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太子李承乾-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舅舅帮忙了!”

长孙无忌有些为难:“这海上的事情,实在是不怎么安全,据说前两年,倭国派来的遣唐使,就有好几艘船被风浪打翻了,最后来到大唐的只剩下不到三成的人!”

李承乾微笑道:“既然是打着通商的名义,自然要发动商家参与的,一部分成本就可以摊到商家身上,不会占用太多国库的钱!”

“这样便好!”长孙无忌送了口气,这出海的事情,弄得不好,就是个无底洞。造船是很耗费人力物力的,出海的危险性也大,何况还是远航,虽然如今国库还算充足,可是需要花钱的地方也多,可不能浪费在一个虚无缥缈的寻找不死药上。

正文 第155章 魏征之死

魏征病了!

这消息很快传遍了朝野,李世民对此非常关心,不仅亲自上门问候,还派出了太医,赐给药品,而且派专人住在他的家里,稍有动静,即刻禀报。这还不够,还与李承乾一道专门入第垂询,将衡山公主许配给他的儿子,结为亲家,这种待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魏征的一生并不清白,当过道士、做过李密手下的文学参军却在李密失败后又劝黎阳守将徐世绩归降唐朝、曾是窦建德的俘虏、又是李建成的幕僚、还多次动员李建成要先发制人……

如此种种,任何一条都没有让他继续活下去的道理。不过,魏征赶上了好时候啊!李建成倒霉的时候,大唐也处在内忧外患中,不管怎么样,当时势力已经被打压得十分衰微的李世民必须做出一个表态来,跟李世民最不对路的魏征,自然是最好的人选。于是,历史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当李世民抓住魏征的时候,他说了一句:“如果李建成听我的话,事情就不会这样了。”或许李世民佩服他的从容镇定,或许开国之初不宜大开杀戒,或许魏征的为人早有耳闻,或许……就在那一刻,魏征的命运有了转机!

贞观年间,不乏良将贤相……然而,他们的命运截然不同。曾经为唐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李靖,每次征战得胜,都要遭到诋毁、排挤,李氏好似被蒙蔽了一般,听信谗言,还派出“专案组”对其调查,即使查无实据,也少不了数落、责备,逼得李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递交“辞呈”……反观李世民对这些人的态度,匪夷所思。

魏征一辈子,做过的给李世民添堵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贞观元年,魏征被升任尚书左丞。这时,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亲戚作官,毕竟,别人都觉得魏征一向是很讨人厌的,当初秦王府天策府的人无不讨厌他。李世民立即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结果,查无证据,纯属诬告。但李世民出于保护他的意思,仍派人转告魏征说:“今后要远避嫌疑,不要再惹出这样的麻烦。”魏征当即面奏说:“我听说君臣之间,相互协助,义同一体。如果不讲秉公办事,只讲远避嫌疑,那么国家兴亡,或未可知。”并请求李世民要使自己作良臣而不要作忠臣。李世民便询问忠臣和良臣有何区别,魏征答道:“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远。”李世民点头称是。

不过,魏征一辈子做的就是忠臣,而不是良臣。他在历史上就是个诤臣的角色,所有人提到他,为的便是他的所谓铁骨铮铮,直言进谏,而不是他做了什么了不起的政绩。

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李世民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李世民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李世民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李世民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李世民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

贞观六年,群臣都请求太宗去泰山封禅,藉以炫耀功德和国家富强,只有魏征表示反对。李世民觉得奇怪,便向魏征问道:“你不主张进行封禅,是不是认为我的功劳不高、德行不尊、中国未安、四夷末服、年谷未丰、祥瑞末至吗?”魏征回答说:“陛下虽有以上六德,但自从隋末天下大乱以来,直到现在,户口并未恢复,仓库尚为空虚,而车驾东巡,千骑万乘,耗费巨大,沿途百姓承受不了。况且陛下封禅,必然万国咸集,远夷君长也要扈从。而如今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灌木丛生,万国使者和远夷君长看到中国如此虚弱,岂不产生轻视之心?如果赏赐不周,就不会满足这些远人的欲望;免除赋役,也远远不能报偿百姓的破费。如此仅图虚名而受实害的事,陛下为甚么要干呢?”不久,正逢中原数州暴发了洪水,封禅之事从此停止。

贞观十二年,魏征看到李世民逐渐怠惰,懒于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列举了李世民执政初到当前为政态度的十个变化。他还向李世民上了《谏太宗十思疏》,即“见可欲则思知足,将兴缮则思知止,处高危则思谦降,临满盈则思挹损,遇逸乐则思撙节,在宴安则思后患,防拥蔽则思延纳,疾谗邪则思正己,行爵赏则思因喜而僭,施刑罚则思因怒而滥”了。

魏征如今却是把李世民得罪透了。没办法,魏征他自己是出身寒门,跟山东贵族没什么关系的,因此,李世民一直容忍着他,就是把他当作一把刀,对付山东贵族呢!魏征虽说脾气臭,但是这些年人缘也算不错了,偏偏勾搭上的还有出身山东贵族的杜正伦,说什么他又宰相之才,应该入主中书省。这下,可是触及了李世民的底线了,新仇旧恨加起来,魏征想不死也难!

