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海魂-第6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可以说是一个新的考验,谈仁皓之前对地面作战并不熟悉,而且也不是很清楚该怎么及时地为距离舰队数百公里外的地面部队提供航空支援。结果,他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来熟悉陆军的战术。同时利用这二十多天的实战经验摸索出了几条规律。如果要想为地面部队提供及时的航空支援的话,那么就首先得了解地面部队的作战意图,以及地面部队指挥官的作战计划。然后还得清楚战役地难度到底有多大,做出一个大概的判断,在此判断的基础上,尽量合理的安排轰炸机。特别是轰炸机出发的时间,这样,轰炸机群才能在最重要的时候到达最重要的战场,投下最重要的炸弹,赢得最重要的胜利。
  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可真正做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了。发生在阿米代尔,塔姆沃斯。以及纳拉布赖地几场战斗中,都暴露出了舰载轰炸机没有准时到达。结果耽搁了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甚至差点导致战斗失败地严重问题。虽然当时古迅雷安排了联络军官在第一特混舰队,而且古迅雷并没有指责第一特混舰队的轰炸机来晚了,但是谈仁皓很清楚,几个联络军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且古迅雷没有直接指责,并不表示舰队就已经做到最好了。
  也正是如此,在古迅雷的地面部队停下来,地面部队休整期间。谈仁皓数次找到了古迅雷,与古迅雷探讨了舰载航空兵与地面部队配合作战的诀窍。也同时征求了古迅雷的一些意见,向古迅雷学习了地面作战的一些基本战术问题。这也是谈仁皓主管能动性的一面,是他比其他的舰队司令官优秀的一面。也许,其他的舰队司令官会回避这些问题,可谈仁皓不会,他知道自己的缺陷,而且从不掩饰自己的缺陷,并且会努力的弥补自己的缺陷。
  而谈仁皓积极学习地面战术也证明了一点,那就是随着战争逐渐走向胜利,今后爆发大规模海战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而舰队的主要职责将逐渐从对海作战转移到支援地面部队上来。因此,舰队司令官必须要清楚地面作战的基本战术,这样才能够有效的配合地面部队行动。也正是如此,帝国海军在27年初开设了一期高级军官与前线将领的陆战培训班,还专门请了几个陆军的将领来指导海军将领学习陆军的基本战术,而这一切,都是为最后进攻美洲大陆在做准备!可以说,谈仁皓还真有点先知先觉。
  在得到了强大的航空支援之后,地面部队的进攻速度并不慢,虽然舰队的出动强度一直没有提起来,但是美军的防线仍然在迅速的崩溃。特别是20日,战略打击部队的轰炸机进驻前线机场之后,地面部队的推进速度提高了不少。
  18日当天,古迅雷的装甲部队就突击到了卡通巴附近,并且在当天晚上推进到了温莎镇外面。美军仍然在顽强抵抗,古迅雷不得不让部队停了下来,准备等到天亮之后,在轰炸机的掩护下继续推进。而陆战队也在当天推进到了特里希尔斯,距离悉尼港区不到40公里了,颜国忠在这个时候启动了直接登陆港区的作战计划,准备将两个陆战师直接投送过去,先占领港区,然后再与美军争夺悉尼城区。
  到20日的时候,陆军已经合围了悉尼的美澳联军,而陆战队在攻占了特里希尔斯之后,开始在港区北面部署炮兵阵地,同时登陆舰队也赶了过来。当时颜国忠是很有信心直接在港区登陆的,可很多问题他没有想到。
  21日,第三特混舰队的几艘驱逐舰在试探着进入港区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美军在悉尼港的出入口部署了大量的水雷,而这必然会威胁到进出的舰船。结果,颜国忠不得不立即取消了登陆作战计划,并且从新选择登陆地点。从这天开始,战略打击部队的重型轰炸机集中轰炸了悉尼的城区与港区,每天都会在悉尼投下数百吨,甚至上千吨的炸弹。而且从24日开始,还动用了燃烧弹,其破坏威力远不是其他的任何轰炸机,乃至火炮所能够比拟的。
