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华时代-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四川2500万人没有土地计算,人均分一亩水田一亩旱地,这样一个人就需要30元,而全省就需要7亿5000万元。而四川1911年省级财政的总收入才1000万元,1912年可能达到1500万元,难道陈华用50年来办这件事?如果是全国都采取这种手段呢?那陈华其他的事情都不要做了,也无法将这件事情办好。

千万不要以为地权平均之后就万事大吉了,前世太祖搞的土改,每家每户都分了地,但是,他们依然贫穷,原因是他们还缺农具,缺种子,一些家庭缺劳力……为了生存,又不得不将土地卖出去。

其实,历朝历代的初期,地权都是比较平均的,后来才出现了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这固然有地主官僚巧取豪夺的原因,难道就没有自耕农因为自身的原因经营不下去的情形?

当然,在陈华前世的时代,这个问题已经解决。问题是,这个时代的陈华有能力将这个问题解决吗?对困难户给低保?现在,陈华连农业税都不敢少收一分一毫。

农业、农村、农民,绝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在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前,陈华根本不敢去动它。

不顺心的事情也就这些,到了嘉州后,陈华立即被岷江的宽阔和雄浑的水势给震惊了。难怪嘉州在前世可以通行千吨大船,甚至在丰水期可通行三千吨大船,这可是一条黄金水道啊!只要将航标灯弄齐,险滩一类的治理治理,其运力绝对可以相当于一条铁路,甚至比铁路还强。

陈华记得,前世旌阳生产的大型机件,动不动三五百吨的那种,就由旌阳到成都,由成都到嘉州,在嘉州上船运到三峡水电站的。而当时四川的第一条高等级公路,也就是旌阳至嘉州的高等级公路。

想到这里,陈华又拿出随时准备好的小笔记本,记下了一笔。

嘉州上船,一路南行然后东行,到了重庆换大船,陈华在差不多十天的时间里好好领略了一番华夏的大江大河,也听到了形形色色的川江号子。

武昌、汉口和汉阳,包括整个湖北,现在被冯国璋的部队所控制,为了避免麻烦,陈华只在汉口简单地吃了一顿饭,但登上了北上的火车。

不要去想像这个时代的火车像前世那种软卧、硬卧,所谓头等车箱,也只不过是里面的硬板凳坐得比较宽松而已,当然也安排有床。

为了避免引起有心人的注意,陈华稍为画了一下妆,看起像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样子。同时,19名“影卫”也是三班倒出来值班,这样,陈华一行人的总量一直控制在12个人以内。当然,这12个人绝对是有钱人的打扮,初步估计是哪个富商的后代出行。

而为了保密,陈华在宜昌时连四川代表团的代表们都没有去看望。

PS:有朋友支持千殇说,等这本书成绩好了,“气死编辑!”呵呵,感谢朋友的关心了,但编辑是气不死的哈。千殇努力码字才是正道。毕竟,还有这么多朋友关注着这本书哈……

第136章 找袁世凯的麻烦1(收藏推荐)

袁世凯一手导演的清廷退位,虽然袁世凯没向世人公布其条件,但陈华的猫头鹰们早就探听到了,条件不比曾经那个历史上的“优待条件”差。

历史上,民国优待清廷总共有八个条件,其中两条最为重要。一是“清帝退位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外国君主之礼相待。”二是每年给皇帝银子400万两。

但前世是南方的临时大总统与清廷谈,而这次是袁世凯直接与清廷谈。袁世凯直接与清廷谈,条件是可以更优惠的。其原因就是袁世凯要对付南方的“临时政府”,必须保证后院不起火,同时需要借助清廷的人脉,虽然北洋六镇都是袁世凯一手训练出来的,但在一些中低级军官中,皇帝还是很有市场的,要让这部分人听从自己的,还得“优待清廷”才行。

至于每年400万两银子的事,那是国家和政府的钱,又不是袁世凯自己的钱。所以,袁世凯根本就不关心那事。

陈华这次决意上京,给袁世凯找点乐子只能是原因之一。陈华有一个隐藏得很深的原因,之所以隐藏得很深就是他根本无法把这个原因说出来,如果说出来别人会笑话他的。

因为,他来北京最直接的目的是想“做贼”。

这不怪陈华的思想境界不高,谁拥有了陈华这样奇怪的“装备”都会想着“做贼”的,特别是面对着那些不义之财时。粮食?大大的好,什么粮食都可以折算成能源;煤、铁、铜等资源,更有用处;就连河水、井水,也是值钱的。只不过水进入次元兵工厂后,并不能像粮食、煤这样的可以互相转换,水只能是水,河水进厂,出来的可以是饮用水,只是少消耗其他资源罢了。

陈华自那次在成都横扫过旗人和清廷的一番产业外,再也没有做过这类事情。现在想来,还真有点手痒的感觉。

最重要的是,陈华横扫敌对势力的煤、铁、粮食等资源时,并不会占据那小得可怜的次元仓库(现在四级,拥有80立方米空间),而是直接进入次元兵工厂的生产环节,而且数量似乎也是无限的。也就是说,你只要给陈华足够的玉米,陈华就可以直接“具现”1940年以前的所有海陆空的装备(特大型除外)。

虽然兵工厂的容量“无限”,但陈华能够到手的资源却非常有限。当然,上坝、凯江出产的煤、铁等资源总数也不少,但陈华却不可以轻易地将之收进次元工厂。道理非常简单,发展民族产业才是正道,华夏民族的复兴不可能也不应该寄托在陈华的次元兵工厂身上。

但是,这种“异能”在特定地点、特定时候却也可以给敌对势力以重创!

