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军令1-3部全 by偷偷写文(古代 君臣 强强 虐恋)-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太明白那个人,那种凉薄冷漠,他体会多年,同时他也无法说服自己,那些深刻的过往,哪可能一朝抹杀。

  时至今日,他们之间已经只有一条路能走下去。

  那么,还有什么好想呢。

  天气温暖后,镇边的卢江平送来急报,似乎匈奴方面有异动,恐怕是要大举犯境。

  萧谨听闻消息,异常重视。

  他登位后,匈奴因为右贤王律延重病缠身,一直没有出现大规模进攻的行径,猛然间听说对方真开始举兵南下,竟然有些惊慌。

  陈则铭道:“律延去年因病不曾出兵,实则已经错过最佳战机,而我为主他为客,虽然是不请自来,可分明又缺了地利,剩下的人和,黑衣旅与匈奴精骑也是伯仲之间,这一战如此想来,规模虽然大些,但未必有多难打。”

  萧谨知道他与律延多年交战,能出此言必是心中有底,这才安心了。

  几日后,又传来消息,此番领兵的却是律延长子乌子勒,率军二十万,虽然比之当年围困萧定时尚有不足,但也是浩浩荡荡了。而律延只是随军坐镇,似乎也是因为身体未痊愈,不得不如此。

  陈则铭更是上书请命:“愿为陛下破之。”

  萧谨原本不欲陈则铭离自己而去,然为保险起见,他下令出兵三十万,以求必胜之局,而这样大规模的战役,陈则铭不出,其下将领却无人可当此重任。只得答应他的请求。

  陈则铭一再推辞,声称这一战用不了这许多人,然而萧谨固持己见,声称一定要保魏王安全,多出兵马并无关系。

  陈则铭心中不禁感动,最后依然要求只领二十万兵马。

  萧谨想想当年陈则铭盛名,只得罢手,写了圣旨。

  出兵前,陈则铭终于又到萧定处,四下看了一遭,又与独孤航叮嘱了一番。

  萧定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看着他在宫门前与独孤航交头接耳,神情间就颇有些不以为然,又含了些奇怪的笑意。

  陈则铭远远看他一眼,很快便把目光调开。

  萧定仰头闭目,似是要睡着了,可隔了片刻,又睁开眼转头看着他。

  陈则铭踌躇半晌,终于走到对方跟前。阳光从他的发梢间漏下来,照着他面容,他多年征战,此时面貌与早年相比,端正俊朗中更多了许多干练之色。

  萧定便这么仰靠在椅中,自下向上看他。

  陈则铭立了片刻,被他的目不转睛看得有些冒汗。他自省也未露丝毫端倪,可被这么盯着到底难受,只得抬起头佯装扫视一周,立即转身退走。

  却听萧定在身后道:“别忘记派人盯着姓杜的。”

  陈则铭转过头,见萧定早闭上眼,面上一派惬意,似乎什么也不曾说过。

  那口吻还真是半点居于人下的自觉也没有。

  陈则铭微微皱眉,也不搭腔,大步而去。

  事后,到底还是依萧定所言,安排了人手,暗中注意杜进澹言行。

  到了出征日,祠兵之时,萧谨携众臣赶至城外,为陈则铭践行。

  萧谨进酒,祝大军势如破竹旗开得胜。陈则铭甲胄在身,不能行跪礼,作揖谢过,接那酒杯一饮而尽。

  见万岁亲来送行,众兵将士气大振,喝声震天。

  萧谨不舍道:“魏王定要保重!”

  陈则铭应道:“当不负陛下所托。”

  正转身要走,萧谨突然扯住他战袍道:“朕昨夜看到一首诗,正是朕此刻心声,于是辗转半夜终不能眠,只望魏王此番大败匈奴,待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说完满身是汗,心中怦然。

  陈则铭心中怔了一怔,面上却神色不改:“多谢陛下赠言,臣只感惶恐。”

  萧谨忍不住松了口气,露出笑容,这才放了手,看着陈则铭往队列方向走去。却见那背影高大挺拔,行走带风,比平日在朝中更多了份笃定和霸气。

  萧谨凝目注视,神情忙乱之余不觉带起一抹绯红。

  陈则铭翻身上马,回头往京城方向看去,不知道看到了什么,他停顿了片刻。

  随后转过头来,沉声道:“出发!”

