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赤色黎明-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番分析很有道理,问题在于郑文杰高估了王思淼的能力,想了好一阵,王思淼还是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郑兄,你觉得我该追随哪位大人。”

若是别人这么问,郑文杰早就把难听话给说出来了。王思淼现在握着最初的情报线,郑文杰还真不能这么做。他笑道:“王兄不妨去试试看醇亲王载沣。这次查杨翠喜案,太后钦点了载沣。可见太后认为此人可堪重用。而载沣虽然不通政务,却很懂进退。等查了杨翠喜案之后,他联名上了文书,然后就辞职。也算是敢于任事,又识大体。加上载沣年少,并无自己的羽翼,王兄走他的门路,定然会有收获。”

王思淼万万没想到郑文杰居然推荐了载沣。载沣今年才二十四岁,根本是毫无人望。投奔载沣的话,何时才能有前途呢?“郑兄,你可有其他的推荐?”王思淼很不乐意这个推荐。

“王兄,你是信得过我才来找我,这等器重我是很感激的。既然你信得过我,那我又何必欺瞒王兄呢?你想,别的人位高权重,王兄你就是去了,也不会被当回事。载沣如此年轻,突然得到了人投奔,你觉得他会如何对待?”

王思淼还是不太愿意,一个劲的要郑文杰给个别的建议。但是郑文杰倒也一口咬定载沣。别的人他根本不推荐。王思淼看实在是拧不过,只得作罢。

而事情的变化又一次证明了郑文杰的先见之明。王思淼从五月底开始就专攻载沣的门路。载沣此时已经就任正红旗满洲都统,负责键锐营事物。这个位置虽然很高,不过这只是满族人自己的内务。在朝廷大建新军,调整官制,准备立宪的这个时代,众人都认为满人的力量是注定要极大受限的。这些官位权位看着虽然高,但都是绣花枕头而已。

王思淼投奔载沣之后,倒是得到了相当的礼遇。在双方的从属关系确定之后没多久的6月19日,慈禧突然任命载沣“在军机处行走”。这个年仅二十四岁的青年突然就介入了满清的权力中心,成了炙手可热的新贵。连带着,王思淼的这次政治投机同样得到了极大的成功。

因为跟对了主子,王思淼立刻忙了起来。郑文杰也落得清静。此时他的堂弟已经带回了陈克的消息,陈克派人到北京建立了一个联络站。以后郑文杰只要把收集到的最新消息直接交给北京的联络员就可以了。不用陈克专门说明,郑文杰就已经明白,陈克与王思淼达成的情报线已经成为了不那么重要的一条线。郑文杰心中非常满意,他不仅与陈克达成了心照不宣的协议。而且还能够通过王思淼这条线得到他以前根本接触不到的情报。

王思淼有把柄落在郑文杰手中,他是不敢动郑文杰的。只要陈克的势力没有遭到毁灭性的打击,郑文杰自己就已经拥有了牢不可破的地位。

北京党小组早已经不是陈克在的时候那个组织,陈克当年是想聚集肯身体力行的去搞革命的同志,他早就言明,“没有脑袋别裤腰带上,从种地开始干起的觉悟,那就不是真的想革命。”这也是郑文杰对陈克不满的真正原因。郑文杰一点都不想在这个时代中身体力行,郑文杰清楚的知道这不是自己所擅长的。

看似默默无闻的营运着一个情报组织,虽然名声不显赫,却高高在上隐藏在历史大幕的背后,操纵着历史的进城,这才是郑文杰希望在这个时代中拥有的位置。无论是满清也好,北洋也好,陈克也好,或者是以后的什么势力也好。郑文杰希望的是亲眼看着他们在自己情报操纵下运行。这种感觉,这种自我认知才是郑文杰需要的。

陈克建立起了人民党专门的情报线后,北京朝廷的内部的消息畅通无阻的向安徽传去。这些资料将决定满清命运的“丁未政潮”很大一部分面貌展现给了陈克。陈克原先并不知道这么一场政治上的斗争,现在他得到这些消息的时间,仅仅比北京晚了两天而已。

