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赤色黎明-第6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更成熟的组织。一个即便没有陈克,也能正常运作的组织。

政治局委员们自然不可能理解陈克的想法,陈天华提出了很具普遍代表性的问题,“更具体一些的执行步骤呢?”

“我们除了要不断开创之外,还得淘汰。而且是强制淘汰。”陈克说道。说完之后,看着同志们望向自己的饱含着对知识渴求的目光,陈克本想说些更概念性的想法就忍不住被打消了。摸着石头过河,说着容易,做起来那就无比艰难。

“近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尽快完善国家大实验室体系。趁着暂时手里有钱去购买技术的时候,尽可能把各个门类缺乏的技术与实际经验补上”陈克开始叙述起基本做法。

这其实是罗斯福新政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能够节省成本,罗斯福命令美国搞起了强制技术统一。所有生产企业每年都得缴纳一些钱给国家实验室,然后国家实验室委托各个学校以及技术开发机构进行开发。企业有权从这些技术开发部门分享技术。而且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强行淘汰生产设备与技术。特别是后来在与苏联进行的太空竞争中,美国把这套体系给发挥到了极限。

新中国也有类似的体系,不过因为中国技术与世界一流水平相比落后太多,结果这套体系很长一段时间主要是消化从外国引进的技术和参数。加上这种建设投资大见效慢,与直接引进技术相比显得没有效率。所以这套体系一直没有起到太大作用。

然而在陈克的时代,中国与世界还没有那么大的技术代差。加上这些年的积累,人民党恰恰需要这样的一个体制来强化中国科技与技术的发展。

“这就是未来两年工业部门的核心工作,把我们自己的科技体系建立起来。”陈克最后还是下达了命令。

“那这个计划叫什么名字呢?”游缑问。

“就叫做科技树计划吧。”陈克答道。

莫道前路无知己229分赃会(一)

1919年12月8日,德皇仓皇逃离柏林,跑去了荷兰。12月9日凌晨5时,巴黎东北贡比涅森林的雷通车站。德国以外交大臣为首的代表团走上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乘坐的火车,签订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的条约。停战的条约是十分苛刻的,它包括:

14天内德军撤出在这次战争中占领的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的领土,还有在普法战争中所占领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

一个月内将莱茵河以西的德国领土,以及莱茵河以东30公里的德国领土交给联军;

交出巡洋舰、战斗舰、驱逐舰、潜水艇234舰,空军全部飞机,500门大炮和大量枪支弹药;

德国交出316.8亿美元的战争赔款(德国拿不出这么多,后一再削减,成为7.14亿美元);

德国要交出性能完好的火车头5000个,车厢15万个,卡车5000辆。

德国交出全部殖民地,这场惨烈的战争终于划上了句号。

有人说过,当一切归于终结,就会出现新的开始。旧战争终结之日,分赃会议立刻启动起来。这世界上的聪明人多得很,甚至在战争正式终结前的1918年11月中旬,共和国就接到美国的邀请,请人民党一起商谈战后问题。

共和国很识趣,作为一个大捞好处的成员国,也作为美国的伙伴国。陈克自己没有出席和会,而是派出了总理尚远、宣传部长章瑜,外交部新进雇员顾维钧唐绍仪等人,以及紧急抽调进外交队伍的李润石、伍翔宇等人组成的外交团队。

在路上花费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后,外交团队于1919年1月10日抵达华盛顿,前去拜会了美国总统威尔逊以及华盛顿的战后和平决策班子。美国方面向中国透露了一个消息,在1月7日,英、法、美、日、意五国代表已经举行了巴黎和会准备会议,英法意日在准备会议上试图达成一个秘密协议,规定英、法、美、日、意五大国为有“普遍利益的交战国”,可参加和会的一切会议。比利时、中国、塞尔维亚等国为有“个别利益的交战国”,只能出席与其本国有关的会议。玻利维亚等与德国断交的国家,只在五大国认为有必要时,才得以用口头或书面陈述意见。议事规则还限定各国出席会议的全权代表的名额,五大国各5名,比利时、塞尔维亚、巴西各3名,中国、波兰等国各2名,共计70名。

