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篡唐-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趁着郑言庆去探望辛世雄的时候,梁诚果断行动。

手里有兵,就有底气。

大不了当土匪,狼林山脉这么大,高句丽人难不成还想把整座大山翻过来吗?只要撑过寒冬,春暖花开时杀出狼林山,四处袭掠一样能逍遥快活。又何苦,看一个半大孩子的脸色?

哪知道,郑言庆这么快就得到了消息,竟然只带了两个人过来,试图阻止他的离去。

梁诚阴沉着脸,手捧大横刀,“郑校尉,有道是好聚好散。你救命之恩,梁某记在心里,可是你要我们跟着你去送死,却是万万不能。识相的,让开一条路,大路朝天,咱们各走半边。”

郑言庆说:“梁旅帅,你要造反吗?”

“造反?”

梁诚大笑道:“你以为你是谁,乳臭未干的黄口孺子,又有何德何能,让我听从你的命令?这里的人,哪个不是身经百战,哪个不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什么时候轮到你来做主?

造反,老子今天就是要造反了,你奈我何?莫说是你,就算是辛将军来,也休想把我拦住。”

郑言庆这时候,却笑了。

“我若是不让路呢?”

“谁敢挡老子的路,老子就要了谁的命!”

郑言庆说:“既然如此,那我倒要好好领教一下梁旅帅的手段,看你如何取我性命。”

说完,他直接无视梁诚几人,目光转向了梁诚身后的那些隋军。

“你们,也要随梁贼造反吗?”

一句话,直接把梁诚从旅帅变成了梁贼,令梁诚等人,脸色微微一变。

“半年前,我初临平壤,遭逢惨败。麾下兵不过百人,将不过三四人而已。可我照样,能从平壤杀到木槿镇,从木槿镇杀到平壤,再从平壤杀到狄逾城……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候,我也从未想过放弃,想当过逃兵。

原以为,在狄逾城里与大家汇合一处,能并肩作战,返回辽东。

可我没想到,一场小小的失败,竟然让你们这些人,临阵退缩,想要做逃兵……我开始后悔了。那些战死在狄逾城里,那些拼死在小风口为我们杀出一条血路的袍泽们,死得实在冤枉。他们的血,算是白流了……因为他们拼死而战,甚至付出性命,救出来的只是一群胆小鬼,一群没种的家伙。早知如此,我宁可和他们一起战死,也不想现在,与你们为伍。”

隋军,有些骚动了。

梁诚一见情况不妙,连忙大声喊道:“儿郎们休要听他胡言乱语,他只是想让我等送死……郑言庆,你再不让开,休怪我刀下无情。”

郑言庆没有理睬梁诚,目光灼灼,凝视他们身后的隋军。

“高句丽人可怕吗?

他们算个狗屎……老子杀了他们的王子,杀了乙支文德一家,杀了元山军主,杀了车里汉。

可是我现在还活着!

如今即便是高句丽人重重围堵,我一样无所畏惧,我一样要杀出一条血路……哪怕战死,亦不负汉家男儿之名。”

“杀死他!”

梁诚感觉气氛有些不妙了!

他挥舞横刀,纵身扑向郑言庆,“儿郎们,他在骗你们,休要听他胡言乱语……郑言庆,拿命来。”

郑言庆理都不理,麦子仲拔刀迎上。

长刀挂着一股锐风,铛的和梁诚手中横刀撞击一处。只见麦子仲跨步错身,横刀一推,刀光霍霍,立刻将梁诚拦住。和梁诚一起的六名旅帅见梁诚已经动手,立刻摆兵器冲过来,想要和梁诚一起,将郑言庆等人斩杀。不等郑言庆动手,雄阔海已勃然大怒,迈步上前,发出如雷巨吼。

“尔等恩将仇报,也敢冒犯我家哥哥!”

