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日本改变中国 王海涛-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盲目的屠杀行为被日本看作其在中国扩大权利的绝好机会。日本政府认为,义和团运动必然激起列强的报复,并需要军事力量,这就不得不依靠调兵最为便利的日本。这时已经接替伊藤博文担任首相的山县有朋抓住这一机会大量增兵中国,并等待列强采取行动。

    不出所料,英、俄、美、法等国纷纷增兵中国。1900年,英国远东舰队司令西摩纠集各国组成联合部队,进犯北京。八国联军在廊坊遭到义和团的阻击。

    6月21日,清政府向列强宣战。

    此时,英国在华既得利益最多,但一时之间,无法调集兵力抵达远东,遂向日本要求提出增派兵力。

    坐等列强求援的日本在7月6日的内阁会议上做出决定,向中国派遣一个混成师团。7月,侵华日军达到2。2万人。

    8月4日,八国联军二次进犯北京。在1。6万人的侵略军中,日军占8000人。通过这一数字,可以看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更有阴谋的成分,是列强中的急先锋和主力军。

    接下来的北京上演了惨烈的一幕。八国联军在肆意抢掠,而清政府的首脑——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亡西安。

    从历史的细节看,八国联军在北京的野蛮行径,是与清政府的无能、昏庸、措施不当分不开的。这悲惨一幕,已经被侵略者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柱上,但无能的清政府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也并不能因为侵略者的野蛮可以忽略。

    责任的拷问,暂且放下。且看日本在这一行动中是如何对中国进行致命伤害的。

    被安排留守北京〃便宜行事〃的李鸿章,以老迈之身,为大清朝站了最后一班岗。经过与列强的反复磋商,12月22日,李鸿章与列强外交团谈成了《和议大纲》。其中,日方以出兵最多为借口,要求3470万两白银,折合约4895万日元。次年9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辛丑条约》上签字。

    与其他列强报复义和团不同,日本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更具预谋性。

    在北京陷落的第六天,也就是1900年8月20日,日本首相山县有朋提出推进大陆政策的新设想,正式提出日军在华〃北守南进〃政策。

 日俄战争硝烟下的〃清末新政

    山县有朋这个名字,并不陌生。18年前,他是参议院的议事长,1894年,他带兵从朝鲜跨过鸭绿江进入中国东北。如今,他是首相。对中国有着强烈〃占领〃欲望和军事经验的人当权,这是后来日本政坛的长期状况。

    此前,日本政府对于其大陆政策有两种主张。一是北进论,即把朝鲜、满洲作为经营重点;一是南进论,即以台湾为据点向福建扩张。

    此次山县有朋的〃北守南进〃政策指出,由于俄国在中国东北边境集结了10万军队,日本尚不能通过与俄国协商,达到经营北方的目的。在此情况下,不如先行经营南方,伺机与俄国交涉,以达到经营北方的目的。山县有朋引用谚语说,追两兔者,一兔不得。

    在日本避开俄国的锋芒采取守势和通过《辛丑条约》换得短暂和平的情况下,通过改革挽救统治危机,成为清政府的头等大事。此次改革史称〃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的改革涉及到了政治体制,而且注重向近邻日本学习。事实上,在新政正式实施之前,清政府就开始选派大量的留学生到日本,意在培养改革人才。

    1896年开始,中国留学生开始涌入日本。

    孰料,由于1905年的日本与俄国在中国东北发动〃日俄战争〃,使留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推翻清廷统治的革命思想在留学生中产生并形成一种思潮。原本被清政府作为改革人才培养的留学生,成为革命的策动者,并最终成为清廷政权的掘墓人。

    专制政权培养的人才,往往最终让其无法驾驭。其目的本是维护自己的政权,却培养了一批认清这个政权漏洞百出的人。

    事实上,〃学习日本〃的想法,早已为有识之士所提出。19世纪后半期以来,在大清朝的一些开明知识分子眼中,日本是一个值得佩服的对象。尤其是甲午战败后,更多中国人在感到震惊的同时也认识到,中国的战败并不全怪日本,更多的责任在清廷没有像日本那样找对出路。

    1877年,黄遵宪作为参赞随同中国第一任驻日公使到达日本。黄注重研究日本,用10年时间写成了《日本国志》。这本书引起了光绪皇帝的注意。

    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中国才开始研究日本。但日本对中国的研究在100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中国在历史上,对日本的记载不过是倭寇、倭人。这与直到现在,中国人还习惯把日本称为〃小日本〃一样,充满不屑。其背后,不过是虚骄和无知。

