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太子李承乾-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

却装作丝毫不在意,

没把你放在心里。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股思念,

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把你放在心里,

而是用一颗冷漠的心在你和爱你的人之间,

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了解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

一个却在深潜海底

新城不知道,千年之后,有个诗人在他的《飞鸟集》里留下了这首诗,但是,她小小的心里,藏着的爱就是这么绝望,她还如同飞蛾一般,明知上前一步便是粉身碎骨,还是不愿意回头。她的爱人永远只是关爱她的哥哥,即使知道了她那小小的卑微的心思,也会当作小女孩不懂事的迷恋,没准会更加热心的为她寻找一个所谓的良人。

爱情永远是天下最不公平的事情,新城难过地想着。她不想祈求什么姻缘,谁又能知道,明知道不可能的事情,却无法放弃的痛苦。《|Zei8。Com电子书》

星光洒下,她的心似乎便是这星光背后的黑暗。

到了年龄,即将被放出宫去的女官在花园里祈祷着,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如意郎君,几个还未出嫁的公主同样在祈祷,她们希望可以有一个不错的驸马。新城只觉得心情烦躁,起身走了一段,看到了兕子脸上带着的幸福的笑意,一下子更加烦躁起来。

为什么,同样是嫡公主,她就可以永远无忧无虑,自己却只能守着一份无望的爱情悲伤难过。新城咬着下唇,悄悄的离去。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駮。未见君子,忧心靡乐。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我该怎么办啊!回到自己的寝宫,新城坐在矮塌上,双手抱膝,无声的对自己说道。

李承乾完全不知道有人在那里对他寤寐求之,辗转反侧。他正抱着自己的儿女,给他们讲着那所谓的牛郎织女的故事。

小蓉儿还不懂事,而妮妮听得泪水涟涟,一个劲儿的追问,那些喜鹊为什么不能天天搭桥让他们相见呢!不过,李嘉的想法就很有意思,他觉得那牛郎压根就是个没用的混帐,老婆是被自己强行骗回来的,搞到最后,连儿女都养活不了,还要跑到天上去折腾已经很悲惨了的织女,实在是太不像男人了!这番还算比较有道理的结论听得几个人哈哈大笑。

正文 第176章 帝范

高丽很快败了,这一败便是亡国!高丽损失了足有三成的人口,一部分是因为战争,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意图反抗,李世民下令屠城,抵抗者自然是一个杀字,剩余的也被杀了一成。

泉盖苏文国破之日在高丽王公自焚而死,他的两个儿子一个被俘,另一个在逃跑过程中被几个小兵给干掉了,实在是有些丢分。

高丽一亡,大唐的目光看向了百济。百济慌了,可是天下从来没有后悔药卖,如今,他们只有面对。

百济跟高丽比起来就是正宗的软柿子,因此,大唐轻松了很多,已经可以预计,朝鲜半岛上的三国成为大唐的一部分了!嗯,你说新罗,新罗如今是女王当政,赐个婚,将哪个皇子“嫁”过去,然后,还不是姓李么?

不过,李世民还是提前回来了!不是因为别的,比如说是志得意满什么的,而是因为他旧疾复发,高丽那边根本就不适合疗养,只好先行返回。

李世民清楚地感觉到了自己的衰老,人力终究有时而穷,即使无奈,也是无计可施。

李承乾与李世民之间的相处时间更加长了,李世民开始将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告诉他,并且告诉他一些帝王之道。

古人的智慧往往不比后人差,甚至,因为他们缺少所谓的科学工具,而更多的依赖于他们的头脑,对于权谋,他们总是擅长的。

李承乾坐在清凉殿里,小心翼翼的煮着一壶云雾茶。

李世民斜倚着矮塌,微笑着说道:“乾儿,很多时候,你很想你母后!她也喜欢摆弄这些!”

李承乾一愣,很快微笑起来,说道:“父皇,儿臣只是觉得这样能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

李世民点了点头,赞许道:“没错,作为帝王,能够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境,是非常难得,却是很必要的!”

“儿臣请父皇训诫!”李承乾低头道。

“就我们两个人,也就不用太多礼了!”李世民脸色很好,他神色很轻松的说道,“其实,做一个帝王,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如果仅仅作为一个君主,那实在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但是要做一个明君,就很难了!”

“隋炀帝杨广年轻的时候,可以说是才华横溢,英明睿智!”李世民感慨起来,“说起来,他应该是朕的表叔,起初对我们一直是很好的!起初登基,除了在女色上有些把持不住(李承乾心里翻了个白眼,说起来,李世民自己也没能在女色上把持住过!),还算勤政英明。他修建运河的初衷也是好的,是为了南北的沟通,只不过,他太过急功近利了!后来,几次征伐高丽的失败,加上国内的动乱,让他无力回天,干脆就自暴自弃,奢侈骄逸,也听不进别人的话了!其实,他心里头什么都明白,只是无力改变而已!”

