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妾本贤良-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果然小丫鬟这一声喊,王家几房媳妇都站了起来,连王老太爷都挪动了一下,只有王老太太坐着不动,鼻子里还哼了一声。想来也是,姨娘生的女儿如今攀在高枝儿上了,嫡母心里肯定是不痛快的吧。

只听外头环佩声响,丫鬟打起帘子,一个珠围翠绕的中年妇人搭着小丫鬟的手走了进来。她该比王氏大五六岁,但保养得宜,看起来倒像年纪差不多的样子。长相跟王氏倒是半点不像,也不像王老太爷,大约是像她的生母了。

王三太太第一个迎上去笑道:“大姑奶奶可到了,一路上可辛苦?怎么没把小少爷也带来呢?”

王苹似笑非笑地应了一声,先给王老太爷夫妇行了礼,这才跟嫂子弟妹们见礼:“亭之正读书呢,没的带回来让他分心。”眼睛在一众姑娘们脸上一扫,“这是侄女外甥女吧?这样水灵灵的站了一屋子,倒叫我看花了眼呢。”

王大太太咳嗽了一声,叫两个女儿:“给你们大姑姑行礼。”

玉娇玉婷两个行了礼,王苹一手拉一个看了看,就从头上拔下两根簪子来:“没什么好东西,戴着玩罢。”那簪子是赤金合心如意,分量不轻,中间又各镶了一颗黄豆大小的滚圆珍珠,怕不得几十两银子。

玉婷拿了簪子,笑得眉眼弯弯:“这簪子真好看,多谢姑姑。”谄媚之意昭然若揭,惹得玉娇白了她一眼。

王苹倒并不以为意,倒是仔细把玉婷看了看,笑道:“喜欢就好。”

接着沈宜秋姊妹也上前行礼,王苹一样从头上又拔了两根簪子。沈宜织不由得暗叹,原来头上插这许多是为了送礼的。

沈宜春刚把簪子接到手,玉娇就笑了一声:“三表妹头上可还有插这簪子的地方么?”

沈宜春脸涨得通红,沈宜秋赶紧给妹妹解围:“姑姑送的东西,自然要好好的收起来以后戴,哪里有接到手就往头上插的,也没个礼貌不是?”

几人互瞪,王苹却不理睬,只看着沈宜织道:“这是妹妹家的女儿?”

王氏勉强一笑,沈宜红已经拉了沈宜织一把,笑盈盈上前行礼:“给姑姑请安。”

“好,好。”王苹一手一个拉了,仔仔细细地看,笑了出来,“两个都生得好。”从腕上褪下两只翡翠镯子一人分了一个,笑咪咪道,“跟姑姑去京城作客可好?”

沈宜织心里警铃大作。去京城?当年的知府如今升了官,就在京城。可是一个做姨娘的,开口就要把妹妹家的女儿带到京城去做客,且对着嫡女不说这话,却邀请两个庶女,这事——怎么看怎么不对劲啊。

沈宜春那脸立刻拉得老长,王氏却笑道:“有什么不好的,只怕这两个丫头没出过门,丢了姐姐的脸。”

王苹放开手,笑了一笑:“看着都是机灵的,哪里会丢脸。”又多看了沈宜织一眼,“既叫我一声姑姑,也不能白叫了,回头送几个孩子几匹料子,赶着这些日子裁几件新衣裳出来,也好去做客。”

☆、第十二章

自打王苹说了那话,沈宜春的脸色就再没好看起来,直到王苹下去换衣裳准备开饭了,王氏才觑了个空子对沈宜秋使了个眼色,沈宜秋便扯着妹妹出去了。

沈宜织琢磨了一下,便带着宝兰也悄悄退了出去,跟在那姊妹两个后头。幸好这时候王家的下人丫鬟们都在忙碌,倒也没人注意。

沈宜秋姊妹进了自己院子,沈宜织和宝兰四处看了看,便到自己院角站着侧耳倾听。两个院子只有一墙之隔,这时候人都在前头,这里安静,越发听得清楚。

只听沈宜秋说了几句话,听不太清楚,但接着就听沈宜春大声道:“什么小妇养的,也配在人前露脸?还去京城,她也配!”

沈宜秋的声音也不由高了些:“你说的都是什么话!这是连玉婷表妹也得罪上了,还不快住口!”

