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7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种遂也点头附和,在边市之上,许多观念都有着根深蒂固的成见,而这样观念的形成,其实与中原地大物博,总能自给自足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商人地位一直低下,禁绝贸易之事也屡有发生。

反观胡人,多居苦寒之地,缺衣少食,最是热衷于贸易。

如此相比之下,中原汉人帝国再是强盛,政治再是清明,到得后来,也总是日趋保守,保守其实也正是没落的开端,这也正是中原王朝更替的内在原因之一……

成武皇帝此时也是沉默不语,但心中所想,怕是与方谦,种遂两人所说其实差不多。

不过赵石这里也并不在意,他想的也没那么长远,只是虽说在观念上,与这个时代越来越是契合,但终归有着些不同,眼光也不太一样,觉着贸易流通,对于大秦来说,并非全是坏事罢了。

听了两人所说,只是笑笑,并无懊恼尴尬之意,“陛下,微臣只是随口一说,至于成与不成,还需陛下,朝中重臣们商议决定,如今我大秦势强,吐蕃势弱,可选之策颇多,朝中多有睿智之士,不愁无有良策……”

“再者说了,无论北方草原诸部,还是吐蕃人,甚至于西夏党项诸族,权贵者,奢靡无度,部民则衣食无着,贫困潦倒,商途一开,除互通有无之外,也可让人知我大秦威名,传我礼仪教化,归附之人必多……”

“更甚者,胡人不事生产,多以牧养牲畜为生,可以茶叶,粮草,食盐等胡人必须之物,易其牲畜,日久,胡人牲畜日少,人口却有繁衍,如此,命脉渐入我手,一旦不臣,闭绝边关,不费一兵一卒,胡人已乱矣……”

“策出多门,陛下只需择善而纳之而已……开通言路,不守旧,懂变通,无万世之良法,存一时之良策,以我中国之强盛,人才之多有,何愁大事不成?”

一席话说完,赵石拱了拱手,“微臣之浅见,多为胡言乱语,若有不敬之处,还请陛下恕罪……不过还是那句老话,只要我大秦君明臣贤,区区胡人番邦,又怎会放于我大秦眼中?”

这些话,意思可就深了,若是写于纸上,怕又是一篇大文章。

种遂凝眉瞠目,盯着桌子上的酒菜,好像要看出花来,但手中握紧的筷子,却是咯吱一声,断裂开来。

方谦目光直视,却没有任何焦距,若有所思之间,却不知思绪已经飘到了哪里。

而成武皇帝,却是按捺不住,站起身来,在旁边来回走动了两趟,重又坐下,半晌,才喟叹了一声,“可惜,没带起居郎过来……大将军之言,与前人多有相悖,但却实属为国之大道,不守旧,懂变通,无万世之良法,存一时之良策……好好,如此真知灼见,当为后世之孙训诫……”

之后举起酒撰,微微示意,便一饮而尽,接着便大笑道:“若是朕不相逼,今晚哪能听得到这一番良言?”

方谦此时已经缓过神来,实际上,赵石的话多为平常,有待商榷之处也是颇多,但无万世之良法,存一时之良策之语,才算真正的让人震惊。

要知道,此时之臣子,一生追寻,其实就是在一句,万世之良法而已。

一般来说,在朝堂之上,总会听到祖宗之法不可轻变之语,换一句话说,不管祖宗说的什么,是好是坏,切不切合如今实际,都不能轻动,实际上,这出自于儒家之言,为的只有一桩,稳定,稳定的传承,稳定的治国之策,稳定的朝堂格局,等等等等。

很多时候,这种祖宗之法,都会成为朝臣相互攻讦的借口,但却也很好的维护了皇权,政权,军权,使许多未期的变乱消于无形,这对于一个皇朝来说,是有着好处的。

但更多的时候,僵硬的生搬硬套,不合时宜的祖宗之法,导致的只会是僵化,许多变革,都无法触动那些所谓传之于万世的祖宗法度,宫中,朝野,法度之间,都有着这样的条条框框,让变革之举措,多数流于表面,而在这样的法度面前,许多致力于鼎革的朝臣,甚至是君王,都望而却步,不敢越雷池一步。