人民党常用语之一就是“靠山山倒,靠河河干”。对于英法等国的态度,共和国代表觉得再正常不过,他们要是不这么干,反倒会让共和国代表大感意外。

美国方面代表认为人民党那淡然的神色是一种心灰意冷的表现,他得意的表示,在美国极力坚持下,中国也成为了“普遍利益的交战国”,有权参加所有问题的讨论。

投桃报李,美国方面这么体贴,人民党当然很识趣的表示会尽力支持美国的立场。

先确定人民党没有“非分之想”后,美国代表才安排人民党代表团见到了美国总统威尔逊。威尔逊希望人民党能够坚定支持他的“十四点计划”。既然人民党坚信一切都只能靠自己,支持威尔逊自然不在话下。陈克以前引用过《桃花扇》里面话,“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客,看他楼塌了。”既然列强们肯玩命的跳,人民党陪他们一起跳一跳又有何妨。

美国方面此事正值志得意满的时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们得到了空前的利益,还向人民党转嫁了不少英国与法国的战争债券。这么顺风顺水的好时光里面,美国终于提出了自己的世界争霸路线。威尔逊唯一不解的是陈克为什么不参加这么重要的会议,人民党告诉威尔逊,“陈克身体不好,实在经不住旅途劳顿。”这理由倒也很靠谱,美国方面也就接受了共和国的解释。

中美代表团汇合之后,规模庞大的代表团一起坐船前往巴黎。1919年2月7日,也就是一战结束后的两个月,世界大部分主权国家的使团都抵达巴黎。急不可耐的分赃会正式开始。

这次分赃会很有趣,除了人民党早有了腹案之外,每一个国家的代表都互相串联,互相勾结,试图在这次“改变世界”的会议上能够有更多斩获。各国除了在密谋消灭新生的俄国布尔什维克政权上有相当统一的意见之外,其他任何一个条约都是矛盾重重。

人民党的成员每天都要与各国代表们互相认识,每天晚上的总结会上,同志们对世界的认识水平也是越来越深刻。同时,作为西太平洋新列强,同志们也亲身体会到国家的强大到底意味着什么。

每天都有外国代表对陈克不能出席这次会议“抱以遗憾”,新崛起的中国独裁者的大名已经慢慢在世界上有了点影响。英国国王脑袋上的印度帝国皇冠、俄国沙皇、奥匈帝国脑袋上神圣罗马帝国皇冠、奥斯曼土耳其大皇帝、中国皇帝、埃塞尔比亚皇帝,这几顶皇冠都是当时世界所公认的。以一己之力在38岁站到曾经公认的帝国权力巅峰,这样稀有的存在对各国代表看来的确有观赏一下的价值。

人民党代表们没有这么无聊,大家谈道的更多是另外一个问题。恩格斯虽然没有活着看到一战,却对这样一场战争做出了预测。

“占领比利时总是进攻者必要的条件,无论是德国进攻法国或法国进攻德国都是这样。”(恩格斯《波河与莱茵河》)

常备军制度在欧洲已发展到极端,只要常备军不及时改组为以普遍武装人民为基础的民兵,那末,不是这种制度使各国人民负担不起军费重担而在经济上破产,就是它必然导致一场毁灭性的大战。”(恩格斯《欧洲能否裁军?》)

“但是可以预言:如果这场战争爆发,它将是阶级国家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包括财政上)和道义上的彻底破产。它可能会引起这样的情况:军事机器起来造反,并拒绝继续互相残杀。阶级国家的呼声是:我们死后,哪怕洪水滔天。但是,洪水过后,出来的就是我们,而且只有我们。”(恩格斯《致奥古斯特??倍倍儿》)

