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6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掰不开她的手,只好一盆凉水浇了下去,天妖大人这才醒转过来,醒转过来的她却没立即去敲打自家哥哥的脑壳,而是呵呵的傻笑了起来。

就在南宫无忌以为自家妹子疯了的时候,宝石的光芒再次吸引了天妖大人的目光,于是……她正常了……

好半天,天妖大人才开始嘟囔,南宫无忌小心翼翼的凑到跟前,才听清楚,“嫁过去,嫁过去,一定要嫁过去……”

南宫无忌一脑门的黑线……

赵石可不会想到,丰厚的赏赐差点把自己的情报头子弄疯了,他想的是,之后探听消息,终于有了明确的目标,接下来嘛,就要耐心的等了……

第十卷 天下兴亡谁人晓 第844章 宁阴

宁阴县,在大秦河中东南,靠近黄河,离潼关也不算远。

自从大秦打下了金国河中,与大秦的河中名字上有了重复,许多人已经上书,将两处合为一处,设置州府。

当然,这种事情地方官吏们是不愿意见到的,再说了,中间还隔着一条黄河,若合为一处,治理起来也是个麻烦,首先政令就无法通达东西,加之里面的事情还多,举例来说,金国的河中地域要大些,大秦河中要小些,一旦合为一处,府衙设在哪里,也让人头疼。

也有说将两处更名的,但更谁的名?大秦河中这里要考量百姓民意,东边河中那里也是如此,尤其是新占之地,更是不能激起民愤什么的,反正啊,这事有的商量呢。

不过对于宁阴来说,不论怎么着,有一处黄河滩头的宁阴县,都会越来越热闹,以往那边是金国,现在却成了大秦地界,来往的人自然就多了,人一多,地方上自然繁华,此乃古今至理,怎么都不会变的。

以往宁阴在大秦河中的地位就很重要,这里还设有两处团练兵营,有数千人把守在此,后来军中沿革,裁撤团练,改成了禁军,但宁阴县的两座兵营还是两座兵营,只不过番号改了而已。

大秦河中原来是韩家的天下,无论当年韩家先祖韩世忠,还是后来的韩炜,皆乃世之英雄,为大秦立下过汗马功劳,而韩家子弟之勇烈无双,也广为秦人所传诵。

经过数代人经营,大秦河中其实与韩家封地也不差什么了,像韩家如此情形的,大秦是独一份儿,便是种家折家也比不得。

当然,这不是说韩家的功劳就比这两家大,而是因缘际会,就到了这个地步,大秦的河中不算大,韩家又是河中人氏,而韩家人带着大秦河中子弟,用鲜血和功勋换来了这一切,就如当年韩炜,率三千河中弟子出去,能重回故里者,不说十数。

这样的忠勇无畏,这样的惨烈决绝,是其他州府所没有的,可以说,韩家人用自己的悍勇将河中子弟拧成了一股绳,之后便做起了土皇帝,与折家种家这种寒门大族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不过,现在的情形却也有了变化,当年第一次东征,大秦带回了十数万百姓,多数都安置在了这里,其中不乏唐时曾辉煌一时的大族豪门血脉,之后河中官场便越加的纷繁了起来。

如今第二次东征,大将军赵石率兵北渡,连战连捷,将金人赶回了太原,大同等处,整个河中都成了大秦疆域。

没有了外敌,韩家这样的地方豪族也就失去了一半存在的意义,加之新政的影响,实际上,韩家对大秦河中的掌控正在逐步的消弱当中。

韩家这里对将来也是有打算的,不再枯守一处,而是选择走了出去,韩家子弟开始到外间为官,对河中老家这里,不再守的那么严了,所以许多人瞅准了这一点,寻机往河中安插人手,也就在情理之间了的。

其实,宁阴县新上任的知县大人许节,就是顺着这个大势从朝中调派而来,不然的话,像宁阴县这样,差不多与军镇相仿的地方,怎么会掌握在外人手里?