自从罢免了御使赵启霖,北京朝廷的台谏方面的反应最为强烈。由瞿鸿禨的门生汪康年主办的《京报》特刊布消息:“言官大会于嵩山草堂,谋联衔入告赵御史声援。”5月19日,御史赵炳麟上疏称,言官不宜获罪,言路不宜阻遏,并以挂冠辞职相抗议。御史恽毓鼎也拟“言官不宜反坐”折,反对将赵革职。5月23日,江春霖再次上奏,详细分析了载沣、孙家鼐覆奏中的种种疑窦,要求朝廷将该案推倒重查。

但这些攻击已是强弩之末,奕劻等人的地位重见稳定。在政潮翻动中,奕劻等得以脱出逆境,除孙家鼐、徐世昌、诚勋等人说项开脱外,很关键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大学士军机大臣世续,他与奕、袁的关系本来密切,又担心瞿、岑见用,“徒苦老庆奕,于满人无利”,所以,在“杨翠喜案”发后的一天独对时,话中有话地点破奕劻与春煊“素有嫌怨”,使“慈意稍为之解”。另一个是奕劻之女四格格,她是慈禧的宠物,“朝夕为其父兄泣陈冤屈”。当然,更重要的是,北洋派的实力远远超过清廉派,慈禧也没有最后下定决心摈弃北洋。

5月27日—8月21日为第三阶段。北洋派瓦解了清廉派的攻势后,开始组织反击。

岑春煊到京初始,慈禧准其随时入见,岑亦不推辞,屡屡求见或上奏疏,放言无忌,使朝野频生波澜,慈禧因而渐有“倦勤之意”。奕、袁趁机施展谋略,让两广总督周馥、闽浙总督松寿接踵电奏饶平、黄冈、钦廉等地三点会“合力掳抢”,难以平靖。5月27日,奕劻向慈禧“独对”,极力夸大两广军情,声称非岑春煊不能平定,提出让岑重任两广总督,得到慈禧同意。岑瞿不知内容,无法采取对策。旋即,岑春煊出任粤督的上谕明发,任邮传部尚书仅只25天的岑春煊被排挤出京。岑又惊又气,大嚷:“朝廷用人如此!既有今日,则当时何必移我滇与蜀?”随即上折,托病不愿赴任。23日,清廷再谕其赴任。岑想面见两宫挽回,亦被慈禧三言两语匆匆打发,岑知京城已不容他存身,又不愿忍气赴粤,只有再施故伎,以养病为名重蹈沪滨。

清廉派两员主帅去其一,实力大减,北洋派再接再厉,又把矛头对准瞿鸿禨。5月23日,在政潮中曾一度倾向于清廉派的御史恽毓鼎,为京津铁路事赴天津同袁世凯面商,其间受袁拉拢,并接受贿赂18000金,甘当替名枪手。6月16日,恽呈递农工商部右侍郎杨士琦前已拟好的弹幼瞿鸿禨的奏疏,次日,瞿被开缺。恽氏弹章给瞿安上了四条罪状:一暗通报馆,二授意言官,三阴结外援,四分布党羽。赫赫军机,不经查证,便速于罢斥,引起人们的纷纷猜疑。清廉派的另一重要人物军机大臣林绍年在旨下后,公开抗辩,“如此何足以服人?”,随班进值时又力请派查,慈禧推诿不过,只好让孙家鼐、铁良调查此事,但又声明,“林某要查,我不知如何查法?”孙家鼐请发原弹疏,慈禧竟然回答:“汝查而己,何必原折?”孙、铁自然不会去自讨没趣,瞿案不了了之。

清廉派失势,但岑春煊尚挂有粤督之职,况且,此公颇不甘寂莫,临出京前又连上十数通奏折,遍议朝政。为彻底消弧后患,北洋对岑再次落井下石。6月1日,北洋一党羽侦知岑将赴上海,便向两江总督端方发出密电:“西林岑春煊假满即出京,无他意,亦不容其旁规”。7月8日,御史陈庆桂参奏岑“屡调不赴,骄赛不法,为二百余年来罕见”。附片中列举岑“贪、暴、骄、欺”四大罪,还有多处牵连到盛宣怀,说岑、盛倚仗权势合资经营企业。折中还提到岑与“逆党”康有为、梁启超、麦孟华等有关系,并且多次“礼招”麦孟华“赞幕府”。但折上后,慈禧只是将词连盛宣怀的两条摘出交端方密查盛宣怀时在上海,而把弹劾岑的内容留中。北洋见不能根本撼动慈禧对岑的信任,于是采取更有力的杀着。有关这一“杀着”的具体详情,时人后人都有相当多的记述,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比较流行的说法是策划了所谓“伪造相片事件”,即江