沈宜春仍不罢休:“不就是一张脸长得狐媚子似的,去什么京城!”

“你——”沈宜秋也气了,“母亲怎么对你说的,你真当她们去京城是什么好事?”

沈宜织心里一紧,惊疑不定地与宝兰对看一眼,拼命竖起耳朵,却可恨沈宜秋的声音偏偏又低了,只听两人模模糊糊说了半晌,沈宜春声音里方带了笑:“这倒好,若看上了,姨娘生的也只配做姨娘!”

这一句话入耳,沈宜织登时就觉得心脏都停跳了一拍。果然!就知道不会有好事,难道是准备再送一个人进知府家里去做妾么?她正想再听听,却听院子外头沈宜红叫了一声:“二姐姐——”

沈宜织赶紧三步两步走到自己房间门口。刚站住脚,沈宜红已经带着宝竹走了进来,笑道:“姐姐怎的回来了?”

沈宜织定定神,微微一笑:“姑姑给的镯子太贵重,我怕摔了,想回来好生收着。”

沈宜红亲热地挽起她:“我也是这般想的。这样的好成色,待到京城去再戴才好。”

两人进了屋子,沈宜织试探着道:“也不知姑姑为何忽然叫我们去京城?大姐不知去不去。”

沈宜红眼珠一转:“想是带我们去见见世面吧。只是京城离得远,姐姐身子弱,不知受不受得住路上的颠簸呢。”

听这意思是不想自己去竞争?沈宜织到这时候也有点摸不清沈宜红了,到底知不知道是去当姨娘的呢?还是她就真愿意女承母业,继续做妾?

“妹妹说的是……”不管怎么样吧,沈宜织先装出发愁的模样,“听说京城规矩大,我着实有点害怕。”

沈宜红也叹气:“是啊,京城里到处都是贵人,听说若一句话说得不好冲撞了,就要被活活打死呢。”

沈宜织差点装不下去。真把她当傻子哄吗?要是听沈宜红这话,还以为进了京城就活不了几天呢。京城里贵人再多,你想冲撞也得先见着不是?沈家这样的商户,那身份高些的官宦人家根本不会跟你打什么交道,想跟人家说话?先掂掂自己的份量吧。

沈宜红大概是以为自己的话打动了沈宜织,于是直到回正房花厅去用饭,沈宜织都在一直听她的宣传。基本上京城在沈宜红的嘴里犹如虎狼窝一般,遍地站的都是张牙舞爪的贵人,时刻准备把你打死。

对她所有的话,沈宜织都装出一脸惊奇害怕的表情,不停地点头,其实心里翻来覆去想的都是怎么样能不去京城。

装病?如果是假的,大夫一来诊脉就要露馅;如果真把自己弄病了——这个身体还没锻炼好,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又是一场风寒就能倒下的,万一弄巧成拙真把自己搞死了,岂不乌龙大了!

逃跑?一个单身女人能跑到哪里去?没有路引没有户籍,你跑跑试试?就算能跑出去,以后怎么过日子?手里连银子都没有,难道去讨饭?万一再被人贩子用麻袋套了去——良籍变贱籍,说不定还不如当姨娘呢。

整整的思考了五天,直到王老太爷寿辰结束,王苹决定要动身了,沈宜织仍然没有想出一个能让她名正言顺不去京城的办法。因为最后决定,王氏带着四个女儿,王大太太带着两个女儿,大家都去京城,所以沈宜织无论如何,都必须去。

六天之后,沈宜织到了京城。

“京城原来是这样子的……”沈宜红努力靠着车厢坐起来,把车窗上的帘子掀起一点儿往外看,“路宽,人多,马车也多……”她到底年纪还小,走到第三天就开始晕车,虽然没吐出来,但也只能躺着了。万幸王家的马车宽敞,还能让她休息一下。

沈宜织看了一眼,没说话。论路宽,论人多,论车多,能跟堵车的立交桥比吗?全部都是小CASE好吗?

