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血-第8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的制衡,和若有若无的忌惮,大家心里都明白,却也没有一个脑袋不够数的人去戳破,即便是赵石,对此也是不发一言,默认了朝廷的战略。

而这其实也正是赵石不太看好中原之战的原因之一,朝廷这次动了两路大军,由两位大将军领兵,看上去人强马壮,主次分明,大有一动便是雷霆万钧的架势。

但不可否认的,作为主力的河洛大军战力稍弱,经历的战事也不多,反而是杜山虎所领的河中军,有着一些劲旅,这样一来,两军主次真的不太好说。

而且,两个大将军必定各怀心思,不会听对方摆布,即便有所默契,但在河南那样一个地方用兵,一点默契是完全不够用的,必须要领兵大将们精诚合作才成。

当然,这样的格局的形成,也有他出的一份力气,二十年的战事下来,他在军中的旧部们,一个个都身居显位,平蜀,攻金,灭夏,就算是张大将军麾下,也有着不少他的旧部存在,遑论其他地方了……

朝廷许多人忌惮的,不是他这些旧部,忌惮的是大将军赵石本人。

即便是再不愿意让大将军赵石在军中的派系继续膨胀下去,但到了这个时节,朝廷能做的选择真的不多,像大将军杜山虎,就是正经的赵石旧部。

这也决定了,张培贤和杜山虎两人,根本不可能精诚合作,一心对敌。

五月间,张大将军终于起兵,以大将江善,段从文为留后,镇守河洛,以大将孟青为先锋,魏怀德为前军,拥兵十余万,挥兵虎牢,也象征着,中原争霸之战的开始。

而这个时候,后周的求和使臣,已经滞留潼关多日,其实相当于将他们软禁在了潼关,连长安的影子都没有见到。

不过后周虽然派出使臣,议和派占了上风,但河洛已失,后周这些年在虎牢,荥阳,郑州一线,皆布置了重兵,因为在这之后,便是后周的京师开封了。

后周调兵到也方便,当年为防金人南下,在黄河一线渡口,皆有重兵把守,自大秦得河洛之后,联金防秦的呼声已经成为后周朝堂的主流。

和金人议和,将黄河沿岸兵马,调往西边的事情,后周一直在做。

直到蒙古人南下,金人虚弱之态毕露,这个时候,后周再无顾忌,在郑州,荥阳一线,撤离百姓,囤积粮草,加固城防,在这里布置了一道道阻挡秦军东进的防线。

甚至于,连驻守山东的京东路兵马,也抽调了不少。

杜山虎出兵上党,其实便是中原之战开启的信号,虎牢关守将吕盛平除了严阵以待之外,立即便向郑州防御使,领枢密副使的刘俊请援。

但此时的刘俊,正忙着迎接摄政王世子赵颚来郑州坐镇的诸般事宜,对于吕盛平的请援之说,根本未予重视,只是轻描淡写的回了一句,朝廷已主和议,增兵虎牢,吕将军难道想先启战端不成?

文人领军在后周其实已经是不成文的规矩了,而文人们看的从来都是朝堂动静,在战事上,想的也多是些政治手段。

而此时,增兵虎牢和迎接世子两件事比起来,显然世子驾临军前更让这位防御使大人着紧一些……

而实际上,摄政王世子到达郑州,其实正是后周朝廷想再次加固郑州防御的先兆,不过事情到了下面,反而适得其反,乱了郑州诸将的手脚,这不得不说,是一件极具嘲讽意味的事情。

这其中的关节不必细说,吕盛平得了回信,气的脸色发青,却也只能无奈的退而求其次,他到没想着将自己的求援文书送到世子面前,而是休书一封,给了荥阳守将张大虎,请其在虎牢危急之时,神上一把援手。

这位荥阳守将张大虎乃正经的草莽出身,答应的到是很是痛快,但像这种从草莽间崛起的人物,从来不缺心眼儿,这边刚送走了虎牢来人,便已经让书记官儿写了一封密函,送去了防御使衙门。