督端方通过袁氏党徒蔡乃煌伪造了岑与康、梁、麦孟华等人在《时报》馆前的合影,交给奕、袁,由奕劻在独对时面呈慈禧,慈禧看后又惊又恐,当即罢免岑的职务。

陈克看到北洋居然提供了“合成照片”,忍不住连连摇头。他很是后悔,当时自己穿越前去买东西的时候为何不吃饱了撑的带上笔记本。用ps软件合成照片,绝对比1907年的合成照片逼真多了。

但是没多久,新的消息传来。陈克如同突然飞入这个时代的一只蝴蝶,蝴蝶效应最终还是会显现出来的。突然有人把陈克与袁世凯的关系给公之于众,“朝廷震动”。

莫道前路无知己连锁反应(三十六)

何汝明低着头坐在王士珍家的客厅里头,茶几上的茶碗里头已经只剩了几根茶叶梗子。仆役只是象征性的到了一次茶,就如同躲避瘟神一样不再露面。何汝明也没有胆子去后厅找人,只能焦急的坐在客厅里头。自打把女儿何颖嫁给陈克之后,何汝明以为自己攀上了严复这个北洋水师的名人,自此就算是彻底搭上了北洋的大船。实际情况也有这种迹象,经过活动,何汝明的差事很快就要调换到邮传部,这可是公认的肥差。他的妹妹何倩又选了一门亲事,对方是北洋的一名中级军官,还是个德国军校留学生。人品家室都不错,何汝明自己是大大的松了口气。过年的时候何倩已经嫁了过去,给妹妹找了个好人家,何汝明心里头也是高兴。觉得自己尽到了大哥的责任,也能能对得起过世的父母了。

除了家事平顺,何家与上海方面在特效药的买卖也没有中断。何汝明的女婿陈克虽然公开了分子式,不少有心思的人也开始生产这种药物。无奈那些人的能力太差,生产出来的药物致死率达到了两成。而何汝明得到的正品药物到现在为止只医死了三个人。两相对比之下,何汝明家的药房反倒立起了很不错的口碑。去年八千多两银子的收益,让何家的家道也开始中兴。

何汝明不是生性凉薄之人,家道中兴,官位的升迁也近在眼前。他很是想念自己的女儿。他这几天还和妹妹说起陈克此人做事不地道,即便身在千里之外的上海,现在轮船火车都有了,难道回家省亲就这么难么?这一年多来,何汝明向运送药物的人问起女婿陈克与女儿何颖的事情,送药的人都说自己只是个跑腿的,不知道这两人的事情。若不是陈克当年拉来的生意还在继续大赚特赚,何汝明就会怀疑陈克是个大骗子了。

何汝明的妹妹何倩对此的看法令何汝明有些意外,何倩说道:“大哥,你当时既然是为了这官位钱财,现在已经得到了你想要的,那就不要自寻烦恼了。”妹妹的话很不客气,何汝明自然不高兴。那次聚会兄妹两人闹的不欢而散。

三天前,何汝明终于明白为何陈克和自己的女儿一年多来会“音讯皆无”。自打岑春煊进京发动党争开始,袁世凯就曾经玩弄了一个很精妙的政治手腕,让两广总督周馥、闽浙总督松寿接踵电奏饶平、黄冈、钦廉等地三点会“合力掳抢”,难以平靖。奕劻随即向慈禧“独对”,极力夸大两广军情,声称非岑春煊不能平定,提出让岑重任两广总督,得到慈禧的同意。结果就把岑春煊排挤出京城。

