔化的感觉了,其本人我是见过的,望春楼那么多的嫖客也都见过,而她手下那一支御林军更是熟悉的很,谁都知道这公主长相一般,仗着衣着光鲜撑撑场面罢了,至少我是这么觉得。所以大家在一边讨论得不亦乐乎,我却越听着越冷哼一声,引得众人对我的行为非常不解。

他们的想法我当然能明白,慕容家族作为燕国的统治者,要想掌握皇权,神鬼之说是少不了的,历来皇帝都是如此,出师需有名,治国需安天下,我甚至能够想象到燕国皇帝当年是如何愚弄他的子民的,他一定是宣告天下说,他出生的那一刻,屋顶出现一条巨龙,或者天空出现一片祥云红霞,或者帝星晦暗、紫星闪耀,预示着新统治者的诞生,或者干脆他一出生就是个会说话的聪明婴孩……总之各种流言,以讹传讹,传的多了也就成真事了。而这位“神明”的君主膝下只有两个孩子,长女是百姓们口中描述的那个吃了仙丹的婴孩慕容敏月,儿子呢也一定是什么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之类的传闻,所以当今皇太子才会像苏婉儿所崇拜的那个神明英武、仁义无双的模样。

皇帝长什么样,我反正是看不清楚的了。皇太子和公主长什么样,我也已早就知晓。这么盛大的祭天大典,唯一吸引我的就是那座雕像脚下的三层美食。

“喂,你疯了!别靠近那边,你找死啊!”臭小子的谩骂又炸开了我的耳朵。他管的也太多了,连看个热闹都不让我去。我嘟起小嘴,表现出我的极度不满,可是他却置若罔闻,视之不见。好吧,要不是看在叔父的面子上,我铁定撒丫子跑了,谁爱跟在这么个冷面人身边!

“走,跟我去珠宝店。”他抓着我的胳膊就欲走,然后被我非常用力的甩开。

“去那儿干嘛啊,这里多有意思。”

他的怒火腾地一下升上脸颊,我都能看见他眼里冒着火花的两根红辣椒。他再次抓起我的胳膊,怒斥道:“收起你这爱玩的性子,总有一日玩死你自己。快跟我走,咱们还有要事要办。”

“什么要事,非得现在办不可?”

“还不是为你收拾残局的事。你惹出的祸,一点儿也不知道轻重缓急,我若不替你收拾,你早就没命了。”

“没命了更好,反正我也不想活了。”

我嘟起的小嘴就一直没平下来过,我想那小嘴上估计能挂三五个油瓶了。

柴绍不再多说,带着我去了珠宝店。那珠宝店大掌柜显然是跟他熟识,一见我们二人进来,就热情招呼我们去了内室,只留两个小厮在外面打点。店里客人本来是很多的,不过我看他们的样子都像只是来欣赏下宝物,没有几个是真正买得起的。那俩小厮还舔着笑脸去招呼客人,倒是难为他们了。没办法,谁叫顾客至上呢!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面对这种不会消费的顾客都应当一笑置之吧。

我和柴绍进了内室,坐在一侧,大掌柜的内妻出面向我们见礼,然后吩咐下人沏了两盏茶。我一闻,就知是上好的铁观音,且是属于浓香型的那一种。我对茶叶还有一点研究,一喝这茶便能体会出主人跟柴绍关系匪浅。铁观音数茶叶中的上乘,最初产自南方的福建省一带,想必就是在这大燕国附近的某个镇上。此浓香类茶叶,是以传统工艺“茶为君,火为臣”制作的,通常是使用百年独特的烘焙方法,温火慢烘,湿风快速冷却,产出的茶叶“醇、厚、甘、润”,条型肥壮紧结、色泽乌润、香气纯正、带甜花香或蜜香、粟香,汤色深金黄色或橙黄色,滋味特别醇厚甘滑,香韵显现,叶底带有余香,可经多次冲泡。茶性温和,可以止渴生津,温胃健脾。我看手中这盏茶颜色成深金黄色,应当是第一次冲泡,看来这个时代的人还并不怎么会品茗,只知选择优良品种,却不知铁观音是越泡越香,越换水味越甘醇。

我也不道破这些,只傻愣愣地坐在那儿看着柴绍和那大当家的寒暄。此次目的非常明显,前日里我因为一直血玉珠钗惹出了大乱子,弄得燕国公主对她丈夫养了小妾这件事而耿耿于怀,处处戒备。为了打消她的戒备,柴绍不得不寻了这么个一流的珠宝大师,专程替他打造一支一模一样的钗。