反正李承乾是不怎么相信自己这位父皇的人品的,帝王的仁慈是做给普通老百姓看的,背地里,有为的帝王多是杀伐果断的人物,于是,魏征就要死了!

李世民对死人还是很宽容的,于是,魏征刚刚断气,李世民就下了旨意,九品以上官员都要赴丧,丧礼规格之高创历史纪录!以一品官员的殉葬,让手持羽葆的依仗队和乐队护送,并将其墓室安排在皇家陵苑——昭陵,虽然,这种做法被魏征的妻子严正地“拒绝”了,但是,这种用心足以感动天地!魏征出殡之时,李世民那叫一个悲痛啊,不得不说,李世民非常擅长政治作秀,快赶上三国时候的刘备了,那叫一个如丧考妣,登上苑西楼,痛哭流涕,还亲自为他撰写碑文,刻在石上!过了一段时间,因为思念魏征,李世民还对自己的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实在是感人肺腑!魏征死得值啊!

魏征的死是必然的,不管怎么说,李世民实实在在是很久之前就动了杀心,就算从史书上那么一两句轻描淡写的话里也能看得出来。

李世民刚做皇帝那阵儿,他确确实实是要做个千古明君的,有鉴于隋亡的教训,下诏求直言,一时群臣振奋,其中尤以魏征老头儿用词最为激烈。起初李世民还挺高兴,这说明政治清明,自己虚怀若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啊!可热乎劲儿一过便觉得不那么对胃口了,心想:十几年来,我带领文臣武将南征北战战无不胜,这些人给我的都是“最最最”的颂扬之声,可今天刚一开闸门,逆耳之音便蜂拥而入,他们过去的颂扬莫非都是骗我的么?看来人心真不可测啊。后来,李世民要嫁女儿长乐,魏征又当众顶牛起来,李世民当场就勃然大怒,拂袖退朝,他回去对长孙皇后说:“我一定要干掉这个不识趣的乡巴佬!”尽管因为长孙皇后的温言劝慰,李世民倒底打消了念头,魏征还得了赏赐,但是显然,那个时候,李世民对魏征的杀机已起。不过,魏征也不是白痴,他宦海沉浮多年,也看出了凶险,从此成了“沉默的大多数”。倔老头儿魏征沉默,其他的人更恨不能把嘴缝住,朝堂之上一片寂然。李世民终究是英主,现实已使他明白,政府官员和人民大众都不说话对他的政权并非福音。他很着急,还是长孙皇后出主意,当务之急是先引魏征出头说话。于是让为人臣者感激涕零艳羡不已的一幕出现了:李世民就说,你说话吧,魏征叩称“天子圣明”,李世民那叫一个郁闷啊,说不是叫你说这个,魏征一脸木然,李世民实在是急了,一时口不择言当场发誓说朕求贤纳谏若渴之心唯天可表,今日你魏老头儿只要开口说话,就是骂我八辈祖宗我也会给赏!这时谁也没想到魏征真的开口骂皇帝了,他从李渊的以暴易暴开始,一直骂到玄武门前的骨肉相残!他这会儿是将自己这辈子的怨气都发泄出来了!又惊又惧的众大臣刷地伏地请罪,朝上的李承乾恨不得扑上去捂住这个不知死活的家伙的嘴,此时但见李世民仰天大笑,哈哈,骂得好,魏老头儿你终于开口了!来人,给赏!……

李世民估计当时脸上带着笑,心里头恨不得将魏征给千刀万剐了!毕竟,他当时也就是那么一说,谁知道,魏征这家伙真的把李家的祖宗八代都骂了呢!这可是大不敬的罪过,虽说为了大局,李世民没有当场追究,但是,魏征那个时候,估计在李世民心里就是个死人了!

李承乾看着魏征的坟墓,心里感慨万分,魏征死得足够体面,李世民手腕也足够高明,他出了恶气,却还得了个宽仁的名声,两方就是双赢啊!

正文 第156章 变故

大唐的朝堂少有平静的时候。

贞观十七年,在原本的历史轨道上,李承乾谋反,不知牵连了多少人。不过如今,依然不是那么平静。

夏天要到了,李世民要去洛阳九成宫消暑,李承乾按照惯例留守长安。

此时,大唐上下可以说是国泰民安,也没什么大事,李承乾又将大量的权利下放了,自己只负责一些重要事务的决策权,因此清闲了很多。

“你是说,又有人不安分了?”李承乾嘴角噙着一点凉凉的笑意,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已经动了杀机。

“是的!”堂下,一人跪在地上,禀报道,“那人府上这些天时常有人往来,据说,府上有人病了,还请了大慈恩寺的僧人做了法事!”

“法事?哼,见不得人的事吧!”李承乾冷哼一声,“还有呢?”

“有好几位朝臣与此有关,还有,清河崔氏,荥阳郑氏都有参与,只不过,都是个人行动!”那人面目极为普通,语气也十分平板。

“知道是什么时候吗?”李承乾神情近乎淡漠,他似乎是漫不经心地问道。

“属下无能,还未打探到具体时日!”那人跪伏下来,“请主上治罪!”

