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赤色黎明-第6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阁下,人民党的战略自始至终都是一致的,他们就是要消灭我们。”冈村宁次答道。

师团长原本的耐性在听完这话之后彻底飞到了九霄云外,他并不觉得自己有丝毫必要和岗村宁次进行如此“低级别”的讨论,人民党想占据东北,自然要想尽办法消灭在东北的日军。日军想占据东北的话,也是要竭尽全力干掉敢介入东北的其他势力。这根本没有讨论的价值。

冈村宁次很快就看出了师团长的不满态度,他连忙进一步解释道。“师团长,人民党的战略与我们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他们在近期的战略中,所有占有土地的目的都是为了消灭我军。而我军的战略中,则根本没有这么彻底的理念,我们首先要保证的则是占有满洲。满洲并不是我们日本本土,即便是我们的战略看着与人民党一样,但是执行的时候,我们考虑的基础不由自主就会有本质的不同。无论如何,满洲当地人都不认为自己是我们日本的国民。而我们也不认为满洲当地人是我们日本国民!”

能混到师团长级别的当然不是白痴,冈村宁次这样分析当下的局面,19师团师团长有点恍然大悟的意思了。人民党只要能够驱逐东北的其他势力,自然就能够得到东北当地人的认同。因为无论如何,东北当地人好歹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日军在东北必须首先确定自己维持的据点安全,所以人民党可以完全以歼灭日军为目的,而日军则必须首先确保自己的立足点。在失去了满铁这个组织的支持之后,日军的情况自然就变得每况日下。

冈村宁次以前也不是没有说过类似的话,不过只有今天,他所说的一切才被19师团师团长真正听进去了。因为在面对东北军张作霖的时候,日军还没有这样的感受。等到日军的对手变成骁勇善战的工农革命军之后,19师团师团长才真正感受到,日军作为侵略者外来者的身份,在中国成了他们最大的负担。如果不能在中国的东北击败中国的军队,日军就根本不可能真正占据东北。

沉默了好一阵,师团长才继续问道:“那么岗村君到底有什么想法?”

“当下我们不要指望第六第七师团能够及时援救了,宫崎旅团已经打的非常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不能取胜,第六第七师团也不可能主动突破工农革命军的防御阵地。我们当下的办法就是果断向着没有敌人的北方撤退,越过山区回到朝鲜。”冈村宁次说道。

19师团的师团长仔细的听着冈村宁次的办法,19师团现在北撤,在北边根本没有敌人,在冬天翻越山区困难重重,不过只要第六第七师团逼住工农革命军,想来工农革命军的指挥官不会傻到脱离坚固的防御阵地,把自己的部队后部暴露在日军的攻击范围之内。

如果想在这样的战斗中再玩一个小伎俩的话,在19师团开始北撤的同时,第六第七师团甚至可以同时南撤。如果工农革命军18军的军长是一个莽撞之徒,他很可能就会被这样的战机所诱惑,想趁此机会追击。只要他们脱离了坚固的阵,甚至只要一部分军队脱离了坚固的阵地,那时候第六第七师团就有了行动的空间。日军兵力优势就能够在战斗中起到极大的作用。

如果工农革命军18军的指挥官是个多疑之辈,他肯定就会想办法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等他弄明白了,19师团早就完全脱离的与工农革命军的接触。即便是工农革命军能够实施追击,19师团也有足够的时间在山区布下埋伏,给追兵一定打击。

“不管敌人采取了什么选择,我军都可以靠行动调动敌人。最差的情况也不过是我军在通过山区的时候遭受一定损失。”冈村宁次终于说完了自己的计划。

19师团师团长沉吟不语,倒不是他觉得冈村宁次的计划有什么问题。整体上看,这个计划可行度很高,成功几率非常大。但是就因为成功几率大,19师团师团长却不得不想起另外一件事,那就是他回到国内之后会有什么下场?如果是甲午战争时期,遭遇这等失败,无论是谁的责任,反正19师团师团长是不能不切腹谢罪的。即便是日本军制深度改革的当下,这次遭受惨重失败的责任其实未必完全由19师团师团长来承担。不过即便如此,降职、上军事法庭,甚至被剥夺军籍。加上遭到周围所有人的白眼,这样的惩罚与自杀相比其实也差不了多少。

沉默了好一阵,19师团师团长才问道:“岗村君认为什么时候撤退比较合适?”

