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与美女老总的暧昧生活-第5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伤数十万人,只是一撤军,对方就将亲中国人员清除,全面倒向苏联,前车之鉴,不可不防。

若是没有来大明看到海关之前,对于皇帝这番话,两人肯定会相信无疑,只是光是一个海关收入超过了千万两白银之多,虽然大明刚经历过一场大战,若是连二万兵力也无法出动,他们肯定不信,只是皇帝如此说,他们却不能够反驳。

休养几年再出兵,这绝对不行,在满人的统治下多一年,朝鲜就要多受一年压榨,再说他们前来大明朝贡之事总有一日会传到满人耳中,一旦让满人知道此事,不知满人又会有如何反应,两人对视了一眼,李浚一咬牙,连忙道:“禀皇上,既然是为了敝国出兵,敝国自然愿意承担两万大军的一切费用。”

“这……”王福仿佛迟疑了一下才道:“虽然如此,只是二万大军每日所费颇巨,朕担心朝鲜无力负担,若是如此,反而不美,不如暂待数年。”

两人唯恐皇帝反悔,李浚连忙道:“皇上放心,敝国虽小,可是供应两万大军所需,还可以免强应承,只是小使还有一件事向皇上请求,请皇上务必答应。”

听到两人答应负担两万大军的费用,王福心中大爽,道:“贵使请讲。”

两万大军,全部派羽林卫前往,光是每月军饷就是十几万两,加上吃穿用度,各种军械损耗,一月费用不下二十五万两,一年就是三百万两,真不知朝鲜能支付得起几个月,到时自然可以迫使朝鲜作出更大的让步。

李浚自然不知大明的军队会如此昂贵,他沉浸于另一个想法中,只要朝鲜开海,想必可以支付两万明军的费用,如此一来,可谓是一石两鸟,激昂的道:“小使请求皇上允许敝国仿大明例,在平壤设立海关,还望皇上允许。”

第四卷 帝国东升 第349章 讨价还价

朝鲜人想建海关?王福脸上闪过一丝惊讶之色,讶然的望着下面的李世绪和李浚两人,心中迅速盘算朝鲜人建海关的利弊,海关对于一个国家的作用无庸致疑,不但可以增加国家的收入,而且可以利用关税控制进出的物资,随着海关的建立,相应的必定会发展出一支水师,朝鲜的实力随之也会有一定的增强。

当然,朝鲜实力增强对于大明并不一定就是坏事,一个贫穷落后封闭的朝鲜,虽然不会对大明构成威胁,可是同样不会给大明带来任何好处,相反,眼下大明虽然对朝鲜毫无所求,只是等到以后大明商品发展到一定时期,一个军事弱小,但相对富裕的属国,无疑是绝佳的商品倾销地。

这些念头在王福脑海中转了数下,已经有了决定,缓缓的道:“贵国要效仿大明设立海关,这是好事,朕当然不会反对,只是海关牵涉甚广,不但要修建码头、仓库,最好还要有银行支撑,关员必须对各种商品的价格了如指掌,才能不至于高征,使得商人无利可图,也不至少低征,让税收流失,不知贵国可使可有精通海关的人选?”

“多谢皇上。”皇帝前面的话让两人大喜,只是后面一句又难倒了两人,朝鲜从来没有开设过海关,又哪来精通海关的人选,对于银行更是不了解,想起自己在上海时的情景,心中知道大明皇帝说的不假,若是由不熟悉的人去搞,这个海关说不定一年半载也搞不起来。

李浚还打着用海关关税来支付大明派遣大军的费用,海关当然是越快建立起来越好。他心中有一个想法,又不好开口,犹豫再三李浚还是一咬牙道:“皇上,敝国确无精通海关的人才,还请皇上能对敝国支援数人,敝国上下感激不尽。”

“也罢,这样吧,朕安排一支熟悉海关运作流程的官员跟随两位使者回去,同时大明户部银行也将在贵国开设分部,牵涉到银行这一部分,贵国都可以交给大明户部银行处理,不知两位贵使意下如何?”王福笑盈盈的道。

