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贤妻生存守则-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也不要大张旗鼓地送去,搬进了轿子,一共三乘小轿,外头丫头婆子随行,不多时就到了英国公府。

秦氏和汪氏出来迎接,不同于韩国公府那么清净,英国公府这头送礼道和的人更多。

姜氏婆媳到的时候,秦氏和汪氏才送走了一波留在英国公府吃过午饭才离开的女眷客人。一路走来,还瞧见各处的人忙来忙去。

王氏看起来和往常没有两样,说话还算得体,可精神明显是不太好的。屋里没有外人了,才忍不住长叹短吁。

姜氏先安慰她几句,才给安静茹打了眼色,安静茹随即出来叫跟来的人将赏赐全所送进来。王氏只看了一眼就收回目光,姜氏留心观察她的神情,安静茹找了借口和秦氏、汪氏出来。

隐约听到里头姜氏说话声:“……咱们妯娌二三十年,那里还有什么话不能说的。你从未将我当做外人,我也从来未将你当做外人。这些东西虽不多,也不足以解燃眉之急,你收着就当时收了太夫人的……”

里头传来王氏隐隐约约的哭声。

秦氏和汪氏请安静茹去隔壁抱夏吃茶,三人坐定,秦氏是嘴快的,安静茹刚吃了一口茶,秦氏便阴测测地道:“听我婆婆身边的嬷嬷说,在宫里是蕙丫头故意使坏……”

一语未落,外头忽地来了一位婆子,直说宫里又来了人。秦氏和汪氏皆是一怔,汪氏道:“今儿老爷、大爷都不在家。”

秦氏赶忙去通知王氏,安静茹随着一道过去,王氏才伤心地哭过,眼眶儿还红着。姜氏忙安排屋里的丫头打水叫王氏洗脸,重新整理妆容,又用冷帕子敷了敷眼睛,擦了些胭脂掩盖。

韩明德不在家,只得先交由汪氏的丈夫,韩睿成先去接待宫里的人。等王氏收拾妥当了,才随着秦氏、汪氏出去接见。

姜氏和安静茹仍旧留在王氏屋里等,大约一盏茶的功夫,王氏他们婆媳赶回来。却原来是宫里来的圣旨,原来捐了官的秦氏的丈夫韩睿孝升迁一级,原是从六品升为正六品詹事府左中允。

捐来的官儿,多是闲职并无什么实权,这看似没有什么升迁,但如今的情况变了,韩睿孝走上了正常的仕途。只要有业绩,也会纳入吏部考评。本来等他以后袭了韩明德的爵位,也不愁什么的,算是顺手人情。

值得提的就是韩睿成,也赏了个官职,三日后便要上任。汪氏难掩喜色,王氏的心情也略有好转。姜氏委婉地贺喜了两声,并没有多说。说多了便真应了沈氏那句卖女求荣的话,不过显然这是皇帝给韩家的补偿。

王氏一想到从此不得见的容琳,又禁不住伤心了一回,才叫秦氏打发人去通知韩明德。王氏情绪略微稳定,姜氏才说起容惠的朝安静茹说过的话。姜氏只说是她留意看到的,王氏知道后,哭道:“那孩子跟着我,那里不知道我的难处,可是再不济,家里也无需她一个女孩儿帮衬什么。”

“这也是她的孝心,不枉费你心疼她这么多年。”

安静茹乘机宽慰了几句,才说起容惠进宫之前的举动,王氏虽还不完全释怀,却没说起容惠,一边催泪一边道:“这之前,琳丫头也一步不离地陪着我,如今想来,她可不是也打定了主意了?”

秦氏又道:“听母亲这样说,我倒也想起一事儿来,这之前偶然听容琳妹妹说过,容惠妹妹看起来就是单薄的,恐怕无法经受西恶虐的气候,倒不如她从小儿养在母亲跟前,身强力壮的。”

容惠的确看起来弱不禁风,容琳身形也窈窕纤细,可能是因为性格的缘故,笑起来笑得十分开怀,总是朝气蓬勃,看起来就十分健康。

不管是容惠最后成全了容琳,还是容琳成全了容惠,她们两人为他人着想的善良都叫人动容。

王氏最后还是从她身边选了个年纪略小的庶女进宫陪容琳,前后不过三四天的功夫,京城有半城的人都知道韩家的姑娘封了公主,不过说起来,却也不会提如今的容嘉公主是韩家的女孩儿。