  到23日的时候,古迅雷已经将美澳联军压缩到了悉尼城区的外围,还出动兵力扫荡了悉尼西南的卡姆登,其侦察部队甚至一路到达了伍伦贡。颜国忠也在这天确定了新的进攻方案,陆战队在港区东面上岸,而古迅雷则安排一支快速突击部队与登陆部队会师,尽快为登陆部队提供掩护。这实际上是增加了陆军的压力,而古迅雷也没有反对颜国忠的计划,毕竟颜国忠才是总司令。
  24日,在第一骑兵师在悉尼南部向东突击的时候,袁野指挥的两个陆战师在悉尼港的东南面海滩上岸了。虽然美澳联军进行了相当顽强的抵抗,但是到当天晚上,第一骑兵师在预定的时间内杀到的时候,美澳联军不得不放弃了海滩阵地,开始向港区退缩了。
  至此,悉尼已经成了一座“死城”。到29日的时候,陆军已经攻入了西城区,美澳联军也退入了到了城区内。陆战队在当日晚一点的时候攻入了港区,因为要尽量保护港口的基础设施,所以陆战队的推进速度不是很快,而美澳联军也在坚持防御,而且在撤退的时候没有忘记炸掉港口内的重要基础设施。
  八月二日,悉尼城区全部被占领,次日,港区全部被占领,而扫荡残余美澳联军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了八月八日。不过,在八月三日的时候,第一特混舰队与第二特混舰队就已经撤出了战斗。
  攻打澳洲大陆的第一阶段作战行动,即登陆作战行动在八月八日这天宣告结束了,这比预期的缩短了近20天的时间!
u優書擝 uuTXt.COM 诠纹吇板粤渎

第十八卷 后起之秀 第一节 勤奋的天才 字数:4553
  谁是大战期间,帝国海军最优秀的舰队司令官?这个问题不存在争议性,没有人能够取代谈仁皓的位置。可战后众多战史学家却有不同的看法,而且这些人的意见惊人的一致,即谈仁皓不能仅仅只算为“舰队司令官”,在很大的程度上,谈仁皓担负的责任远比舰队司令官大得多。除了谈仁皓之外,最优秀的舰队司令官不是雷少卿,常荐新,乃至姜仲民这类“科班”出身的海军将领,而是另外两个旁门出身的海军将领,这两人就是郝东觉与黄晓天。
  相对而言,因为郝东觉与谈仁皓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他是谈仁皓的妹夫,与谈仁皓合作了好几年,大部分关键性战役是由他们两人指挥的,另外,郝东觉出任舰队司令官的时间较晚等等因素,虽然郝东觉在指挥航空作战方面独一无二的能力是得到了公认的,但是在战后,他作为帝国海军舰队司令官的名头却并不是很响亮。任何人在提起郝东觉的时候,总不会忘记帮助他成功的谈仁皓。同样的,任何人在提起谈仁皓的时候,总不会忘记那个协助他获得了多次重大胜利的郝东觉。换句话说,郝东觉一直存在于谈仁皓的阴影之下,几乎就没有摆脱过谈仁皓对他的影响。
  虽然黄晓天也同为第一特混舰队出身,而且是从基层做起的,先后跟随谈仁皓与雷少卿两名舰队司令官作战。但是从各个方面来讲。黄晓天地独立性都是相当大地。从当初聂人凤破格提拔他为舰队司令官,到最后扬名四海,黄晓天几乎都是一个人在单独作战。也就是说,黄晓天并没有受到谈仁皓多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第四特混舰队几乎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而这支舰队能够成为帝国二号航母特混舰队,功劳可以全都计算在黄晓天的头上。这是他最成功的地方,同时,也是他比郝东觉更有价值的地方。
  战后对黄晓天的评价中,用得最多的有两个字眼,一个是“天才”,另外一个就是“勤奋”。这两点是分不开的。黄晓天有成为舰队司令官的天赋,相对于郝东觉来说。他的能力更为全面,在精通航空作战的同时,黄晓天花费了很大地精力去熟悉航海作业,另外在处理众多的舰队事务方面。他也表现出了自己的才华。而他的勤奋更是难以忽略的,从当初组建第四特混舰队,到数年间孜孜不倦的为舰队服务,在战场上奋战,这些都是勤奋地表现。最值得一提的是,黄晓天一直没有一个合适的搭档,姜仲民只是一个临时客串的搭档而已,在绝大部分的时候,黄晓天就是第四特混舰队的灵魂任务。而且是第四特混舰队唯一的指挥官,舰队参谋长在很大部分时候。仅仅只是“参谋之长”而已。
