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侯门嫡女-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新家真好,娘亲和奶娘也很好,想着前世在孤儿院的日子,她便心满意足了。快些长大吧,好孝顺娘亲。

赵氏听见声响,才想起今日的正事,又免得沈氏再说把安宁给她做儿媳的话,起身去看孩子。

出生十天的孩子肌肤已经很水灵,与第一日完全不同。睫毛浓密,眼眸水灵有神,胖乎乎的甚是得意。

安然以为这是奶娘,顿时破涕而笑,奶娘奶娘我饿了。

赵氏见她冲自己笑,煞是可爱,不由更喜三分,边逗她边问道:“孩子取了名字没?”

沈氏笑笑:“已经让人送了八字给算命先生,还在等着回话。名字要取好,不急。不过按照字辈,安字是一定有的。”

安然无暇听她们说话,正喝着奶水,先把肚子填饱了再说。喝了好一会,奶香四溢,终于是喝饱了。

奶娘将襁褓放在摇椅里,要给她换干爽的裤子。她迷迷糊糊的睡着,忽然只见一个瓷娃娃般的女童正在看自己,声音娇嫩:“妹妹长的真好看。”

沈氏倚在床柱上,看着摇篮那边笑道:“看,安宁多喜欢妹妹。”

安宁轻笑一声,是啊,她多喜欢这小丫头,以后她名义上的嫡长女更是虚设了,都拜这丫头所赐。见婴儿朝自己展颜,她嫌恶的躲回沈氏的怀里。

安然想到安宁的眼色,不由奇怪,不过是个三四岁的娃儿,怎么会一脸隐晦的笑意,根本不是小孩子该有的神色。

赵氏临走前又看了看安然,越发喜欢,一指抹过她细巧的鼻子:“跟个玉人似的,迟早要将你讨了去做自家人。”

沈氏也是笑笑,使唤奶娘抱她去睡。

刚抱起孩子,周姨娘就领着下人端了鸡汤来,不消片刻,李仲扬也进来了,先是看了看孩子。自孩子出世后,不是在睡觉就是在喂食,今日一看,果然好看,却长的不像自己,眉眼也不像沈氏。

见全部人都将心思放在那婴儿身上,安宁也觉无趣,随奶母回了自己院子里。

安然朦朦胧胧看见个男子俯身逗她,旁人又唤他二爷,约摸这就是自己的爹爹了,不由又咧嘴笑,好俊朗的爹爹。

李仲扬见她笑的喜气,少见笑意的脸上也是展颜,对沈氏道:“八字拿了回来,说是叫安然最好。”

沈氏淡笑:“二爷喜欢就好。”

安然大喜,老天待她不错,连名字也不用换了。这一笑,更是开怀。沈氏看着她笑,又是欢喜又是心酸。

奶娘笑道:“这孩子真聪巧,别人家的孩子,非要逗的开心才会笑,她倒是无师自通,日后定有福气。”

李仲扬也是面带笑意,耳侧却听见叹息,问沈氏:“怎么了?”

轻柔话语落下,沈氏的泪便扑簌直落:“是我不争气,没给李家添个男丁。今年中秋去滨州,老太太怕又要指责二郎了。”

她不怕自己被责骂,只怕老太太责骂自己的夫君。

李仲扬倒不在意这些,淡声:“李家有一个嫡子足以,多几个女儿好,女儿不用背负功名,家中欢声笑语也会多些。太太不必介怀。”

这一席贴心的话,听的一旁的周姨娘直恨。她虽是妾侍,但在世代经商的周家也是嫡女,只因大羽国轻商,因此即便娘家家境富裕,却也配不起当时已是翰林官的李仲扬。

那日偶然见了那传闻中的人物,心生爱慕,不顾母亲劝阻,甘愿嫁作妾侍。

她本以为凭借着美艳容貌和丰厚的嫁妆能让李仲扬待她不同,可是事与愿违。

李仲扬平日待她不错,但却也做不到像与沈氏那样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每每想到这,她方才明白娘亲为何会在她出嫁那日哭的那般难过,可嫁都嫁了,又有什么法子。

看着这俊朗丰神的男子柔声轻语,何曾如此待过自己,周姨娘心中隐约作痛,绞着手中绣了月季的绸缎帕子暗恨。你沈氏不过是靠着娘家权势,才得了这般宠爱。若论容貌,怎比得过我,即便论财势,也未必比得过我娘家。