“自己去领罚!”李承乾森然道,“给本宫查,若是再查不出来,你就自裁吧!”

“谢主上!”

李承乾看着杯子里黄绿色的茶水,良久,才发出一声淡淡的叹息:“你还是忍不住啊!我似乎很久没有杀人了,什么人都敢冒头了!或许,这次,屠刀要磨得锋利一些呢!”

“晨儿,近来珏儿和嘉儿如何?”李承乾回到内堂,看着正在绣着一条帕子的苏晨,问道。

苏晨听到李承乾说起自己的儿子,一下子高兴起来:“珏儿已经在学《五经正义》中的《尚书》了,最近,又很喜欢《庄子》,里面的篇章都能背下来了呢!于大人说,珏儿过些天,就可以学习《史记》了!嘉儿也很乖,正跟着先生学习《诗经》呢!”

李承乾不禁一笑:“学问好,未必会用!还是让先生教他们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才好!孔子虽说确实是儒家的圣人,但是,有些学问未必适用于现在!”

“妾身明白!”苏晨点点头,温柔的说道,“殿下怎么今天这么早就回来了?”

“今天没什么事,自然不能总在政事堂耗着!”李承乾微笑道,“如今天气越来越热了!高阳前两天还借了我在终南山的一处别业消暑呢!她刚生了孩子,也想要有人去陪陪她!你这两天就带着兕子过去陪陪她吧!她生孩子觉得太受罪了,正在跟遗爱闹别扭,你也去劝劝她,她虽说是公主,既然嫁了人,还是不能太任性了!”

“妾身知道了!”苏晨一向在李承乾面前性子很柔顺。

“对了,把几个孩子也带上吧!”李承乾又道,“长乐带了长孙延那小子也会过去,小孩子间,总是容易亲近的!最近珏儿和嘉儿念书也辛苦了,天气也热,也让他们放松一下!”

“那妾身代两个孩子谢过殿下了!”苏晨含笑说道。

“主上,属下已经探知,他们已经准备妥当,就等着主上离宫,便要下手了!”

李承乾眸光一凝,他淡淡的说道:“知道了,你下去吧!小心监视他们的行踪,随时回报!”

“属下遵命!”

“你们想要这个机会,本宫就给你们这次机会!就看你们能不能抓住了!不要让本宫失望啊!”李世民神情端凝,嘴里自言自语道,语气里透着一丝丝的寒气。

李治兴冲冲地冲进了东宫:“大哥,大哥,听说西域进献了一些珍兽,长得很有些奇怪的,就在上林苑呢!大哥,正好今日休沐,一起去打猎,好不好?”

李治没有看到,李承乾的瞳孔一阵紧缩,脸上依旧带着淡淡的微笑:“这么热的天,怎么会想到要去打猎啊!”

李治有些扭捏:“那个,其实是碧莹啦!我不是要娶王妃了吗?要纳吉什么的,都要用到活雁,她说要自己打的活雁才有诚意!”

“你什么时候这么积极了?”李承乾心里松了口气,他真的担心这件事跟李治有关,闻言对那个碧莹已经起了戒心,他隐秘的做了个手势,吩咐去查一下这个碧莹,嘴里却道,“难道,你已经见过你将来的王妃了?不是说她还没有到京城吗?”

李治满脸的憧憬:“她前天便到了!她坐在那里荡秋千,人是那么漂亮,还很温柔……”

“谁带你去的啊,我怎么不知道,雉奴,你实在是太不够意思了吧!好歹,我也是你大哥啊!”李承乾接着试探道。

“是三哥告诉我的!”李治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异样,他得意洋洋道,“我好容易才爬上了他们家的院墙呢!”

“胡闹!”李承乾又好气又好笑,一个皇子,亲王,跑去翻墙,这像什么样!

李治有些花痴的叫道:“我只不过想去看看我的王妃罢了!画像上什么都看不出来,还是真人好看啊!”

“好了,陪你去就是了!”李承乾故意叹息道,“这么热的天,雉奴,你欠我一个人情!”

李治嬉笑道:“哎呀,谁让你是我大哥呢!”

去上林苑那种地方,也没什么好收拾的,那边几乎什么都有,你只要过去便可以了。

上林苑自汉朝以来,一直是皇家园林,里面还算清凉,李承乾与李治两个人就带了东宫半卫的侍卫,便过来了。

西域送来了几只青狮,单峰驼,还有几只雪豹,除了那单驼峰,别的都是猛兽,只能锁在笼子里。李治看得啧啧称奇,又想着他那个据他说乃是绝色佳人的未婚王妃,就跑去找大雁去了。

李承乾已经发出了命令,就等着接招了。

一行人行至一个树林前,一个经验丰富的侍卫驾驭着身下的马停了下来,打了个手势:“殿下,先等一下!”

“怎么了?”李治性子急,问道。

那侍卫沉声道:“殿下,这树林里有问题!按道理,我们这么多人马一路而来,应该有飞鸟惊起才对,可是,这里太安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