目前,沈宜织一心想的还是她们入京的目的。动身前的最后一天晚上,为她们入京做的新衣服送来了,衣服的料子都是绫罗绸缎,绣花精致,颜色鲜亮,全部是沈宜织从来没穿过的。但是沈宜织看了这些衣裳却只觉得不妙,王苹肯下这样的本钱,只能说明,这笔买卖不是小事,恐怕不容她随便破坏。

马车进入京城,驶到了韩家的外院。王苹自己并未下车:“你们先歇息梳洗,我去见太太和老太太。”瞥了一眼沈宜织和沈宜红,“太太怕是很快就过来,都快着些。”

这就是要来看货了吧?沈宜织暗地里嘀咕着,被一个婆子引到了屋里。这院子并不大,王大太太带着两个女儿住东边,王氏带着两个女儿住西边,剩下沈宜织和沈宜红,自然就被塞到院子最北边的屋里,每人一间厢房。婆子端上热水热茶,言语客气,但话里话外的意思都只有一个:您二位赶紧梳洗打扮起来吧。

宝兰一边帮沈宜织梳洗,一边发起愁来:“姑娘,要不然我们还穿旧衣出去?”

“傻丫头。”沈宜织苦笑,“你看着,太太那边收拾好了就会过来监督我们了,哪里容许我们把这事搞砸呢?”

宝兰急得直跺脚:“这可怎么办呢?只要打扮起来,有眼睛的都会挑姑娘你啊!”

“这倒也未必。”沈宜织沉吟着,“你看王大姑奶奶这么下本钱,肯定找去的不只我们这几个,她就是怕我们挑不上,所以才好衣裳好脂粉地打扮我们。”

宝兰将信将疑:“难道还有比姑娘更漂亮的?”

“你真是井底之蛙。”沈宜织被她认真的表情逗笑了,“天下之大,哪里没有漂亮姑娘?唉,其实我担心的倒是太太,闹了这么一出,即使我挑不上,怕日后她也会朝这条路上走,有机会说不定就把我卖出去了。”

“太太她——”宝兰想安慰一下沈宜织,但话到嘴边说不出来。因为沈宜织说得没错,王氏真能这么做的。

沈宜织苦笑:“这次是知府——不,知府升官了,官职更高了,他们家挑姨娘,大概锦衣玉食还是有的吧。下次万一是什么芝麻大点的小官挑人,没准卖得还不如这家呢。”

“那,那姑娘是想被挑上?”宝兰被吓着了,“可不行呀!那知府老爷——不管他现在升了什么官,他今年可有快五十岁了呀,比老爷的年纪还大些呢。”

沈宜织稍微想像了一下大腹便便的秃头男形象,顿时不能忍受:“不想!所以我们见机行事,走一步看一步吧”

☆、第十三章

韩太太来得很快。

一群人都在堂屋里恭候韩太太大驾,沈宜织一眼就瞥见沈宜春正看着她,眼神里带着毫不掩饰的幸灾乐祸。

沈宜春姐妹两个也是精心打扮过的,王家两个姑娘同样是。但是,沈宜春姐妹跟玉娇一样,是往端庄里打扮,虽然还带点暴发户气质,但看上去也有点大家闺秀的模样。而沈宜织沈宜红再加上玉婷,却打扮得花枝招展,一副姨娘相。

沈宜织暗地里咬了咬牙。王苹给她做的衣裳颜色娇艳,王氏刚才更强按着在她头上插了好几枝金簪,又硬不许她穿厚的中衣,将腰带束得死紧,好显出腰肢的纤细来。

于是堂屋中六个姑娘泾渭分明,但凡有眼睛的人一看就知道,三个是来见客人的,三个是来接客的!

“太太,您小心门槛。”王苹的声音从门外传来,让沈宜织直接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明明在王家的时候一副高高在上的冷艳腔调,原来也会软绵绵地说话呀!

韩太太年纪已经将近五十,只是保养得宜,看起来宛如四十许人。沈宜织一转眼,就发现沈宜红正直勾勾地看着韩太太头上插的那枝白玉莲花钗,那是一整块白玉雕成的,钗头是一朵莲花,钗身雕成节节莲藕。最巧的是白玉上有几点青色,恰好被工匠雕成几片小小荷叶,托着洁白的荷花,真算得上巧夺天工了。且那玉色温润,宝光流转,跟沈家的妻妾们头上戴的沉甸甸的金钗比起来——简直不是同一档次!