韩家看起来愈发比之前风光而无不及,然而府里却不似越来越热烈的天气一般,反而显得沉静了不少。太夫人又告诫上下,从此以后,定要比之前更注重言行举止。这就是所谓的声名所累,否则就有负天子对韩家的评语。

沈氏启程去了南京,刘氏仍旧为容惠的婚事忙碌,倒也比之前收敛了不少,一切低调行事。

这一日,宫里又来了懿旨,为解容嘉公主思家之苦,可再选以前容琳在家时,身边服侍的丫头和嬷嬷两名进宫。仍旧留在容嘉公主身边伺候,随着这一道圣旨,王氏也随同进宫探视容嘉公主。

安静茹屋里,紫苏出嫁也低调地完了事儿。转眼,便入了酷夏。沈氏素来是苦夏的体质,她这一去怕是要入了秋才能回来。

二房那头的事儿基本是欧阳倩管起来了,至于她怀孕的事儿,太夫人多上了一些心,指点她该做什么准备。不过她身边的许嬷嬷是过来人,许多事儿许嬷嬷早就开始预备。

韩家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偶尔也有些走动,谁家娶媳妇,谁家添了姐儿哥儿,安静茹因此也走动了几回,因她举止得体,说话含着笑,待人接物稳重大方,渐渐在贵妇圈中结识了不少人。

祥叔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六月半,春香的妹妹果真被他带了来,这位才十三岁的姑娘,瘦的只剩下一层皮抱着骨头,面色蜡黄,显然吃了不少的苦头。不过看起来,仍旧是个模样清秀的丫头。

不等春香开口,安静茹就发话让她留在府里。春香领着她妹妹磕头谢恩,求安静茹赏个名字。

“原来可取了什么学名?”

春香进安家的时候,她家里人皆称呼她大妞。陈氏说她是春天被买进来,于是随着冬香改了春香,后来夏香也随着她们改了。

春香的妹妹低声回答道:“哥哥后来给奴婢改了个正经的名字,叫汝芳,只是……这名字奴婢也不想用了。求奶奶开恩另赏一个吧。”

春香的妹妹看起来已经退去了乡下女孩儿的羞怯,想来定是之前那些遭遇的缘故,安静茹想了想道:“就随你姐姐,叫春景吧。”

她不擅长取名,只是觉得春香春景总是分不开的,有了春景方有了春香,也亦可说有了春香才让春景愈发迷人。

两姊妹又叩谢一回,安静茹叫春香找两身衣裳先给春景换上,等新衣裳做好了便给她送来。

春香和春景退下去,赵嬷嬷从外头进来,后面跟着如意。

“太夫人请三奶奶过去一趟,有事儿吩咐。”

安静茹略收拾了,便随着如意到了太夫人屋里。原来是徐家送了帖子来,徐家老太太七十大寿。

103:徐家赴宴

上次太夫人寿辰,徐家也送来了贺礼,徐侧妃还随着庄亲王和王妃来了韩家。这一次徐家专门下了帖子,于情于理韩家确实该去一个人赴宴。

姜氏本来就不太在外头走动,沈氏不在,欧阳倩怀孕不方便出行,卢氏就更不行了,姜氏和太夫人商议后,决定派安静茹去。刘氏倒也没说什么,也乐得在家,不想面对徐家那些人的嘴脸。

安静茹去,自然就有打压徐家的意思,她的身份也不高,不过是韩家的媳妇罢了,还是出身小户之家的。

“也不知王爷会不会去?”安静茹想了想问道。

如果王爷也去的话,韩家就该派个身份略高的,自然是看在王爷的面子上。

太夫人冷笑一声道:“徐家还没有那么大的体面。你去吧,你大伯母那边,大概也是派个儿媳妇去。”

刘氏是不大明白容琳和容惠之前面临的遭遇与徐家脱不了干系,不过王氏应该是明白的,她大概一点儿也不想迈进徐家一步。

安静茹点头:“这样我便和那府的堂嫂一道。”