第六章

  萧定总是起得极早,这是他执政多年留下的习惯。

  光阴有限,不能白白糟蹋。哪怕此刻他被禁在此已经年余,却从没想过要改掉这样的旧习。

  可起得早了,一天便很漫长,而除了读读那几本已经翻烂的佛经,他其实再没别的什么事情可做。

  于是他爱上了打坐冥想,这在外人看来也许是他领悟禅意的开始,而对于他却是一个审视和谋划的过程。

  百无聊赖的日子中,他想过的事情很多。

  包括当年的杨梁,最初的陈则铭,当初的太后,后来的陈妃,到最终的政变,自己的失势,他试图从各个角度来看待这些。

  思考总能让人收获些什么。

  陈则铭已经在征途之上,眼下萧谨身边便只剩杜进澹,这老家伙此刻的权利可以说只手遮天,想必对眼中钉的自己不会放过,杨如钦如果还在京中,会在此刻进行第二次救援吗?

  正在他这么想的时候,杨如钦却突然出现了。

  当他转头看见一身黑袍做兵士装扮的杨如钦站在屋门前时,很有种恍然的感觉,他玩味般瞥了杨如钦身旁那少年将军一眼。

  独孤航马上觉察了,面上显出不自在的神情,皱眉踌躇片刻,返身退了出去。

  萧定打量杨如钦一番:“多年不见,爱卿还是如此神出鬼没。”

  杨如钦微微一笑,跪拜下来。

  “此刻陛下还不能逃。”

  听到这样的话,萧定也没太多意外,他想听听杨如钦的理由和他是否一致。

  杨如钦道:“表面上看起来,此刻是出逃最好的时机,然而仔细分析一下,就会知道其实恰恰相反。”

  萧定嗯了一声,不置可否。

  杨如钦继续道:“一来是杜进澹也明白,这是个时机,他想必正守在洞边等着我们送死,一旦风吹草动,正可以借此斩草除根,连借口都不用再找。二来,之前陈则铭大刀阔斧,已经削去陛下太多实力,此刻真正忠于陛下的大臣被贬出京的,十有八九。如今便是救了陛下出宫,后继无力也难逃追捕。何况我们眼下能调动的人力有限,能否顺利将陛下救出冷宫都还不敢说。”

  萧定冷冷笑了笑,回想起陈则铭掐着自己脖子说的那番话,忍不住道:“他倒真是说话算话。”

  杨如钦看他一眼,不明所以,见萧定也没解释的举动,他也不能多问,只继续道:“综上所述,若是出逃,明枪暗箭皆至,必将我们扎成草垛。反倒是按兵不动,哪怕杜进澹暗箭袭来,独孤航那里奉了命的,也可以挡上一挡,其实生机更大。”

  萧定颔首:“与我想的大体相似。”

  杨如钦拱手请道:“臣请陛下忍辱负重,等上一段时间,杜陈二人必然内乱。届时才真是陛下重出之时。”

  萧定道:“怎么说?”

  杨如钦微笑:“如今陈则铭颇得圣宠,已大有盖过杜进澹的势头,杜进澹那老狐狸同为内乱之臣,怎么能甘心人下,简而言之,分赃不均定然反目。”

  萧定笑道:“那是我的庙堂,你怎么能用个赃字。”

  杨如钦道:“臣失言。”

  萧定想想又道:“那陈余是什么人?”

  杨如钦答:“多年前陛下所设影卫死士之一。”

  萧定叹道:“我想着该是,你当初提出设这影卫,我想这太平盛世,也不曾多下功夫,哪里知道如今最可靠的反是那批人。”

  杨如钦道:“如今朝中各臣辖下,依然有些,只是人数有限,要做大事恐怕不能。”

  萧定道:“杜进澹身边呢?”