说着话,两柄手斧刷刷掷出,两声惨叫响起,手斧正中两名旅帅要害。雄阔海把车轮大斧舞动起来,呼呼作响,将四名旅帅拦住。那斧头重有百斤,抡起好像一扇门板。旅帅虽有人数上的优势,可奈何雄阔海力大无穷,兼之修习混元球以来,进境一日千里,双斧早已使得出神入化。他这对斧头,经过鱼俱罗月余点拨,寻常人等,又怎可能是他手下一合之敌。

只听叮叮当当声响不断,四名旅帅手中的兵器,被他双斧震开,虎口鲜血淋漓。

雄阔海势如猛虎下山,须发贲张。

郑言庆在一旁全然不顾,厉声喝道:“尔等,敢称汉家郎否?”

隋军士卒,鸦雀无声。

“昔日我汉家儿郎,征讨大漠,抗击匈奴。

有霍骠骑横扫三千里,有陈汤留下‘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之豪言壮语。那时候的高句丽,不过是一群跳梁小丑,只能与我汉家俯首称臣。而今,汉家血性何在?区区一场小败,竟让尔等闻风丧胆。若我汉家祖先有灵,定然会为尔等今日所为,羞煞……

我虽无甚才能,却不肯就此认输。

摸摸你们的裆里,是男人的,就随我杀出一条,归家血路!”

话音未落,惨叫声响起。

一名旅帅被雄阔海一斧劈成两半,旋即双斧脱手,将两名旅帅砍翻在地。

另一边,梁诚见势不妙,虚晃一招,转身就走。但麦子仲却不肯就此放过他,紧走两步,垫步腾空跃起,一刀把梁诚砍到。剩下一名旅帅,把手中兵器一丢,扑通跪地,大声道:“郑校尉,我投降,我投降!”

郑言庆冷冷道:“某家麾下,不留投降之人。”

说着话,手起鞭落,银鞭狠狠砸在那旅帅头上。好大一颗六阳魁首,顿时变成稀烂,鲜血混着脑浆,流淌一地。

“尔等,可愿随我一战!”

“我为汉家郎,愿随校尉血战到底……”

“血战到底!”

隋军将士,呼啦啦跪倒一地,齐声呼喊。

这时候,谢科等人也稳住了其他兵马,急匆匆赶来。看到如此场面,亦不禁为之惊愕……

郑言庆说:“即愿血战,还不立刻归队。”

隋军站起身来,有条不紊的靠拢过去。

郑言庆怀抱血淋淋的银鞭,静静一旁观看。雄阔海麦子仲两人,则站在郑言庆的身后,眼看着兵马汇合一处,郑言庆的脸上,露出了一抹灿烂笑容。

……

一场动荡,还没等出现,就消失无踪。

梁诚等七名旅帅被杀以后,并没有对隋军产生太大的影响。尸体被弃之荒野,无人再去理睬。郑言庆把剩下的六名旅帅召集起来,并迅速的委派了任务。麦子仲被任命为骑军旅帅,谢科为副将,掌管麾下一百六十八名骑军。

之所以让麦子仲为旅帅,而谢科为辅,自然有其原因。

论出身,论兵法谋略,谢科的确比麦子仲强。但论其行军打仗,麦子仲却比谢科胜出一筹。

他比谢科有冲劲,对骑军战法也颇为熟悉。

而谢科的缜密和细腻,在一定程度上,有可以给麦子仲足够的帮助。

剩下的多为步军,则由六名旅帅接手。每个旅帅麾下,有三十余人。冯智玳和郑宏毅则带领八十人为辎重兵,此外郑言庆手中尚有四十名元从虎卫,再加上雄阔海沈光阚棱,也足矣独当一面。

粮草已经告罄,郑言庆知道,必须要加快行动了。

可是他完没有想到,就在他准备出发的前一夜,辛世雄突然病故。

对于辛世雄故去,郑言庆毫无半点准备。在日间时,辛世雄尚滔滔不绝的和他谈论行军打仗的往事。哪知道,只一夜的功夫,辛世雄就死了……对于这个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多少事迹的开皇名将,郑言庆始终怀有敬重。不仅仅是因为他曾是长孙晟的袍泽,更重要的是,在最为关键的时候,他为郑言庆指出了一条生路。不论盖马高原是否可以通行,对言庆而言,辛世雄给他带来了希望。

清晨,郑言庆把辛世雄埋葬在狼林山的山谷中,并留下记号。

“辛将军,请暂且在此休息。

郑言庆对天发誓,总有一日,会再来狼林山,迎将军骸骨,回家!”

