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盗墓笔记:沙海系列-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是之前她看到的那些图纸上的一个名字,一个小孩子的名字,填在绘图员那一栏的后面。

这个孩子姓霍,叫做霍中枢。

她开始在书架上翻找,这一排书架上全市姓霍的人名,书架的题头能看到很小的标签,写着中国华北1978年首批少年班。

第三十二章 消失的人

梁湾的调查思路很简单,这批绘图青年只有十几岁,在中国的那个年代,十几岁可以使用专业技能,只有当时提议的少年班。

这批小孩子,从78年第一届开始,79、80,都有可能是那张图纸上的人,但是当时少年班人数有限,只要有权力调出档案,很容易查到。

可以想象当时这些孩子都是军备资源,当然,最后少年班的发展并不是沿着这条道路前进的。可是最早的少年班的孩子们中的天赋异禀者,进入军方的不在少数。

科技发展和军事从来就是不分家的。

梁湾的思路是正确的,她在79年中科的档案中,看到了霍中枢的档案。

13岁上的大学。

随即梁湾在霍中枢的档案中,看到了最后的失踪注释。

16岁那年没有来学校报道,人口失踪。

梁湾看了看霍中枢的班级,然后顺着这个班级的号码去找。果然如她所料,霍中枢整个班级里的所有人,几乎她都在图纸上看到过。这些人,在档案里,全部都是失踪不见。

1982年,这一年的9月,中科的一个班级消失了。整个少年班全部没有报到。

梁湾知道他们去了哪里,他们就是在那一年,开始去绘制她看到的那些图纸。

不过,建筑绘图是工科类的专业,少年班一般的专业不会集中在工科。这些孩子的天赋很多都是在数学等理科范畴。

只有数学和音乐上才有真正的天才。

她看了看这个班所属的专业。不由咬了咬下唇。军工类的专业。军事建筑系。

如果不是通过她初恋男友的关系,在外沿是绝对查不到这个系的资料的。

为什么要这些孩子?

梁湾找了一个用来够书架上沿的台阶,坐了下来,努力整理自己的思考方向。

她不用去推理分析,这个她出去之后有的是时间,她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在她四周的书架上,但她必须找到方向。

核心的关键问题,为什么是这些孩子,军事建筑方面的人才当时已经很多,很多老专家更有经验,为什么要启用一批孩子去做这个工程?

这些图纸,到底是什么工程?

她最先想到的是十字军的少年军东征,当时的统治者觉得孩子是纯洁的,上帝会保佑这些孩子赢得胜利。结果这批少年几乎全部死在了阿尔卑斯山上。

不,在中国没有这种宗教传统,她还是了解那段历史的,她知道在中国发生这种事情的机率太小了。新中国在成立之初,无神论已经是基调了。

如果不是因为孩子这方面的原因,那么,难道是另外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

孩子有什么优势,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经验,他们都没有优势,唯一的优势就是年龄。

他们足够年轻,如果这个工程,工程的修建时间远远长于一个成年人可以工作的时间。

如果一个25岁的工程师进行这个工程,假设他的寿命是85年,那么,他最多可以为这个工程服务60年。实际时间可能还要短。

由此可以判断出来,第一,这个工程很可能是严格封闭的,类似于所谓的宇宙空间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人员不可能得到补充,是在绝对封闭的环境下进行。这个工程,其封闭的程度是绝对的,也就是说,可能长达60多年,甚至70年的时间,这批孩子都会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工作。

第二,这个工程需要极长时间的修建过程。

但看图纸,从比例尺的大小来看,这个工程本身并不大,这种工程,即使是在沙漠修建,打个巨大的富裕,20年总够了吧。

20年三峡大坝都建成了,中国足球都该出线了。秦始皇陵才用了多少年。

历史梁湾知道的,时间比较长的工程,一个就是万里长城,这个时间就不好估计了,另一个有类比性的是都江堰,用了两代人,当然还有愚公移山的传说。

这个工程的修建应该在80年代,工程修建完成要在2040到2050年。

什么样的工程需要那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这批孩子一直服务下去。

梁湾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她看到了很多图纸,但是这些图纸,未必就是所有的图纸。

