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4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位不吭声了,这事兵部尚书李承乾还真不知道,都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兵部上下皆知羽林中郎将赵石与尚书大人不合,有人便想借着此事稍稍刁难一下国武监,来讨好尚书大人,即便那位闹起来也不怕,此为公事,循的也是正途,挑不出多少毛病来的。

不过碰了一下,却是吃了些亏,老实的将那十几个秀才举人的在兵部记了档,很是在同僚中遭了些耻笑。

过后此事还是传到了兵部尚书李承乾的耳朵里,把忙的不可开交,却也春风得意的尚书大人给气乐了,那小毛孩子都去办学了,没事你们去招惹他作甚?

当时斥责了几个属官,也就作罢了,不过临近年关时候,兵部那里却是将几个隶属兵部的教习都抽调走了,一纸调令,不走也得走,甚至根本没有知会国武监什么,因为不需要。

这就是摆明车马难为人了,赵石亲自去了一趟兵部,却吃了个软钉子,尚书大人不在,见到的是兵部侍郎段德,人家笑呵呵的,只推说公务繁忙,军情紧急,现在都是一个人顶两个在用,缺人缺的厉害,所以还请得胜伯见谅。

等到来年初春,忙的差不多了,得胜伯大人想抽调谁到国武监,也万没了个不成的,要不……得胜伯等尚书大人回转来,您亲自跟尚书大人商量一下?

赵石听了这些推诿之词,心头虽然有些上火,但却也只能忍了,也渐渐明白,李承乾在兵部尚书的位子上渐渐稳固,兵部上下也经营的差不多了,在此事上计较下去,很难得个满意的结果,但如果闹到陛下跟前,却又犯不上,一次两次还成,但这种事多了,皇帝陛下也会烦的,最终也只能是得不偿失,到是称了李承乾的心意。

所以,之后赵石再没登兵部的门儿,而且打定了主意,日后国武监生员的调配要交给枢密院,不然将人派到什么地方,那只有天知道了,而这事却是要已经任职枢密副使的李严蓄来操办了。

不过那是后话,当务之急却不是这个,而是怎么绕过兵部,寻一些有真材实料的教习出来。

这种小事,恶心是恶心,却也难不住如今的他了,先是命人找到几个因年纪老迈,脱了军籍,在家养老的老将军出来,然后他去亲自拜访,延为国武监教授。

后又让陈常寿修书一封给了河中韩家,从河中韩家府上弄来了几个身经百战的家将,再有就是从府中家将里面挑出人来,几番下来,不但国武监的教授教习没少,还多出了十几个。

之后几年间,也没再从兵部要人,而是采用了生员留校的法子,自给自足了,而赵石又弄了外延教授一说,将国武监正职教授教习和这些外延的弄的泾渭分明,尤其是规定下来,凡外延之人,教授之学生,虽有师生之实,却不予师生之名,而外延之人去留皆随自便等等,也就是说,我请了你来,教授国武监生员,除了薪饷之外,还可给足实惠,但名声嘛,可就没有半点了,而你是要走要留,我都不管,皆都随你……由此,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兵部对国武监的影响。

初时兵部那里还不以为意,等到国武监成了气候之后,兵部许多人想进国武监为师,却赫然发现,根本没有半点门路,而作为那时执掌兵部,却大大得罪了国武监的一众兵部官员,也就成了这些后来者埋怨的对象,名声大损之下,还莫名其妙的多了许多政敌出来。

这些又是后话了,回到正题,虽说赵石在此事上处置的很是漂亮,但事情可不只就这么一点,又比如说,户部对于国武监占地如此之大,又多有挤占行宫土地的作为也颇为不满,几次三番派人过来商量,皆是无果,最终闹到了御前。

而皇帝陛下将手一挥,却是交给了太子李全寿来处置,这对于国武监来说,自然是个好消息了,不过即便如此,也是闹了四年之久,才由皇帝陛下做主,将西山行宫划给了国武监,也成了之后国武监最重要的一处建筑群体。

再有国武监的土木工程一直在继续,工部也得时不时去一次,尤其是年关根儿上,国武监来年拨下的银子得去户部商量,还有工部这里来年有什么其他章程,会不会从国武监这里抽调人手,若是抽调了,会不会影响工期,这个得去工部,礼部那里就更不用说了,乃国武监顶头上司,更是不能不去协商好了,不然如同兵部般跟你为难,那样的话,这国武监还想不想办下去了?