李承乾若有所思,这时候,茶壶中的茶已经好了,李承乾提起茶壶,往薄胎青瓷的茶杯里斟上茶水,奉到李世民面前,李世民伸手端起茶杯,嗅着茶香,脸上神情依旧淡淡:“为君之道,素来如此!杨广一步错,步步错,最终无可挽回!”

李承乾微微一笑:“儿臣以为,炀帝不过是祸在当代,利在千秋,他一生,也算不枉了!”

“这评价确实中肯!”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

李世民微笑着说道:“作为一个明君,首先考虑的便是民心的向背!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年秦始皇是何等雄才伟略,短短时间便灭掉了六国,一统中原,然而,秦朝不过二世而亡,不能千秋百代地传承下去!就是因为秦法严苛,压根不是原来的六国遗民能够承受得了的,汉初,为了修生养息,不得不采用黄老的思想,无为而治,才让汉朝恢复了繁荣。然后,黄老之治又不适用了,因为匈奴的威胁,不能再无为下去了,需要进取,然后,一直没有得到重用的儒家被改头换面,成了主流!”

李世民继续说道:“这边是国家的需要了!儒家一直能够受到重用,便是如此!人民,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国家,是君王统治天下的根本。君王治国,应当宽宏大度,足以兼容并包万物;用心公平持正,足以明辨是非忠奸。但是,这又不是绝对的!乾儿,你监国多年,须知天下没有绝对的正确与谬误,也没有绝对的忠奸!比如说裴矩,往好听了说,他是明辨是非,很识时务。事实上,你也可以认为他就是见风使舵的小人!魏征他做了一辈子的直臣,但他最想做的还是良臣!他一直是朕手中的一柄利剑,朕有很多人可以用来治国,但是,像他那样的却很少,因此,他就只能做直臣!”

“君子和小人都是要用的!只要你用得好!”李世民叹息一声,“百姓宁愿自己的父母官是个会做事的小人,也不喜欢自己的父母官是个只会空口说白话的所谓君子!只要他能做事,这私德是否有亏,就不必多计较了!想要做到物尽其才,人尽其用,或许不大可能,但是尽可能这么去做,你便会知道用人之道了!”

“儿臣受教了!”李承乾点头回答道。

“作为君主,要懂得恩威并施!”李世民看着自己的长子,心里很是欣慰,这个孩子很少要他操心,如今手段也渐趋圆滑,只需要他在提点一些便好了。他继续说道:“起码,对百姓,要有足够的胸怀和仁慈,这样,你便可以得到民心!对于臣子,不能一味施恩。要知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臣子喜欢忖度帝王的心思,这一点就要好好注意了!君王应该喜怒不行于色,若是随便哪个臣子都能搞清楚君王在想什么,那就危险了!恩宠不能太过,威严也不能太甚,恩宠太过,臣子会得意忘形,威严太甚,臣子会畏缩不前。还有,要知道信任,也要记住怀疑!让你的臣子觉得你在信任他,但是,心中永远不能放弃怀疑,这是御下的手段!”

李承乾仔细听着李世民的话,这是一个帝王的智慧,他终将用得到。

“乾儿一直以为最好是中央集权才能保证统治,不至于造成汉初时七国之乱的景象!”李世民轻笑一声,“其实,朕一直觉得,分封亲戚子弟为侯王,作为王室的藩卫,是非常必要的措施。天子与诸侯同心同德,安危与共,风雨同舟,齐心协力,才能巩固大唐的江山。当然,这个度要把握好!周朝兴起时,将天子所属的土地分封给宗族子弟,立他们为诸侯各国,拱卫王室。内有晋、郑诸侯辅佐朝廷,外有鲁、卫国君防备四夷,因此,国运昌盛,达数百年之久。秦朝吞并六国,抛弃了淳于越分封诸侯的主张,采纳李斯推行郡县制的计谋,不以宗族子弟为亲,依靠君主个人智谋统治天下,结果遭遇颠覆势力的进攻,二世而亡。到了汉朝,汉高祖平定关中,鉴于亡秦废分封,设郡县的失策,便大封宗族子弟为诸侯,规模超过古代分封制的规定,结果,实力雄厚的诸侯国与中央朝廷对抗,实力小的诸侯国,也是跨郡连州,割据一方。这样一来,末大则本危,尾大则难以摆动。到汉景帝时,吴、楚六国反叛朝廷,称兵作乱,而七王也被诛杀,亲族无法保全,这就是诸侯国地广兵强,篡位野心随实力而膨胀的必然结果。”