那大掌柜的内妻取来笔墨纸砚,在柴绍面前的小方桌上铺好,于是他便照着回忆中的样子临摹出一支血玉珠钗,那颜色鲜红似淌血,又不失晶莹剔透,倒的确画出了八九分神似。我自认画功一流,见了他这么一手,着实还在心中暗暗佩服了一把。接着,他把那图样交给珠宝店大掌柜,可以看见画纸上有多个角度的珠钗的模样,大掌柜须得找出色泽相近的珠宝,重新打造一副一样的赝品出来。上好血玉怕是找不出来了,不过血红色的玛瑙石还是可以充数的。只见那大掌柜差人好生伺候我们,自己却进了工作间,不过一盏茶功夫,他果然带着一支做工精细的珠钗出来。我仔细打量,不禁冒出一口凉气,世上竟有如此神奇的雕工,能把独一无二的珠钗复制得这么相像!

柴绍也不再耽搁,去了珠钗就带着我离开了。

“喂,你预备如何跟你的娇妻解释啊,就拿着这么一个赝品去糊弄她?人家好歹也是个公主,是见过世面的好吧,哪会轻易上你的勾。”

他轻蔑地看了我一眼,露出一抹得意的微笑,说:“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我自有妙计。”

“那我们现在去哪?”

“先去给你找间客栈住下,等这事儿缓过了,再让崔湜接你回去。”

说着,我被他带到一家规模很小的客栈。好歹这也是个皇都,来来往往龙蛇混杂,住在大型客栈里对我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因此为保小命,我强忍着被他关在个偏僻的角落。只是当他的亲信寻来,把他叫走以后,我被关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实在是闷得要发霉了,这才禁不住窗外吆喝声的诱惑,悄悄溜出了客栈。

那吆喝的,应该是个卖字画的小贩。只见他摊上摆着些字画,架子上还挂着几幅,一个劲儿的朝着路人叫卖。以我这个专业人士的眼光看来,这画上的手笔细腻,画中意境也是超然脱俗,可以猜出是女人所作。倒不知燕国也会有如此心细如尘的画师。

“小哥,请问你这些画是从哪弄来的啊?”

“喏,里边请,我家夫人便是这画的主人,姑娘若是感兴趣,就进去和我家夫人打声招呼吧。”

我抬头,这才看见那人身后是个宽敞的店面,店门顶着“画馆”二字,原来是到了燕国的一家画馆。走进一看,果然见两个女人在那对着一幅画聊着什么。她们侧身对着我,因此没发现我进来了,但我却能大致看到她们的半张面容。年轻些的女子作丫鬟打扮,倒也不算寒碜,头上饰物不少,穿着也很光鲜。另一个年长些的是个约摸五十岁的女人,头上盘着髻,举止谈吐非常优雅,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

亲爱的大大们给我投个票吧!感激不尽!

卷一【盛唐篇】 第043章 真假珠钗巧布局(上)

“夫人何必亲自出来谋生计,劳神伤财的,咱家条件又不差。再说了,少爷一向最孝敬您,他若是见到您这么辛苦地赚钱,一定又要伤心了。”

说话的正是那个一看就知道出自富贵人家的丫鬟,她轻皱着蛾眉,一脸惋惜的表情,好像非常不赞同自家主人抛头露面。

毕竟是富贵人家,有几个愿意亲自出面画画、卖画的?除非是像我和苏婉儿这样,因为对画画这件事充满浓厚的兴趣,再加上迫于生计,这才开了画馆做起生意。

不过,从那位优雅美妇的着装打扮看来,她应该不是我们这一类。

那美妇笑着看了丫鬟一眼,只是摇头,也不回答,好像在用眼神告诉她“你懂什么”。

她对自己的画作都爱不释手,她看向画中的意境,就像是看着自己的情人。这种感觉……我实在是太熟悉不过了。若不是一个真正爱画的人,是绝不会露出这种依恋和释然的眼神的。

我分明看到那美妇对着一副中年男子的肖像图看着出神。

画中之人十分面善,器宇轩昂的气质,棱角分明的模样,一看就知道是个富家子弟,说不定还是侯门王爷什么的。

那美妇怎么会画这样一个人物呢?而且她看画的眼神,就像是在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一般。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她和画中男子,一定曾经有过一段美好的经历吧。