这些事不大,却也不算小,还就得他亲自来回奔波,国武监草创,根本没有合适的人来处置这些事情……

零零碎碎的事情还有很多,一件两件不算什么,但加到一处,让赵石这样的人每每想到那些日子,也只有苦笑的份儿,什么其他的都不想说,只一个感觉,就是累……

一直到腊月里最后几天,赵石才总算闲了下来,给了练的有些模样的国武监生员们半月休息之期,又命人给一群国武监教授备下年货,挨家府上送去,还派人去屯卫,让其派人轮番在人去楼空的国武监值守,等一应事情都办的妥当了,想想没有疏漏之处,自己这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和过来接他,已在国武监等了两天的种七娘回了长安……

不想,在家中才呆了两天,就又有人找上门儿来了……

第八卷 繁华尽处是吾乡 第665章 年关

再过几日便是年关,天气虽寒,但这却是汉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洒扫庭院,准备酒肉吃食,甚至一些长安小儿已经迫不及待的换上新衣,游走在大街小巷之中,零星的燃放烟花炮竹了。

平民百姓之家满是欢声笑语,就等着吃上一顿年夜饭的时候,那些公卿之家也无外于此,只是比之平常人家,却要更增几分热闹和隆重。

就像长安李家,就准备自办一次灯会,以庆新年到来,郑家要低调一些,却也要办几处诗会,请些文人墨客,或是有盛名在身的翰林学士什么的热闹一下,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官府按惯例办的上元灯会,这才是不论黎庶,男女老幼皆可参与的佳节盛事。

如此种种,其实每年都是一般,但人们却一直热情不减,只不过景兴五年的这一次,却要比以往更加热闹些罢了,毕竟从景兴元年开始绷着的一根弦,到了景兴五年终于松动了下来……

而长安有名的新贵之家,得胜伯府在腊月二十五这一天,也终于迎回了它的主人……

得胜伯府内上下人等,也都在一力准备着过个大年,等到赵石回来的时候,其实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而府中的事情,赵石一向是撒手掌柜,现在到真的不用他指手画脚了,府中人们也都适应了老爷不在的日子,诸事都办的有里有外,井井有条。

不过赵石乍一回来,也还是难免一阵扰攘,此时的得胜伯府也在潜移默化间变幻着模样,比如说自从这座府邸划归赵石名下,就一直在做着修缮,到得如今,总算是告一段落,也就是说,修的差不多了,说不上焕然一新,却也再也找不到破落的地方,和当初赵石接手的时候,自然有着天壤之别。

而内宅,外宅也都有了确确实实的管事之人,且在治家上,都能力出众,将府中诸事安排的很是妥当,现在即便是陈常寿,李博文两个以前的“大管家”也都彻底脱开了身,不再为赵石这个撒手掌柜处理家事了,而且自从那位名叫观星的少女执掌了内宅,连歌舞姬都已经弄出了一队,遑论其他了。

实际上,此时的得胜伯府才真正有了些勋贵府邸的模样,不过底蕴这个东西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和那些长安大阀比起来,得胜伯府大是大了,但内里差的还远,就比如说当世讲究个子孙满堂,人丁兴旺,这个上面,赵石就不沾边儿,家中只一个老娘,儿子也只一个,还是侍妾所出,和人家怎么比的了?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比不得真正的豪门世家,却也多了几分气象,至亲之人虽少,但亲族却也绝对不能算少,腊月里就已经有人从巩义县那边赶过来,有巩义赵氏的人,也有张家的,而范家人也自然不会少了,都是送年礼来的,还都带着几个年轻子弟,意思不言自明,想要得胜伯提携则个,即便不成,混个脸熟,将来也好说话不是。