此时沈氏一心在想,她过门五年无所出,老太太已经有微言。还未生产,老太太便让黄嬷嬷来,孩子一出世,黄嬷嬷没看两眼,就立刻回了滨州。说是找个有经验的人服侍她,实则不过是在盯着她而已。如今生了个女儿,怕过不了多久,老太太就会过来质问了。

沈氏想的不错,孩子刚满月,老太太便来了。

春光明媚,沈氏正抱着刚满月的安然在亭子里看飞蝶扑花,听着她清脆的笑声便觉景致更是美丽。

周姨娘唤李瑾良过来吃糕点,他只看了一眼,便瞄向李瑾轩手里的糖:“姨娘,我要吃那个。”

沈氏抬手要给他,周姨娘忙笑道:“正长着牙,吃太甜不好。”说罢又嫌那枣泥糕太甜,干脆不给他吃,“快回去看书。”

将李瑾良撵回去,她又看向李瑾轩,每日除了上两个时辰的学堂,便都是在玩闹。果然是嫡子,仗着日后李家的东西全是他的,也不长进。再看看沈氏,那一脸的溺爱,说是真疼,倒不如说是假爱。不过反正儿子不是她生的,日后大了也不会疼她这姨娘,出不出息也碍她不着。

沈氏哪知道她在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将糖球给李瑾轩吃下,笑问:“可要再吃些?”

李瑾轩摇头:“给妹妹吃吧。”

老嬷嬷笑道:“那么小的娃儿还吃不了,大少爷真有心,长大了想必也疼四姑娘。”

沈氏爱听这样和和睦睦的话,轻拍襁褓对着怀里的小人儿说道:“安然以后也要对哥哥好,才不枉哥哥疼你。”

抱的姿势太高,襁褓边缘又竖起挡风,安然看不到李瑾轩,不然她可以咧嘴笑一下,展露婴儿的招牌式微笑,这招杀伤力无比大,她已经验证过很多回了。比如对沈氏笑笑,她面上的愁容便会立刻消散;对奶娘笑笑,她注意到自己的次数会增加一倍;又比如对帅爹爹笑笑,他就会多停留逗自己玩。

但这招并不是对谁都奏效,比如那个叫安宁的姐姐。

不管怎么冲她笑,她都是不大愿意理会自己。

如今安宁也在一旁,看着那哥哥疼妹妹,娘亲笑开颜的模样,想着自己前世的孤苦,不由心下悲凉。听见沈氏问她吃不吃糕点,又立刻恢复那天真烂漫的神色:“宁儿也要吃。”

这边正其乐融融,下人便报老太太的马车已到了城门口。沈氏一听,忙张罗下人准备吃食,又命人去告诉在外头与同僚饮酒的李仲扬一声。

周姨娘柳眉微拧:“这老太太信上不是说要后日才到么,怎的步程快了两日。”

沈氏淡笑,将安然交给奶娘,嘱她将孩子抱回屋里,免得晒着,一面往外头走:“大概是急着想看看孙女。”

嘴上这么说,她也知道未必如此。别人不敢说,对老太太她放的心思多,刚进门她不喜自己,小心翼翼的伺候,这一来二去,就伺候出经验来了。这次提前到,只怕是想看看她有没将这家打理好,否则依老太太的身体,那马夫也不敢足足多赶出两日的路来。

后来李大郎赴任滨州做知州,老太太也跟着去了,沈氏才过了几年自在日子。往后四年二房皆是在中秋时举家前往滨州团聚,其余日子老太太也不怎么来。

这次收到信后,沈氏便让周姨娘再将家里上下打扫干净,收拾好房间,迎老太太来。

周姨娘虽说不喜欢沈氏,可到底也不会压着自己,倒也自由。可老太太一来,每日要请安,还得听她训话。老人家又特别爱清静,她便不能拉着沈氏请戏班子到院子里来,得到外头去听。若老太太能偏袒自己,她倒欢喜,偏偏老太太对二房的人都不上心,她也懒得去贴人家的冷屁股,做吃力不讨好的事。