王氏与徐家的良子是结下了,到了徐家宴客那日,王氏派汪氏和安静茹一道去,安静茹忍不住想到,如过说王氏身边已经有了庶出的儿媳妇,大概就是派庶出的儿媳妇去了。本来这样的走动,除了王氏自己,最多走动的就是英国公府的长媳秦氏。而这样的走动,也分位三六九等,如嫡子娶媳妇这样的大事,一般都是夫人们领着儿媳、姑娘走动,哪家正正经经地纳妾,或者一般夫人的寿宴,便是媳妇辈的去。再来,便是打发个婆子把礼送到就完了。但如果交情好,就另当别论。

徐家的女儿进了王府封为侧妃,韩家与徐家终究是扯上了点儿关系,不过这关系却是微妙的,一般两家有什么事儿,也不过打发体面婆子送礼。

徐家老太太寿辰,恰好赶在徐家立了大功的当头上,若不是因为这个缘故,徐家又下了帖子,太夫人大概还是会照以前的例子,打发人送礼就罢了。今年太夫人寿辰,因着府里其他事儿耽搁,没有正正经经地办,不过两府的人聚在一块儿拜寿。但也有许多人家送了寿日来,其中就包括徐家。

坐在马车里,虽然晒不着太阳,却闷热的叫人受不了。安静茹使劲挥舞着手里的团扇,还是觉得满身都是汗水。

过了喧哗的街市,汪氏便撩开帘子一角,一边盯着外头过往的马车,一边闲话道:“也不知今儿徐家都会来些什么客人?”

安静茹想了想,笑道:“去了便知道了。”

汪氏回头看了看安静茹又看了看自己,略带几分嘲弄之意,笑道:“我看可能都和咱们一样。她家虽才立了功,却从来不懂得收敛,这样人能在京城立足,也实属罕见。徐家老太太的寿辰时候又不好,这么热的天儿,除了像咱们这样的人顾着彼此的脸面迫不得已才来,其他人哪里会来?”

说着一叹,将帘子放下,盯着安静茹笑道:“如果华哥媳妇不信?咱们就打个赌如何?”

安静茹应景儿点头道:“好啊。如果不是的话,改明儿我单请嫂子过来玩一天。”

本来也是两人闲话而已,不必较真。汪氏想了一回,提议:“这样吧,如果我赢了,就劳烦你陪我去观音寺上一炷香如何?”

大周朝不推崇佛教,不过也没有明文禁止。安静茹笑着问:“嫂子要许愿么?”

汪氏笑容略淡了两分,“我本来也不是迷信这些,不过我可比不得你,华哥的心在你身上。”

安静茹心知她是因为丈夫的庸庸无为愁苦,故意掩嘴笑道,“原来嫂子竟是为了和那些死物争风吃醋呢!”

汪氏闻言臊红了脸,韩睿成就爱倒弄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比如修理座椅板凳,比如雕刻物件,这些东西可不都是死物?现在也出去当差了,不过随身都带着这些东西。韩明德深知儿子的秉性是改也改不了的,从小到大,骂过打过都这样。好在赏下来的也是个闲职,他既然不擅长官营之道,韩明德也只命他安分守己,别惹事。

不过汪氏的肚子争气,过门刚一年就生了儿子,儿子的性子并没有随了他父亲,倒是个小小的人儿就开始拿笔当玩具玩。因此韩明德对这个小孙儿很是喜爱,也就把希望寄托在孙子一辈了。

到了徐家,马车停下,便有婆子撩开帘子。安静茹和汪氏停住互相打趣,跟着又各自上了一乘小轿,行了大约半盏茶的功夫,才到了一阴凉处。

前面徐家的婆子引着她们往招待客人的地方去,这一路尽选择曲径通幽的路,倒觉得无比凉快。加上徐家内宅,花草植被,各种枝繁叶茂的树木,以及那些从外头引进来的活水,更添了几分清幽之感。

从外宅来看,不觉得什么,到了里头才知道,徐家的宅子收拾的比韩国公府、英国公府还好。所到之处,皆是巧夺天工一般的布局,如果不是极熟悉徐家的地形,怕是真要在里头迷路了。

这一路走来也大约半盏茶的功夫,却丝毫没有叫人觉得热。

前头带路的婆子见安静茹和汪氏却走得怡然自得,脸上的笑容多了几分骄傲,笑道:“从这边走是要远一些,不过好在凉快,如果从另一条路,倒是近些,可却一直在太阳底下。”

难怪,安静茹与汪氏对望,了然一笑,徐家再大也不敢大过庄亲王府去。更不敢大过皇宫去。

汪氏客气道:“到底是贵府心细。”

那婆子脸上的笑容愈发骄傲了,更好的地方还没倒呢!