恩格斯预言未来世界大战持续的时间是三、四年。

1887年,恩格斯在《波克罕“纪念1806至1807年德意志极端爱国主义者”一书引言》中写到:“对于普鲁士德意志来说,现在除了世界战争以外已经不可能有任何别的战争了。”

“这会是一场具有空前规模和空前剧烈的世界战争。那时会有800万到1000万的士兵彼此残杀,同时把整个欧洲都吃得干干净净,比任何时候的蝗虫群还要吃得厉害。”

革命导师恩格斯用深邃的眼光预言到了这场战争,人民党代表对此很是佩服。唯一问题则是恩格斯对战争结果的预言,

“旧的国家及其世代相因的治国才略一齐崩溃,以致王冠成打地滚在街上而无人拾取;绝对无法预料,这一切将怎样了结,谁会成为斗争中的胜利者;只有一个结果是绝对没有疑问的,那就是普遍的衰竭和为工人阶级的最后胜利创造条件。”

战争结束后,俄国沙皇、德意志第二帝国、奥匈帝国的王冠倒是掉落了,而且这三个国家大概都不会再出现皇帝。其他欧洲各王国即便王冠还在,却也没有了影响世界的力量。但是工人阶级的最后胜利到底是在这次战争之后爆发,还是在遥远的未来。看陈克的意思,帝国主义者们根本没有从这次战争中吸取教训,这次大战仅仅是开始而不是结束。

为了准备新的战争,随队的一些同志一到巴黎就暂时脱离了队伍。蒲观水拜会了德国代表之后,就在德国代表团的引荐与帮助下去了柏林。

作为德国军校的学生,蒲观水先和自己尚且幸存的几名老师,以及人民党送回德国的那些“暴风突击队”专家中的幸存者接上了头。克虏伯钢铁是德国武器装备最大的供货商,有德国军队的引荐,蒲观水终于见到克虏伯的总裁。

“贵方认为未来的十五年中,你们需要在亚洲设立一些研究中心么?”蒲观水问。

对这个建议,克虏伯总裁明显不感兴趣。克虏伯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家族式企业,并非是美国那种股份公司,更不是人民党这种以资本营运为手段的组织。基于家族企业坚定态度,任由蒲观水嘴皮磨破,克虏伯总裁也没有同意与人民党进行合作。

此时的德国一片混乱,旧军队人心惶惶,社会上各种思潮泛滥。蒲观水完全不能相信这就是自己上学时见到的那个德国。尽管蒲观水也试图多方联系德国上层人物,但是这么一个紧要时期,蒲观水的努力完全找不到要领。

PS:最近两天很忙。更新时间开始混乱,更新量只能尽力保证。大概三天后能开始逐步恢复正常。

莫道前路无知己230分赃会(二)

“蒲观水写的信里面,德国跟要爆发社会主义革命一样。”读了蒲观水的信,唐绍仪用一种颇为怀疑的语气说道。唐绍仪与顾维钧都参加了公务员考试,考试通过后被外交部录用。这次两人作为人民党外交团队成员到了巴黎。

“德国现在和咱们的清末差不多,皇帝倒了,新秩序还没有建成。”章瑜答道。

见章瑜回答的很轻松,唐绍仪也不再接话。中国毕竟从1840年开始被外国人摁住痛打了六十年,直到人民党出现之后才扭转了这个局面。唐绍仪知道,章瑜这些人民党人秉持的是人民党的斗争哲学,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接受流血牺牲,吃苦受累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这种悍不畏死的态度让章瑜可以看不起外国人,几乎是本能的避免斗争的唐绍仪深知自己是做不到这些的。