在他身后,五百一十三名隋军将士,沉静肃立……

郑言庆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衣甲,翻身跨坐在白龙马上。他手挽缰绳,从雄阔海手中接过了马槊。

高举过头顶,郑言庆大声道:“儿郎们,咱们回家!”

声音,在空旷的山野中回荡。

郑言庆一马当先,元从虎卫紧随其后,冲出峪谷,迎着狼林山灿烂的朝阳,向东疾驰而去。

隋军将士齐声呼喊:“回家喽!”

一队队人马从峪谷中走出,沿着崎岖山路,迈出坚定的步伐……

……

大业八年十一月初一,高句丽大将,兵部侍郎乙支生在狼林山外集结八十镇兵马,入山搜剿隋军残部。

然而就在同一日,隋军悄然自二龙沟出山。

当晚,隋军强攻咸镜城,斩杀高句丽守军近八百人,并将尸体筑成京观,陈列于咸镜城外。

抢走战马一百二十匹,将咸镜城库府辎重洗劫一空。

战报,在第二天晌午时,传至鸭绿江畔。朝鲜道大都督,兵部尚书高建武得知以后,不由得仰天长叹。

“郑言庆脱身狼林山,朝鲜道从此,难有安宁。”

他立刻下令,命朝鲜道各部兵马,立刻展开搜索,同时更下令各地村庄田舍百姓,全部迁入坞堡。一方面是要避免普通百姓遭受袭掠,一方面也是为了实行坚壁清野之策,压缩隋军的活动空间。

毕竟,郑言庆在平壤的种种作为,高建武并非一无所闻。

原以为,乙支生倾萨水沿岸兵马,能够在狼林山解决掉郑言庆这个心腹大患。可没有想到,郑言庆竟突然转向,从狼林山东麓遁走,杀进朝鲜道。高建武有些后悔:如果当初他不去关注萨水隋军,而是一开始就集中力量,消灭郑言庆这一支人马,哪会有如今的狼狈局面?

第五八章 回归

大业八年十一月末,涿郡大雪。

涿郡,古之幽州,与并幽西凉,统称苦寒之地。由于战事频发的缘故,涿郡人口并不算多。

虽说历史久远,甚至不逊色中原帝都,可相比较之下,这里只能算是荒凉城镇。

但作为河北与辽东的中枢,涿郡的战略地位不凡。大业八年,隋炀帝杨广一征高句丽失败之后,出离愤怒。不管史书上是如何记载这场堪称动摇了大隋基业的战役,可谁也不能否认,杨广虽然插手了军务,却仅限于辽东一地。而事实上,辽东在最后,最终被杨广攻克。

所谓的惨败,应该是指萨水和平壤两处战场。

在这两个战场上,杨广恰恰没有过多的指手画脚……

这并不是说,杨广的水平比于仲文来护儿要高,不过把一盆子脏水都泼在他身上,未免有失公允。

只是,自古以来成王败寇,这其中的真相究竟如何,又有谁能知晓?

杨广撤兵之后,委任左御卫大将军薛世雄为涿郡留守,总督河北军事。同时,薛世雄还有另一个使命,那就是屯集兵马,关注辽东。待来年开春之后,杨广要对高句丽,再次发动攻击。

薛世雄,自然不敢有半分懈怠。

在涿郡休整兵马的同时,薛世雄又严密的监视高句丽方面的动静。他出身于河东四姓之一的汾阴薛氏,自幼熟读兵书,弓马娴熟。加之身经百战,算得上是大业年间,少有的名将。若论及他的功绩,同样显赫。大业年间,他出任玉门道行军,击溃吐谷浑,有开疆扩土之功勋。

薛世雄性格谨慎,喜欢步步为营。

萨水之战时,他就劝阻过于仲文,不可贪功冒进。然则,于仲文是三军司令,听不进他的劝说。以至于在萨水惨败时,薛世雄同样受到牵连,被困白石山。幸好,他麾下死士勇猛,膝下薛万均、薛万彻有万夫不当之勇,拼死保护他,从白石山突围出来,才算保住性命。

于仲文回到辽东之后,就被杨广缉拿下狱。

同时被缉拿的,还有水军总管来护儿。薛世雄却因祸得福,官升一级,被委任为涿郡留守。

但在薛世雄而言,萨水之败的耻辱,却无法忘怀。

涿郡留守府中,薛世雄有些懒散的坐在门廊上,手边还摆放着一摞刚从辽东发来的战报。

在他面前,跪坐两名青年。

一个相貌儒雅,大约在二十出头的模样;一个长相粗豪,生的虎背熊腰,若同一头沉静的雄狮。

“三郎,可看出蹊跷?”

