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换亲生活-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这样,这场闹剧就收场了,一顿饭吃得是热闹非凡啊,可惜打架都没吃多少,小花也不敢再吃了,麻利的把碗筷收拾干净,躲起来了。

闹剧是完了,但是家里的气压更低了,几个哥哥和爹娘,没事不带吭声的,每个人的愁云满面,就连最不让人省心的四哥,也听不见他的大呼小叫了,也不再有人为他的调皮找上门了。

这一次的矛盾结束了,这是这一家争执最激烈的一次,因此贫穷,所以要几个兄弟娶个媳妇,因为性格所以大家意见不一,最终这次的事件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在大家的心里深深的印上了一笔,为以后的家庭闹剧买下了伏笔。

作者有话要说:话说写这段的时候,就仿佛看到了那根棍子一样,打在身上那个疼啊。

9麦收时节(一)

自上次吵架后,不知两位爹爹和娘亲是怎么考虑的,最终娘亲去了王媒婆家婉转的表达了拒绝的意思,但是家里气氛一直没有变好,小花是大气不敢出,生怕触了谁的霉头,遭来一顿呵斥。

不过随着布谷鸟的叫声,预示着冬麦开始成熟了,提醒人们要做好夏收准备。小花一家也开始行动起来。

村里里西南边有一片专门用于麦收的场地,这些场地都是分好的,每家都有专门的场地,但是有大有小,地方小的就会和其他人家商量好,两家合着用。小花家的场地有一份多地,勉强能够倒腾开,所以不用和别人家合用。

在麦收前要提前把场地收拾出来,平时这些场地大多堆着家里的柴禾,经过一年的消耗,倒也没剩多少,主要是要把地泼湿,当时不是泼一遍水就可以,而是要让地喝保水,因此,村里的男人都提着桶,挑着担的朝着麦场走去。

麦场边有个小池塘,村里人都是从池塘里挑水。小花家的场地挨着池塘,到是比别家省了许多力气。

一大早,爹爹和哥哥们就起来了,赶早去泼地,泼水用不到小花,但早早也被他娘叫醒,要早早的做饭,给他们送到地里去。

小花揉揉酸涩的两眼,实在是不想起床,以前就有赖床的毛病,醒来后要在床上躺上一会才能起来,她的觉也比别人多,睡不满八个小时以上,白天就没精神。小花不敢反抗他娘,再说别人干活她睡觉也不好意思。因此,打着哈欠,没精打采的起来了。一别睁眼,一边往厨房走。

其实,说是让小花做饭,也没什么复杂的,只要往窝里添些水,把窝头放蒸屉上,盖上锅就行了,最烦的就是烧火了,左手拉风箱,右手往里添柴。小花的风箱也不知多少年了,里边的鸡毛磨掉了不少,风箱的把手由于长时间的拉扯,中间也变细了,在拉风的时候,要小心的扶正把手,因此密封不好,风要小好多,因此,要耗费心神在拉风箱上。一顿饭下来,身体不累,但是也疲倦的很。有时火不大,要用烧火棍把柴来挑起来烧,一拉风箱,火噗的变大,喷小花一脸灰,呛得难受,几次之后,一顿饭还没做好,厨房里就都是浓烟。小花不敢呼吸,受不住只能找了块布,打湿唔在口鼻上,眼睛也不敢睁,一开一会就会疼的刷刷的掉眼泪。就这样,小花要一手拉着风箱,一边注意布会不会掉下来,一手要添柴禾,只能闭着往锅底加,眼睛看不见,就会经常性的把火烧灭了。有时是,添得柴火太多,把火闷死了,有时添得添得柴禾跟不上烧的速度,烧着烧着就没了,一顿饭甚至点好几次火。

小花有时见了,气得大骂一顿,吭吭的往身上捶几下。这时小花就会弓起背来,以免打到其他地方,背还好呀,打完疼几下也就没事了。然后默默的再点火,继续烧。小花宁愿自己一个做饭,也不希望小花娘来帮她。少一顿饭,就像打一场仗,每次做晚饭了,小花都要大呼一口气,心想终于做完了。