    即使从1877年这个时候开始研究日本,直到现在,中国人对日本的研究,也大多只是皮毛。相对而言,日本对中国的研究,则要深邃得多。

    1898年,当光绪皇帝接受了维新思想后,从康有为那里更多地了解了日本。康有为向光绪皇帝指出,中国的改革重点应该是放松专制和扩大参政范围。

    百日维新期间,卸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到达北京,并得到光绪皇帝的接见。

    最终因为慈禧太后的阻挠,维新运动昙花一现。但在经历了一番逃亡之后,她也开始认识到,在政权风雨飘摇的情况下,漂亮的颐和园是坐不稳的。

 日俄战争硝烟下的〃清末新政

    1902年,在度过了两年的狼狈〃西狩〃生活之后,慈禧太后从西安返回北京。经历了义和团之乱和八国联军的重创之后,作为保守派的慈禧太后不得不认重新拾起维新派的主张,以缓解可能失去200多年祖宗基业的危机。

    此时,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慈禧太后,对新政寄予了厚望。在接近古稀之年,这个老太太突然对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寰志略》等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产生浓厚兴趣,时常阅读以广见闻,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推行新政,总要有一批帮手,选谁来操作新政,是至关重要的。

    慈禧太后主要倚重张之洞和刘坤一等一批具有改革思想的官僚。于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清末新政,终于在错过了一次次的机会之后,拉开幕布。

    早在维新运动的时候,张之洞就与维新派有所联系,并曾经写了著名的《劝学篇》,主张向日本学习。张之洞说,日本这样一个小国,凭什么能够在短时间内〃爆兴〃?就是因为明治维新的一些推动者诸如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人曾出洋留学,学到了改革的要义。

    在张之洞的推动下,政府对出国留学的重视迅速加强。伴随着1905年科举制度的取消,出国学习与做官挂上了钩,海归派成为清政府重要的任用对象。在后来相当一段时期内,在中国有较大影响的人物大多属于曾到日本留学的海归派,比如黄兴、鲁迅、陈独秀。

    新政推行过程中,虽有种种弊端,但决非乏善可陈,说慈禧太后〃假维新〃是不客观的。新政的推行,确实在为中国逐步积累着现代化资源,为社会的转型准备着物质和社会方面的条件。

    新政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以下这些方面:

    政治体制改革。最初是整饬吏治、裁汰冗官和旧机构,成立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商部(1906年改为农工商部)、学部、邮传部等;1906年后宣布预备立宪,各省设立咨议局,北京设立资政院,公布〃宪法大纲〃,起草〃地方自治章程〃,由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制转变。

    对外开放。1898年以后,主动在沿海沿江十余处重要地点自行开放商埠,以促进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抵制外国扩大势力范围;大量公费和自费留学生求知识于欧美、日本。

    法治改革。删改陈旧的大清律,按照世界通行法则制订新刑律;实行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政刑分离,司法独立。

    教育体制改革。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制是划时代的大事,随即出现兴办新学堂的热潮,一些省还设立农、工、商、矿等专门实业学校,倡导新学与实学,风气一新。

 日俄战争硝烟下的〃清末新政

    鼓励发展经营。奖励集股办公司、建企业和发明创造,大力扶植私营企业;相继颁布商法、公司法、破产法等,首次以法律形式保护商人的合法权利和社会地位,出现以取代官办企业的明显转变。

    改革军事制度。彻底废除武举,按照现代军队模式编练新军。

    改进交通运输和通讯设施。建成了近一万公里铁路(其中1895年以前修建的不到500公里);在内河航行的华资小火轮近千只(1894年前只有140只),并拥有上千吨级以上轮船数只;修建了共约6万余公里的电报线;建立了19万余公里的邮差邮路;所有这些设施都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意义。

    曾经的保守者如今变成了改革者,甚至比此前的改革者走得还要远。曾经下令让李鸿章铲平康梁祖坟的慈禧太后,这时候比康梁还要〃开放〃。康梁当初希望废除科举因怕得罪天下读书人,而最终只公开倡导废八股。此次新政,则实现了康梁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

    关于清末新政的后果,有人认为其具有明显的消极作用,具体表现为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和导致北洋军阀的崛起。

    这就是政治改革的特点,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根本不知道将〃动〃到哪里和动到什么程度。即使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其后果也往往是不可控的。天时地利人和,哪一个因素不足,都有可能使改革偏离既定的目标。

    但新政的积极意义却是不能抹杀的。

    在经济上,新政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明显发展。1904…1910年间,设厂数目与投资总额都大大地超过了以前。

    在政治上,清末政权机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清末新政前,清政府基本上还是封建的政权机构。在清末新政期间,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1906年前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以及设立商部、练兵处、巡警部、学部等;还表现在1906年11月重新更定官制。除内阁、军机处仍旧外,新设立或改名称的有:外务部、学部、民政部、度支部、陆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海军部、军咨府、资政院、审计院。至此,清朝政权机构开始迈向近代化。