我又走近几步,细看画中男子,只见他头上戴着王冠,身着一袭蓝色锦袍,上面绣着螭吻和双龙。

我心想,能穿上这等昂贵衣服的,一定是王孙贵胄了,却不知是哪国的人,那容貌举止倒不像是燕国的蛮夷子。

我朝二人走过去,向那优雅的美妇投去赞赏的目光:“前辈画得可真好,一笔一划都细致入微,将画中之人描绘的活灵活现。小女不才,也算是半个画师,非常欣赏前辈您的画风,不知小女有没有这个荣幸,能够拜前辈为师,学习一二。”

我是真心诚意想要拜她做师父。

在我的记忆中,所有关于画画的技巧都是小时候一个年老的画师先生教的,那时真真只学了点儿皮毛,要拿出来献宝倒是难不倒我,可一旦遇上像眼前这等高人,我笔下的人物顿时就相形见绌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看着这位前辈画出的人物,全都是一个个鲜活的存在,那种敬佩之情是我难以用语言形容的。

那个优雅美妇显然是被我的突然出声给吓到了,她本和丫鬟聊得入神,完全没有察觉有客人进来,此时我不仅唐突地上前与之搭讪,还公然要求拜师学艺,任谁都会吓一大跳吧。

不过幸好,那美妇是个和蔼的脾性,我的礼貌态度得了她不少好感。

她整了整衣襟,吩咐那丫鬟先去沏茶,然后友善地招呼我坐下,问道:“姑娘叫什么名字,是哪户大家闺秀啊?”

上来就打听身份!

还好我早有预料。

我莞尔一笑,答道:“小女不是什么大家闺秀。小女名唤作李令月,是西梁国绸缎商苏家收的义女。说来也巧,我和我那金兰姐妹也喜爱作画,还在西梁开了一家小型画馆,这次我单独前来燕国,本是为了置办些燕国上等的纸墨,谁知竟遇上了前辈,您的这些画可真是栩栩如生啊,让小女好生佩服!”

我编了个不算谎言的谎言,反正假冒成苏家收的义女,她应该是查不出来的,我此刻诚心诚意想要结交这位前辈,哪里还敢造次,胡编个身份出来糊弄她?

只是我那不为人知的过去实在不便吐露给旁人,因此称自己为苏家义女也不为过。

“你叫李令月?”不知为何,那美妇听到我自报家名之后,露出一脸惊愕的表情。

“有什么问题吗?”我狐疑地看着她问道。

“噢噢~没有。只是太巧了,我也姓李,算起来,咱们五百年前说不定是一家呢!我看姑娘气质不凡,倒不像个寻常的百姓,既然你这么有诚意,我就收你为徒吧。”

我一听,不禁喜上眉梢,这妇人居然跟我这种名不见经传的小女子套起近乎来了,那她应该是觉得我是个有缘人吧。

古代人收徒弟不是最讲求缘分了么,有的人三番五次拜师不成功,无非就是因为老师父觉得没缘分,小徒弟只吃闭门羹。

今日我能和这位前辈结缘,初次见面就成为师徒,也算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了。

我顿时激动的手舞足蹈道:“谢师父!月儿一定好好学习,不负师父您的重望。”

她真不愧是识画之人,看起人来也是这么准,一眼就看出我有富贵相,而且她的平易近人让我平添几分好感。

“先别高兴得太早,我话还没说完呢。”那美妇又加上一句,正巧方才那个丫鬟端来两杯热茶,送至我们桌前。

我四处张望一番,发现这画馆的规模倒是不小,只是里面没几个斯文的客人,要不就是跑跑龙套随便闲逛的,要不就干脆不进来,只站在门外那个吆喝的小摊贩上砍价。

这种上等的画作被当作菜市场的大白菜一样被人砍价,还真是有辱斯文。

等到那丫鬟走去大厅里招呼客人以后,那美妇才继续说道:“我这辈子没收过徒弟,李姑娘是第一个。我为人低调,不争什么名分,希望姑娘你也能养成这种心性,不要去追逐名利地位,做个淡雅恬静的女子。俗话说,画出什么样的画,就是什么样的人,画画和写字一样,字里行间都能透露出一个人的品性的。除非你真正做到无欲无求、淡泊名利,才可作出美妙绝伦的画出来。”

“师父,这个自然!”

她的意思我都懂,搞艺术的人要静得下心来,不能心浮气躁嘛。原来古代人搞起艺术来,跟二十一世纪的人也差不了多少。

“再有,画画的技巧无非就是多练习,我并不打算教你一笔一划怎样下手、怎样布局,我所能教你的,唯有‘心态’二字,不仅是作画、品画、卖画的心态,还包括为人处世之道,以及人生哲学。”

这话我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