“娘,饭做好了,我给爹他们送饭去”。小花洗着手,朝小花娘喊道。看小花娘拿着簸箕正在挑高粱种,收了麦子之后就要种高粱。

等小花到时候,见自家的场子的已经泼了一小半了,相信今天就能够泼完。

“二爹,三爹,哥哥,吃饭了”。小花来的久了,也染上了村里人说话大声的毛病。

村里人没那多讲究,一般送饭,都是拿布包着高粱团子,捞几块咸菜,带一葫芦水,就行了。

小花把包袱放下,就四处晃起来,看看别人家的场地,跑到池塘边看看。

村子西边有一条小河,平时没水,只有夏天雨多或是其他地方放水的时候,小河里才有水。小河与池塘之间,隔着一片乱葬岗。据说是以前打仗的时候,死的人都埋到了那里,后人也不敢在那种地,就成了乱葬岗,一般早夭的人村里都会把他们埋在那里。

小花胆小,以前就害怕坟地,现在穿越后更加害怕了,自己都能穿越,说不定还真有鬼。

。。。。。。。

地泼水后,还要铺上干草之类的东西,用石磙转着圈的压上几遍,这样才能把地压硬实,压麦子的时候,才不会把麦粒压到土里去。一般是用牛拉石磙,但牛在这里是一大笔财产,能买的起得人家不多,小花家地不多,男人不少,所以多为男人拉石磙,爹爹和哥哥们轮流着来。

第二天一早,他们几个就出门压场子了,他们拉着石磙,一圈圈的绕着场子跑,压场也是有讲究的,不能上去就围着场子一圈圈的只知道压,要先选一边,绕小圈的压,然后,一圈圈地往外赶,,这样才能保证各个地方都能压到,并且比较均匀。

场子压好后,把杂草收拾起来,扫干净,就可以晒着,等到割完麦子就好可以用了。

。。。。。。

“小花,起来了,要走了”二哥在窗户外边喊。

“奥,已经好了。”小花答应着,就打开门看到一家人都收拾好了。小花昨晚上看到二爹在磨镰刀就知道今天要去割麦子了。

小花家一共有八亩地,如果在现代的话,这八亩地产的粮食肯定够家里嚼用了,但是这里是古代,虽然,物品已经很丰富了,但是产量不高呀。这八亩地有两亩地是一等地,二等地和三等地哥个三亩,另外,还有几厘的菜地,和几分荒地。小花家三等地和荒地都是种的的地瓜,二等地也种了一亩,剩下的地种的是冬麦,冬麦收后就要高粱。地方的生长期长,要在春天种,所以,小花家只有四亩的麦子的要收,比别家要少多了。

10麦收时节(二)

小花站在地头上,看着自家的麦地,小花以前家也是农村的,在读高中之前,读书之外的日子基本上是在地里度过的。像割麦子自然不再话下,在没上小学之前就开始提着镰刀开始跟在父母后边学者怎么把麦子割得又快又好了。

从地头望过去,小花就对今天的收成不甚乐观。麦子植株稀疏,麦穗短小,从这看产量不会很高,成片成片麦子蒙上了的灰蒙蒙的黑色,近看单个植株的茎秆、叶子和麦穗上都有一层黑乎乎的东西,仔细瞧就能发现是蚜虫。蚜虫是最频发的害虫之一,会使小麦提前枯死,影响小麦产量。还有些麦子一窝窝的呈趴伏状,这样也就影响小麦的产量。

“就这样的情况,也不知道能产多少,怪不得,来这么长时间了,都没吃上过一次白面”,心里想着,小花转头看看周围人家的麦子,看着也差不多,“难道这个时代的水平就是这样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说不定我真能想想办法,虽然不能肯定很有用,但有点改善也是好的。”

这样想着,这些天来受的打击似乎也好了些,如果能够把地种好,也不是一无是处的了,也不负在现代走了一遭。

弯腰放下水桶,把毛巾搭在脖子上,挨着小花娘开始割麦子。每人各三行,众人无话,闷着头干活。

“哎哟,累死了”心里嘀咕着,要来看,二爹和大哥哥的最快最好,麦茬贴着地皮又短又齐,麦子放的也齐整。三哥也不慢,紧追其后。小花在最后,离小花最近的就是不怎么干活的四哥了,麦茬有高有低,还没有小花哥的好,一会的功夫就看见他直起腰来歇了好几次。