转过一道弯儿,便是石阶,这条路妙就妙在这石阶两旁的树安静茹也叫不出名字,然而紫藤缠绕,竟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如同修建的长廊,却比长廊多了许多情趣。走在其中不但不觉得热,那太阳被茂盛的枝叶挡住,洒下细细碎碎的斑驳,不过十来梯,却叫人印象深刻。

“也不知是谁的心思,竟然这样巧妙,倘或在这里摆上棋盘,怕是神仙也舍不得离开了。”

安静茹赞同地点点头,确实是花了不少心思和功夫。前头带路的婆子听见汪氏如此说,笑道:“这是我们老太太的意思,原来在西北,住的地方便有这么一处,后来搬来京城,老太太便叫人在这里种植了这样的树,前后竟用了十年的功夫才形成了如今的模样。”

“别说十年,就是二十两倒也值得。”

过了这天然的绿色屏障,便有嬉笑声传来。眼前是一座三层楼阁,那笑声便是从阁楼里传来的。早有婆子进去通报,徐夫人亲自迎了出来,她身边跟着两位少妇,其中一名年纪约莫二十一二的,竟与徐家三姑娘长得格外相似。呃……不,只是和徐家三姑娘一样,看起来不像是中原人。

安静茹和汪氏都是第一次来徐家,也只认得徐夫人和徐侧妃,印象颇深的就是徐家三姑娘了。见礼后,徐夫人便介绍了身边的两位少妇,是她的两位儿媳妇。

彼此又互相见礼,那年纪略大的,是她的二儿媳妇,果然不是汉人,因为语言交流有些障碍,倒也徐家大奶奶说了几句话。

入了正堂,汪氏就忍不住推了推安静茹,打眼色叫她瞧里头坐着女眷,果然和她们一样的多,基本占了一大半,剩下一小半才是那些夫人们。

不过她们的丈夫说起来也算是徐老将军的门生,所以大多是武将夫人,总之认识的不多。

安静茹和汪氏去朝徐老太太拜寿,徐老太太的身子看起来还不如太夫人的身子,半靠着贵妃榻,闭着眼养神。徐夫人忙走过来虚扶一把,笑道:“你们能来便是我们的荣幸,老太太年岁已高,心头是明白的。”

“我们是晚辈,到底不能失了礼数。”

来都来了,也不在乎多拜一下寿,安静茹和汪氏仍旧行了礼。这里徐夫人又说了好些客气话,引领着她们坐下,安静茹和汪氏又客气一番,外头婆子跑进来回:“侧妃来了!”

本来还在各自说笑的众人,皆从坐处站起身来,安静茹和汪氏还没坐下去,也只好站着,徐夫人已经领着两位儿媳妇迎了出去。

汪氏不由得想起去年太夫人寿辰那日,庄亲王和王妃都去了的,如果没有徐侧妃就更好了。不过徐侧妃也太不持重了,韩家的太夫人寿辰,她跑去拜寿,可见她生来就是做小的料儿,这么急巴巴地讨好王妃,讨好韩家人。

胡思乱想间,门外身穿侧妃礼服的徐侧妃已经在众人的簇拥下进来了。这里的基本都是身份不怎么高的人,少不得齐齐行礼拜见。

徐侧妃叫人扶着,慢慢儿穿过众人,一边走一边看到场的客人们。脸上虽挂着笑,分明有几分失落。

她软泡硬使,王爷却都不答应同她一起回来。她嫁去王府,除了按照民间习俗回门那日,王爷陪她回来过一趟,就再也没有第二次了。而韩家老太太生辰那日,王爷竟主动提出陪王妃回去!

“起来吧。”徐侧妃站在上首的位置,不紧不慢说道,“今儿是家宴,不拘那些俗礼,没得反而要见外了。”

徐侧妃话音一落,立马就有人奉承,说徐侧妃平和近人等语。徐侧妃浅笑地听着,叫人将徐夫人扶起来,这才朝徐老太太拜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