或许是如此,古代的通讯实在是落后,长安发出的政令,真正要传达到所有地方,花费的时间起码也要是大半年的样子,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李世民接着说道:“魏武帝曹操创业之时,不能深谋远虑,宗族子弟没有分封之人,甚至连立锥之地都没有,造成外无藩王以拱卫,内无盘石以为基,君权旁落他人之手,江山为司马氏所纂夺。古人有云:‘流尽其源竭,条落则根枯’,就是说水流消失,泉源必然枯竭;枝叶凋落,根本必然枯朽,便是如此了。分封诸侯实力过强,就有以下叛上,危害心腹之患;分封诸侯实力太弱,又没有巩固朝廷的根基。由此看来,最好的办法是采取多分封诸侯而减少其实力的政策,使他们既能拱卫王室,又没有过强的实力与朝廷对抗,与朝廷忧乐与共,利害一致。”

李承乾皱皱眉头,考虑了一下措辞,说道:“父皇,儿臣以为,宗室本来就有诸多特权,如此分封,宗室势大,固然不是坏事,但是,其中害群之马只怕不少,由此或许会损害到百姓的利益!儿臣觉得,即使要分封诸侯,爵位也要代代递减才是!”

“没错!”李世民赞许地点点头,“诸侯不能太多,要控制在一定的数量才行!每一代帝王登基,都要册封王侯,若是世袭不替,自然便有繁冗之乱,自然是要逐次消减爵位的!”

正文 第177章 出海求药

“父皇似乎又迷上了长生不老?”李承乾皱起了眉头。

人老了,总是怕死的!尤其是帝王!在得知了道门的所谓丹药并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之后,他的目标转向了别的宗教。那个被李承乾安排的来自天竺的僧侣受到了他的宠幸。

事实上,李承乾差点就把这个僧侣给忘了,要知道,李世民当初跑去征伐高丽,打的就是在自己临死之前树立武功的主意,李承乾还以为他放弃了那个打算了,谁知道这会儿他又想起来了呢?

李承乾很容易的得知了那位僧侣所作的事情,那个家伙属于天竺的婆罗门教,一直在跟佛教死磕,似乎婆罗门教已经落入了下风,这个在婆罗门教中也算中上层的僧侣于是觉得让大唐帮助婆罗门教夺回权利是一件比较美妙的事情,于是,他在李世民面前表演了几个看起来非常神奇的戏法,李承乾估计是瑜伽一类的功夫,甚至他还为了证明自己可以辟谷,整整四十九天没有吃饭喝水,整个人如同冬眠的蛇一般,要不是他确实身体没有腐烂,服侍他的人都要报告他的死讯了!这让李世民对长生不老有了更强的信心。

那位僧侣用一种神棍的标准语气说着海外的种种语焉不详的传说,没办法,大唐几乎没有人对海外有什么了解,而李承乾自己也没有研究过欧洲这个时候的什么历史。只好听凭他胡编乱造,最后诱惑得李世民觉得只要他愿意,就能出海找寻到长生不老药了!

出海的计划就这么被敲定了,李承乾几乎是叹息着看着户部的钱财如同流水一般“哗哗”地流到了那一艘艘华美的大船上,他觉得这不是出海寻找不死药,反而是一支强大的海军船队!老天爷,他以前的计划里可没有这么大的手笔,毕竟,海上的事情实在是很难预料的,意外无处不在,说不定就出了什么问题,整个船队就葬身鱼腹了!看现在这个架势,他很恶意的想着,凭着这个规模与武力,只要船队能够安全到达,那些还没有发展出什么高等文明的土著会不会觉得来的是神,当然,更大的可能,是征服他们的魔鬼!

既然必须要面对,那就要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

那个小算盘打得颇为精明的僧侣大概要失望了,李承乾压根不想让大唐掺乎到这宗教的战争中去,不管是佛教还是婆罗门教独大,都不符合大唐的利益,他更希望两者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平衡,然后由大唐保持这个平衡度,让他们狗咬狗才是对大唐最好的,毕竟,天竺有了自己独特的文明,而想要消灭一种文明却不是那么容易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潜移默化,慢慢的用自己的文明去取代他。

李承乾有足够的耐心,他并不奢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够征服全世界,他希望大唐一直处于积极的进取状态,这样,大唐才能保持生命力,不至于在无意义的内耗中消亡。

因此,最好不要到达天竺,否则,大唐没准就让那个养不熟的家伙给利用了!至于理由,恩,海上的风浪如此之大,一时半会儿迷失了方向也是可以理解的,不是吗?

李世民对此抱有了殷切的希望,几乎是不停的催促着船队的建造,幸亏大唐攻打高丽的时候,从高丽的国库里弄到了为数不少的财富,否则,户部尚书大概要天天哭丧着脸了!虽说是为皇帝出海寻不死药的,但是,名义上,这支即将远航的船队,打着的名义却是出海贸易的!因此,自然不能从内库拨钱,李世民这笔帐还是算的清楚的,虽然有点假公济私的意思,但是为了证明是去贸易的,他们还是准备了很多丝绸茶叶瓷器什么的嘛!

“监视好那个家伙!”李承乾神情微冷,他觉得自己被背叛了!那个托庇与他的家伙居然没有向他请示,就得到了李世民的欢心和信任,虽然对他没有什么威胁,但实在是让李承乾心中不忿,更重要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