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异时空-中华再起-第4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熟悉李鸿章的黄翼升正跟着杨沪生,一见之下那还不明白?于是“误抓”假货的卢秋生挨了杨沪生一通好训,诺诺下,卢秋生不敢冲杨沪生发火,却将一团火发到先抓了假货的胡英凡头上。

知道了经过,胡英凡不由得有些暗自庆幸,幸好送上去的是不可一世的突击队,而不是自己,不然原本在首长那里没什么好印象的自己,这次不更撞上霉头了?

庆幸之余,胡英凡也有些遗憾,如果李鸿章没有化装,安排一个假货蒙蔽解放军,搞不好自己真抓了李鸿章也说不定。更让胡英凡觉得遗憾的是,他总觉得化了装的李鸿章是从自己这里潜逃出去的,换句话讲:李鸿章大有可能是从自己眼皮子底下,大摇大摆走了出去。

气恼自己抓了个假货,让胡英凡迁怒帮助李鸿章化装潜逃的人。那么多俘虏,要查什么事情并非很困难的事情,没几天,胡英凡就得知自己没有抓到李鸿章,全是因为淮军中有一个叫潘鼎新的家伙给李鸿章出了化装潜逃的馊主意。

今日得知潘鼎新就躲在六安州内,胡英凡自然是怦然心动,强烈的报复心理让他有一种全歼潘鼎新的欲望。

从俘虏口中,胡英凡得知六安州只有三千淮军士兵,还有两千刚刚收编的地方团练,合起来不过五千之数。而他胡英凡现在身边就有九千人马,若加上后继部队,他能动用攻城的部队足有一万多。兵力上模范第三师拥有绝对优势。

至于武器,模范军一直是解放军新式装备最优先补给的军队,他的模范第三师光师属后膛火炮就有十八门,每个团还配备了一个迫击炮连、一个多管机枪连。这些装备是淮军根本没有的。

根据战斗经验,淮军现在主要装备前装滑膛抢,而解放军一般部队是前装步枪与后装步枪混装,最先进的六二二式步枪只有小部分列装,而六二二式步枪却是模范军的制式标准配备。火力上淮军更是无法与模范军比。

再加上解放军是百战长胜之师,淮军却“屡败屡战”,一个斗志高昂,如清晨喷薄而出的太阳。一个士气低落,如快要落下西山的夕阳。

拥有如此巨大优势,胡英凡觉得在行进中夺取六安州,消灭这五千清军,活捉反动头子潘鼎新并不是什么难事。他胡英凡只要动动小指头,潘鼎新的那些军队就要灰飞烟灭。胡英凡很容易就做出了打的决定。

按照胡英凡想法,他也不能不打。六安州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山丘,一路北进可以利用山林隐蔽自己意图。而北部为平原,大部队再怎么隐蔽,浩浩荡荡从平原上过去,想不留下痕迹,是根本办不到的。

况且从六安州至凤阳三百多里路,沿途河流众多,携带火炮一条条河渡过去,要花多少时间?绕过六安州,等于在身后留下后患,五千清兵大可阻断模范第三师的补给线。

拥有全火器的军队,战斗力强是强悍了,可要发挥这些火器威力,保证充裕的弹药补给十分重要,模范军对后勤方面依赖比其他军队大了不知多少。胡英凡可不希望打了半天,结果发现自己陷入弹尽粮绝之境。

天黑后,模范第三师按照胡英凡的命令朝六安州围拢过去,部队还没全部到位,对清军十分蔑视的胡英凡就下令攻城——连英法联军都不在话下,小小的淮军又算得了什么?