“小使谢过皇上,皇上此举,对敝国实在如同再造,敝国愿世世代代,永久臣服大明。”听到王福的话,两人感激的差点要热泪盈眶,浑不知道此举等于把朝鲜的金融、海关两项交付到了大明手里。

看到两人感激的表情,王福心中大悦,对于朝鲜的恶感也消减了许多,其实想想,朝鲜这样的小国,天然要找强国依附,若不是以后的满清不争气,朝鲜也不可能独立,更不可能不时蹦哒一下来恶心中国,有大明作依靠,也是朝鲜的运气,否则早被灭了。

回到居处后,两人都是一脸兴奋,可以说这次来大明,不但达到了目的,还超出了预期,想到大明军队踏上朝鲜领土后,朝鲜就可以从满人统治下摆脱出来,有了大明帮助,建立海关完全轻而易举,朝鲜以后必定会走上一条强盛之路。

正当两人兴奋间,一名随从来报:“两位大人,大明户部侍郎和户部银行掌柜来访。”

“快请。”李浚连忙道,同时两人也连忙起身相迎。

两人刚出来,就望见一名五十余岁的老者和一名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并排走了过来,老者身着官服,正是三品文官官衔,那名年轻人也是一身官服,李浚和李世绪两人连忙先行行礼:“小使拜见两位天朝上官。”

“贵使免礼,老夫解学龙,仍是大明户部侍郎,这位是贺荣华,仍是大明户部银行京城的大掌柜,在户部亦兼任郎中之职。”老者抚须微笑道。

此时的户部银行毫无疑问完全是一个官办的机构,每一级别的人员也有相应的朝廷官职,如户部银行第一任行长樊跃现在在朝中的官职就是户部侍郎,其实他这个银行行长的位置远比一般的户部侍郎要重要,只是樊跃最看重的恐怕还是户部侍郎的头衔,贺荣华作为户部银行在京城的大掌柜,挂一个户部郎中衔自然也是合情合理。

王福当然知道后世官办机构的种种敝端,只有户部银行是一个完全的垄断机构,又处于新兴阶段,现在正处于迅猛发展的时候,敝病完全没有显露出来,再说,不管有什么敝病,户部银行也只能官办,不可能交给民间。

“原来是解大人和贺大人,小使久仰,里面请。”李世绪和李浚更是恭敬,解学龙是万历四十一年的进士,历任太子太保、都察院副都御史、江西巡抚,曾因反对魏忠贤专权而名扬天下,两人说久仰,倒不是客气,对于贺荣华,当然就是附带。

“请。”解学龙也拱了拱手,四人一起来到厅中,由四名朝鲜使女端上茶,每人都轻缀了几口后,解学龙才开口道:“两位尊使,皇上已经决定一月后出兵,到时我朝水师战舰可以一次性运送二万大军及所需物资到达平壤,皇上考虑到朝鲜力弱,先期出征的费用就由大明承担,只是到达平壤之后,一切还请贵国作好准备。”

“小使谢过皇上宏恩。”两人连忙站起来,向大明皇宫的方向拱了拱手,李世绪才道:“解大人放心,俗话说,兵马未动,粮食先行,这点小使和麟坪大君都懂,今天本使就会发出快信给王上,天朝大军到达平壤后,小使保证能让天朝大军供应不缺。”

解学龙有点同情的看着眼前两名朝鲜人,让大军供应不缺,他们还以为现在大明的军队还象十年前叫花子军队不成,一点米面,窝头就可能打发。

“两位贵使不必答应这么快,还是先看过清单再说,若是无力供应,皇上可代为另想主意,否则若是到时大军因为粮饷短缺哗变,大明与贵国都要同受损失。”说完,解学龙将一名清单交了过去。

李世绪接过清单,只是瞄了一眼,手忍不住抖起来,忍不住惊呼道:“这么多?”