这次当了人民党的“官”之后,唐绍仪发现人民党与满清,甚至是与中国传统的极大不同。政府官员只是雇员,他们是人民党的雇员,或者说是“人民权力”的雇员。尽管唐绍仪根本不相信后者能够真正实现。对唐绍仪来说,世界最好是等级分明的,越是地位高的人,越不该受那么多罪,付出的辛苦应该得到更多回报。在人民党的时间越长,唐绍仪越是怀疑对自己在人民党这里“做官”的选择是不是正确。

“我们要介入欧洲的革命?”顾维钧问道。作为年轻人,在人民党这里没干太久,顾维钧就颇有向着帝国主义外交进化的迹象。强大的国家凭借自己的实力干涉任何可以干涉的事物,无疑是这个世界现在的常态。

见说的事情越来越离谱,作为代表团团长的尚远开始控制话题方向,“我们来参加巴黎和会目的不是为了参与瓜分世界,而是来看看局面。先把咱们自己的事情解决了。协约国现在正在对俄国动手,他们对咱们中国动手也不是什么太稀奇的事情。搞不好咱们回去也得等着别人打上门来。”

听到洋鬼子有可能会再次攻打中国,唐绍仪和顾维钧的脸色都变得有些紧张,倒是人民党的同志们忍不住露出了多种情绪的微笑,或者干脆对此毫无反应。

“且不说欧洲会不会爆发革命,日本会不会爆发革命?”尚远转换了个话题。

“要不明天问问他们?”章瑜打趣的说道。尚远听了这话也微微哼了一声,这些日子以来,每次英、美、法、意、中、日,这巴黎和会六大国讨论问题的时候,人民党代表们抬起头就能看到西园寺公望、牧野伸显以及其他日本代表的死死板着的脸。

“和这些老家伙们有什么可谈的?”即便是身为人民党里面颇为年长的一位,和外国的老家伙们相比,尚远已经不是一般的年轻。

“那你这大哥准备和我们说些什么?”章瑜问道。

尚远说道:“参加了这次和会到现在,我终于明白国力到底意味着什么。无论什么样的表面道理,都是一种对一个国家已经拥有,已经被证明的实力的诠释。潜力是拿不到台面上的。唯物主义就是这么残酷。”

原本年轻同志们还有心思能够开开玩笑,听了尚远的话之后,所有人表情都严肃起来。

“这次并不是蒲观水一位同志在德国遭到挫折,我们向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等国寻求技术合作的建议,都遇到很大问题,这些国家根本没有把我们的请求当回事。”尚远总结着近期的工作,“我们没有拥有拿得出手的工业实力,也就没人把我们当回事。此行之前陈主席一直强调,我们的确有潜力,但是我们缺乏实力。我们自己不能把实力和潜力混为一谈,世界不会认同这样的观点。”

“就是说我们这次完全是前期工作?”伍翔宇问。

这个问题甚至不用特别强调,代表团的同志不少是第一次到美国与欧洲,亲眼见过这些工业国所拥有的实力,特别是这些国家的统治阶级拥有的力量之后,同志们已经看到了共和国与世界一流强国的差距。在国内,人民党为大量基础建设难为的要吐血,也为国内天翻地覆的变化而骄傲。更为在蓝图上的共和国的美好未来而激动。然而代表团在美国与欧洲看到的则是已经存在的大量城市、工厂、蜘蛛网一样的铁路,公路。想让整个中国都能达到美国与欧洲的水平,绝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简单工作,需要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艰苦努力。

“尚总理说的对,这次我们的确没办法追求更多的东西。只要能够收回属于中国的东西就够了,寻求更大目标的努力到此为止。咱们现在所做的,是对未来的布局。”

及时统一思想,调整工作方向,这是人民党的传统。即便如此,人民党的工作也仅仅比局面提前一天。

1919年2月17日,日本代表甚至不等和会完全确立了对战败的处置,就急不可耐的提出了要中国履行“国际义务”,承认国际条约。

日本所说的“国际条约”,指的是日本和满清签署的条约。日本认为共和国政府有理由履行国际条约。

看着牧野伸显发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