说话间,众人已经守在大门前,下人也都一一站好,立在后头。李府上下六十多人,无一出声。不一会,那去报信的下人回来,说李二郎还在和同僚畅饮,要晚些回来。

沈氏一听,不由和周姨娘对望一眼,皆是苦笑。若是传到外面,可是要被说成不孝的。虽说老太太自小就不疼他,偏爱李大郎,甚至对那记在名下的李悠扬也更宠爱,可到底是亲娘。但自家夫君的性子她们做妻妾的也明白,不好多劝。

等了一会,便见先去城门口迎的李府下人引着一辆紫色马车走来。金灰色流苏垂落马车顶盖边缘,在初现的阳光下闪着金色光芒,伴着红褐色帘幕,金贵大气,又因是暗紫,稍显沉闷。马蹄声响,缓缓而来,车未至,便觉气氛压抑。

作者有话要说:  人物关系表:

【李家】

李增(将军,已殁)——李老太(林氏),文安伯之女,居滨州。

↓↓↓

李大郎,李世扬,居滨州。

李二郎,李仲扬,居京城。

李三妹,李心容(暂未出场)

李四郎,李悠扬(妾侍所生,记在林氏名下。暂未出场)

李仲扬——

原配宁氏(沛国公庶女,已殁),生一子李瑾轩

继室沈氏(沈庆如,长安侯嫡次女),生一女李安然(女主)

容翠(原沈氏丫鬟,已殁),生一女李安宁

周姨娘(周蕊,富商嫡女,有纳妾文书),生一子李瑾良

何姨娘(何采,李府老嬷嬷外孙女),暂未生育

【宋家】

宋世峰——

赵氏(梁国公嫡女),一子宋祁,一女宋敏怡

两妾(共生一子三女,名字暂略)

(人物关系表会根据后面出场人物逐渐添加)

☆、第四章  细嗅蔷薇

李府下人微弯身子,前脚挨着后脚跟,身碰着身,却是鸦雀无声。

马夫停了车,搬了马凳放置好。婢女撩开帘子,便见一个老妇人弯身下车,沈氏不怕李二郎,却独独怕李家老太。

顿了片刻,沈氏方才反应过来,笑上眉眼,上前去扶:“老太太千里迢迢过来,舟车劳顿,儿媳已备好了酒菜。”

李老太巡视了一眼那黑压压一片的人,眸色更冷:“致远呢?”

沈氏暗暗叫苦,微弯了身:“朝中同僚有事,二爷相谈去了。”

周姨娘本不想在这种场合当出头鸟,谁想眼神不小心与沈氏对上,见她示意而来,只好笑着接话:“因是急事,大概会晚些回来。二爷差人回话,他一忙完,就立刻回来,还请老太太先行歇息。二爷常说,家事总比不过国事的。男子因以国为天,君为上。”

身为将军夫人,李老太也明白。确实如周姨娘所说,家事自然是没国事重要。这才收了不满,淡声:“领着一家子在巷子里站着,像什么话,都散了吧。”

得了话,下人便都散开了。沈氏在李老太右侧,轻扶着李老太。左边是跟了多年的冯嬷嬷。

冯嬷嬷自小就服侍李老太,后来嫁了李府马夫,生了一女。马夫嗜赌,正逢李家落魄,便抛弃妻女跑了。冯嬷嬷二话不说将女儿送人,自己全心侍奉已落败的李家。

李老太心中感激,待李家形势好转,让人去打探冯嬷嬷女儿下落,知她自幼过得艰苦,嫁了个屠夫,待她也不好,只生了个女儿,名唤何采。李老太便想让李大郎纳何采做妾,但因年龄相差太多,不忍将来变成老夫少妻,就做主让李二郎将她纳进门。这才减轻了她多年来的愧疚。

如今一看,那何采并未来迎,李老太倒也不气,反而略有忧色:“采儿身子可又是不适?”

沈氏应声“是又染了些风寒”,心里却默默的想,何采的身体是不太好,可也不至于三天两头病着。不给她请安,也不一块吃,平日设宴也不出来,只待在自己的院子里。明明是个十七岁的人,却是七十岁的心。因知道她外祖母对李家的情分,李仲扬也不薄待她,该有的有,该送的送,但也少去。两人性子都是淡然偏着冷漠,见了面,活似陌路人。沈氏也猜不透何采在想什么,想到自己那博学又俊朗的夫君,真不知是哪里不入她眼了。

李老太说道:“定是你们欺负她了。”

沈氏赔笑:“采儿妹妹确实是身子不大舒服。”

李老太对冯嬷嬷道:“这不用你候着,去看看采儿吧。”

冯嬷嬷对李家忠心无二,可到底是年纪上来了,也想有儿孙伏膝。想着自己的亲生女儿对自己闭门不见已是懊悔痛心。那外孙女长的神似她娘,每每见了总觉亲切。自己有意无意求得老太太应允她,让何采做了李家人,一来是为了亲人荣华着想,二来是可以常见。得了李老太的话,不由大喜:“老奴去去就回来。”

走过前院,步子还未踏入大堂,李老太便道:“那小丫头前日该满月了吧,现在何处?”