    尽管改革的目的是维护皇权,但这场政治体制改革之深,已经在很大程度对中国过去2000年的政治运作体制进行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其变化之多,不亚于2000年前所出现的〃秦政制〃。

    在军事上,清末中国军队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清末新政时注意编练新军,辛亥革命爆发前全国已编成16镇。于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也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新军。

    在思想文化上,通过清末新政,结束了科举制度的历史。出现了办学热潮。随着清末〃预备立宪〃的开展,西方资产阶级某些思想得到了一定的传播,在中国封建专制思想体系中透进了一线民主的霞光。

    在阶级关系上,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有了明显的增长,特别是这时,民族资本的中小企业大量涌现,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力量有了明显壮大。

    新政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并在客观上迎合了中国进入近代史以来〃挽救民族危亡〃这一主题。

    这场改革因为触及政治改革这一深层问题,可以看作是对洋务运动的纠正和发展。如果这一改革能够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的时候,则中国后来的走向肯定会让人产生更多的遐想。

    即使是在进入20世纪之后,才开始亡羊补牢,清末新政无疑可以看作中国历史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清末新政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停留在纸面上,但其提出的一些政治改革理念,如今看来仍具有积极意义。令人感慨的是,这一改革的过程中,环境的制约再度葬送了这场本可以改变中国的改革。

 日俄战争硝烟下的〃清末新政

    葬送这场改革的因素有很多,从外部来讲,还是不得不讲恶邻日本。

    在列强对中国进行疯狂瓜分之后,1905年的东方世界,本应该相对安静。但是这一年中国的东北却成为日本的战场。

    在中国的国土上,伴随着清政府政治改革的最大一场动荡,集中表现为爆发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

    日本的大陆政策早已是既定方针,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是日本的基本国策。不料,日本的打算被俄国出兵中国东北所扰乱。这也是当初山县有朋制订南下侵略中国策略的背景。但日本是有长远规划的,谁阻挡其进军中国的步伐,谁就是敌人。

    日本本来通过甲午战争割占了辽东半岛,怎奈在以俄国为首的三国干涉下,不得不放弃了这块肥肉。不过日本由此把俄国看成了潜在的对手,并制订了十年扩军计划。

    到1904年的时候,扩军计划已经完成,这时候的日本拥有现役兵力13个师团,20余万人,海军新造了106艘战舰,加上原有的战舰,总规模达到152艘。

    在做好了一切准备后,1904年2月6日,日本联合舰队起航。2月8日夜,日本联合舰队对旅顺口发动第一次攻击,重创4艘俄舰,宣告了日俄战争的爆发。

    有关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主要是因为两国在中国东北地区有利益冲突。俄国带头的干涉还辽事件,暴露了其在中国东北获取更大利益的野心。在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后,俄国将这片土地〃租借〃到自己手中,并从哈尔滨建设至旅顺的铁路。

    不仅如此,俄国还要插手朝鲜。此时的朝鲜半岛已经被日本视为自己的领土,但这显然是不被俄国所承认的。俄国要求在朝鲜拥有与日本一样的〃特殊权力〃。

    由此可以看到,日本在亚洲东北地区〃登陆〃的进程,遭到俄国的阻碍。双方的矛盾必然日渐上升,而更由于英国也不愿意看到俄国在远东地区势力膨胀,与日本建立了日英同盟,日本对俄战争,就更有底气了。

    本来,在战争开始前,日本对俄国是相对〃宽容〃的,为了保持其在朝鲜半岛的利益,日本愿意仅维持在东北的已经获得的利益。这种在日本看来相当温和的表态,也没有被俄国接受。

    战争打起来之后,日本发现俄国并不可怕。日本对俄国因此更加强硬了,以前关于利益分割的温和态度也放弃了。一不做二不休,日本原本把主要精力用于经营朝鲜,现在觉得应该把朝鲜半岛与中国东北作为同等重要的利益范围。

    这场战争尽管发生在中国的土地上,但在中国的历史上似乎被一笔带过了,似乎跟中国没有什么关系。

    日俄战争打了一年多,双方共动员兵力超过百万,主要由辽阳会战、黄海海战、奉天会战等几场大战组成。战争规模之大和激烈程度为此前世界战争史所罕见。战争最后以俄国的失败而收场。

    这场战争的陆战主战场是中国东北,战火东起鸭绿江西至辽东湾。尽管清政府宣称〃中立〃,但中国民众深受其害,成为最大的牺牲者。

    1905年9月5日,日俄在未通知清政府的情况下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由于战争主战场在中国,该条约的一些条款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中国:

    俄国将旅顺、大连及其附属领土、领水租借权让与日本;

    俄国将长春至旅顺段铁路及其支线,附属煤矿让与日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