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虎狼 (文字精校版)作者:灰熊猫-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可怕——对方就连误会实力对比的可能性都不存在。

  “陛下若是如同先帝一般,臣也曾想和陛下有始有终,但陛下如此行事,陛下的社稷臣不能保了。”记得历史上从来没有人这样赤裸裸地威胁过崇祯皇帝,不过黄石总觉得一个欺软怕硬的人可能会受威胁。

  ——因为我来到了这个世界,所以本来没有的大屠杀都发生了,对此我是有责任的,如果因为我的威胁崇祯就把孙传庭调回来的话,那我也算是稍微弥补了自己的过失。

  黄石心里如此这般地想着,朝廷上鸦雀无声,没有人敢动一动手擦去脸上的冷汗。

  “若陛下召回孙传庭,臣仍保陛下的江山;若不召回孙传庭,那陛下就好自为之吧。”

  ——虽然我决心推翻这个朝廷,但有我在至少崇祯无辜的孩子们可以得到保全。至于是不是失信崇祯?如果失信一个杀人凶手就能就拯救无数生灵的话,那我已经失信过很多次了,,皇太极、孔有德,也不差崇祯这一个。

  黄石又看了看脸色憋得青紫,仍然一句话也说不出的崇祯天子,自顾自地转身向门口走去:“陛下,明天臣就不来上朝了。”

  走到门口,卫兵们用带着惧意的目光看着黄石,当与他眼神接触时,这些锦衣卫都连忙垂下目光避开了黄石的视线。

  走出门口没有多远,黄石听到身后传来一声痛哭声,接着就是无数的“皇上息怒”声响起

  平安地离开皇宫后,黄石看到了等待在皇宫门前的新军直卫指挥同知杨怀祖。

  “黄伯伯,”周围没有其他人,杨怀祖有些惊奇地迎上来,探头向他背后张望:“这么早就下朝了?贺叔叔呢?”

  “没有下朝,今天他们下朝早不了了,希望不会耽误他们吃晚饭。”黄石微笑着翻身上马,不明所以的杨怀祖一脸茫然地跟在黄石身后。

  把今天在朝堂的事情简单复述了一遍,杨怀祖已经是大惊失色,人都从马鞍上站了起来,他飞快地回头向着皇城的方向张望了一眼,确认没有看到追兵,马上转过身正色对黄石说道:“元帅您立刻出城去直卫军营,末将这便去侯府带夫人、公子脱险。”

  “为什么?”黄石侧头看着杨怀祖,仍不紧不慢地骑马缓缓而行:“今天你黄伯母要蒸鱼给我吃,我为什么要去直卫那里吃糠咽菜?”

  “元帅!”

  “放心吧,”黄石又是微微一笑,面冲前方慢悠悠地走着,安慰紧张得已经无法坐在马鞍上的杨怀祖:“京城之外,就有我的七万大军,咱们这位皇上敢把我如何?”看杨怀祖仍是神色不宁,黄石开玩笑道:“你黄伯伯岁数大了,这么冷的天就贪图个暖和屋子,去郊外吹风会要了我的老命的。”

  “黄伯伯啊,”杨怀祖终于坐回到马背上,他叹息一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说得大概就是您吧。”

  “还有你父亲,你父亲和我是一样的人。”黄石从来都是简从外出,今天和往常一样,他身边并没有什么随行的护卫,更从来不会躲在密不透风的轿子里。

  看到黄石的京师百姓,纷纷向他大声致意:“侯爷福寿。”

  “老人家平安。”黄石在马上躬身向一个问他好的长者回礼,再次和杨怀祖说话时,黄石指指自己的身边:“所以你父亲和我,从来都不需要护卫,不是因为我们的武勇,而是因为我们生活在爱我们的人中间,而不是仇敌的土地上,我们不需要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第七章 四十万人齐解甲 第七节 影响

  “镇东侯的事情,你们都听说了么?”