沈氏听她寻安然,心下不由噔噔直跳,这果然是要质问她了么。一面心慌,一面让奶娘抱她出来。

奶娘抱着安然出来时,安然就觉得大堂里的气氛不大对,为什么每个人都不说话,连平日里爱嬉笑的周姨娘也大气不敢出。仔细一想,对,李老太,也就是她的祖母来了。想罢,鼓了鼓腮子,转眼见到个老人家,她立刻露出笑颜。

李老太一见襁褓中的小人儿笑得如春光灿烂,愣了片刻,抿紧了唇不出声。沈氏不知老太太在想什么,迟疑片刻,想着许是孩子太重了,俯身要去抱回安然,李老太却不肯了,不满道:“我虽上了年纪,手脚可利索着,难道怕我连个孩子都抱不动么?”

沈氏笑笑“老太太身体好着,只是怕您累着”,却也不敢多言。

李老太探手逗了逗安然,听她咯咯直笑,笑声如铃,轻叹一气。这一叹气,更是让旁人不知所措。正好冯嬷嬷进来,李老太便道:“阿庆,你来看看这孩子,是不是跟心容长的一样。”

冯嬷嬷忙快步上来,仔细看了看,点头:“这眉眼跟三小姐长的一模一样,黄嬷嬷回来说我还不信,如今一看,像极了。”

周姨娘好奇,凑上去看,笑道:“都说三小姐跟老太太年轻时长的像,那四姑娘岂不是像老太太?难怪一脸福气。”

沈氏见不是来责怪她,而是专门来看孙女的,这才松了一气。谁料冯嬷嬷说道:“不如养在身边吧。”

这话一出,沈氏便觉心头有大石压来,连周姨娘也不敢说话了,要是让李仲扬知道她帮着说话,回来非得给她脸色看。安然一听,惊的笑都笑不出来。这老太太她依稀知道,是住在很远的大伯家,那不是要她离开爹娘身边,跟着祖母住?她可不想,金窝银窝比不过爹娘身边的窝,这一想,她不笑了,可怜巴巴的看着祖母。

李老太在滨州住的舒服,黄嬷嬷回来说,那刚出生的娃儿跟自己的女儿长的极像。那黄嬷嬷带过李心容,她说的自然不会有错。在路上就和冯嬷嬷说好了,看她脸色帮腔引话,要亲自带那孩子。如今见一屋子的人脸色变了,连怀里的孩子都吓的噤声,顿时冷笑:“我这老太婆果然是老了,想带带孙女,享儿孙之福也让人嫌弃。”

嫌弃二字沈氏可担当不起,无法,只好把李二郎搬出来:“二郎也很喜欢安然,每晚回来都会逗她玩呢。安然又小,怕不适合去那么远的地方。”

李老太唬着安然,想逗她笑,佯装没听见。

屋内一时尴尬得悄然。

李老太见逗不笑她,也觉无味,抱着也乏了,交还给奶娘:“歇着去了。”

周姨娘问道:“饭菜已经……”

“不吃了。”

周姨娘吃了一脸的冰渣,面上还得笑。好不容易伺候李老太去睡下,出了院子,只觉脸都笑酸了,抬手揉了揉,丫鬟凤云笑道:“打理家宴的时候也没见姨娘这么累过。”

周姨娘戳了戳她额头:“就你话多。”

凤云跟了她四年多,分得清她是真气还是假气,如今分明心情好着,笑着应声:“奴婢是话多,不过姨娘,老太太不会真的把四姑娘带走吧。”

周姨娘顿了顿,带走个女儿有什么用,把李瑾轩带走才好。那李二郎约摸就会疼她的儿子了。

李仲扬傍晚回来,先去了老太太那请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