现在“清流”在丁未政潮中虽然失败,他们却如法炮制,御史台里头残存的清流弹劾袁世凯亲自为安徽反贼陈克做媒,现在陈克盘踞淮北,已成气候。而袁世凯却封锁消息,养寇自重的意图极为明显。御史台又连带弹劾张之洞与袁世凯“蛇鼠一窝”,湖北新军夺回了安庆池州之后就按兵数月不动,只是在安庆池州残害百姓,纵容叛匪坐大,其心可诛。

御史台的人很明显接受了不久前的教训,他们不说袁世凯“意图谋逆”,而是用了“养寇自重”这样更加中立的的判断。慈禧本来就意图削弱北洋实力,得知了这个消息立刻“凤颜大怒”,着令袁世凯上表自辩此事。

这消息可把何汝明给吓坏了,“女婿”陈克居然是大反贼,尽管这门亲事是袁世凯提亲的,真的要申辩,何汝明反倒有借口。可袁大人若是因为此事倒了,何汝明的日子也绝对不好过。

何汝明的妹妹何倩倒是亲自上门劝告何汝明,让何汝明此时就不要到处招人了。这种事情何汝明如何自辩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只是平白的让人看了笑话,倒不如既来之则安之。何汝明这次比较认同妹妹的观点,不过若是不能找人“诉说自己的委屈,表明自己的心迹”,何汝明感觉怎么都能安心。他自然不敢去袁世凯门上碰壁,这几天试图联络几个北洋的熟人,人人对他避之不及。最后何汝明想到了当时做陈克“家长”的王世珍丁忧在家,他边前来拜见王世珍。王士珍好歹让何汝明进了门,却没有立刻出来接待。

又等了好一阵,何汝明很怀疑王士珍是不是想让自己知难而退。不过他素来知道王士珍不是这种没担当的小人,决定再等下去。仆役或许觉得不合适,终于过来添水。焦渴了好久的何汝明没等仆役下去,就端起茶杯一饮而尽。连灌了三碗茶,何汝明才觉得舒服了些。

又等了好久,却见王士珍从大门走了进来。看样子居然是出门刚回来的模样。见到何汝明之后,王士珍只是淡然说道:“让何大人久等了。”

何汝明连忙起身施礼,“王大人客气了。”

两人分宾主落座,王士珍直截了当的说出了自己的意见,“何大人,若没有别的大事,你就不要到处找人了。这件事弄到如此地步,你再这么添乱有何意思?”

“王大人说的是。”何汝明下意识的说道。话刚出口,何汝明就感觉不对。他其实最希望的是想给自己辩解一下,他与“反贼”陈克本来就毫无瓜葛,一切都不是他的错。在何汝明看来,他自己是个受害者。现在朝廷里头发生着如此激烈的政治的斗争中,如果上头那些大人物要是把何汝明弄出来充当替罪羊,何汝明本人根本就没有办法反抗的。

王士珍冷冷的说道:“何大人,有些事情你若是不去庸人自扰,反倒没事。你若是非得辨出一个对错,那你觉得你和袁大人谁对谁错?你若说自己不知情,那就是袁大人知情了?”

王士珍见何汝明的次数不多,对待何汝明的态度自然谈不上客气,而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感觉。现在浮现在王士珍脸上的是一种令人胆寒的神色,那不是威胁,而是有着强大力量的人对于无能之辈的“劝告”神色。这种态度让何汝明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见何汝明已经服了软,王士珍继续用冷冷的目光盯着对面的何汝明,知道何汝明被看得如坐针毡,王士珍才说道:“何大人,是陈克想让袁大人做媒,那时候他可是先认识你的。反贼里头还有个安徽新军的蒲观水,陈克怎么认识的蒲观水,你应该比我还清楚吧?你和陈克一起做药材生意,这一年多你到底赚了多少钱,需要我告诉你么?”

听着王士珍一条条的陈述着自己与陈克的接触,何汝明已经满头满脸的大汗。而王士珍根本没有放过何汝明的意思,他继续说道:“到这个时候,你不说闭门思过。反倒想着把袁大人拉下水,你说你该当何罪呢?”

何汝明再也忍不住,他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请王大人救我。我鬼迷心窍,当时的确没有看出陈克是个反贼。这,这是因为严复先生写过信给我,我才与陈克结交。”

“严复也已经当了反贼。”王士珍冷冷的说道。

“什么?”何汝明被这个消息吓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