而等到赵石腊月二十五回到府中,大致梳洗了一下,在府中晃了一圈,身心俱疲之下,也没见旁的什么人,陪着石头娘吃罢晚饭,先就倒头大睡,直到第二日清晨,才算缓过点劲儿来。

这才陆续见了这些亲族,至于提携年轻子弟的事情,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到也不算多难为,但谨慎还是要的,所以也没推脱什么,只是淡淡提了两句,如今情势,机会极多,比如现在蜀地正招募禁军,其他各处镇军也多有变动,只要有从军报国之心,不愁找不到个去处。

但无才无德,又不想吃苦受累,反而总想着一步登天的美事,那边算了,好高骛远之人,到了哪里皆是一样。

他这话虽然说的委婉,但却一下便堵死了几个想到他身边作牙兵的人的心思,让有些人不免失望,但却也没人敢说什么。

见了家乡来人,并叮嘱了一番在家乡行事,不得跋扈张扬,若有不肖子弟仗势欺人,说不得累人累己之类的话,虽只十几岁年纪,但却俨然一副族长模样,而这些亲族心里,却没有半点轻忽取笑的念头,皆都唯唯诺诺,不敢再有异议。

接下来其实也就应该闲下来了,毕竟是年根儿上,除了朝堂上的大人们还在忙着国事,其他人却都在顾着自家,而他这个羽林中郎将,国武监督学,除了在家等着过年,也就没多少旁的事情了。

但实际上,还有许多事在等着他呢,头一个,经南十八提醒,宫里太后娘娘那里是不是得走上一趟?还有礼部尚书大人那里……

赵石一听,也只暗叹了一声,也确是如此,宫里得自己亲自去一趟,这个根本没商量,至于其他几处,也得他亲自登门,而且还不能选在年后,都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若没有南十八这等人在旁提点,只这些事就能让他头大上三圈。

事情不算大,礼物什么的也不用他操心,只当是溜溜腿了,其实以他现在的身份地位,这几家走下来,年后也就没什么事了的,到了那个时候,只等在家中,接待上门拜年的就成了。

要说还有走动的地方,那就只剩下去拜见几位泰山大人了,但算起来,几房妻妾中,也只李金花的伯父李敢当在京师,要不就是种从端的正房娘子也在,这两处还能走上一趟,其他也就没了去处。

当然,事情不只一件,第二件,便是翌年国武监生员的招募事宜,国武监二年所要招募的生员,可就不能像头一年那般草率了,第一年还可以称之为是权宜之计,若是第二年也那么搞,对国武监的名声之损害将不可估量。

试想一下,你招募的生员来历都是乱七八糟的,即便是你规划的再好,在旁人眼中,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又会是什么个名声?又有谁愿意将自家儿郎送入国武监?

这事赵石自然上心,本来已经交给南十八等人商议,这会儿听来,几个人商议了几次,却还是没个确定的章程出来,为什么?无非还是国武监勉强创立到现在,一切都是平平淡淡,就和后世创立品牌是一个道理,你牌子不亮,旁人也就不会上赶着来买你的东西,而且这还是个慢功夫,一两年见效的可能性趋近于零……

所以想要招到满意的生员,也就为难的很了。

南十八等几个在此事上也是意见不一,定不下来,加之几个人心里都有些狐疑,苦心办学,这在几个人想来到没什么,只是这位的身份……未免让文人出身的他们都有些哭笑不得……觉着不怎么靠谱儿。

直到帮着赵石从无到有,开出了偌大一摊事业出来,才赫然发觉,这国武监……说不定真能成就一番留名青史的伟业?