按照胡英凡想法,只要围三阙一,已成惊弓之鸟的淮军必然从自己有意留出来东面缺口逃出城,朝庐州狂奔。到时候他部署在东面的伏兵就可以尽起,将赶出来之敌全部消灭。

可战斗一打响,西、南、北三方枪一响,迫击炮一轰,城里的淮军并没有从东门逃窜而出,而是就在城墙上拼命抵抗攻城部队。胡英凡的锦囊妙计全成一相情愿。

围攻命令下的很仓促,部队抵达前线又有先后,更要命的是,为了伏击可能逃出的敌人,模范第三师三个团各以两个营到六安州东边去埋伏,只以一个营攻打六安州。三个营,每个营占据一边,机枪、迫击炮打的很热闹,可部队却无法登上城头——部队太少,进攻又采取了平铺兵力,没个重点,淮军防备起来并不困难。

模范第三师连续发起三次进攻,可每次还没靠近城头,就让人家给赶了回来。不光没突破六安州城墙,还损失了几十名战士。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没有重炮掩护,城墙也无法轰塌,部队仓促到达前线,连登城的梯子都没扎几个,部队就是冲到城墙下,也奈何不了几丈高的城墙。

到了天快亮时,进攻不得不暂时停了下来。等候后面炮兵跟上,同时搜集材料制造登城工具,天亮了,模范第三师炮兵营好不容易跟了上来,可弥天大雾却让这些火炮没什么用武之地,十八门火炮摆开了架势,朝前面一顿乱轰,声势造得很大,效果一点没有。

在后面等待胜利消息的模范第三师师首长等了半天,前面一点好消息也没传过去,他们自然无法继续坐下去。

攻打六安州是模范第三师师首长自作主张决定的,原本以为用不着费多少力气,顺手牵羊就能敲掉淮军五千人马,可现在城打不开,里面的五千人马也消灭不了,耽搁了时间,还暴露了自己行动。

如果很快结束战斗,部队迅速离开六安州,进至洛河镇、怀远、蚌埠镇一线,集团军总部知道了,也只会表扬,不会批评他们自作主张。可如果战斗胶着了,那可有模范第三师好看的了。司令员要是不给模范第三师脸色看,他就不是邱明了。

随着时间缓缓流逝,后面坐不下去的模范第三师师首长集体到前线,去看看前面到底发生什么事情。

半晚的战斗,让胡英凡对城里到底有多少兵力产生了怀疑。敌人真要只有五千,他的模范第三师动用三个营也应该能把敌人吓唬出城。

胡英凡的战士都是老兵,要是说一个当十个用有些过分,但要说一个顶三个,却毫不夸张。可打了大半夜,他的部队却一点进展也没有,这让胡英凡极为恼火。

进展不顺,只能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自己的部队没有用心去打,可能在面对全国胜利即将到来时,战士们心里有了更多想法,害怕自己在黎明前夜“光荣”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情报有误,城里敌人远不止五千。

不管那一种可能,或者两种可能都存在,胡英凡要到前面亲眼看了才能知道。

站在小土包上,胡英凡接过警卫员递过来的望远镜朝六安州城池方向望去,眼前的浓雾让他只能隐约看到一个淡淡的城池影子。

浓雾还未散去,炮弹掠过天空,朝浓雾笼罩的六安州城池飞去。低哑的呼啸声急速掠过,远处传来隆隆的爆炸声。

等了半天,胡英凡光听到炮弹爆炸,没听见自己的战士发起冲锋。过了一会儿,炮声渐渐低了下来,每一发之间时间越拉越长。终于,嘹亮的冲锋号在淠水两岸响起,前面的战士们高喊着口号冲了上去。

“还真是很热闹”

说是很热闹,但胡英凡语气却显得很不满意。

城池方向传来激烈的枪声,中间还夹杂了清军火炮朝下面不断射击。喊杀声,起的很突然,结束的也很快。不过一盏茶工夫,喊杀声就消失了,七零八落的后撤脚步声却传进胡英凡耳朵里。

浓雾遮挡了炮兵视线,火炮盲目射击,打了半天连一个口子也没炸开,冲锋号响过后,那些冲上去的战士自然怎么上去又要怎么下来。

“走了回指挥部!”