而更有意思的,鼎革之臣,多出身于寒门,守旧的,却多为大族门阀,其实,这也正说明了,祖宗之法的用处,维护固定阶层的利益,变法,便一定意味着触动了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威权。

所以,每一次变法,都会阻碍重重,都会荆棘满地,但也延续了当前政权的延续,不管是苟延残喘,还是其他什么……

而赵石的话,无论是意有所指,还是有感而发,方谦此时都将这位的大将军划归了坚定的鼎革一派当中去了,心里也有着担忧,祖宗之法既然可变,是不是也意味着这位大将军……有着别样的心思呢?

再想想,这位大将军对朝政一直冷淡有加,除了创立国武监和那些显赫的功勋之外,在朝堂上一直少有言辞,让人很容易忽略过去,一直到长安之乱……

但景兴鼎革至今,若没有像赵石赵柱国这样的军中大将一力支持,怎么能走到今日之地步?

而再想深些,长安之乱为的是什么?

储位之争啊……

王家大族,以及大将军王佩,折汇等人,可不都是出自大族豪门?

实际上,那是一次门阀与鼎革一派的激烈碰撞罢了,最终,在大将军赵石挥兵入京的那一刻,以王家为首的保守一派,轰然倒地,在刀枪面前,所有的阴谋诡计,所有的长远抱负,都被击了个粉碎。

方谦恍然如悟,同时也是悚然而惊,对于今后朝堂的走向,已经有了清晰的认知。

有着这位大将军的支持,景兴旧臣失势之说不攻自破,也难怪,当今陛下登基之后,朝堂迅速便安稳了下来,看来……聪明人很多啊,自己这里,可算是愚钝不堪了呢。

再瞅瞅皇帝陛下兴奋的样子,方谦更是明白,皇帝陛下之所以如此,没有什么奇怪的,这里许就要牵涉到宫中许多隐秘上去了,方谦也不愿多想。

他现在只需要明白,皇帝陛下对于这样的建言,是十分喜闻乐见的就行了,想的太多,于自己来说,没有任何好处。

而有皇帝陛下在位,京中大族,或许可以平安度日,或许可以为国效力,但再如当年一般,权倾朝野,家族繁茂,荣华富贵享用不尽却万万是不可能的了……

第十二卷 千秋功业需百战 第1133章 国策(六)

种遂这回聪明的没有说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大将军赵石有着怎样的心思,种家已经和大将军联为一体,所以只有支持的份儿,断没有拖后腿的可能。

方谦颇有些怜悯的看了种遂一眼,大秦百多年来,已经成型的门阀大族不少,但也绝对不算多,而种家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今后的日子怕是不好过……有着当今陛下的支持,再加上大将军赵石,景兴鼎革断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李圃之后,还有旁人,门阀大族……鼎革之下,还能存下几个,真的很难说。

不过,随之又有些羡慕,种家有着这样一位女婿,在众家黯然失色之下,会不会脱颖而出,也说不好呢。

想着这些,方谦终于开口笑道:“大将军胸中之丘壑……啧啧,实让我辈惭愧啊。”

赵石却不愿接这个,摇头道:“随便说说而已,丘壑不丘壑的无从谈起,以如今吐蕃之残破,再是如何,如今看来,也不过小患而已,寻一二良策,徐徐治之便是,无需忧虑过甚……”