  镇东侯大闹金銮殿的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一天之内便传遍了整个京师。

  “知道,知道。”

  围坐在这个妓院雅间内大桌旁的人群,提起此事也是个个精神抖擞,谈性大起,早在来这个欢场聚会之前,他们就已经和相熟的人或多或少地讨论过这件震撼性的新闻。

  提起这个话头的不是别人,正是侯洵的公子侯方域——东林四公子之一。父亲被朝廷下狱后,侯方域不好独自回江南,恐怕会被责备为不孝——竟然不在蒙灾老父身边伺候。因此这几个月来侯方域只好留在京师,每日就和东林俊秀们流连花红叶绿之处。

  “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陪坐在侯方域身边的一个圆脸姑娘细声细气地说道:“黄侯说的应给没错吧?”

  “原来美人你也知道啊。”众人一起大笑,有好事之徒就追问道:“你以为如何,速速说来。”

  “镇东侯自是大忠臣了,忠言逆耳。”

  “想不到这院里的姑娘居然也有这番见识,”一个东林子弟笑着点点头,对那个女孩儿说道:“镇东侯的老毛病又犯了,”卓边的人纷纷向侯方域看去,不少人脸上还有取笑之意:“当时镇东侯还力主要对令尊不利啊。”

  “是啊,当时可真是把我急坏了,”侯方域一捏身边女孩的脸,长叹道:“那几天我看这些娥眉都失了颜色。”

  “听说陈元辅、魏阁老都当场气昏过去了,”另一个东林士子绘声绘色地描述着他听说到的一片混乱,最后皇上也哭、内阁们连哭,无论文武大员都哭得像泪人一样:“还有御史当场弹劾黄侯有操莽之志,不臣之心昭然,要皇上速发缇骑把黄侯下狱。”

  “这些御史啊,也就是有胆子弹劾黄侯罢了,要是真换了曹莽来了,他们保证连大气都不敢透一口。”说起这些当朝官员的时候,在座众人的脸上都毫无尊敬之色。今天这件事实在是太有意思了,很多年不,自从大明开国以来,甚至自秦焚书坑儒以来,就很少听说有这么刺激的事情发生了,今天竟然被自己遇上了,这些年轻士人都感到非常的兴奋。

  其实不光是这些士人,就是整个京师,无论贫贱他们今晚的主题差不多都是镇东侯大闹金銮殿这件事。

  其中也包括这家妓院的这些姑娘,圆脸姑娘又一次问道:“河南的事镇东侯没有说错吧?”

  “美人是河南人?”

  “不是啊。”

  “你在河南有亲朋?”

  “没有。”

  “那你问这做甚?”连续得到两个否定的回答后,发问的那个士人立刻失去了所有的兴趣,他附和前一人道:“是啊,曹贼哪会这般说话,弑伏皇后和两位皇子的时候,曹贼说的大义凛然,诡称伏皇后秽乱后宫;述志的时候,又自辩若天下无他,不知几人称孤、几人道寡;徐州一路杀得白骨遍野,曹贼还能赋词哀叹什么千里无鸡鸣,一边纵兵劫掠,一边哀叹生灵涂炭。御史们要是真遇上的是曹贼,估计人人都会歌颂他高风亮节,哪里还敢如同骂镇东侯一样地骂他?”

  “今天听说了这事以后,你们知道我想起谁了吗?”又有一人笑着开口道:“岳王!我记得当年岳王找宋高要兵要权,宋高不给,岳王就一怒撂摊子回老家了,说不伺候了。”

  “是啊,我当时也是立刻想起这段了。”屋内响起几个赞同之声:“当时金寇拥兵百万,南宋有累卵之危,当时岳王可是把宋高吓得不轻,好像也哭鼻子了。”

  “也?”马上就有人敏锐地察觉到这个人用词中隐藏的含义:“讽刺圣上!该罚、该罚!”

