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神-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臭和尚掐一个法诀,架起遁光飞去。

有香客信徒见到,惊以为神,跪拜不已。

正文 第266章 信命

“可恨,又给这臭和尚跑了!”

楚云羽狠狠一跺脚。

倒是先前兵戎相见的侍卫们见到臭和尚“唰”的化身为光,消失不见,很是吃了一惊。又见到有不少香客信徒跪拜,更感到忐忑不安,生怕得罪了神灵。

楚云羽眼睛一扫,脸色阴沉,喝道:“一介妖僧而已,何足惧哉!”

稍作整顿,由知客僧指引,来到后面禅院,面见太子殿下。

“殿下,钵中所见,可有收获?”

觉明大师开口问道。

赵匡启的神情颇有些古怪,一时狰狞、一时疑惑、一时又茫然……自从他举目脱离紫金钵清水后,好一会都这样。

他自幼生在帝王家,身为东宫之主,一向深谙城府之道,喜怒不形于色。但现在,神情变幻,将内心的波动尽显无遗。

毫无疑问,他观望清水,定然看到了某些不同寻常的事物,震动之下,才会如此表现。

他究竟看到了什么?

又是为何事而来?

面对大师发问,赵匡启先是摇头,又是点头,有些乱。

觉明大师也不觉得奇怪,他施展的这一门“望水之术”,乃是释家神通,能以本心观想,心想事成,找到困扰已久的答案。

如此,当那答案超出心理预期时,难免会失态。

“参见殿下。”

这时候楚云羽来了,跪地行礼。

赵匡启让他起来,然后与觉明大师告别,大师自然也不挽留。

楚云羽觉得奇怪,既然殿下叫自己来西山寺,为何他刚来到,屁股都还没有坐一下呢,殿下却又要走了。

这个有违常理呀。

难道不是叫自己来议事的?若非如此,又何必命人带来手谕。

要知道,楚云羽身为朝廷重臣,不好与太子走得太近,所以都是便衣接头见面。

哪知这一次,来去匆匆,白跑一趟。

出到寺外,赵匡启忽拉着楚云羽走到一边无人处,低声道:“云羽,你是否认识一个名叫‘叶君生’的士子,也就是那天下第一才子。”

楚云羽摇头:“不认识,但知道。”

说起来,他与叶君生之间恩怨纠缠,可连对方面都没见过。

“杀了他!”

随后太子殿下吐出来的三个字,让楚云羽大吃一惊。他吃惊,不是觉得杀叶君生不行,而是以殿下的身份地位,就不该如此直接下令。况且,这样的语气也不像殿下平时的口吻。

他吞了口口水,小心翼翼问:“殿下,你怎么啦?”

赵匡启目光忽地一瞪,森森然:“我需要说第二遍吗?”

不知怎的,被他这么一瞪,楚云羽竟感觉像被一头凶兽盯住了一样,有毛骨悚然的感觉。冷汗一下子下来,赶紧恭敬地道:“殿下息怒,老臣不敢。”

“无论如何,此子都不能出现在今年的科举院中。”

说罢,赵匡启拂袖而去。

好一会,楚云羽才直起身子来,面色阴晴不定——本来殿下要除掉叶君生,与他不谋而合,是大好事。然而当事态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却让楚云羽莫名的感到一阵心惊肉跳。

尤其是被殿下那么一瞪。

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在西山寺,殿下究竟做了什么事?乃至于突然间像换了个人似的,油然陌生……

也许,是自己想多了吧。伴君如伴虎,殿下从来都不是温厚之主。

罢了,管那么多作甚。既然殿下都开了金口,那么这个叶君生,就必须得死!

……

“你现在,很危险。”

京师,大雁塔顶。

叶君生与赵峨眉并肩而立,居高临下望着满城繁华。

“有多危险?”

“很多人想杀死你。”

叶君生瞳孔微缩:“包括你在内?”

“你说呢?”