冈村宁次斩钉截铁的答道:“现在就撤退!”说完了这些之后,冈村宁次又低声补充了一句,“抛下所有重武器,轻装前进。”

19师团师团长脸上的肌肉扭曲了一下,抛下重武器的话甚至已经连“转进”的借口都谈不上,这已经是彻头彻尾的逃跑。不过到了此时,他也没有别的办法。抱着对未来毫无希望的心情,19师团师团长同意了冈村宁次的建议。派遣人向第六第七师团报信,大肆抢掠盘锦地区百姓的物资。日军19师团随即冒着大雪开始北上。

尽管不知道19师团内部的具体情况,但是穆虎三已经明白19师团的想法。18军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追赶19师团。从奉天南下的14军顶多排出尾随的部队,却不可能真正实施追击歼灭。更何况,当下局面的要点已经是歼灭眼前的第六第七师团,一旦能够歼灭这两个师团,工农革命军就能够直插安东,与日军隔江相望。

尽管对19师团这几天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以及对战争的认知能力颇为忌惮,不过只要中日战争没有结束,在战场上与19师团重逢的机会有的是。而且19师团这么果断的脱离战场,倒也彻底免除了工农革命军的后顾之忧。从这个角度来看,穆虎三并不认为自己吃亏了。

“部队南下,参与围歼日军的战斗!”穆虎三命令道。

在18军正面的是日军第六师团,这支日本部队一直没有参与战斗,只是在几公里外排出了进攻架势。现在他们开始撤退之后,日军大部队行军踏出来的道路倒是给工农革命军的追击降低的麻烦。先头部队很快就撵了上去,与日军的后卫部队展开了激烈交火。

这是一场真正的野战,厚厚的积雪掩盖着大地,除了因为地形造成的起伏之外,两军的战斗几乎是在同一平面上进行的。日军的战地居住条件明显不如工农革命军,日军的防寒服装也明显不如工农革命军。几天积累下来的寒冷与疲劳在战斗中表现的十分明显。那是除了军人之外很难解释的一种东西,一定要说的话,日军极为“缺乏战斗”热情。他们只是机械的按照平日的训练进行战斗。反观工农革命军,每一名战士都在竭尽全力去完成战斗任务。

作为防守一方,日军好歹占据了一个高坡地区。而且日军的火炮优势也算是发挥出来了,炮弹在工农革命军的进攻路线上炸起了冲天的雪花。雪白的田野上随之出现了一块块黑色的丑陋“疮疤”。

“上!”负责第一轮进攻的原本就防守南部战线的第三师。九团长好不容易抢到了进攻的任务。他一声令下,工兵们已经俯下身去,在临时挖出来的冰雪战壕的侧面,用工兵铲在一米多厚的雪层下部开始挖掘。

中日双方的战线距离当下有300多米,在这么平坦的原野上发动冲锋,只是自己送上去当靶子。必须不断接近敌人,接近到最大的限度才行。步枪的激烈对射依旧持续着,尽管300多米外很难瞄准,但是这也是必须的牵制性战斗。

好多平行向前挖掘的雪地下坑道向前延续了三十多米之后,一发日军炮弹飞偏了距离,直直的落在了坑道上,爆炸不仅掀起了一大蓬积雪,还把附近好几路坑道上面的积雪给震塌了。日军看到雪地上突然出现了好些凹陷,很快就明白工农革命军到底想做什么。他们一面嚎叫着,一面向这些坑道方向猛烈射击。