气恼的胡英凡一把将望远镜扔在了地上,掉头就走。跟着他的警卫员急忙弯下腰将地上的望远镜拾了起来,跟在他后面。

六安州城南的平桥现在成了模范第三师临时指挥部,早上九点,弥天大雾渐渐开始散去。指挥部里气氛有些压抑,沿着指挥部外小巷站了一溜警卫连战士,三三两两的军人从村落外急匆匆赶了进来,与那些警卫连战士擦身而过,奔进指挥部,没多少时间,又从里面匆匆奔了出去。

“师长师长。”离开师临时指挥部的军人见胡师长甩着手从北面大步朝指挥部走去,很有礼貌地跟他打招呼。可堂堂师长在下属面前却连礼也难得回一个,就那么黑着脸双眼直视前方,旁若无人走了过去。
第二部铁与火之金戈铁马第三章(二)'目录引索'



胡英凡现在心情无法好起来。

胡英凡不光不满意,他现在还很想骂娘。前面战斗打的一团糟,模范第三师虽然在武器方面拥有绝对优势,可那些炮弹都打了蚯蚓,步兵发起冲锋,机枪也没有将城墙上的守敌压制住,几次进攻全以失败而告终,这让一师之长如何能满意?

“师长,回来了?”模范第三师张岩军政委正跟头困兽一样,在院子里不停地转来转去,嘴里骂骂咧咧嘟囔着。外面传来重重脚步声,政委收住脚步,扭头望着外面,见胡英凡就那么甩开膀子唬着脸冲了进来,急忙迎了上去。“怎么样?前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娘的,打了一宿都打不开六安州,下面那些家伙难道是吃草的吗?”

“还能怎样?要是不马上改变打法,再过一万年这六安州也打不下来!”胡英凡同样火气很大。一把扯开了领子,任北风吹在他胸膛上,胡英凡急促喘了几口气问道:“参谋长呢?徐参谋长在哪里?”

张政委对院子里的警卫员摆了摆手,警卫员连忙取了条毛巾递给了胡师长。

看着师长擦脸,张政委解释道:“你刚出去,徐文辉说要到西边看看部队是怎么进攻的,他可比你走的路还要远,没那么早回来。”

胡英凡停止了擦脸,看着张岩军嘀咕道:“到西边阵地去?有什么好去的,南边有枪有炮都上不去,西边不过就那么几门迫击炮,难不成就能冲上去了?”

“师长,前面到底是怎么了?你们这些人都跑到前面去了,师里总要有人照看,我是光听枪炮响,就没接到好消息,你倒是说说看,这仗打成什么德性了?”

“还能什么德性?娘的,我要撤一批不会指挥的王八蛋!”胡英凡气冲冲嚷嚷起来。“都他娘打的什么仗?炮弹打了不少,可就没看见一发炮弹落在城头上!我们那些部队喊冲喊的很响,冲了一半听到城头有枪炮声,又稀里哗啦朝下跑,要这样也能攻下六安州,我就不姓胡了!”

“别激动,慢慢说,慢慢说”张岩军见胡英凡说了些出格的话,急忙在旁边给他降降温。毕竟是师长,不是连长也不是营长,不能说一些太伤下面脸面的话,该有的风度还是应该具有的。

“问题都出现在那些方面?你慢慢说,我们在斟酌一下,看看是否能改进后迅速攻占六安州,如果短期内无法攻下,我看还是迅速转移比较好,我们的任务毕竟是占领淮河一带码头,阻止淮军北逃路线,六安州并不属于我们这次任务。”

“转移?都打到这个份上了,怎么能转移!?”

胡英凡一听政委说要转移,马上着急了。攻打六安州最积极的就是他胡英凡,政委开头有顾虑,不过见自己很坚定,他也没怎么坚持。打了一半,现在又撤下来,不打六安州了。这事情给上面知道,前线局势稍微有什么变化,上面不抓模范第三师当典型才有鬼了!