许节也算是刚刚到任,他是志大才疏之人,到任之后,先就巡视了几次自己的地盘,越瞧越是欢喜,觉着终于离了京师的泥潭,休了那让自己看着就厌烦的妻子,一身轻松,到了这一片沃土的河中,总可以大展拳脚,施展自己的抱负了。

但两个多月下来,宁阴县上上下下的官吏们也看出来了,这位满嘴之乎者也,动不动便子曰诗云的知县大人,也就是外表光鲜,于县务上是一窍不通,还很刚愎,听不得旁人的劝说提醒,可以说是满肚子的草包。

说是什么施展抱负,但这些时日以来,这位知县大人除了用于逢迎往来的时间,也就在县里转了两圈,回来之后,就不动地方了,反而招来学政,细细打问了一番,好像只有这件事,是知县大人关心的。

不过让人失望的是,学政说了许多,人家听进去的就只有那么一点,之后便邀来县内文人士子,开了两次文会,旁人呼其大人则不喜,称之为师则欢悦非常,这一下,谁都明白了,这位竟然是想博个文名。

在旁处也就罢了,但在这河中地界,真真是让人笑掉大牙,谁不知河中韩家以军功起家,河中上下,尚武之风尤烈,几乎人人皆以在韩家麾下效命为容,哪里会在乎什么文名?

这么一来,县中上下,多数都冷了心思,不愿往这位新任知县大人面前凑合了,除了一些新来宁阴,扎根不过六七年的外来人,这些人在金人治下许久,还逃不脱逢迎地方官吏的想头,不管许节如何,都是县尊大人,所以很是巴结。

这一晚,宁阴知县许节又赴了一次宴饮,心情很是舒畅,直与众人欢饮到了子时三刻,才醉醺醺的出来,让家人扶上了轿子。

掀开轿帘,矜持的摆了摆手,让殷勤相送的人们回去,这才呼出一口酒气,斜歪在了软垫上。

轿子起行,上下颤抖,许节有些头晕,不过心里却还是很得意,到了地方上为官,果然就是不一样,在京中,大官小官的压的你抬不起头来,这里多好,人人皆是笑脸相迎,这些人虽粗鄙了一些,但只要虚与委蛇一番,将来对自己治理县政,也有不少好处。

韩家那些武夫之辈,将河中视为禁脔,自己在这里宣扬教化,让百姓归心,也好叫这些地方豪族知晓,朝廷并非无人,将来宁阴县在自己治理之下,风调雨顺,物埠民丰,在河中独树一帜,到得那时,还能有谁不知许节之能,还有谁不闻许节之名?

咂了咂嘴,许节晃着脑袋臆想着将来的美好前程,不过随后,便觉着有些可惜,河中这些土财主,请县尊大人吃酒,竟然连个歌舞姬都没有,几个丫鬟勉强可以入目,但也没说送一个过来,真真是不晓事。

不过转念便想到,养在京中的两个美人好像应该快到了,过得两日,让这些家伙们晓得,京中绝色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让他们以后不敢拿庸脂俗粉来糊弄本大人,想到这里,许节嘴角含笑,更是添了几分得意。

回到新置办下的两进宅子,吩咐下人们下去安歇,自己则径自入了后宅宿处,酒意上头,该是到休歇的时候了。

贴身书童在前面提着灯笼,片刻便到了后宅宿处,点上烛火,伺候他洗漱了一番,书童退了出去。

许节打了个哈欠,坐在椅子上,饮了两口茶,便想上床安睡,但外间传来一声轻响,许节也没在意,他那贴身书童跟了他多年,是个谨慎之人,忠心也不错,没有旁人伺候之时,每晚就都睡在外间,以免晚上有事好进来伺候。

不过随后,房门轻响,一条人影已经走了进来,许节眯着眼睛,多有酒意,开始也没看清,但随后便觉着不对,人影也太过高大了些。

他刚站直了身子,想要训斥两句,但那人影已经来到近前,一把掐住了他的脖子,随后他便闻到了几许血腥的味道。

不是一个人,外面又进来一个人,拖着他那贴身书童软绵绵的身子,这回,屋里的血腥气就浓了起来。

许节惊恐的睁大眼睛,想要呼喊求救,但那只大手,死死的将他的声音憋在了喉咙里。

一张狰狞的大脸凑了上来,“大将军让咱们来跟许大人请安问好。”