  当然,在黄晓天众多的评价中,最值得肯定的就是他的航空指挥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黄晓天在指挥舰队航空作战方面的能力绝不在郝东觉之下。两人都是航空兵出身!而且都在航空作战参谋的位置上干了很长一段时间,而这也是他们与其他的舰队司令官不一样的地方。可最值得肯定的,也是让黄晓天能够“鹤立鸡群”的能力却是他对战局的准确判断与掌握,而这一点,纵观整个大战期间,恐怕也只有谈仁皓在其之上了。
  黄晓天第一次表现出准确的战场判断能力是在“珊瑚海大海战”中。在这场战斗中,第四特混舰队准确的扮演了自己的角色,而且从始至终,黄晓天都准确的理解了谈仁皓的战役意图,以及战役实施方法与步骤,并且准确的出现在了最正确的位置上。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战役后期,第四特混舰队还“超额”完成了作战任务,在歼灭第31特混舰队的时候立下了重要功劳。
  当时,第一特混舰队与第四特混舰队的配合完全可以用“行云流水”来形容了,两支舰队的司令官在战役初期的联系是相当少的,但两人都明确的理解了对方的意图,并且采取了极为正确的战术安排,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虽然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次战役胜利是谈仁皓指挥的结果,大部分功劳应该归于谈仁皓,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如果没有第四特混舰队的配合的话,第一特混舰队是不可能获得胜利的,甚至会被敌人彻底击败。因此,黄晓天的功劳也不可磨灭,即使他扮演的是一个配角,那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几乎更主角平起平坐的配角了。
  与之前第二特混舰队驻守中太平洋战场一样,在大部分时候,第四特混舰队都是西南太平洋战区的“专用”舰队。而在整个太平洋战争的前期与中期,美国海军的反击几乎都集中在了中太平洋方向上,在西南太平洋方向上实施的反击次数是相当有限的。因此,除了“珊瑚海大海战”之外,第四特混舰队的大部分作战任务都是对地支援,支持陆战队攻占西南太平洋上的岛屿。比起波澜壮阔的海战来讲,“对地支援”显得很平常,也很普通,这并不是获取战功的战斗,只是默默奉献的战斗。也正因为如此,在很大一部分时间内,第四特混舰队都没有太醒目的表演,只是在战场上做着应有的一分贡献而已。
  可以说,在当时众多的舰队司令官中,黄晓天是最没有根基,最没有资本,也是最不受重视的一个。不说别的,仅从人际关系方面来看,黄晓天就远远比不上其他几个舰队司令官。谈仁皓,姜仲民,常荐新,雷少卿等人都是聂人凤的嫡系弟子,是聂人凤重点栽培的对象。郝东觉也是谈仁皓的妹夫。是常荐新,雷少卿的铁哥们,而且上面还有廖汉翔,伍掀昱等众多将领的扶持,另外罗云冲等旁派年轻海军将领也是他的哥们。相对而言,黄晓天能够依*的也就只有谈仁皓。雷少卿,常荐新,郝东觉这批第四特混舰队出身的年轻将领了。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在黄晓天出任第四特混舰队司令官的时候,也许第四特混舰队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如果换了别人的话,恐怕早就消沉了下去。帝国海军的内部斗争也算得上是一种严格的考验吧,如果连内部斗争都无法应付的话。那还怎么到前线战场上去战胜敌人呢?黄晓天没有消沉,也许从成为舰队司令官的第一天开始。他就认识到,第四特混舰队只是一块鸡肋,可他并没有放弃,也没有消极应付。而是在积极地挑战所遇到的一切困难,战胜所有的敌人,这不仅仅包括战场上的敌人,还有战场外面,帝国海军那套老朽的体制。而这时候,黄晓天需要的不仅仅是其出众地才华,更多的时候,他需要的是坚持,是勤奋。是孜孜不倦的努力,是比别人更多的付出。而这就是黄晓天受到众多好评的另外一点,他的勤奋!