留名青史这几个字在文人心里那就太强大了,强大的令人根本无法拒绝其诱惑,至于国武监教授的根本不是什么圣人之言,到是在其次了,儒家是正统之学没错,但圣人他老人家也没说兵家就是歪理邪说不是?

所以等到现在,国武监不但搭起了架子,且还有了生员,几个人也都慢慢上了心,于是,对于国武监第二年生员招募之事,争论也就激烈了些。

像陈常寿就以为,招收落第士子入学,那是最好,不但省了读书习字的麻烦,说不定还能教出许多文武全才出来,满腹经纶,却有精通兵事,不让诸葛,周瑜等专美于前,想想都让人神往不已不是?

而孙文通绷着一张黑脸却是连连反驳,他虽是文人出身,但切身经历却是让他深恨文人误国,对陈常寿的提议自然是不屑一顾,却是觉着国武监,国武监,选些婆婆妈妈,只知拉帮结派,争权夺利的文人进去,将来定让国武监之名名存实亡,还是从军中抽调俊杰充入国武监为上。

李博文呢,这回却是和起了稀泥,觉着国武监这次招募的生员就不错,不如先瞅瞅,哪里来的生员出彩些,再行定夺也是不迟。

而照南十八看,则又是另一回事了,他却是觉着,从世家大族里面招募年轻子弟要好些,这些世家子不但有底子,好教导,且能大壮国武监声势,有利于国武监将来,他这就是单从利害关系来考虑了。

反正,四个人四个说法,争论来争论去,也没个定论,其实也不怪这几位文人中的顶尖人物意见不一,新鲜事物从出现到壮大,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没什么好奇怪的。

既然定不下来,所以最终还是得赵石来拿主意,这非是官场政争,是地道的实务,让人挠头的实务。

南十八那里说的口干舌燥,才将这前前后后的关节都说清楚,赵石听罢,眯着眼睛想了良久,才咬了咬牙,此事看来还是要落在西北张大将军身上了,老子这回还就不招读书人和世家子了,单冲着最能战的镇军过去,由国武监,到镇军,慢慢积累名声,待到有了模样……哼哼……

他这里正准备着带人去皇宫,却是有人来报,香侯府派人送来了年礼。

这是赶着点来的,得胜伯府里几乎没有秘密,这个他是清楚的,从立府到现在,府中从上到下,各人来历之杂就不用说了,最让外间之人津津乐道的是,得胜伯府还有从金国来的胡姬,再加上青楼名妓一人,那可是让许多好冶游的长安浪荡儿羡慕到心里的佳话美谈。

来历如此之杂,哪里还有什么秘密能保得住?

从自己刚进得家门,这才不到两天,香侯府的人就过来了,显然府中有人去报了信儿,不过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现在后宅里香侯府的人只见多没见少,有个风吹草动的,瞒得过他赵石,都不一定能瞒得过香侯府那边,想想都让人哭笑不得。

送年礼过来的是陆飘,是香侯府那边与得胜伯府打交道最多的一个,而且在面见赵石后,还送上了香侯的一封亲笔信。

鸿雁传书,还是一男一女,搁在他处,说不定就是一段佳话,但赵石忍不住就撇嘴,都在长安城内,有事派个人说一声不就成了,还非要故弄玄虚,还嫌上次闹的不够大?占便宜上瘾是不是?

打开书信细瞧,看完了,才似笑非笑的道,“香侯到是好眼光。”

这一封书信与之前那几封自然大不一样,说话再非那般尖酸刻薄,到是颇为温婉,还带着埋怨,埋怨什么?却是说赵石创立国武监,却又忘了招呼一声她香侯府,尤其是闻听国武监开了个医官科后,觉着香侯府中不少女子都自小修习医术,又有人在赵石麾下效力多时,深谙军旅中事,岂非正是此科良选?

近来又闻,医官科应者寥寥,只两人而已,济得甚事?若能摒弃男女之见,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