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8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说到底,还没有立储,所以皇长子李琼府上,一应人等,和当年李全寿身边的人相比,可差着不是一点半点。

到了府门之前,递上拜帖,不一会儿工夫,府邸正门就打了开来,皇长子李琼率府中近人,便直接迎了出来。

皇长子李琼还很年轻,不到二十岁,和他的父亲长的很像,有着一张颇为圆润的脸庞,尤其是那双丹凤眼,是皇室李家最突出的特征。

皇长子李琼摆出的姿态很低,紧走几步,上前便拉住赵石的胳膊,不让他行下礼去,口中更是笑道:“晋国公大驾赐临,李琼却未能远迎,罪过罪过。”

赵石这客套话现在也是张嘴就来,“殿下相邀,不敢迟来,是赵石到的早了,惊扰殿下之处,还望殿下恕罪。”

李琼显得很是高兴,年轻的面庞上,都能笑出褶来,转身便为赵石一一引荐周围人等……

这些人都是皇长子府中教授,侍读人等,其中还有皇长子府中的长史,司马,辕曹,都有着这样那样的官职在身,不过显然,官职都不高,在大将军赵石面前,可以说是闲杂人等……

不过可不要小看了这些人物,别看现在大多名声不显,一旦李琼登上储位,他们便也水涨船高,也许很快便能在六部中找到合适的职位,如果一直陪伴于东宫,当李琼登基称帝那一天,他们便都是从龙之臣,前程非是旁人能及。

就像当初东宫旧人,如今权势显赫者,可不是一个两个。

不过赵石也未怎瞧得上这些人,大秦的皇位不是那么好做的,李琼现在登上储位,实是祸福难料,他身边的这些人,都已经上船,想要下来,是分外艰难,一旦有事,先波及的绝对不是太子,而是他身边人等。

可以说,太子身边的人,是前程最凶险莫测的一个群体,就像当初长安之乱时,李世杰就被吓的回乡守丧去了,他这个大将军都险些弄的身败名裂。

东宫近人中,又有哪个不是心惊胆战,景兴末年那场风波中,东宫之人被贬斥的不是一个两个,死在东宫任上的,也非一人。

对于这些一脚踏入鬼门关的各色人等,赵石没搭理的兴趣。

认识了一圈,皇长子李琼把着赵石手臂,“这里非是说话所在,请国公随我入府叙话。”

于是,一群人簇拥之下,二人当先进入大门,入了府中,赵石抬了抬手臂,轻轻将手臂从皇长子那里脱出来,脚步稍却,便落后了皇长子足有半步。

李琼那双丹凤眼中,波光闪动,笑容便更盛了几分,实际上,走在如此雄壮的大将军赵石身边,感受并不太好,手上传来的触觉,都是坚硬如铁的肌肉,身高上的差距,更让他有种被压迫的感觉。

这在皇家之人,尤其是即将登上储位的皇长子殿下来说,必然不会舒服。

大将军赵石这般知情识趣,半步之差,又显出了尊卑之别,让皇长子殿下心中十分之偎贴,更是暗道,都说大将军赵石威风八面,素来威严可畏,从来不曾有圆滑之名传播出来,但今日一见,却觉传闻谬矣。

实际上,他和大将军赵石见过不止一次,只是多数时候,都是远观而已,并未上前说话,听闻自己幼年时,到是被大将军赵石抱过,只是他那会儿年幼,还不记事而已。

唯一让他有点后悔的其实也就在这里,父皇登基之前,与大将军赵石相交甚厚,往来虽不多,但交情实非他人可比。

他那时年轻识浅,身边也没什么得用之人,几个饱读诗书的先生,都不愿他去招惹外间领兵大将,说起大将军赵石来,话语间也多有贬低,也影响了他的判断……

如今想来,那时听到的,皆乃酸腐之言,若是早早能与大将军赵石交通往来,立储之事何至于等到今日?

大将军赵石的一句话,足当旁人前言无语,而且,之后还有不少好处,便如父皇登基,可不就是有了大将军赵石之助?