薛世雄看着门廊外,纷纷扬扬飘落的雪花,头也不回的问道。

儒雅青年说:“高建武频频调动兵马,颇不正常。若说他是要对辽东用兵,也应该是向西挺进。但战报上却说,高句丽人确实向狼林山脉方向移动。这种时候,他调兵遣将往狼林山脉……似乎有些古怪。父亲,以我看,莫非是高句丽内部,出了事,以至于高建武不得不派遣兵马往狼林山脉?”

“那你说,高句丽人,出了什么事情?”

儒雅青年就是薛世雄三子,名为薛万均。

休看他相貌俊秀,文质彬彬的看似书生一样。可实际上,此人能在千军万马中斩将夺旗,是一员了不得的虎将。在他旁边端坐的粗豪青年,正是薛世雄的小儿子,也就是当年和郑言庆一起,参加鞠战,与麦子仲对抗的酒中八仙之一,薛世雄四个儿子,长子薛万述,次子薛万淑,长于经史,工于书画,不得薛世雄所爱。但薛万均和薛万彻,却是正经武将出身,故而随薛世雄,一同留守于涿郡。

薛万彻正大口喝酒,听薛世雄询问,立刻放下酒杯。

“爹,我上个月去辽东巡视时,曾听人说过一件事情。”

薛世雄问道:“什么事情?”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来大将军在平壤失利之后,平壤周遭曾出现过一支隋军,四处袭扰,令高句丽人苦不堪言。

据一名俘虏说,连贼酋高元之子,也被那些人杀死。高元对此极为愤怒,甚至以万金悬赏捉拿这支人马。不过后来,这支隋军往东南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也不知道是生是死。”

薛世雄和薛万均大吃一惊,“有这等事?四郎,你为何不早说!”

“我也是听那俘虏一说,具体并不是很了解。而且,平壤之败是在三月,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半载光阴。那支隋军如果脱离险境,也应该回来了……可现在还没消息,那显然已经被高句丽人剿杀……爹,你说,杀死高宝藏的人,会是来大将军麾下哪位猛士?”

薛世雄一蹙眉,没有回答,反而陷入沉思。

薛万均说:“四郎,这件事情,你理应早些告诉父亲。”

“我哪知道……再者说了,这事情是真是假,也无从查探。万一是假的,那岂不是空欢喜一场?”

“四郎!”

薛世雄突然道:“你和三郎立刻点起本部兵马,前往辽东,密切关注高句丽人动向。”

薛万均和薛万彻诧异看着薛世雄,“爹,你莫非认为,高句丽人之所以调兵遣将,是因为……”

“如果那支隋军尚在,如果他们杀入朝鲜道……”薛世雄轻声道:“高建武近来的这些举措,倒也能说的过去。我要你们过去,是要你们关注高句丽人的举动。同时派出细作,一定要设法打探出,那件事情的真伪。如若此事不假,说不得于大将军和来大将军,还能有救。

记住,你二人过去只是打探,切不可轻举妄动。”

薛万均两兄弟连忙起身,躬身应命。

“三哥,你说会是什么人领兵,竟然能在高句丽做出这么大的事情?”

在出去的时候,薛万彻忍不住向薛万均询问。

薛万均苦笑一声,“我怎能知道?不过来大将军麾下将领,战死的战死,要么就跟着返回。

思来想去,我觉着可能是流落在高句丽的世家子弟所为……

对了,此前不是说鹅公子在平壤投敌,他家里的情况怎么样?这段时间,好像也没他的消息。”

“三哥,你休要胡言乱语。”

薛万彻勃然大怒,“言庆怎可能投敌?他若是那等贪生怕死之人,又如何能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