如果这些孩子一直在工作,那么还会一直有图纸,各种各样的图纸的。一年一年地画下去。

她又看了看他们的专业,这个专业的名字太笼统了,她决定往这个方面入手。于是她开始在档案中翻动,希望能找到这个班的成绩单。有了成绩单,就能知道,这些孩子平日里上的是哪些课了。

当时没有,她找不到一份和这些孩子平日学习课程有关的资料。

唯一的线索,是他在一个人的档案袋里,发现了一个处分的纪录。

这个处分的纪录,写着原因是损害课本,这本课本的名字叫做:青铜冶炼。

军事专业,学青铜冶炼。

中国当时已经穷到这份上了,连铁都用不起,开始用青铜这种3层楼都盖不起来的合金?

还是说,这只是什么选修课,用来完善知识结构或者说让这些天才儿童消磨多余智慧的课程。

如果是冶金专业,倒是有可能有这种课程,当然,后来梁湾去调查之后,发现自己太乐观了,青铜冶炼只是一种知识。很难复杂到形成一本专门的课的程度。

这个孩子把这本书烧毁,试图烧掉自己的课桌,被处分扣了道德分,原因写的是因为对于班上一个女同学拒绝他求爱的报复,这种桥段倒是每个年代都有。

她把《青铜冶炼》几个字默默的记了下来,她希望这不是内部教材,她可以在出版资料体系里找到这本书。

梁湾当时完全没有概念所有她查到的东西,到底指向什么,后面的5个小时时间,她没有找到这本课本的出版资料。也没有再找到任何的方向。

2个小时的丰收和5个小时的一无所获,她带着无尽的疑惑离开了档案馆。

她的初恋没有出来送她,她脑子里带着疑问,和对初恋的担心。她并不知道这些信息的关键,一直到她之后和黎簇聊起来,这些线索才逐渐被拼凑。显现出了这个工程背后巨大的可能性。

第三十三章 巨大的可能性

她回到家之后,睡了十几个小时。她知道接下来她会比较被动,所有的资料、推论,都在她的脑子里。但是现在充其量,她只能用这些东西去编个故事。

手表的倒计时在不停的跳动,她焦急的等待那个解雨臣的指令,然而一连四五天,都没有任何的电话。

在她空等的这段时间,黎簇他们正在经历仓库中的一切,她也没有干闲着,一直在查阅各种资料。但是一无所获。倒是对于青铜冶炼本身,有了不少认识。

她发现青铜首先是红铜冶炼发展而来的,中国古代其实有三种不同的青铜。

1.锡青铜。成分主要是铜、锡。

2.铅青铜。成分主要是铜、铅。

3.铜、锡、铅三元青铜。成分主要是铜、锡、铅。

从各地矿石成份的不同形成青铜器的不同,青铜的特性也有差异。

冶炼青铜可以源自对于孔雀石的冶炼,古代的炼丹方士对于孔雀石的药性有详细的记载,当时可能在使用孔雀石入药的时候,冶炼出了铜水。她还在各种资料中,看到了昆吾的资料,在山海经上,昆吾是一座铜山。上面是青铜冶炼的发源地。在周穆王西行的时候,身上也带着一把叫做昆吾的神剑。

总之,所有的资料有好看和好玩的,但是无一对于现在建筑,特别是军事建筑有帮助。只有一种叫做铝青铜的铜铝合金,在能源装置里有着抗腐蚀的功效,但是它只是叫青铜,和真正的青铜关系不大。

她还想过,青铜有一种好处,是廉价,如果当地有青铜矿场,而这个工程又需要大量的金属的话,冶炼青铜算是一种比较方便的建筑方式。

但考虑倒这个建筑可能要修建60~70年之久,那原料的问题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到了第五天的上午,她有些俺耐不住了,她给解雨臣拨去了电话,但是电话一直没有人接。