赵峨眉很好看的眉毛一挑,从一个斜着的角度瞥了书生一眼,一勾勒的眼神,很迷人。

叶君生笑了:“我骗了你,你想杀我也很正常。”

赵峨眉道:“确实,我应该很生气才对,可看见你,却什么脾气都没了。我问过师傅,她对我说,这是我的命,是因果。”

叶君生很认真地问:“你们做神仙的,也信命?”

赵峨眉微微一叹:“你错了,其实越是神仙,越信。因为修行,本质上就是如此,如一张网,纠缠不休。”

叶君生深以为然,修行,人在其中,貌似跳出红尘,其实根子犹在,反而越缠越深。

“那你准备怎么做?”

赵峨眉霍然转身,正面对着他,一双眸子亮晶晶的,盈盈如水:“跟我走吧,离开京师。跳出这个局,你会得到更多。”

她的眼神,满是期待。

叶君生却缓缓摇头:“这已是,你第三次叫我走了。”

“我希望你能回心转意。”

“回不了,我的路,一早就确定。再说,如果走了,我会因为丢掉的东西而后悔终生,日后无论得到多少,都无法再弥补回来。”

叶君生的语气非常坚决。

赵峨眉幽幽一叹,眼眸居然出现了泪花:“我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可我还忍不住,要多问你一次。”

“抱歉。”

叶君生带着一些歉疚。

赵峨眉展颜一笑:“其实我们,还只是陌生人,所以不必说抱歉……然而,你在京师,真得很危险。”

叶君生淡然道:“如果我死了,就证明我不是那个人,如此而已,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赵峨眉为之一颤,她实在有些小看这个读书人了。

说起来,他们之间的关系,可真有些奇怪呀,除了东海之行,彼此原本就没有什么交集,更多的,只是一些神交之意罢了。平淡得,就像清水。然而总有一些道不清言不明的情感,在其中荡漾着,沉淀着。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或者,有些人,其实并不需要经历多少,陪伴多少,只要看一眼,就够了。

佛经有云:此有故彼有,此在故彼在,一切,皆起于因缘。

叶君生朗然一笑,拱一拱手:“我先下去了,免得妹妹在家里会担心。”

“嗯。”

女子轻轻嗯了声,有些漫不经心:话说,她本是怀着了结因果的目的而来,孰料这因果,却有些越了越乱了……

此时此刻,身在高塔之巅,细风徐来,满怀惆怅,突然间,一句词作跃上心间: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正文 第267章 入魔

回到四合院,远远便见到叶君眉站在门口,神色有些焦急——哥哥跟随赵峨眉出去,她不可能不担心。

这时见到叶君生安然无恙地回来,才松一口气,展颜一笑。

笑容盈盈,如突然绽放的一朵白兰花,摇曳生辉。

并肩进入院子里,一如往常,各做各的事情。

傍晚时分,西门二公子来到,同时带来喜讯:杂剧团拉拢起来了。

如此效率,不可谓不快。不过西门家生意满天下,加上夫人郭家那边协助,识人无数,不惜扔下本钱来,想做杂剧,简直易如反掌。

“君生,你说这剧团该起个什么样的名目?”

叶君生呵呵一笑:“这个,你们定不就好了?”

西门二公子却很认真地道:“不行,一定要请你来命名。”

叶君生略一沉吟:“京剧团如何?”

西门二公子一拍手:“好哇,京师之剧团,名副其实,显得大气。”

叶君生只一笑笑,不说话。

“那就定了,对了,话本应该写好了吧,我拿过去给他们看,早些筹备排演,尽量选个好日子开台。”

回答的是叶君眉:“好了。”

转身进入房间,拿出那《红娘传》来——本来的名字,却一并换了。

瞧见扉页的三字书名,西门二公子嘿嘿一笑,望文生义,这一类才子佳人的东西,可是很符合二公子的审美观。当下已有心思,拿回去自己先睹为快。

“君生,大考将至,你准备得如何了?”