  “当罚,当罚。”在众人的起哄声中,说错话的人也不推辞,接过酒杯就一饮而尽。

  “岳王和黄侯都是行伍出身,没有什么教养,那比得上董卓、曹操这些良家子?不过岳王写的一手好字。”

  “你没看过黄侯的字吗?镇东侯府门前那对联就是黄侯自己写的,也是了不得的好字啊。”

  “是吗?可见黄侯乃是岳王转世。”

  “未必,可岳王的词写得极好,”有人反驳道:“黄侯的诗可真是没法看啊。”

  “哈哈。”想起镇东侯的诗,众人又是一片大笑:“五个指头还不一般齐呢,苛求了吧。”

  “若真是岳王转世的话,难道同命同运?”

  “就算不是岳王转世,也未必不同命,”话题被士子们越扯越远:“以前看书讲到风波亭时,我还扼腕叹息,不明白宋高何以昏庸至此,今天黄侯一闹,我算是能够体会一点宋高当时的心思了。”

  “那谁当秦桧呢?陈元辅?”

  “陈元辅?他要是敢动手也就是个张邦昌,当年张邦昌害岳王不成就是因为岳家军还在,现在黄家军还不像岳家军那样在千里之外,黄家军可就在京城外呆着呢。害了黄侯,就不怕真的出个曹操?”

  “那你说谁是秦桧。”

  众士人又说了几个名字,不过虽然争得脸红脖子粗,却一直没有统一的意见,就在大伙儿争执不下的时候,一个陪坐的姑娘突然插嘴道:“妾身觉得还是等着看好了,谁把黄家军解散了,那多半谁就是秦桧了,至少是想做秦桧。”

  众人一愣之后又爆发出阵阵笑声:“姑娘高见,正是如此。”

  “到底河南的事是真是假呢?”圆脸姑娘第三次发问。

  “是真是假,与我们何干?”侯方域随口答道,京城士子们都是一样的态度,河南——那是太遥远的地方,只要没有亲属去那里做官,或是籍贯在那里,一群河南农民的死活,又和京师、江南的花红酒绿有什么干系呢?

  

  “河南的事,和大人有什么关系?”

  自从那次镇东侯和自己推心置腹地谈话一番后,金求德曾经暗暗赌咒发誓再也不过问镇东侯到底动机是什么,只要执行命令就好了,但今天他又食言了:“闯营在河南经营多年,百姓多半德贼而不得官,孙传庭杀人这事——若真是能把河南百姓杀光了当然不可能,属下也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说如果能成的话,闯营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自然而然就平了。”

  “那么当年我们在辽东,如果把建奴治下的百姓杀光了,建奴不也就平了么?”

  “第一,我们有本事杀光建奴,而孙传庭他打不过闯军;第二,如果建奴从关宁军那里抢不到人,其实大人说得也没错。属下觉得孙传庭就是这个意思,河南百姓少一个,这闯营的力量就弱一分。”

  “许平已经回师了,”镇东侯已经得到了最新的情报,许平带着直属部下日夜兼程地赶回了河南:“江西那里的压力应该小了一些。”

  “希望如此吧,所以说孙传庭也算是有些用处,”金求德认为孙传庭绝无与闯军一战的勇气:“如果他有胆子和闯营打,也就不用所过之处寸草不留了,现在许平既然回来了,那孙传庭多半该找借口跑路了。”

  “你认为他一定会退兵么?”

  “属下认为孙传庭的思路很明显,他是效法北虏入关之故伎,每次打了就跑。通过一次次的摧残河南来破坏闯营的实力,毕竟现在闯营还是被四面包围,河南是他们根据地。既然不能一次性收复河南,那么孙传庭认为不妨慢慢来。”金求德指出早在战国时期,这就是让敌国疲于奔命的战略之一:“虽说河南名义上还是皇上的土地,河南百姓名义上还是皇上的子民,但河南人心如此和敌国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金求德见黄石微微皱眉,倒也一点不慌张:“大人,属下从来都是从纯粹的军事角度看待战事。”

  “你做的很好。”黄石做了个歉意的手势:“金兄弟继续说。”

  “孙传庭已经收复洛阳,他的幕僚都劝他在洛阳固守,屯田以窥中原,但孙传庭不停,属下认为他内心里对守住洛阳并无信心,若是闯军回师他怕白忙一场反倒便宜了李自成。而和北虏不同的是,北虏总是把百姓掳掠出关,因为在新军成立之前他们不担心和河北军一战,所以走得慢些也没什么。而孙传庭显然是要轻装行军,怕带了百姓走不快。”金求德认为孙传庭的手段虽然残忍,但是对镇东侯还是有利,他自打大都督府关闭后就没有去过福建,对杨致远到底经营的如何全无印象:“施策那里连民练都派上战场了,属下认为可以称得上是岌岌可危。民练他们有何斗志?”