看到李世绪的样子,李浚知道有所不妥,连忙从李世绪手中接过单子,看得也是目瞪口呆,半响回不过神来。大米、豆类、草料每日所需和他们猜想的差不多,只是除了这些,他们还要给大军每日供应肥猪百头、鲜鱼二万斤、肥羊一千头、蔬菜数万斤、其中特别指明,若是猪羊有缺,用鸡鸭等补上亦可,若照这样供应,不出一个月,平壤城中的肥猪、肥羊、鸡鸭就非绝迹不可,朝鲜哪拿得出来,尤其是后面的军饷,每月更是高达十六万五千余两,各类弹药预计损耗五万余两,两者加起来超过二十二万两,相比来说,那些物资反倒是小头,虽然多,数万两也足够。

“怎么,可有问题?”解学龙问道。

李世绪和李浚两人互相看了一眼,他们很想说没有问题,只是知道,若是短时间支应数月还可以勉强办到,若是大军在朝鲜待上一年,即使是把王宫的家底都拿出来也支付不起,虽然有海关这笔收入指望,只是眼下海关还没有成立,两人心中没底,谁知道海关每月到底能收到多少银子。

“这……这天朝大军所费巨大,敝国实在无力负担,是否可以让皇上酌情减少一些军队。”李世绪不好意思的道,说完这句,李世绪恨不得一头钻到地下,大殿上,自己与麟坪大君承诺了二万大军的一切军需,如今又要大明削减军队,万一这两名官员大怒挥袖而去就遭了。

李世绪甚至想过大明是不是故意夸大军费开支来压榨朝鲜,只是心中马上否决,大明皇帝一直对朝鲜友好,不可能如此对朝鲜,何况天朝一向以仁义箸称,岂会作出如此下作之事,白白损坏自己的名声。

解学龙并没有如李世绪那样想的大怒,更没有挥袖而去,仿佛早已知道的问道:“那贵使以为要缩减多少军队?”

要缩减多少军队,这一下又把李世绪和李浚两人难住了,原先两人提出只借数千人马,可是皇帝拒绝了,再减也不可能减到万人以下,即使是负担一支万人队,两人依然嫌重。

见到两人为难,解学龙道:“两位使者其实不必担心军费负担不起,眼前就有一人能解决两位的困难。”

“谁?”李世绪茫然的问道。

“自然是这位贺郎中,两位不是忘了贺大人是做什么的。”

经过这一提示,李世绪和李浚两人都不是笨蛋,马上就想到了解学龙话中之意,李世绪试探着道:“大人的意思是让敝国向天朝银行贷款?”

解学龙点了点头:“正是,否则贺大人就不用跟过来了。”

“可是敝国每年收入有限,恐怕无力偿还。”李世绪道,向天朝借钱,这倒不丢面子,只是借钱要还,而且还有利息,若是借上数百万两银子,即使赶跑了满人,朝鲜也要被背负的沉重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

“两位贵使莫非忘了另一条财源,贵国可以用海关作抵押,也用海关税支付欠款,等到还清债务,再将海关赎回又何妨?”

第四卷 帝国东升 第350章 掌控

海关?李浚和李世绪两人不由面面相觑,他们没有经历过后世列强加在满清头上的各种抵押贷款,非但海关收入可以抵押,就是盐税、矿山、路权等等无一不可抵押,一时转不弯来,李浚迟疑了一下才道:“解大人,敝国海关尚没有成立,能收多少税银并不知晓,若是海关税入不足,又如何是好?”

贺荣华在旁边接过话道:“贵使放心,若海关税入不足,大明是天朝上国,也绝无为难属国之心,¨Zei8。电子书; ZEi8。COm电子书; Zei8。电子书; Zei8。电子书¨完全可以相商一个期限,到期若是贵国还末偿还完毕,天朝可以将债务一次性减免,把海关税入还给贵国。”

听起来不错,只是海关刚立起来就要抵押出来,李浚想想还是有一点不是滋味,他还指望着海关的收入能够为朝鲜训练出一支强军来,有给大明二万大军的军费,恐怕足可以训练一支十万人的大军,只是时间不等人,眼下将禁军扩张成七千人已经惹得满人过来询问,难道满人会让朝鲜在眼此底下训练出十万人来?