实际上,他这是真心话,后面几句,确实是他随口而言,不过以他如今之权势,所谓随口而言,却也能让人挖出不少深意,此是在所难免,没什么奇怪的地方。

而此时,成武皇帝也平静了下来,他没有方谦想的那么深,那么远,但赵石所言,却很合他的心意。

这是不足为外人道的一种心理,方谦猜的也是八九不离十。

皇帝陛下此时,心中很是振奋,有许多话想说,却又都咽了回去,毕竟身为帝王,一些话是说不得的,臣子不能逾越本份,帝王同样如此……

各人皆是若有所思,话题也再没有什么重点可言,过不多久,皇帝陛下就显得有些心事重重,意兴阑珊了起来。

也该是到结束的时候了,虽有着许多难尽之意,但皇帝陛下心里,也只能暗叹一声,所谓畅所欲言,终归不过是一句笑谈罢了。

终于,皇帝陛下举起酒撰,笑道:“今夜一叙,获益良多,朕心甚慰……传了出去,不定又是一桩佳话,再怎是不愿,却也难免曲终人散……来,几位爱卿,陪朕饮了此杯……”

饮罢,皇帝陛下站起身来,挥手道:“兴致已尽,就此归去,咱们君臣,来日方长……且待日后吧。”

留下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语,皇帝陛下率先离席。

一番畅谈,外间已是月上中天之时。

陪着皇帝陛下出来,寒风一吹,酒意上涌,皇帝陛下抚着赵石的胳膊笑道:“改日,朕在宫中设宴,再与大将军深谈,这几日,爱卿好生休息,也可四处转转散心,不出三四日,圣旨便会到府,到时,一门皆显,不要欢喜太过才好。”

赵石顿时咧了咧嘴,瞧这话说的,看来真是醉了。

不过嘴上却道:“那微臣便先多谢陛下了,微臣可不懂那许多谦退之道,说高兴,那可是真的高兴,到时陛下不要怪臣狂妄失礼才好。”

一句话,说的皇帝陛下哈哈大笑不已,与赵石把臂前行,“爱卿的功劳,赏赐再多,也是应得……朕之功臣,当赏便赏,应得便得,不必顾忌其他,朕与旁人不同,这心胸宽广的很呢。”

这句话,就没人来接了,其中意有所指的味道太浓了,在场的三人,都是从景兴一朝走过来的,而且,也都经历了长安之乱,又如何不明白皇帝陛下话中所指?

这是皇帝陛下的心结,谁也消除不了,也许终其一生,都要留在皇帝陛下心里。

不过说实话,对于皇帝陛下所言,不管之后是不是那么回事,如今听着却都让人暖心,景兴皇帝多疑善变,让臣子们可都担着心事,若成武一朝,功臣们都能得善终,可不就是邀天之幸了吗?

送出府门,恭请皇帝陛下上马,从街边黑暗出,冻的脸青唇白的宫中侍卫们纷纷现出身影,簇拥在皇帝陛下身边。

方谦以不胜酒力为由,告罪离去,赵石和种遂两个身为武将,却是上马护送皇帝陛下一直到宫门之外,这才回转定军侯府。

一晚对饮,让种遂很是有些疲惫,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比打仗还要累人的多,回到定军侯府之后,也没客气,当晚便住了府中。

赵石则回到书房所在,让人打开门窗,散一散酒气,自己则坐在书房当中,静思良久,才唤来观星,让其去瞧瞧,几位夫人谁没睡呢,自己好过去安寝……

一晚对饮,对于赵石来说,不过是把御前问对以及宫中宴饮提前了罢了,要说的话,也早说了几日,并没有太过出奇的地方……

但实际上,这一晚君臣夜话,涉及的东西看似不多,但影响之深远,却远非赵石能够想象。

与座四人,包括赵石在内,对将来大秦兵锋所指,朝中政局,都有了另一番崭新的认知,这无疑会对大秦朝野政局,辖下军旅,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许多后世之人,在评论大秦成武一朝之时,都不会略过这一夜,许多之后成无一朝所行诏令,都可以隐约看到这一晚相谈的影子。