“有些坑道明挖!节省时间!尽量靠上去!”九团长发布着命令。

在新命令下,坑道挖掘速度明显提高。弯弯曲曲的坑道开始不断向上延伸,不仅纵向延伸,也横向贯通。工农革命军的战士,依托着坑道快速向前,不断缩短了与日军之间的距离。

日军第六师团的指挥官一看形势不对,干脆也放弃了固守的打算,日军在阵线上集结了兵力,随着军号声,大股的日军竟然发动了冲锋。

“日本人来送死啦!成全他们!”现在已经不是雪天,九团长的声音里面有着遏制不住的兴奋。等日军靠近之后,工农革命军前线机枪就开始轻快的欢唱起来,密集的子弹把那些在雪地中缓慢前行的日军一排排的干掉了。由于双腿陷在厚厚的积雪中,有些日军死后只是上身前俯后仰左歪右斜,双腿还插在雪中根本没有拔出来。

看到前进受阻,日军不得不撤退。可撤退也不是那么好撤的,缓慢的速度让他们成了绝佳的靶子。工农革命军倒也尝试了用迫击炮射击,不过炮弹以极大的曲率直接一头钻进了深深的雪层里面,炸开的积雪除了给敌人制造些麻烦之外,真正的杀伤力大打折扣。

九团团长并没有因此而完全放弃炮击,他命令道:“看看炮手们能不能用炮击开几条路出来!”

炮手们的尝试还算是不错,炮击炮弹极大提高了“土木工作”的进度。九团团长立刻把这个新的发现用电话告知了三师师部,三师师部也把这个最新的经验传达给了自己的七团八团。

尽管部队数量远低于正面的日军第六师团,但是三师指战员们发挥出空前的主动性,顽强的缩短着与日军第六师团的距离,尽最大把战斗向着全面战斗奋力推进。

穆虎三不断接到最新的战报,而且令他高兴的是,14军的第二师并没有追赶日军19师团,而是尽最大努力赶到了战场。手握四个师的兵力,穆虎三对获得战斗的全面胜利充满了信心。

莫道前路无知己一百五十五章血红雪白(十六)

“继续继续向前!”15军第二师打头阵的二团一营营长气喘嘘嘘的喊道。与战场行军不同,雪地冲锋的每一脚都要有半条腿陷入厚厚的雪中,用腿部力量趟开积雪要花很大的力气,而把腿从雪中拔出来,再向前跨出一大步,则要花费更大的力气。

从冲锋号响起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绕路侧击的一营只前进了600多米。每一个战士都气喘吁吁,有些体力不足的战士甚至停在半路开始喘气。一营长心里面着急的要命。要知道,在山东、在河北、在解放区其他地区的战斗中,这短短600米的距离,部队可以在三分钟内非常轻松的一口气冲到头,并且立刻投入激烈战斗的。想尽力鼓动同志努力前进,但是迎面而来的北风极为猛烈,加上自己同样累的够呛,他发现声音根本没有能够让同志们听到。咬了咬牙,一营长继续在厚厚的雪地中艰难的向前跋涉。

15军军长韦伯在一处高地用望远镜把部队冲锋的局面看得清楚,出击的命令下达以后,冲锋速度远远慢于想象。除了一师先头使用狗拉雪橇发动突然进攻,总算是较短时间内冲进了日军的防御圈,而后面的部队顺着雪橇压出的道路提高了一些行军速度之外,侧击的队伍无一例外的都遇到了行动艰难的局面。

即便知道自己的命令有问题,韦伯也没办法更改作战指挥了。部队散出去之后,若是再让同志们折返回来,不仅凭空消耗体力,而且再次顺着一师开辟的道路前进,所花费的时间也未必更短。

“命令雪橇部队开路!”韦伯传出了新的命令。不过狗拉雪橇部队也不可能那么快就完成调动,部队完全依靠人力实施冲锋还得再维持一阵才行。

脱身于38军的15军作风硬朗,军长韦伯的性格也相当率直。所以15军采取的战术很直接,就是工农革命军再常见不过的步兵班排战术。这是在其他地区相当通用的战术,在厚厚的雪地展开的时候,15军的战斗就显得不够合理。