她想到了黎簇,不知道这个小鬼怎么样了。解雨臣说他很重要,她给黎簇也拨了电话,同样没有人接。

男人真是不可靠。就算是小鬼也一样,她心想。不过黎簇在医院登记的时候,留下过地址。解雨臣没有说不能去主动找黎簇,梁湾不是一个被动的人,她上门去堵黎簇,结果还是扑空。黎簇那段时间都睡在苏万家里。

梁湾焦虑起来,她觉得自己是不是被人忘记了,就像黎明之前里的吴秀波一样。她不停地拨打两个人的电话,都没有结果。

最后她决定前往内蒙古。

她手里还有一个方向可以行动,就是黎簇和她提过的那片沙漠,她知道这些图纸和沙漠有关,在80年代,一个这么大的工程进入内蒙古,不可能毫无踪迹可循,巴丹吉林沙漠中有中国最早最神秘的无人机研发基地,被称为中国的51区。她总觉得这些都不是巧合。

她没有那么多可以为她牺牲的男友,不过到了那边,她相信自己总能想到办法。

当然,事实上,在火车站她的计划就改变了。一个不接她电话的小男生,比起她预计的难度,要低很多。

三个男孩子,看着一个姑娘,在一节软卧车厢里。

黎簇不相信有那么巧合,显然是这个娘们用了什么计策。

在检票的时候碰到她已经够尴尬的,现在她还死皮赖脸的出现在了同一节车厢里。太尴尬了。

如果不是他们的计划不容改变,他肯定在下一站就下车跑路。

其他两个人显然不知道黎簇和这个女的发生的故事,还挺乐呵,毕竟一个漂亮的小姐姐和扣脚大汉,还是前者让人愉悦。

“缘分啊。”沉默了片刻,杨好替黎簇说出了这个吐槽:“您这么漂亮的姐姐,竟然会认识鸭梨同学,这个简直就是缘分。”

梁湾有点挑衅的看着黎簇,想看黎簇有什么应对,黎簇转头只是尴尬的笑。

“要不要互相介绍一下?”杨好就道:“姐姐对我们还不熟悉吧?”

“不用了。”梁湾就道:“不如我们来说说我们各自去内蒙古干嘛?”

杨好看了看黎簇,苏万就道:“我们去旅游啊。”没说完就被黎簇用肘部撞了一下。

“她知道我们去干嘛,不用瞒她。”

“那就是去沙漠喽。”梁湾撑起自己的脸颊,看着三个人。“真巧。”

苏万和杨好就不知道怎么弄了,显然摸不清除对方的底细,苏万就轻声道:“难道她就是x先生?”

黎簇摇头,问道:“你干嘛去?这件事情不是和你没关系吗?你在浙江最后到哪儿去了?”

“我有兴趣,你有很多秘密没和我说,我自然也不会把什么事情都告诉你。”梁湾看着他:“不过,我们的目的地是一样的。”

不是巧合,黎簇心说,自己在火车站碰到这个女人,这一定不是巧合,有人在订票的时候动过手脚了。

“沙漠很大,我们不赶时间,会在城里先玩一段日子,你要赶急你就自己先去沙漠呗。”黎簇道。能够甩掉这个女人是最好。

梁湾笑了笑。她没有接他的话,而是上了自己的上铺,说道:“别决定那么早,咱们在路上还有很多时间交流感情。”

黎簇向另两个人做了个封口的动作,告诉他们从现在开始,什么都不讨论。

他对梁湾仍旧有好感,但是之前对于x先生的推测,梁湾也有嫌疑,虽然不大,如今他不敢冒险,这种女人总归不是什么善茬。

他也躺上了床,他是下铺,看着对面的上铺,心里开始琢磨对策。

就在这个时候,车厢的门被人打开了,一个穿着皮衣的人走了进来,把自己的行李往中间的桌子上一扔。就对他们四个人喊道:“都到齐了?人数比我相像的多嘛。”

所有人被这个人吓了一跳,黎簇抬头,看到解雨臣正脱掉自己的外衣,站到了黎簇的床边。看了看自己的手机:“浪费你们30秒时间,有件事情要说一下?”