  杨如钦郑重答:“有一人。”

  萧定点头,突然笑起来:“这独孤小将跟你什么关系?”

  杨如钦怔了怔:“朋友。”

  萧定只笑一笑,分明不信,却也不多问,两人匆匆道别。

  独孤航站在宫门前,见他出来,迎了上去。

  两人彼此看了一眼,一前一后往宫外走。待到无人僻静处,独孤航猛地停了下来,杨如钦正满腹心事,不曾留心,险些撞了上去。

  独孤航低着头,随即转身过来,直视杨如钦:“你还想做什么?”

  杨如钦吃惊,连忙道:“我得废帝知遇之恩,只是见他一面,聊表心意而已,其他的纵然有心也是无力啊。你也知道,魏王这清除党羽的事做得够干净你说这种情况下,我一介文士能做什么。”

  独孤航听着不说话,面上冷冷地静了片刻,闷闷道:“总之此后,你再别提这样无理的要求!虽然你果然只看一看,可我却只觉得愧对大人。”

  杨如钦知道他少年直率,安慰道:“不过是见一面,谁也不曾知道,与事全然无碍,你何必想得太多。”

  独孤航露出些心烦意乱的无奈神色,微微叹息,突抬头逼视对方:“你立誓再不见他,否则你一旦开口,我便杀了你。”

  杨如钦笑一笑:“好,我若再逼你带我入宫,必然死在你剑下,不得全尸。”

  独孤航这才露出些许笑意,片刻后飞快地隐去。他从来少笑,只跟杨如钦一起时,才外露些,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

  杨如钦走了两步:“独孤你听过那句诗没?”

  独孤航看他一眼,直接道:“我书读得少。”

  杨如钦慢慢吟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独孤航不说话,脚步却停下来。

  杨如钦笑道:“于我真是深有感触啊”说着往前行去,走了片刻,才觉察对方落在身后,不禁转头。

  独孤航听了这话,心中隐约不安,他只是粗通文墨,这诗句浅显,倒还听得懂,但杨如钦言后的意思,他却有些琢磨不定起来。

  正思忖间,见对方招手叫自己时身形修长,形容儒雅,与那身兵士装扮颇不合,突然想到,对方如此文弱,在自己手下三招也过不了,能坏什么事呢。这么一想才是豁然,连忙急步赶了上去。

  陈则铭大军将近边关之际,某日扎营后,兵士来报说有人营外求见,说是听闻魏王领军来退匈奴,特来献计。

  陈则铭心中微惑,暗想难道是有奇人异士前来相助,忙命人将那人请了进来。

  待见面一看,不禁大失所望。

  来者是个十几岁的少年,眉目间尤带青涩。走进账中,那少年带着笑东张西望了一番,见各种物件都露出惊奇的样子,颇有些憨态可掬。

  陈则铭满心疑虑,柔声道:“谁让你来的,有什么事?”

  那少年看他一眼,突然跪了下来,仰头笑嘻嘻道:“回禀魏王,我自己来的,连家人也没告诉,从京城一直跟到这里才追上魏王,魏王千岁的脚程好快。”

  陈则铭大是惊讶,仔细看他半晌,见他神态举止间确实是不合年龄的天真,才觉察这孩子似乎是个傻子,不禁哑然,那什么计策自然也不用再问了。

  他静了片刻,方叫了军士进来,将这少年领将下去,安排他先吃饭,再将这孩子送至最近的村舍。

  那少年笑吟吟听着,也不做声,似乎并没听懂那些对话。

  匈奴那一方却因为风暴而在路上耽搁了行程。

  如此一来,两军抵达边关的时刻先后居然只相差了几个时辰。

  律延遥望边城上的旌旗摇曳,忍不住低声叹息。他早得知消息,汉人发出二十万大军,领军者却是与他交战多年的夙敌陈则铭。

  乌子勒扯过缰绳急道:“父王,他们来得如此快,这一碰头却真是硬仗了。”