韦伯在战后也为此做了深刻的检讨与自我批评。工农革命军的军事检讨会议是不允许讲空话废话的,经过归纳总结,最终的结论是,“15军固然组织学习了很多经验,也感受到了冬天的酷寒带来的种种不便,但是他们远没有18军那样真正接受了酷寒与大雪的客观存在,在潜意识中,15军还是把这自然环境当成了自己的敌人去克服,而没有能够把这些自然条件变成了自己战斗的一部分。”

但是即便如此,15军的战斗依旧有可圈可点之处,首先就是第一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插入了日军第七师团的防御阵地。说是防御阵地,由于满铁被彻底荡平,加上冬季的酷寒天气,日军根本没有能够掌握工农革命军的兵力。第七师团的重点防御方向还是北方而不是南方。当他们发现工农革命军的大部队军队冲杀过来没多久,整个部署出现了全方位的混乱。15军的指战员没等日军完全组织起战线的时候,就已经与第七师团开始了激烈的交战。

战斗在对射中不断缩短距离,从第一声枪响开始,战斗发展到拼刺刀的阶段只用了不到20分钟。所幸的是,日军的局面同样糟糕。第七师团固然有着防御的优势,但是日军一贯不重视后勤的问题此时展露无疑。帐篷的防风防寒功能很差,军服不够厚,保暖能力低下。等日军听到战斗命令,开始集合,布阵,好不容易令身体感觉有点暖和的时候,工农革命军也已经越过了雪地,冲到了眼前。尽管过程并非与韦伯最初所设想的,过程却因为一系列内在与外在的因素达成了平衡上。

于是当下的局面就成了一师先头部队以两个营的兵力,对着日军第七师团开始了战斗。猛冲猛打是15军的特色,最初迎战的日军从数量到准备都很不足,也没有统一指挥。仓促应战的部队甚至没有办法以大队规模出击,很多都是几十人的小队纷纷前来参加战斗。

面对穿着黑色军装的日军,工农革命军的战士们先是用机枪扫射,接着是步枪对射,投掷手榴弹开路。部队逼近了被打散的对手后,用刺刀猛戳,手枪近距离点射。片刻之间就接连消灭了三股不到百人的日军,冲进了日军的营地。

15军一师一团的团部跟着第一波的部队杀进了日军营地,团部跟着二营一起杀进来的,二营长拽下蒙在脸上的毛线脖套,喘吁吁的问团长,“团长,要不要布置阵地?”

团长想都没想就答道:“一营继续前进,二营扫荡周围帐篷里面的敌人。三营一旦跟上,二营就往左边出击。”

二营长脸露难色,“团长,同志们都累坏了!能不能先布置阵地休息一下,好歹把这口气喘匀再说。”

“你要是累了,你就在团部歇着,我带着二营的同志向前冲!”团长怒喝道。雪地冲锋要付出的体力的确是远超想象之外,包括团长在内的所有同志们都很累。不过部队只是刚杀入敌人的营地,如果不能趁着敌人混乱的当下立刻向纵深发展,等敌人稳住了阵线之后,当下突进来的部队就会遭到最少是半圆型的火力夹击,甚至会被敌人反包围。那时候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二营长知道团长是不会改变主意的,他喘了两口气,就跑回了自己的部队里面开始指挥战斗。

枪声、爆炸声随着一营的继续进攻,在日军的营地中变得稍远了些。一团团长政委焦急的等着,好不容易等到了一团三营以及二团一营先头部队赶到已经控制的地区,团长就把控制的地区交给了二团的部队,他命令二营向左进攻,自己和团部与三营汇合,跟随着一营开辟出的道路向着北边继续进攻而去。

在密密麻麻的日军帐篷中穿行着,越往北,日军就越发密集。这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