当然,现在也不算晚,与朝中臣下相交,也比以往便利,到是要好好琢磨一下其中分寸才行。

心里胡思乱想着,嘴上却没停下来,兴致勃勃指点着左右门廊,“国公常年在外,就我记得,国公来这里的次数可是屈指可数,如今故地重游,可有感慨?”

赵石这些年和深有城府的人打的交道太多,闻言先要在心里转一圈,不由愣了愣。

打量着左右,有些不经意的回道:“殿下恕罪,有些不记得了,好像臣最后一次来这里,应该是咸宁二年还是咸宁三年的时候吧?”

李琼抚掌笑道:“嗯,我记得,应该是咸宁三年六月间,国公正任羽林中郎将,也在为组建国武监而奔波,那会儿国公来到府中,我还特意命人带着,远远瞧了瞧,如今一晃,已然十余载过去,我今已长成,国公也青春正盛,来日方长,李琼还要国公多多指教呢。”

赵石笑了笑,“殿下言重了,赵石一介武夫,殿下又威严如此,身边人才济济,赵石哪敢在殿下面前多言什么?”

这些囫囵话,只要经过些磨练,什么人都能说的圆熟无比,对于皇长子李琼有意无意的招揽,赵石只做不知,一句句套话出口,让人无从下手。

皇长子和赵石说话,旁人也插不进口来,也许在皇长子李琼面前,这些人还能侃侃而谈,但在大将军赵石这里,却全都紧紧闭住了嘴巴。

李琼谈兴不错,言语也很便给,给赵石最深的印象就是,这位殿下说话,总喜欢加些手势,来加强话语的感染力,这明显不符合皇家礼仪,显得过于轻浮了。

皇室中人,各个都有着城府,他们一身尊贵,几乎天生就有着雍容华贵的气度,说什么话,都是颐指气使,旁人不能不听,他们不是什么演讲家,讲究的也是语出如令。

但李琼……赵石不知怎么评价,还是接触的太少,不知这位即将成为太子的人,有着怎样的习性和心理。

不过,注定,李琼给他的第一印象就不太好,其实没什么值得奇怪的地方,赵石对皇室中人的警惕,从来就不曾放松过,对他们也有着天然的抵触和反感,实际上,这几乎是外间领兵大将们的普遍心理。

在外间率领千军万马,征战沙场,回到京师之中,却要给柔弱的皇室子弟磕头行礼,听着他们那婉转的招揽或是试探,说着那些口不对心的话语,小心翼翼间,应对着这些人物,又怎能不让外间将领生出抵触?

说话间,便来到了府中正厅所在,而厅外已经迎候了一些人。

为首的一个,看到人来,便笑道:“大将军来的何其迟也,吾等在这里可是已经等候多时了,少不得,一会儿大将军要多喝几杯才好……”

第十三卷 龙盘虎踞春秋事 第1324章 应对

户部尚书李吉。

赵石知道,这次宴饮一定会有一些陪客,但户部尚书李吉……一部尚书,就这么登堂入室,长安李氏这是跟皇长子交从甚密?

只是现在不是多想这些事情的时候,再者说了,长安李氏和皇长子如何如何,不干他赵石什么事。

和当年的情形已经不一样了,当年两次参与皇位之争,是因他不得不参与,而现在嘛,他选择的余地不是一般的大。

换句话说,他有了保持中立的资格。

李吉这个人赵石可不怎么喜欢,这人登上户部尚书之后,上窜下跳的厉害,争权夺利之心极盛。

若非前方领兵将领们现在都不含糊,李承乾在兵部时也很强硬,不定这位就能拿大军后勤辎重事来要挟前方将领。

这可不是赵石的臆测,景兴末年东征时,兵部和户部就闹的很厉害,在中书,在枢密院都曾发生过争吵,私底下的碰撞也很激烈。

到了成武皇帝登基,户部老实了一些时候,到王氏彻底倒下,这位又站出来为李家争抢好处,许多职位正是在那个时候,落入李氏门下之手。

而对兵部一些职位的争夺上,他和郑氏那边,都没少了上下其手,只是兵部看的很死,外间将领也不愿京城大阀胡乱向兵部伸手,这才不了了之。

而那个时候,赵石自己也有所参与,不然兵部侍郎位置空悬之下,不可能是赵布宗最后得了这个便宜。

对着李吉那张笑脸,赵石微微挑了挑眉头,瞄了皇长子李琼一眼,这才笑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来人,刚才还跟殿下说,赵石来的有些早了,不想李大人捷足先登,到是显得赵石不够恭敬了。”