防御使刘俊正忙的焦头烂额,一听之下,便已大怒,若是换了平日,必然要治吕盛平一个阴结将领,图谋不轨的罪名,但现在嘛,世子殿下将临,怎么也不能让这些骄兵悍将坏了世子殿下的兴致。

于是,存了秋后算账的心思的防御使大人,便严令张大虎固守荥阳,无他军令,不得擅动一兵一卒。

这下张大虎便心安理得的呆在了荥阳,防御使衙门不来军令,他便不动一兵一卒了……

一来二去,耗费时日,转眼间,秦军已经平定了上党,大军南移,洛阳方向,秦军大集,秦人已然露出了狰狞之态,也再不掩饰什么,起兵十余万,直扑虎牢关城。

而这个时候,吕盛平非但没有得到一兵一卒的支援,而且,还将自身放在了一个孤立无援的境地之下。

一封封请援文书送出去,吕盛平一边布置兵马守城,苦等援军不至,却先等来了铺天盖地般的秦人大军。

但虎牢雄关,可不是一句简单的话就能概括的了的,这里控带山河,乃天下绝险之处,俨然便以一座雄关,将河南整个分成了两半儿,实乃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以来,便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

其历史不用细说,大大小小的战事,这座雄关要隘不知经历了多少,秦末,汉末,唐末,多少英雄豪杰在这里成名,又有多少世间俊杰在这雄关之下折戟沉沙,根本数都数不过来……

不管吕盛平其他事情办的多么糟糕,此人能被派来镇守虎牢,其人之胆略,兵法,乃至于武勇,皆都无可挑剔指摘之处。

面对蜂拥而来的秦人大军,吕盛平面不改色,指挥若定,麾下五千士卒,皆其旧部,见主将不畏凶险,不避矢石,奔走于城头之上,高呼酣斗,士气大振之下,也是拼死以战,无人退缩。

这个时候,秦军攻城的手段已经悄然发生了许多变化,铺天盖地的石块和箭矢落在城头,根本让人抬不起脑袋,护城河在半日间便被填平,登城车,云梯,撞车等纷纷出现在虎牢城下,可见秦军准备之充分。

就算如此,也猛攻了三日,城头守军才稍稍现出疲态……

讽刺的是,率先登城的秦军所部,却是后周降将孟青,这位已经快被仇恨憋疯了的后周降将,已经率部狂攻虎牢十余次,仍旧不肯罢休,最终抢了头功。

第十三卷 龙盘虎踞春秋事 第1379章 破敌

秦军登关而上,虎牢失陷在即,吕盛平率部于城头死战不退,身披十余创,犹自高呼酣斗。

秦军越来越多,虎牢失陷已在眼前,部将眼见不敌,欲挟吕盛平溃走,吕盛平怒喝连声,大呼男儿守土报国,有死而已,不肯离去,最终力竭战死于虎牢关头。

吕盛平也是此战战死的第一位后周高级将领……

秦军四日陷虎牢,虎牢关镇守使吕盛平战死,五千守卒,只吕盛平侄儿吕琦率近千残兵,溃出虎牢关,但他们并未去荥阳,而是退往了东北方向的孤柏岭,一头钻进了广武山中……

而此时,得知虎牢失守消息的荥阳守将张大虎,才有些慌了手脚,不过还没等他将告急文书发出去,防御使衙门让他出兵救援虎牢的军令却是到了,张大虎看了文书,不由大骂,虎牢都丢了,还救个屁。

此时防御使刘俊这里也再顾不上准备迎接摄政王世子的事情,听闻秦军起兵攻虎牢的消息之后,他便立即命人送信给荥阳的张大虎,令其出兵救援。

这个时候,他也有些后悔,不该对吕盛平的求援文书不闻不问,不过后悔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之后他这里琢磨的,其实不是秦军到来,该如何应对,而是先要推诿过错。