“四哥,你怎么割得这么慢,你看你还没我割得好”小花指着四哥的麦茬笑话小四。

“嘘,瞎喊什么”小四回头,故意唬着脸对小花道。

小花娘听见动静,回头对他两凶巴巴道:“干什么呢,还不快点干活。”

两人做了个鬼脸,无话,弯腰继续。

太阳缓缓的往上爬,小花不知道擦了多少次脸,太阳终于爬到正中。火辣辣的太阳晒的人发昏,汗顺着身体一直往下流,湿汗透了的长衣长裤贴在身上,十分的粘腻难受,无端的使人烦闷,弯腰的时候,一滴滴汗水低到地里,眨眼就消失不见了,真真是“汗滴禾下土”。近处满眼都是往上翻腾的水蒸气,远看都是一家家正在割麦子的农民。好一幅乡村丰收图,可惜小花累得难受,实在无法欣赏。

又一次抱着水桶往里嘴里灌,只听着咕咚咚的喝水声,夹杂着水入肠胃的哐哐声,小花知道这是胃里已经灌满了水,但仍然感觉整个人都是,嘴唇上的皮都掀起了好几块。“哎,什么时候才能完呢”小花心里腹诽着。

“小花,回家做饭去吧”小花娘看看太阳,也到点了,于是吩咐小花回家做饭。

“奥,我走了”把镰刀放在水桶边,答应一声往家赶。

做饭也不是轻省活,如果在他们回来之前还没做好,又要有一顿排揎。想想家里的厨房,一顿懊恼,还是快点吧。心里想着,不由加快的步子。

回家之后,先打水,好好的洗了把脸,凉凉的感觉真是舒服,再看看洗脸水,已经成黑色的了。一上午在地里浑身沾了许多灰,鼻孔都是黑的。可惜不能痛痛快快得洗澡,还要赶紧做饭。

哎,得赶紧的打听打听他们具体是怎么种地的,希望自己的经验能够有用,再一想王小花的处境,平时在家都是半个透明人,怎么办才能让家里人相信她,按她说的做呢,像小花爹娘,尤其是二爹这样的人轻易是不会改变的,尤其更不会听小花的了。

哎,没办法愁,有办法时也要愁。感慨一声,又投入到做饭大业中。

不过,这次下地,也给了小花自信,相信重获一生还是有点用处。小花是一个比较自卑的人,这次也可以说为小花面对未来的勇气。

11麦收时节(三)

下午,小花娘、小花、二哥三人负责用地排车把割好的麦子拉到麦场。

小花家的地排车有十几年的工龄了,车底的板子,有的丢了,有的活动了,用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小花负责站车,当装到只用手够不着的时候,小花爬到车上,小花娘和二哥负责用叉把麦子扔到车上,小花要把扔上来的麦子摆正,以免运输途中翻车。地排车面积小,活动场地不够,还要小心不能站的太往后,要不然车子就会翘起来,人会摔倒地上。

忍着麦芒透过衣服刺得皮肤疼,避着头上不是扔上来的麦子,小花小心的摆放着,放的好了,路上就会省心些。

路上时,二哥在前边拉,小花和小花娘在后边撅着屁股使劲推,还要注意车上往下掉得麦子,要跟在后边拾起来,要不然一会就会被村子里专门捡麦子的小孩捡走。到麦场后,要先剁成剁,散着话,下雨的时候来不及收拾。

不知道这样来回了几趟,小花都已经适应了。

傍晚时,地里的麦子已经割了一半,还剩下一些没有拉完,小花和小花娘先回家,爹爹和哥哥要把他们拉完才能回来。

夏天天长,等一家吃过饭,小花都已经是亥时了(21点到23点)。温了一盆水,凑合着擦擦身体。嘶嘶,小花疼的呲牙咧嘴的。小花知道她身上,尤其是小腿一下是麦芒刺得一道道血痕,沾水就专心的疼。