只一句话,许节脸色刷的便白了,身子也抖了起来,一发不可收拾,最后若非那只大手支撑,他很可能已经软在了地上。

一股尿骚味传来,赵四厌恶的皱了皱眉头,事情出乎意料的顺利,什么护卫之类的根本没有,大将军那里说的郑重,两人还小心着一直没有动手,瞧了两三日,都没瞧出护卫的好手到底在哪儿,终于两人忍不住,在今夜动了手。

这个许节已经是死人一般,但有些话却需传到,赵四舔了舔嘴唇道:“大将军让咱们兄弟转告于你,算是便宜你了,之后许家上上下下自会到阴曹地府陪你……”

许节绝望的挣扎了两下,想要说自己是朝廷命官,你们杀不得我,但那人根本不给他任何说话的机会,手上猛的一用力,咯吱一声,许节的脖子已经歪成了一个诡异的角度。

许节的身子一下子便软了下来,满脸的恐惧,眼中还有不可置信的光芒残留,也许是不相信自己就这么死了,也许是不相信那人真的敢派人来杀他,也许是……

谁知道呢,反正许节就这么死了,像许多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一样,被强有力的力量碾的粉碎,所有的自以为是,所有的刚愎自用,所有的妄想野心,所有的忘恩负义,所有的所有都随着生命的消逝而消逝,也许会留下那么一点痕迹,但绝对不是他畅想的那样,留名青史……

第十卷 天下兴亡谁人晓 第845章 风浪

若说咸宁七年三月间的长安城还算得上平静,那么到了四月,长安便已经风云突变。

四月中,宁阴县令许节被刺的消息传回长安,长安看上去还很平静,毕竟死的不过是个县令,只需派刑部捕快严查便是。

但谁都知道,许节之死绝对不可能这么简单的放过去了事,一个是朝廷命官,横死于内室,不管官大官小,都已经不算是什么小事,二来许节是什么人,干过些什么,谁都清楚,就这么被人割了脑袋,让朝堂上下许多人心里都憋着一股怒火。

朝堂政争,怕的就是有人肆无忌惮,比如说当年赵石长街遇刺,那时候,长安城内不论敌友,都只有一个声音,就是严查凶手以及幕后指使之人,最终查到了李任权身上,上下波及,不下数百人。

为什么,就是大家伙儿心里都明白,今日赵柱国遇刺,大家默不作声,日后自己不定就要遇到此等事情,官场中人,无论政见不合,还是私怨作祟,今日你占了我的位置,明日便有人来谋你的职位,这都是官场常态,谁还没有个不对付的敌人?

若是大家都收买刺客,暗养死士,闹起来还不得翻了天去,此乃官场大忌。

而许节之死,也就触及了这样的忌讳,窥伺于大将军赵石的,肯定在心中暗笑,赵柱国是犯了糊涂了,而另外也有许多人对大将军赵石的跋扈嚣张产生了不满,此时看上去平静,其实也许狂风暴雨只在顷刻之间了。

果然也不出人所料,接下来种从端入宫,谁也不知皇帝陛下说了什么,但种从端回府之后不久,便向上递了辞呈,不用问了,这根本不是自己请辞,而是等同于免职,不过是给种家存了些许颜面罢了。

这还只是一个开端,四月末尾,宫中又出了大事。

成郡王世子入宫见驾,不知怎么转到了太子东宫那里,惹怒了太子殿下,被太子殿下打了几鞭子,回去之后,便一病不起。

这还不算,余波未平之时,宫中又传出,太子与陛下宠幸的沈才人调笑不羁,被沈才人泼了一脸的酒,之后这位蜀中绝色又在景帝陛下面前哭诉。

景帝陛下震怒,接二连三的荒唐之事,不但让朝中群臣对太子失望不已,便是景帝陛下,也已忍无可忍,面对渐渐多起来的弹劾太子的奏章,虽然没多少动静,但犹豫之意已是一览无遗,太子储君之位终于摇摇欲坠……