“解大人、贺大人,此事重大,可否容小使商议一下才说。”李浚最终还是无法一下子拿定主意。

贺荣华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之色,只是解学龙依然微笑着道:“好说,好说,大军出发还有一月时间,不过,除去前期准备,并无多少空闲,还请两位使者尽快作出决定,明日本官与贺大人会再来一次。”

说完,解学龙已经起身,贺荣华只得也跟着,李浚、李世绪两人脸上一幅歉意,连忙起身相送。

出了大门,贺荣华忍不住埋怨道:“解大人,皇上还等着你我回话,为何要答应朝鲜使臣延迟一日?”

在贺荣华看来,除非朝鲜人不需要大明军队,否则此事非答应不可,让朝鲜人多耽搁一天毫无意义,解学龙自然不作如此想,正因为朝鲜人别无选择,他才不欲逼得太紧,惹起朝鲜人的反感。

“贺大人何必心急,正所谓欲速则不达,皇上若是问起,本官自然会向皇上解说。”

解学龙虽然不是贺荣华的直接上司,不过,到底官职比贺荣华大数级,听解学龙如此说,贺荣华自然不好再抱怨。

果然,第二天,当解学龙和贺荣华两人再去时,李浚和李世绪两人脸上虽然有一些不豫之色,还是答应了大明的条件,对于李浚和李世绪两人而言,能够用还末成立的海关税收换取大明的出兵,无疑还是合算,虽然海关暂时没有收入,不过,只要能减去每年被满人勒索的大笔物资,足可以让朝鲜喘上一大口气。

签订完与大明所有协议,李世绪、李浚两人更是大大松了一口气,在他们看来,大明的条件太宽松了,海关的收入大明愿意只拿一半还债,其余一半交给朝鲜自行处理,只是还债的期限有点长,五十年期限。

只是相对于大明贷出来的款项,这五十年期限也是合乎情理,大明愿意一次性拿出五百万两白银贷给朝鲜,有了这五百万两白银,足够支付明军两年的驻军费用,两年后,不管大明有没有再驻军,大明户部银行都会再提供五百万两银贷款给朝鲜。

一千万两白银,足可以让朝鲜君臣听得晕头转向,虽然大部分要用来支付给大明军队作为军饷,可是其中有三成会交由朝鲜朝廷,由朝鲜代买军队所需的各种物资,三成是三百万两,这三百万两至少可以扣下一半,若是二年内大明将军队召回,那么朝鲜更是可以得到六百多万两白银的收入,再加上一半的海关收入,朝鲜以后的日子总算可以不用过得紧巴巴了。

有了这笔可以预见的收入,李浚和李世绪都相信,国王必定不会怪罪自己擅作主张。

“回皇上,朝鲜与大明的协议已经签订。”协议一签订,贺荣华兴冲冲的到皇宫向皇帝禀报。他虽然不明白大明完全掌控朝鲜海关五十年的意义,可是作为户部银行的大掌柜,单是这分协议的收益足可以让他笑得合不拢嘴,以朝鲜的关税一年最低一百万两计算,每年户部银行可以收回五十万两,二十年就可以把本金收回,以后的三十年都是纯利。

当然,这个利息与民间的借贷相比不算高,否则两名朝鲜使臣也不可能轻易同意,只是胜在稳定,朝鲜海关的税收一百万两只是保守估计,若是更多,户部银行的收益会更大。

王福微微颔首:“辛苦爱卿了,两位使臣的态度如何?”

“回皇上,两位使臣都非常高兴,他们都感谢皇上对属国的厚待。”

“那就好,关于户部银行在朝鲜所开分行之事,还请爱卿尽快落实。”

“微臣遵旨,再过二日,微臣就会带人启程,微臣向皇上保证,三月之内,平壤的户部银行将会开业。”贺荣华连忙道。

“好,朕等爱卿的好消息,朕泛了,爱卿告退吧。”王福突然有些意气懒散的道。

“是,微臣告退。”贺荣华低头徐徐退出大殿,对于皇帝后面的口气有点不解,不过,一出大殿,马上就振作起了精神,再过几日,他就要出发前往朝鲜,从此完全独撑一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