对于天下读书人,安身立命之根本,就在“功名”二字。

叶君生淡然道:“还行。”

这都是客套话,中规中矩。

“那就好,对了,我明日返回扬州,准备大婚,君生与令妹,你们一定要过来呀。”

叶君生道了“恭喜”:“好说好说,必定要去的。”

西门二公子,笑眯眯地去了。

“哥哥,你说我的话本,伶人会喜欢不?”

叶君眉有些忐忑的样子。

“呵呵,肯定喜欢的。”

“喜欢就好,真希望能演出成功,否则对不起西门公子。”

当初说好,他们以“技术入股”,负责写话本,五五分账。虽然这些钱,不管他们,或是西门公子,都不怎么放在眼里。可既然要做一件事情,就要有始有终,做得漂漂亮亮。

揭过这个话题,叶君眉想起一事:“哥哥,西门公子和郭小姐大婚,计算时日,那时候差不多临近大考,来回奔波,对你可有影响?”

叶君生回答:“路程不远,不碍事的。”

天华朝的京师,可不是在北方,而是在江南,与扬州比邻,旱路也好,水路也好,不用一日路程。比起其他州府之间的长途跋涉,算便利了。

叶君眉就不再多说:她对哥哥有信心,既然叶君生说不碍事,那就没问题。

……

“刘秀才,刘秀才可在?”

城北白马寺,有僧人来到西南角的厢房拍门叫道。

片刻之后,就见到那刘秀才慌忙迎出来:“小生在,师傅有甚吩咐。”

僧人合十,道:“我是来收取经文的。”

闻言,刘秀才为之一滞,半饷说不出话来。

原来他寓居白马寺,可不是白住的,要支付房租。只苦于家贫,唯有换个方式来承担,就是帮寺院抄写经书。

住一日,抄写经书五百字。

但近日来,刘秀才却不曾抄写多少,哪里交得出来。

见其支支吾吾,僧人面色一沉:“刘秀才,莫非你没有抄写经文?”

刘秀才苦着一张脸道:“近日小生贪恋书法,临摹耗时多了些,所以……”

僧人喝道:“刘秀才,你不当人子。我见你可怜,才容你安身。不收房租,以抄写经文抵用。你可好,丝毫不用心。既然如此,本寺也容你不得,你还是搬出去吧。”

刘秀才脸色大变,哀求道:“师傅慈悲,都怪小生这些日子昏了脑袋,致使荒废了功课。三天,求师傅宽限三天,我定然足数交上。”

僧人冷哼一声:“寺中规矩,岂是你我所能怠慢。我宽限你时日,谁宽限我来?”

刘秀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请师傅做做好心吧,乡试在即,如果我无容身之处,岂非自绝前程?又有何等面目,回乡见家中父老。”

僧人见他下跪,连忙避开,念声佛号:“也罢,我佛慈悲,就宽限一次吧。但只有一天,明天晚上我来收取经文,交不上来,那就爱莫能助了。”

说罢,踏步离去。

对于刘秀才这样的士子,每逢大考之年,京师不知多少,司空见惯。而刘秀才已经是第三次参加乡试了,前面两次皆名落孙山,这一次,恐怕也差不多。

返回厢房,刘秀才神情凄然,呆立片刻,终于下了决心。走过来把摆在案上的一叠纸墨全部拿起来,燃起一炉火,一张张烧掉。

这些纸墨,有很深的折痕,分明被揉成一团过,后来经过仔细展开,铺平出来的。

纸是上等宣纸,字也极好,铁画银钩,非常精神。

也正因为这些字写得好,刘秀才看得入神,一看就想临摹,好像走火入魔了似的,茶饭不思。这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不但没有抄写经文,就连平时的温习功课,都荒废掉了。

“哎,人说‘玩物丧志’,我这算不算?”

刘秀才唉声叹气,要把这些纸墨统统烧掉,同时烧掉这一份心思,好回到正轨。

一张、两张、三张……

刘秀才的心都在发疼:这些字,确实很不错的,虽然折痕过深,就算装裱起来都没甚价值了,但是临摹起来,却能学到不少。就这样付之一炬,未免觉得可惜。

那么,就留下一张吧……对,只留下一张……

烧到最后一张时,刘秀才终于住手,经过好一番内心挣扎,将这张保留了下来:“子曰,逝者如斯夫!”