  不光是金求德,就是在江西前线的施策对理事会招来的民兵到底会不会临阵脱逃都全无把握,毕竟他们已经见过或是听说过太多民兵一哄而散的事情了:“许平回师,会让江西那里的压力轻一些,而且若是许平能够追上孙传庭的话。”

  说到这里金求德微微摇头,情报上说许平只带了一个营返回河南,而孙传庭手下的七省之兵有二十万之众:“估计很难。”

  “如果能够追上孙传庭痛歼这支剿匪军,那么北方的官兵就不复存在,而闯军就能长驱直入京师,再也没有什么能够抵挡他们的了。”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就不得不派出新军抵挡闯军,一旦新军离开京师那到底是向何方行军就是黄石说了算,如果他一口咬定闯军会从南路进犯,那谁也无法反驳他的判断。

  “孙传庭如果决心一战,或许许平还有机会,但属下认为孙传庭肯定会逃回潼关的。”金求德略微思索一番:“大人,外面都哄传许平是您的大弟子,希望您这个名义上的弟子也能和您一样创造奇迹吧。”

  “好了,让我们静候佳音吧,我倒是充满信心,无论是江西的民练还是回师河南的许平。”黄石结束了和金求德的会谈,打算回京师去。

  现在金求德已经不回京而是驻守在狼穴里,赵慢熊和黄石一样仍然呆在城里。

  “属下送大人出去。”和忧心忡忡的其他部下诸如杨怀祖不同,对黄石的决定金求德没有一言相劝。

  “你倒是很放心啊。”出门的时候,黄石对金求德开玩笑道。

  “天命所归,王者不死。”金求德利索地答道:“属下自认为是这世上对大人最有信心的人,当今皇上大人不需要怕他什么,再说若有变故,属下立刻提兵入京。”

  “大明”黄石摇头轻叹口气,大明,无论皇帝如何昏庸,毕竟可以骂皇帝,自己把崇祯皇帝痛骂一顿说到底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骂皇帝的太多了,而在满清这就是不可想象的是了:“大明”黄石终究还是没说什么。

  

  九月底,得知闯营许平已经返回河南,孙传庭立刻上书表示:“道路泥泞,粮草转运困难。”表示会带领剿匪军返回潼关。

  “贼闻臣名皆溃。”

  孙传庭的大话言犹在耳,剿匪军就开始返回陕西,秦军的第四次出关,和前三次最大的不同就是根本没有遇到李自成的主力抵抗就自行退却。

  许平沿途见到的都是各县自发组织的河南民练,在许平回师之前,一连串大屠杀之后,河南百姓逃进各个山寨,抛下幻想坚决抵抗,大大减缓了剿匪的行军速度。

  “大将军,”一个中年男子策马驰到许平面前,向他拱手问安:“孙贼已经开始逃跑了,小人恳请大将军立刻追击。”

  “孙传庭已经走了吗?”许平听说剿匪军已经开始撤退后心中有些失落,他的部下急行数百里赶回来,本希望能在本土与剿匪军交战。

  环顾了一下跟在身后的行军纵队,许平露出些迟疑之色。

  这位中年民练头目看到许平脸色的变化,也注意到跟在许平身后的只有几千士兵,就再次抱拳朗声说道:“大将军,小人不懂兵法,只是一个猎户,但对于豺狼,如果不把它们打痛,那它们日后还是会来的,小人风闻大将军回师后,日夜在此守候,就是盼望大将军能够帅我们追击孙贼。”

第七章 四十万人齐解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