“是你?”梁湾惊讶道。

“是我。”解雨臣说道:“别惊讶,因为没时间惊讶,接下来可能要委屈你们一下。”说着他踩道桌子上,把苏万的行李从行李架上拉了出来,打开窗子就甩了出去。

苏万还没反应过来,想大喊:“干嘛?”他自己也被解雨臣拽住了领子,从窗口直接扔了出去。

苏万的尖叫声瞬间被风声吹没了。黎簇大惊失色,还没反应过来,自己也被解雨臣提了起来。

他想挣扎,但是发现解雨臣的手很巧妙的压在了他脖子一个穴位上,用力巨大,瞬间他被拉了起来,拽到窗口,脚被一抬人一推,也被甩了出去。

外面是铁路桥,桥下是不知名的一条河,他在空中翻了三圈,拍进了河水里。

第三十四章 快进古潼京

好在这车开的不算快,但是即使如此,黎簇也是横着飞进了河里,脸在河面上被拍得七荤八素。

翻腾着爬起来,看到杨好在几分钟后也飞了出来,想来是没有他们那么不堪,挣扎了几下,但是那解雨臣想来是练家子,对付他们就像捏小鸡一样。杨好即使是个刺头,在专业人士面前也不够看。

杨好落进湖里之后的几秒钟,梁湾也没有幸免,河面够宽,姓解的挑的好地方,杨好和梁湾离着他有些距离。就听到杨好在那儿大叫:“爷不会游泳,谁来救爷!”

黎簇游过去,杨好已经没顶了,他知道贸然去救很可能被他殃及,游到杨好的背后把他拖出水面,杨好吐了几口水,咳嗽了好几下才重新喘上气,道:“此仇不报非君子,艹他祖宗!”

黎簇心中暗骂,回头去看离岸的距离,忽然发现自己竟然已经在铁路桥的另一边了。

水流狗日的那么湍急!

他蹬水让自己浮出水面高一些,去看苏万,看到苏万已经在他们身后很远的地方,在河水中打转。

这是什么河?他们开出来也没几个小时,怎么有水流那么湍急的河?北京外沿发生过地质灾害吗?

“怎么回事?”杨好也发现了不对劲。“鸭梨,你是游泳健将啊。怎么游那么快,能往岸边游吗?”

黎簇涌起了不详的预感,在这种水流中,他游向岸边问题不大,但是解雨臣选择这条河把他们扔下来,应该不仅仅是这里有条河的原因。水流湍急会不会也是他选择的原因?

在激流中转头后,他发现自己猜对了,前面的河道里出现了无数排水泥船,全部停在那里,几乎把河道堵塞了,因为水流湍急,他们下锚的缆绳都被绷得非常紧。船和船之间是好几道沉在水里的网兜,前面堆积了大量的垃圾。

这条河一定是流进北京市区的,浮游垃圾全部在这里被拦截了。

瞬间几个人就撞进船群里,苏万第一个撞进垃圾堆,船上出来一人,一下用铁钩子把他提出了水,接着是苏万的行李,接着是杨好和他。

垃圾堆里非常臭,黎簇满嘴都是奇怪的味道,提他的人力气十分的大,瞬间提起,没等他反应过来就被甩进了船舱。

最后一声他听到梁湾在叫:“别勾,我的八部瑞!!”

接着船舱的帘子被瞬间放下,水泥船的船舱很大,本来是露天的,现在用帆布做了一个大棚子,棚子里有一部分堆满了垃圾,发着恶臭,在垃圾堆之前站着一个女孩子,年纪看上去不大,看了看表,说道:“让他们睡一会儿。”

架着他们的大手从他们后面捂住他们的嘴巴,一股奇怪的味道涌进鼻腔,他脑子好像被芥末熏了一下,接着开始无法思考。黑暗朝他笼罩而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