周围人一听这话,脸上都露出了笑容,皇长子李琼更是大笑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来人,好词,国公文武全才,着实让人钦佩啊……”

稍稍赞了一句,便让客道:“天寒地冻,非是说话所在,还请诸位随我入厅叙话如何?”

众人自无异议,簇拥着意气风发,兴致很是高昂的皇长子殿下,进入宽敞的大厅,重新叙座。

赵石谦逊了几句,也就当仁不让的坐了左上首,对面位置,自然是户部尚书李吉,其他人赵石一个都不认得,只有那么两个人有些眼熟,估计是见过,只是没问对方名姓而已。

如今长安官员轮转的很快,很多在京师呆上两年,忽然就去到地方了,而地方上的官吏,抽调到京师的却是少了起来。

这里面的原因就不用细说了,随着大秦疆域越来越大,这种事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至于京官的补充,翰林苑,国子监,国武监这些地方,闲职很多,抽调一些出来,添补空缺就是。

只是朝堂上的重臣们,越来越不好轻动,平均年纪也越来越大,这是当年朝廷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而现在看来,枢密院和兵部都不用担心,外间将领回朝的一定会越来越多,无论任职兵部,还是枢密院,都很合适。

到是其他部,人才有些捉襟见肘。

话说的有些远了,众人落座,皇长子李琼笑着对李吉道:“李大人,国公常年征战在外,对京中人物多不熟悉,不如便由李大人代我向国公一一引荐一下吧。”

轻飘飘的一句话,便显示出与户部尚书李吉的关系十分熟络,显得很有默契的样子。

李吉笑容温煦,并不见什么自得之意,只是拱手道:“殿下有所吩咐,臣怎敢推拒。”

随即,便为赵石引荐厅中诸人,除了皇长子府中长史,司马等人之外,其他几人身上官职都不算小,但也绝对称不上有多高。

理藩院主事王光弼赫然在座,这是题中应有之义,请晋国公赵石过府赴宴,由头可不就是要商议如何接待北方草原来使之事。

当然,这也是皇长子在登上储位之前,他需要办好的第一等大事,办的不好,许就要让立储之事生出不必要的波折出来。

除了这位理藩院主事之外,这里有一个六品侍御史,官职不大,却是朝廷中清贵之职,有参劾百官之权。

有一个吏部员外郎,品级在从五品上。

有两位翰林学士,都已头发花白,没什么奔头了,据李吉介绍,这两位都是皇长子李琼的老师,在大秦文坛上都有着一席之地。

这让赵石不由想起刚刚掉了脑袋的周清。

最后那两位,都是户部的人物,可以说是户部尚书李吉的下属,至于两个户部六品小官儿,又非职责有多重,为什么会出现在皇长子设下的宴席之上,赵石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这里面除了李吉之外,跟他这个晋国公,枢密副使比起来,都相差甚远,放在平时,跟他们喝酒都属于辱没了自己的身份。

可以说,皇长子请的这些陪客,显得过分寒酸了,不知其是故意如此,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这里既无兵部枢密院的官员,又没有京军诸部的将领,全都是一些文人,让赵石有些别扭。

又说了几句闲话,皇长子李琼摆了摆手,立即有人出去,不一时,早已预备的酒菜便纷纷传了上来。

皇长子李琼笑谓众人道:“粗茶淡饭,不值一提,怠慢之处,还请诸位海涵。”