当虎牢关失守的消息传到他这里,这位防御使大人大惊之下,却也有着一丝窃喜,吕盛平死了,虎牢失守的过失,完全可以推到吕盛平的头上嘛。

至于张大虎那里……若非荥阳乃兵家之重地,不能有失,他甚至想到了坐视荥阳失陷而不加理会……

不过这些到底只能想一想罢了,一旦荥阳等处要地失守,他这个防御使再是推诿,这失地之责也推不掉,所以,他这里只能第一时间,传令各地守将御敌。

在这样危急关头,这位防御使大人还没忘了耍花招,以迎接保护摄政王世子为由,留广武军在管城后方,丝毫没有前往军前带兵御敌的意思。

大秦成武六年五月,河洛大军克虎牢,随即出虎牢,入郑州,在广武,荥阳,贾谷,密县一线,跟后周兵马连番接战。

因后周郑州防御使刘俊不曾亲上敌前,指挥诸将迎敌,所以诸将固守防地之外,很少有配合之事,军报传送,来往之间也是拖沓无比,根本无法真正连成一线,而从防御使衙门送回来的军令,由于时过境迁,往往前后矛盾,让人无所适从。

郑州集结的后周近二十万兵马,在指挥上简直只能用一塌糊涂来形容。

而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广武军远在管城,广武空虚,秦军沿黄河进兵,先破广武守军,绕道围荥阳,荥阳这样的兵家重镇,竟然只支撑了四天,七万余守军,在守将张大虎率领之下,竟然阵前降敌,荥阳易手。

这个时候,后周准备多年的郑州防线,在短短数日间一溃千里。

大将魏怀德率军连破后周兵马,最终陷贾谷,在贾谷修整一日,再次率兵南下,与大将杨昭合攻密县。

以五千精骑突前,先破密县救援贾谷之援军两万人,再进密县,于密县城北嵩渚山麓,与密县守军四万厮杀一日,阵斩密县守将万胜,密县守军几乎全军覆没。

十余万后周兵马,在短短半月之内,便已经烟消云散。

魏怀德留两千兵马受密县,与杨昭两人顺水而下,直趋新郑,欲与大军主力会于管城。

此时对于后周而言,郑州形势已然糜烂,再难挽回了。

没等秦军合围管城,郑州防御使刘俊已然带着广武军拦住赶来郑州的摄政王世子殿下,一同狼狈逃回了开封。

吃了这样的败仗,郑州防御使刘俊回到开封,却不知怎么走通了门路,竟然毫发无损之余,还以保全摄政王世子安危之功,转身便领了兵部侍郎的职位。

不过这位新鲜出炉的兵部侍郎大人没在新的位子上呆几天,便在后周降将孟青,带兵挖了摄政王赵氏坟茔的消息传到开封以后,摄政王赵彦大怒之下,再加上有人连参刘俊阵前失利事,于是,后周摄政王大人便将所有的怒火,都浇在了刘俊头上。

根本未经大理寺堪问,便以守土失利,丧师辱国之罪,将刘俊腰斩弃市,并诛灭了刘俊三族。

但说实话,这样的举动,丝毫无益于事,反而先自动摇了后周立国之根基。

年轻的摄政王与他的父亲,已经故去的老摄政王赵乾比起来,真的只能用昏聩来形容。

不杀刘俊,提振军心士气,反而任其为兵部侍郎,已经犯下了赏罚不明的错误,如今又因自己一怒,而以旧事而杀刘俊,这不但有着反复之名,而且,后周立国至今,不杀士大夫已然成为了祖训一般的规条。

而摄政王赵彦此举,无疑开了个极坏的先例。

当然,这些在当前都已经不重要了,秦人大军临境,朝廷政争在这个时候已然看不出多少痕迹了。

因郑州失守,朝廷中的主战派猛然便占了上风,摄政王赵彦也顺势,重新启用老臣李仲谋任枢密使,调拨兵马,准备死守开封。

在这之前,勤王的诏书已经发了出去,命后周各地守军,在接到诏书的那一刻,即刻起兵,救援京师。

当然,这已经是后周的固有节奏了,不必细说。

秦军得郑州,修整数日,才起兵继续东进……

这中间,还出了点幺蛾子,那就是后周降将孟青挖了后周赵氏的祖坟。

这事吧,就太恶劣了些……

虽说前人们也没少干了,但总归不妥当之极,往大了说,那就失去了大义名份,传出去,也有失民心等等,而往小了说,有仇就有仇,打打杀杀都是常事,但你却去挖人祖坟,这就太缺德了。