而到得五月初,又是一件大事令朝野震动,河中都察使王正清弹劾河中处置使杜猛林的折子到了长安,随后,河中处置使杜猛林弹劾都察使王正清的折子也到了,相差不过几个时辰而已,显然这两位都急了。

王正清弹劾杜猛林,擅干政务,挑动民意,欲开战端以及擅杀朝廷命官等诸事,杜猛林弹劾王正清的言辞还要激烈的多,言此人为金人走狗,视河中民情于不顾,鞭打军中有功将士,险些挑起民乱,欲将河中赋予金人之手等事。

这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河中文武不和的种子早已种下,不过是在这个风口浪尖上暴露了出来而已。

以如今朝堂情势,不用问了,身为大将军赵石旧部的杜山虎辩词再是激烈,朝中诸臣也要偏向王正清一些。

等到两日之后,河中宣慰使段德的折子递到御前,大局便已定下了,因为段德满篇文章,解释了前因后果。

当初大将军赵石征伐河中,于河中各处立论罪碑文,事情起因也就在这里,都察使王正清在解州,认为此事有悖于圣人道理,欲拆除各处石碑。

而显然,被金人欺压已久的河中子弟并不认可王老大人的圣人道理,自发的将前去拆碑的督察院衙役围住,群情激奋,之下,险些出了什么乱子,这也就是杜猛林口中的险些酿成民乱了。

王正清哪里会看不清形势,不过他身有使命,所以表现的尤为强硬。

亲自带领都察院的衙役们,驱散百姓,将两个看石碑的军士抓了起来,当中鞭打,更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解州城外的石碑砸了个稀烂。

这一下,本来打算隐忍一些的河中处置使府也不干了,不但派出兵士,就下两个被打的遍体鳞伤的军士,还揪出了两个为首的王正清的家将,当即枭首示众,杜山虎亲临都察使王正清府邸,吓的王正清闭门不出,还是在段德劝说之下,两边这才作罢。

但相互弹劾的折子,却是先后到了京师。

之所以说段德的折子到了之后,便大局已定,是因为这位段大人言辞间看上去很是公允,将前后首尾备述明白,还在为闹的不可开交的两人请罪求情,但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河中的骄兵悍将们的无奈,实际上,还是站在了王正清一边儿。

皇帝陛下大怒之下,一边下旨,让王正清,杜山虎两人自辩,一边将大将军赵石召了入宫问话。

赵石来到勤政殿是时候,扑面而来的只能是皇帝陛下无边的怒火。

先是在勤政殿外等了一个多时辰,这是赵石入宫头一次碰到的待遇,在勤政殿外等候的朝臣也报之以冷淡的目光,再没有人主动上去攀谈,赵石魁梧的身形在这里看上去分外的孤单。

等到了勤政殿内,给皇帝陛下见礼,也没了赐座一说,只能站着回话。

景帝将河中三位封疆大吏的折子猛的摔在地上,再不留一丝情面,冷冷斥问,“河中之事,你可已经晓得?”

赵石目不斜视,也再没有半点以往故意摆出的恭谨,用图穷匕见来形容现在的两人,真的是再贴切不过。

“臣已知道。”赵石微微点头。

景帝冷笑,“你有何话与朕说,朕尝听人说,阵前骄兵悍将,目无王法尊卑,以往还不深信,今日才明白,这些人哪里还是朕的臣子,肆无忌惮之处,真真让人忍无可忍,你说,你给朕带的什么兵?”

“杜猛林是你的旧部,你可事前知晓他到底要干什么?”

赵石嘴角也泛起了一丝冷笑,昂起头直视景帝,从相遇至今,十余年过去,这还是他头一次这般肆无忌惮的打量皇帝陛下,这让皇帝陛下尤为的愤怒,却还在其中感受到了丝丝的凉意。

赵石沉声开口,“陛下当初下旨,让王正清,段德两人来治理河中,可曾问过臣什么?今日河中文武不和,闹出了事情,陛下却来问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