真要走到这一步,主张打六安州最坚决的胡英凡肯定是吃不了兜着走,至于张岩军,他事先提出过反对意见,不过是没有坚持而已,相信上面最多也就给个警告,或者严重警告什么的。

为了自己前途着想,虽然前面打的极为不理想,胡英凡也坚决反对将部队撤下来北上。要北上,也得等到该死的六安州被攻占后,才能继续北上。

“政委,转移是万不可行的。就我观察,六安州这里的敌人决不止五千之数,着我看,至少也有一万,而且这些都是淮军精锐,是李泥鳅决不肯丢弃的主力中的主力。”

胡英凡刚才还在说部队攻打六安州是如何糟糕,现在马上转变成继续围攻的坚定支持者——哪怕再糟糕,他也要将攻城进行下去。

“我们这里一打,淮军已经发现我第四集团军动向,就是现在马上转移,继续隐蔽行军也是做不到的事情。何况六安州这里有如此强大一支敌军,我们北上切断淮军后路,他们要是横着这么一插,将我们补给线掐断,你说说看,敌人要是以主力围攻上来,没有弹药补给,我们在淮河两岸又能支撑多久?不行!前面部队决不能撤!”

“可是老胡啊,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任务是掐断淮军北撤道路,而不是与敌人在这里纠缠不休。城里的淮军不管是五千还是一万,他毕竟不是淮军全部,主要的敌人可是在庐州!就算六安州里有一万敌人,为了这一万,放跑了庐州的十数万,你认为这合算吗?”

现在已经不是合不合算的问题了,而是如何将领导的责怪降低到最小程度。一万多的解放军攻不下来一座小小六安州,传出去这都是笑话。胡英凡又如何能容忍别人嘲笑他?

“不!政委你考虑的并不周全。”胡英凡一边踱着步一边组织思路道:“围魏救赵你总是知道的吧?庐州方面李鸿章在得知潘鼎新所部受到围攻后,你认为他回抛弃潘鼎新吗?潘鼎新可是跟随他有些年头的了,他现在要是抛弃了潘鼎新,淮军其他将领必然想到以后战局不利的时候,李鸿章也会抛弃他们,就为这一点,李鸿章也是肯定要派出援军解救潘鼎新的。”

见张岩军要说什么,胡英凡摆摆手阻止张岩军开口,他继续说道:“何况现在进攻六安州的只有我们一个师,李鸿章要是知道这个情报,又发觉我第四集团军主力部队并没有跟进——报纸上不说第四集团军一部留在湖北扫匪,一部在大别山休整嘛!——他自然会想到集中主力到六安州吃掉我们,这个李鸿章也是很喜欢占点小便宜的人。我看,在六安州这里与敌展开决战的可能并非没有!要是这样,我们现在就更不可以从这里撤退了,而是应该咬住潘鼎新,狠狠地打!”

对师长如此武断,张岩军只能无奈地摇头苦笑了。

“老胡啊,六安州跟庐州比起来哪个更重要?他李鸿章会为了六安州里的守军,倾巢出动吗?别忘了,这里的清军按照你的说法,也不过是一万,而庐州却有十万!一万跟十万,哪个更重要,我想用不着我多说吧?生死关头,李鸿章会为了一个潘鼎新把自己陷入绝境去吗?这并不现实。别忘了,两次温州战役,一次南京战役,他李鸿章都是用了金蝉脱壳才跑了出去。”

“以前是以前,以前李鸿章作战区域是在咱们根据地内,战斗不妙,他自然要逃跑。可现在,这里是他的老家,他又怎么可能轻易将老家拱手让人?我就不信李鸿章真属泥鳅的。就是泥鳅,只要寻着它打出来的洞,还不是手到擒来?”

对胡英凡和张岩军来说,六安州就是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胡英凡要吃,而张岩军要丢。一个坚决认为打六安州绝对正确,不肯在战斗胜利结束前,从阵地上撤下来。一个看看前面进展受阻,想想自己部队的任务,对继续打六安州动摇起来。

这时候争执是无法分出谁是谁非的,大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前面枪炮声不断,指挥部里也没法静下来。

“这他娘打的什么仗!”

胡英凡正跟张岩军争辩着是否应该继续攻打六安州,院外面传来咋呼声。俩人一回头,见师参谋长徐文辉与副师长李冬宝俩人一前一后,横眉怒目,就那么急吼吼走了进来。

徐文辉是个急性子,一进院子,见师长和政委正看着他,扯着嗓子嚷嚷起来。“师长,下面那些团长都他娘瞎指挥!照他们打发,别说六安城里有淮军防守,我看就是一群村野农夫,他们也照样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