若换个时候,少不得就要将孟青交给朝廷论处,但现在却正值用人之际,大将军张培贤大怒之下,却也只是将其功过相抵,又打了孟青十军棍,便将此事揭过不提。

谁也不曾想到,孟青此举却是让早已逃的不见影子了的刘俊掉了脑袋。

其实这事还远远不算结束,只是此时后周到了生死关头,将一切其他事情都压了下来而已……

连番战事下来,秦军有些疲惫,也受了些损伤,但连胜之下,士气高昂,从上到下,都死死盯着东边那座繁华的城池,不肯放松半点。

于是,在管城修整数日之后,大将军张培贤留杨昭,折浔两人守郑州,自己则率大军继续东进。

这个时候,先锋人选已经换做了另外一位后周降将张大虎。

这也是无奈之举,大将军张培贤好名,从不擅杀降俘,这个谁都知道,实际上,许多人背后都在说,大将军张培贤之所以如此,只为了和大将军赵石别一下苗头,要知道大将军赵石嗜杀之名,早已遍传天下。

而大将军张培贤,却有着仁义宽厚的名声,和大将军赵石截然不同,再者说,如今大秦上将之中,也就河洛张培贤能与大将军赵石比一比,其他人都差的远呢,而这样的不同,不是别苗头又是什么?

不过这话听着虽然没太多根据,但却也有着一定的道理,至于大将军张培贤是不是这么想的,那就只有去问老天爷了。

但说实话,领兵之人,行的是杀伐之事,再是宽厚也宽厚不到哪里去,和仁义更沾不上边儿。

其实只要是稍微聪慧一些的人,便能明白,两人行事之所以如此不同,和他们征战杀伐的地界是有着很大关系的。

大将军赵石在蜀中平的是乱匪,在河中河东打的是女真人,在西北则是灭夏之役,对面的是党项人,杀戮众多除了大将军赵石心性有些好杀之外,也可以归咎于形势所迫。

而大将军张培贤领兵攻伐的地方皆为中原腹地,在策略上自然要温和的多,即便是换了大将军赵石过来,手段照样不会太过激烈。

中原之战,最重要便是民心,将所过之处都打烂了,即便定鼎中原,估摸着也只能像前秦一般,得个残暴之名,不定什么时候便亡了。

用这样的眼光一瞧,两人别苗头的说法,其实便成了无稽之谈,不过到底是不是这么一回事,谁说了也不算,只看成败罢了。

回到中原战场,此时此刻,秦军情势一片大好,因郑州之战结束的很快,胜的也干净利落,秦军未受多大损伤,前面又已是一片坦途,进围开封指日可待。

之所以用张大虎这样的降将率兵,一个是张大将军不欲担上擅杀降俘的名声,一个就是数万降卒不好处置,解送洛阳,太耗兵力时日,也非常的危险。

更不能将他们留在郑州,那是秦军后路,一旦降卒作乱,影响可是非同小可。

这么一来,也只能用其为大军锋矢,算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

事实也正是如此,一路上,几乎没用秦军动手,前锋张大虎部,几乎没出波折,一路向前,直抵开封近郊。

第十三卷 龙盘虎踞春秋事 第1380章 突变

当大秦中军在开封城外数里的青城扎下大帐,十余万秦军已然云集开封城外,只等大将军张培贤下令攻城了……

这个时候,其实大将军张培贤也有了犹豫。

后周京师就在眼前,诱惑不可谓不大,但当年河洛攻守之战,给他的教训太过惨痛了……

洛阳的城墙不比开封高大,护城河不如开封宽阔,无论守军还是百姓也远远不如开封城内众多。

但当年两次河洛战事,却让秦军吃足了苦头……

王佩兵败不说,大将折溪战死于汝州,他麾下悍将孙羽战死于洛阳城头,部将王承业,战死在洛阳城下,镇声将军顾兴河战死在虎牢,偏将苏有成战死于偃师北山……

八千秦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