“给韩太太请安。”王大太太好歹是见过点世面的,立刻上前行礼。王氏反应过来,也跟着福身。

韩太太由王苹扶着,在堂屋里的红木椅子上坐了下来,摆了摆手:“既是苹姨娘的娘家人,不必多礼,都坐吧。”

王苹亲手从丫鬟手里捧过茶来,笑盈盈道:“太太喝口茶,叫这几个孩子来给太太行礼。”

韩太太端坐着,沈宜秋姐妹和王玉娇一起上前行礼,韩太太只淡淡瞥了一眼,叫丫鬟拿了三个荷包分给三人:“一点薄礼,给孩子们玩。”

王苹并不意外韩太太的冷淡。说起来,妾的家人连个亲戚都算不上,如果不是为了这次的事,王家的女眷可能一辈子都见不着韩太太。

“太太您看,这是玉婷,是我大哥家的庶女。这是宜织,这宜红,是我妹妹的两个庶女。太太看可还好?”

沈宜织拼命低着头,躲闪着韩太太看货物一样的挑剔眼神。韩太太来回看着眼前三个少女,神色缓和了些,对着王玉婷点了点头:“这孩子倒是一脸福相,是个宜男的。”

王大太太顿时喜上眉梢:“玉婷性子温婉,最是安分守己的。”

韩太太淡淡应了一声,王氏顿时有几分着急:“太太,我家的宜织最擅女红,别看年纪小,绣的花儿那跟真的一样。宜红会吹笛弹琴,可惜没有带笛琴来,不然可以吹给太太听。”

沈宜织低着头,心里不觉叹气。太太呀,你倒是想推销,无奈你搞错了,如今的沈宜织,女红实在是拿不出手了。若是韩太太现在就让她来绣几针该多好,马上就可以被她把事情搞砸!

可惜韩太太只淡淡扫了沈宜织一眼:“女红好倒也不错,这孩子长得也好。”

沈宜织正暗暗扼腕,沈宜红已经细声细气开口道:“太太,女儿带了箫来,若是韩太太不弃,女儿愿吹一曲为韩太太解颐。”

居然带着箫来!

沈宜织不由得侧头看了一眼沈宜红。她就这么想做姨娘?知不知道知府大人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呀?沈宜织实在不能相信这么一个年轻小姑娘真会甘心去做个老头子的妾室,就算是白姨娘,当初沈老爷纳她的时候也还不到三十岁呢,何况沈老爷长得还算人模人样。

难道说白姨娘就是这么教育女儿呢?还是说——沈宜红知道这一次来京城的目的,韩太太并不是在给韩老爷挑妾侍?¨。电子书 ZEi8。COm电子书 。电子书 。电子书¨

韩太太也为沈宜红的话略微一怔,随即点了点头。宝竹忙从袖子里抽出一支极短的竹笛,沈宜红接在手里便吹了起来。沈宜织虽然不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却也觉得音韵活泼,当真吹得不错。看来沈宜红当真是有备而来啊!

韩太太微闭着眼睛听了半支曲子,便抬了抬手:“好了,这孩子也是个不错的。你们远道而来也累了,都早些歇着吧。”

王苹恭顺地搀着韩太太走出去,低声问:“太太您看——”

韩太太似笑非笑地看了她一眼:“都是*家的孩子?你倒是尽心。”

王苹低头道:“妾也是想为太太分忧。如今三小姐那边需要人手,咱们府上又正是需要平北侯府提携的时候,妾自然不敢不尽力的。”

韩太太哼笑了一声:“你是个懂事的,这些年我也没亏待过你。这次这三个丫头都不错,说起来,除了老三媳妇买来的那个丫头,就数着这三个了。”

王苹心里一喜,接着又是一忧。韩家三奶奶送来的那个丫鬟叶秋晴是犯官人家的女儿,本也是知书达礼的小姐,因家中获罪被发卖才落了贱籍,可是那容貌才华都是一等一的,自己娘家这三个姑娘中,除了沈宜织相貌上略压她一畴之外,论才华都是望尘莫及的。

“三奶奶送来的那个,自然是好的,不过,不过妾总觉得那是犯官之后,身份上总是太低了些,只怕——”

“身份低,才好把握,免得将来心太大了反而不好。”韩太太冷冷地看了王苹一眼,“这三个,你可跟她们说明白了?既去了就要知道自己的本分,若是想着一朝攀上了高枝就忘了主子,那是断断容不得的。若是有人想着越了四姑娘去攀平北侯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