这是纸上的字,七个字,写的是圣贤语句。

这一张纸,折痕最浅,压平了,不仔细看都看不出来。

刘秀才把纸墨放好,接下来,就该开工了,抄写经文。好几天的功课,积累起来,足足有六千字。

一天时间抄六千字,不是轻松活,必须争分夺秒,才有完成的可能。

正文 第268章 分歧

“终于完成了……”

日落时分,刘秀才把最后一个字抄完,下意识就把手中的笔扔在地上,再不想拿起。

刚休息片刻,外面传来僧人的叫声。

他慌忙应道,奋力站起来,收拾凌乱的纸张,叠好,成一大叠,捧着送出去,心里不由腹诽:“都说出家人慈悲为怀,这白马寺的僧人却像催命鬼似的……”

接过经文,那僧人道:“刘秀才,我这就送去藏经阁那边验收,希望没有问题。”

闻言,刘秀才不禁打了个突——他连续奋战了五六个时辰,期间饭都来不及吃,头晕眼花的,难免会出些纰漏。如果不过关的话,那就惨了。

然而这个时候,多说无益,唯有祈求佛祖保佑,藏经阁那边高抬贵手,不会计较一些小瑕疵问题。

返回房中,左思右想,始终觉得不踏实。打来一盆冷水,掬一把在脸上,浑身打个激灵,驱散困意。

约莫半个时辰,外面猛地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闻声知事,刘秀才暗暗叫苦。

“刘秀才,刘秀才你快出来!”

彷徨无计,他只得硬着头皮走出来,见到那知客僧后面,还跟着一位老和尚,观其服饰,便知地位不低。

“你便是抄写经书的刘秀才?”

“正是小生。”

老和尚手一举,举着一张宣纸:“我且问你,这一张笔墨是怎么回事?”

刘秀才睁大眼睛看去,不禁“啊”了声,忙道:“大师,此张字帖,是小生忙乱出错,不小心夹杂在经文里面去了。”

老和尚点点头,问:“你写的?”

刘秀才吓一跳,连忙摆手:“不是,偶然所得。”

“可知是谁人所作?”

刘秀才摇头,老实回答:“不知。”

心里却直打鼓,不明所以。

老和尚略一沉吟,忽道:“刘秀才,此张字帖转给贫僧如何?”

那知客僧在边上解释:“刘秀才,这位是藏经阁的了愿大师,平生最爱书法。”

刘秀才释然,陪笑道:“大师喜欢,拿去便是。”

了愿大师道:“哪能如此……嗯,这样吧,我给你五百文钱,你看如何?”

“什么?”

刘秀才差点蹦跳起来。

他去捡拾叶君生的字,没有想太多,就是觉得字好,拿回来可以当临摹蓝本,如此而已。

从未敢想,这样的字帖竟能卖钱。

无它,只因字帖本身被揉成团,折痕满幅。说白了,这是一幅坏字。

加上没有署名,没有印章,根本不算是正式的字帖作品,比草稿还不如。

这般的字都能卖钱?

真以为是书圣墨宝吗?

随便一个字,都能卖出高价。

一时间,刘秀才有些晕乎,转不过弯来。

了愿大师道:“怎么,秀才莫非嫌价格低?”

刘秀才如梦初醒,忙道:“不敢不敢,可我有十几幅呀。”

了愿大师双目放光,踏前一步:“还有?都出自一人之手吗?快快拿出来,每幅五百文,多少老衲都要。”

听到这句话,刘秀才几乎要哭出来了:“可是我,昨晚都烧掉了……”

心在滴血,若是没有烧的话,十几二十幅,能卖多少钱啊。有了这笔钱,哪里还需要寄人篱下,忍气吞声?都能住进京师有名的“高科客栈”,与八方才子高谈阔论了。

后悔莫及。

“什么,你都烧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