  从第四特混舰队成立开始,这支舰队的位置就很尴尬。当初,聂人凤决定成立第四特混舰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给西南太平洋战区提供一支常驻性舰队,而且随着西南太平洋战区地进攻开始后,肯定需要有三支以上的航母特混舰队在战场上活动。这一点,从当时地舰队部署上就能看得出来,第二特混舰队常驻太平洋战区,第四特混舰队常驻西南太平洋战区,而第一特混舰队则是机动舰队,随时支援两大战区。而在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第四特混舰队就一直在西南太平洋上活动,而且一直在为陆战队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持。
  也许,谁也没有想到,两年多的锤炼下来,第四特混舰队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在第二特混舰队遭到重创,第五特混舰队几乎全军覆没,第一特混舰队奔赴印度洋的时候,仅仅只有第四特混舰队在太平洋上支撑着战局。更重要的是,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第四特混舰队诞生了一大批的优秀官兵,其老兵所占的比例甚至在第一特混舰队之上。特别是在所有的航母特混舰队都恢复到了三航母编制时,第四特混舰队的人员素质优势就非常的明显了。
  当时,第一特混舰队航空兵的老兵比例在七成左右,而第四特混舰队达到了七成五。另外,当时海航四支舰载航空兵大队中的前五十名空战王牌中,有十八人在第四特混舰队,这个数字仅仅只比第一特混舰队少两人,比第二特混舰队还多了三人。前一百名轰炸王牌中,第四特混舰队有三十二人,仅比第一特混舰队少一人,比第二特混舰队多了七人。舰队官兵方面,第一特混舰队的老兵比例只有六成五,而第四特混舰队超过了七成。可以说,除了在最优秀的飞行员方面比第一特混舰队略少一点之外,第四特混舰队的人员素质肯定在第一特混舰队之上!
  最重要的是,此时的第四特混舰队司令部的参谋军官都是老兵,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在第四特混舰队组建的时候就跟随黄晓天的。相反,在其他的几支舰队中,情况却没有这么乐观。第一特混舰队的参谋来来回回已经换了好几遍了,不说别的,现在谈仁皓与郑冠华的配合都不怎么到位呢。第二特混舰队就更不用说了,虽然郝东觉与魏东北两人合作了好几年,可两人手下的参谋却不怎么样。第五特混舰队的情况更为糟糕,姜仲民手下就没有几个出色的参谋。舰队司令部是整个舰队的大脑,而舰队司令官能否顺畅的指挥舰队作战,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得看舰队司令部参谋军官传达命令的速度,以及在作战时,能否准确的,及时的调整舰队的行动。因此,在很大的程度上,衡量一支舰队战斗力的标准,就是看该舰队是否有一支足够优秀的参谋队伍。
  除了人员方面的优势之外,第四特混舰队还有另外一个优势,那就是,第四特混舰队的战舰完好率也是当时几支舰队中最好的。在第二特混舰队到达西南太平洋战区之后,第四特混舰队获得了一次长期休整的机会,当时大部分的战舰就获得了保养与维修。随后,在接受第三支航母战斗群的时候,第四特混舰队又获得了一次短暂的休整机会,并且在此时更换了一批新式战舰,那几艘“瑞兽”级大型防空巡洋舰就是这个时候编入了第四特混舰队的。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