等忍着疼,擦完澡,洗完衣服,家里人都睡熟了。摸黑回到屋里,躺在床上一动也不想动,全身酸痛,像散架了一样。

第二天又是重复的一天,第三天地里的麦子就收完了。然后,一家人转战麦场,要开始打麦子了,可以说,这是村子人麦收最高兴的时候了。

一大早,一家人去麦场,要把麦子摊开来晒,有时只要晒一天,有时需晒两天,晚上的时候还要把麦子重新剁好,第二天重新摊开。要是晒得不好,麦粒很难脱下来,而且容易把麦粒压扁。

等麦子晒得发胶的时候就要脱粒了,一般是午后太阳正好的时候开始脱粒。

小花家人多地少,也不用牛,爹爹和哥哥们轮流拉石磙。小花要忙着拿笤帚扫场边,压到一般时拿着叉要翻麦子,把下面的麦子翻上来,再呀一遍,有活泼的孩子就会在压好的麦秆上翻跟头,也算是百忙中的一点小娱乐,不过仅限于小孩子。

等整个场地都压好后,又要用叉抖一抖压好的麦秆,以免这些麦秆里会裹有麦粒,斗好后要一叉一叉的把麦秆给重新剁成剁,好腾出场地在呀剩下的麦子。麦秆收好,就会剩下一层和麦糠家在一起的麦粒。

这还不算完,还要把麦糠分离出来才剩下麦粒。爹爹和哥哥们把麦粒堆成堆,小花在后边跟着扫。

还剩最后一步成为“扬场”,就是根据风的方向,一木掀一木掀的把麦粒迎着风往上扔,麦粒落下,麦糠顺着风飘。这样麦粒和麦糠就分离开了。

三爹是个扬场的好手,对风向和扬起的角度把握的比较准,小花那拿着笤帚站在麦粒堆前,清扫落在上面的麦糠。这样来回几样,麦粒就变得很干净了。

大家喜滋滋的拿袋子装麦粒。

几天后,四亩地的麦子就变成了小花对着的几十袋子麦子。

小花估计,四亩地一共收了不到两千金,平均一亩地不到五百斤,而且为了避免麦子生虫子,这些麦子还需要再晒几天,去去水分,到时又会少几袋子。

据小花的了解,貌似产量已经不错了,但小花知道在现代家里一亩地能够产一千斤以上的麦子,每次麦收后,家里好几个粮仓都堆得满满的。成长空间很大,我还有用武之地,小花对着粮堆喃喃的道。

。。。。。。。

麦收完后,要忙着播种。因为没有下雨,村里人都没有下种,都等着雨水的到来,要不然火辣辣的太阳烤的地干得很快,土发烫,会把种子烫坏,甚至出苗后因为缺水,干死。

华朝已经有大豆、花生、玉米等一些现代的物种,只是产量都不高。小花家人多地少,就选了最高产的高粱。高粱产量高,酿酒、酿醋的佳品,可惜小花是用来当主食的。小花来着后就一直再吃高粱团子。

一阵微风刮过,凉凉的,不像割麦子时的热风。

“看样子,要下雨了,地里该种了”三爹看着天,磕磕烟袋,往腰里一别,招呼人下地。

出了门,小花就看看村里基本上家家都拿着工具往地里赶,看来古人种地种多了,对天气也很敏感啊。

小花不知道以前他们是怎么种的,但是小花正见证他们怎么种高粱的。

二爹拿着铁锨一锨锨挖,这些深坑一个个挨着,形成一条线,二哥拿着高粱种挽着要正往坑里溜种子,像小麦似地练成一行。

小花记得家里种高粱和玉米时,坑根本没有那么深,坑太深的话,影响种子出苗。而且手种时,种子都是一个窝一放种,高粱植株大,隔得太近还需要间苗。

“二爹,坑不是太深了,这样苗是不是出不来”小花实在看不下,忍不住对二爹建议到。

“胡说什么,谁说出不来的,以前都是这样种的,还不是好好。”二爹听见小花说苗会出不来,犯了忌讳,马上呵斥小花。

小花见一时半会也说不通,只能闭嘴,寄希望于以后慢慢说,脑子里突然想希望以后的丈夫都是好说话的。小花吓了一哆嗦,怎么会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