那些小官儿们受宠若惊之下,立即厅中就是一片谦逊之声。

赵石微微抽动了一下嘴角,心想,这次好像来错了,如果不是这位殿下故意落人脸面,那么也就是说,这位皇长子平日结交之人就是这么一群人了。

当然,不能排除这些人当中也许有那么几个是有真才实学之人,异日说不定也能爬上高位,但说实话,现在嘛,还真不够瞧的,在座的有他这位晋国公,还有一位户部尚书,让这些人相陪在左右,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如果换了是他,就算不把魏王殿下给请来,也要请上几位够分量的皇室作陪,才不堕了脸面。

不过皇家这些人,赵石真是不敢小瞧,心想,也许,自有人家的道理也说不定,他这个晋国公也是从草莽之中爬出来的,也不用过于侨情,到是户部尚书李吉,正经的长安大阀出身,现在心里一定很精彩吧?

想到这里,赵石向对面的李吉望了望,好像有了感应般,正好跟李吉望过来的目光碰到一起,两人都是正襟危坐,面无表情,实在看不出心中到底做如何想法。

两人对视了一眼,都是微微一笑,点头示意了一下,便同时收敛了目光。

酒菜很快便已齐备,下人们纷纷退去,一些则留在厅中,站在大厅的角落之中,等候吩咐。

皇长子李琼这才雍容的端起酒撰,“今日欢饮,没有上下之别,这里也没有什么殿下,还请诸位不用顾忌良多,尽欢便好。”

赵石终于听到了一句顺耳的话,祝酒之词说的很简单,也能让众人心生亲近之感,不错……

“多谢殿下。”

大厅中响起参差不齐的道谢声,然后,第一杯酒下肚。

之后,皇长子李琼将酒杯一亮,笑道:“诸位不必客气,请……”说罢,第一个动筷,稍稍用了一口。

于是,这次宴饮也就算正式开始了。

片刻之后,皇长子李琼又轻轻拍了拍手掌,厅外细碎的脚步声响,两队青春靓丽的女子,踩着碎步,扭动着婀娜柔软的腰肢,来到众人身后。

随即,纤腰略欠,素手微抬,悄无声息间,便给众人的酒杯斟满,然后一人抱着酒壶,一人空着手,便这样立在了众人身后。

这样的场面,赵石算是头一次遇到,好像这样,才算是大家之风范,相比之下,他那晋国公府,嗯,不提也罢。

此时户部尚书李吉笑着恭维道:“殿下好享受,早就听闻,殿下府中佳丽能文善画,知书达理,善解人意,今日一见,可见一斑矣。”

李琼脸上笑容就没断过,到了这会儿,赵石都有点猜不出,这位是不是真的高兴到如此地步了。

“李氏一族,百年之年,李大人这般说,岂非笑话于我,说来惭愧,我这里立府不久,承的也是父皇之荫,算不得什么,若是李大人不嫌这些女子粗手笨脚,我却是有那成人之美之心的……”

李吉微微拱手,“臣这把年纪,那风流之事怕是沾不得边了,到是大将军,正值年富力强,殿下此等美意,不如送予大将军,之后许就能成一京师美谈呢。”

赵石不用李琼再开口,便笑道:“李大人到是会慷他人之慨,不过男人嘛,怎么能在这事上自承不行呢?李大人岁数也不大,若是身体有恙,嗯,我这里到是有些强身健体的法子,过后送到李大人府上,定然让李大人雄风不减当年。”

这话出口,厅中立马静了一静,接着便有人憋着笑,窃窃私语了起来,那边李吉脸上更是阵青阵白,心中暗恼,这些武夫,果然不知所谓。

第十三卷 龙盘虎踞春秋事 第1325章 谈锋

气氛有些尴尬,赵石似笑非笑的瞅着李吉,好像还在琢磨,这位五十多岁的老臣,是不是家伙什真的不管用了。

李吉被他看的更是别扭,不由道:“大将军这是何意,在下一番美意,大将军却如此戏弄于人,怕是……”

赵石就笑,“李大人言重了,不过一句笑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