更别说,大秦在一统一天下的道路之上,也正是遵循了这一晚之定计,可以说,之后数十年间,天下风起云涌,秦人之铁骑,纵横天下,其大略之处,正是源于这一晚的相谈。

而起意义之深远,更非局限于成武一朝。

当然,这些将来之事,此时说之无益,而作为其中主角之一的大将军赵石,更没有想的那么长远,他更多思索的,还只是眼前西夏一战而已。

他不会想到,自己所言,对于大秦意味着什么,对于方今天下又意味着什么,在座的几个人,又会受到他这些言语怎样的影响……

他只是在略一思索过后,便不再多想,等到观星来报,几位夫人多已安寝,只正室夫人,以及二夫人还没有睡……

赵石略一迟疑,便选择了去李金花宿处。

观星忍不住,在赵石背后翻了翻白眼儿,就知道这位老爷今晚要去那里,直接说不就是了,还侨情的让自己多跑了一趟。

这要是让夫人那里得知,可不知道有多失望呢。

赵石可不管那么多,让人在前面引路,径自来到李金花这里,先去瞧了瞧早已睡的香甜无比的女儿。

这个女儿让他满意的很,和她哥哥不同,不但活泼好动,而且身子健壮无比,胆子又大,若是个男孩儿,将来定是从身军旅的好料子,不过就算是个女儿,也未尝不能像她母亲那般,创下一番事业,让人不敢小瞧。

想到这个,自己不由也笑了,他大将军赵石的女儿,又有哪个敢于小瞧了?

还好的是,李金花适时拉住他的胳膊,让他不能动手动脚,将女儿弄醒,不然的话,这个精力旺盛,一如赵石的小家伙,定是大哭一场之后,便四处闹腾,让人不得安宁。

让诚惶诚恐的乳母照看着孩子,自己则硬拉着赵石回到自己屋中。

夫妻两人几年不见,其间旖旎之处,自不足为外人道……

等到天色微明,夫妻两个才静静相拥,窃窃私话。

两人皆为军旅出身,身居要职,数遍大秦,也没有这么一对夫妻,所以说起的,便根本不可能是什么家长里短的事情。

羽林军中诸事,将领之任免,北去征战中的风霜雨雪,都在夫妻两人床头私话中展现出来。

直到说到李敢当,李金花才稍稍黯然,微微摇头,意思不言而明,李敢当已经时日无多,说起这次回去,李家中人也再不敢不敬。

不过各房之中,风言风语还是难免,在那里呆着,真的是难受无比,加之惦念家中诸事,索性,带了几个亲近的子侄,赶回了京师。

说到这个,李金花眼眶微红,她这外刚内和的性子难改,时不时的就会心软,还问了赵石一句,“妾身是不是太过绝情了些,连那点日子,都等不了……”

赵石当即便回了一句,“你在那里也帮不上什么,人家子侄俱全,又是善终,你难道还想在其床前尽孝不成?放心,等到……我自会向朝廷请封,让其尊荣无比,到时候,若是得便,我陪你回秦州一趟,李家之人,除了你父亲兄弟四人,就说你伯父这一支,各个都是虎父犬子,你想帮也帮不了什么……”

“这次回去,准备妥当一些,若是李家人还算恭敬也就罢了,若是再闹什么,那可就是真的给脸不要了,你心软,到时瞧你夫君我的,定要打的他们各个屁股开花,然后送到街上去要饭不可。”

开始听着李金花还有着担心,之后却是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再一想到夫君若能陪自己回转秦州,心中更是欢喜,温柔之意打起,脑袋不由自主轻轻靠在夫君胸膛之上,腻声道:“夫君……真好……”

“你家夫君好的地方多着呢……”赵石嘿嘿一笑,之后……嗯,之后的事情大家自然明白的……

第十二卷 千秋功业需百战 第1134章 拜会(一)

说起来,定军侯府到了大将军回京后的第三日,才叫真的热闹。

来拜会于大将军的多数都选了这一天,好像约好了一般,拜帖如同雪片一样传进定军侯府。

不过如今能进入定军侯府,登堂入室的人可就不多了。

京军各部将领,大将军旧部,都还能借着私谊,或者曾为统属之便,到定军侯府问候于大将军,还有一些国武监出身的军官将校,借着师生之谊,拜于门下,问安于老师。

其他的,多数便没有那个便利了,有的干脆被拒之于门外,有的则被婉言谢绝,能够见到大将军府中长史,司马等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