  律延露出微笑,“不妨,他来了就好。”

  乌子勒惊讶看着父亲,难解其意。

  律延道:“多年前,我曾去过汉人的京都,那里果然是繁华似锦,商贾如云,条条街道都是整整齐齐,人来人往身上居然半点灰尘也没有,实在是个好地方。”

  乌子勒认真盯着父亲,聆听他的每一个字,虽然不明白话题为何会突然转到若干年前,可他知道父亲必有其用意。

  “那一次,我见了很多人,”律延指着眼前高大的城楼,“那其中,就有这位如今已经万人之上的异姓王。”

  他露出追思的神情,微笑起来:“不过当年他还只是个小小的将军,不值一提。”

  乌子勒顺着父亲的手,望见城楼上迎风悬挂的旗帜,那锦旗如同云涛般不断的翻卷,将那个笔意遒劲的字一次次展现出来。

  那是个“陈”字。

  律延也盯着那字:“我还见了当初汉人的皇帝,那应该说是个不容小觑的年轻人,有帝王该有的无情你不用担心,他已经被他的弟弟取代,其实在更替的当时,我们就该出兵,可惜啊”说到此处,他似乎才突然忆起自己的抱恙在身,忍不住猛咳了两声,骤然间佝偻了身体。

  乌子勒露出担忧的神情,却并没多问。

  父亲是个蔑视软弱和同情的人,他只能暗自不安。

  律延咳完后,复又直起脊背,他面上的笑容突然间不可琢磨起来:“可实际上,很少有人知道,那一次我真正去见的另有其人。”

  听到此处,乌子勒目不转睛盯着父亲。

  律延却突然住口不说了,遥遥看着城楼,思忖片刻,渐渐有些若有所思。

  言青这日休沐在家。

  他被调回京后,昔日旧友纷纷设宴恭贺他右迁,难得如今终于能将各路人情打点完毕,可以在府中好好休息一天。

  于是当下人来报又有人到访时,他实在是颇有些许郁闷了。可也不得不支起精神问询情况,下人道对方不肯通报姓名,只说是老爷故人,见面自然惊喜。

  言青暗下纳闷,自问近半个来月,哪怕是点头之交的也都见过了,难道竟然还漏了谁。

  待下人领来人进到正厅,言青一眼扫过去,不由怔住。

  来者施礼微笑:“言将军久违了对了,现在该称言殿帅了。”

  言青迟疑不答。

  那人见状又道:“殿帅一别数年,是不认得老友了?”他左右看看,“还是在想,该怎么叫门外卫士进来拿人?!”他说这话时满脸的不以为然,似是玩笑而已,倒将言青惊了一惊。

  实话说,言青未必就没有这样的心思,可见了对方笃定的姿态,倒是满心疑虑起来,一时间反难定夺了。

  他实在忍不住好奇,两人自然都知道只要他一声呼喝,卫士涌入,对方哪怕有千夫之勇也难挡众人,何况他不过是百无一用的一名文士。

  可眼前的杨如钦分明却神色泰然、胸有成竹,那么,这份强大的自信来自何处。

  他来做什么?

  言青心中盘算片刻,按住纳闷——那份疑惑中未尝没有些许的惊喜——起身相迎:“哪里哪里,做人如何能不念旧情,多个朋友多条路啊杨大人,请!”

  杨如钦欣然一笑,入座。

  陈则铭心中烦乱。

  他赶在匈奴之前达到边关,固然让守城的卢江平大松了口气,可也让律延见势退了十数里,两下顿时陷入僵持之中。

  若是放在从前,他必定坚守不出,逼到匈奴粮尽势褪之时再行攻击。

  可此刻的他,却不仅再是名将军,而是有辅政之职的魏王。

  之前萧定的话不是不靠谱,只留杜进澹在萧谨身边,实在让人有些放心不下。

  杜进澹此刻争权之心极盛,就是想也想得到。若是长期驻军在外,自己眼下的优势便会丧失殆尽。权势之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