国民代表大会的闹剧,虽然不足以让陈华立即公开反袁,但暗地里使使手段,让袁头疼一下,却完全可以。

西元1912年8月30日,陈华一行到达北京,在冯仁的秘密情报人员巧妙安排下,顺利入住北京六国饭店。

六国饭店是1900年由英国人建造的,位于北京东郊民巷,此时为各国驻华使领馆核心区域。六国饭店建成后,各国公使、外国人士、达官富贾、军政要人等,时常来这里聚会。陈华一行能顺利入驻,一来依赖于冯仁的情报部门,二来是陈华等人的装扮。陈华自然是一个“华商”的形象,但阿嘎邛等五人,却早已变成了欧美人士(他们是智能机器人,外型是可能随意变化的),一口标准的牛津英语,或者最优雅的法语,让守门的印度阿三根本不敢拦阻。

再说,陈华的队伍也实在庞大,除陈华一个“老板”外,不但跟着五个老外,还有7名身着西装、眼戴墨镜的彪型大汉(后世形象,陈华恶搞)随时拦着行人,包括老外也被拦在一边。不要说印度阿三,就连正宗的欧美人士,都忍不住暗暗惊叹:这个华人青年,绝对不简单!

陈华如此高调出场,自然有其考虑。一个非常风光的人,很难将其同“盗贼”类的东西联系起来。假如陈华一行装扮成普通人,随便找个小旅馆,那案子爆发后,首先就会受到盘查。

再说,陈华等一众人等均持有英国、法国及美国的“护照”,次元兵工厂制造假护照的水平,绝对比这个时代的真护照水平高得多,入驻六国饭店,当然是要求得各国驻华使领馆的“保护”了。

陈华到达北京时,袁世凯一手导演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在热烈讨论之中,据媒体所言,没有半月到一月时间,别想结束。

陈华到了北京,连续三天都没有出门,至于陈雷这个“雷达”,还有阿嘎邛等人,每天各坐一辆黄包车,沿着大街小巷漫无目的地游荡,到了晚上,将各自发现的“目标”绘制在那张巨大的地图上。

渐渐地,重点目标清晰地出现在北京地图上。

第一类重点目标,外资银行。陈华这次准备玩大一点,打劫银行。袁世凯与五国银行团签订贷款协议后,这些钱都在几个国家的银行里存放着;另外,袁世凯还给各国银行和政府很多项目,这些项目也需要投资。所以,最近几大外资银行里都存放着大量的货币。

第二类重点目标,王公贵族特别是清廷皇族,这些满清遗少遗老,家财不少,虽然相当部分都存入了银行或带到天津去了,但留在北京的也不少。

第三类重点目标,其实就是袁世凯。陈华准备对袁世凯直接打劫,不是打劫袁本人,而是对其公馆、办公场所、军营、物资仓库等重要部位进行打劫。

在“鹰眼”陈雷的侦察中,袁世凯的办公室摆放、卧室的床的方向、包括保险柜里有些什么东西等都清清楚楚,陈华很怀疑陈雷侦察的真实性,因为雷达侦察本质上就是电子侦察,即便再加上红外侦察之类的绝招,也不可能这么清楚和详细。

“要相信鹰眼。”阿嘎邛说了一句。

也对。他们是智能机器人,说白了就是一台机器,他们以自己的命令为惟一命令,断然没有骗自己的可能。

不过,疑问是留下了。

PS:今晨零点后,看了看历史频道的一些书,最近刚好有几本被A签了的书宣布“写作失败”或“停更”,起点啊,真是竞争激烈之地。不过,也有一些书,一看商业效果就不好,但依然在坚持更新。千殇想,后者是正确的。写网络小说,文笔、故事、人物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也许是坚持。谁能忍受寂寞,在看不到任何“钱途”的时候,能够每天坚持码字六个小时以上达半年一年的,谁也许最终会获得读者的认同。呵呵,一点小感慨,今天第二更到。

第137章 找袁世凯的麻烦2(推荐收藏)

三类目标,陈华都想席卷,但先从哪里下手却值得思量。这种事情,也许冯仁比较擅长分析,可是,冯仁却远在成都,自己又不好问,陈华只得自己思考、比较、分析。

经过一天的反复思量,并在阿嘎邛这个智能机器人的参考下,陈华确定了下手顺序:袁府、满清王公贵族及皇族、外国银行、军营。

对袁府率先下手,可以转移袁世凯和各界人士的视线,以为这是南方的孙派来的江湖高手,再说,对袁府动手主要的目的是黄白之物、文物及文件,这些小件都可以存放在次元仓库。

当把袁的各部力量吸引到袁氏安全上时,陈华再出奇不意袭击王公贵族,此时,在世人的眼里,清廷王公贵族,有如“落毛的凤凰”,属于同情对象,谁也不会想到有人会对他们下手,更不会是大面积地下手。

第三个目标就是外国银行,陈华基本确定的目标是五家,来自日本横滨的正金银行,英国的汇丰银行,俄国的华俄道胜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以及最为著名的美国花旗银行。

最后一个目标是袁世凯的军营。袁世凯的“国防军”后勤部的物资总库在北京市郊,虽然平时至少有一个团的士兵守护,其附近还有不少兵营,但陈华根本不担心会出问题。因为陈华等人需要的是“钻进去”,至于出来则顺着原路出来,几个人趁着黑夜,空手空脚的,不拿任何一件重物,而且因为陈雷这个变态在场,选择一条相对安全的道路也很容易。把军营的物资,包括弹药装备等一扫而空,然后扬长而去。

确定了行动顺序,陈华又让“陈雷”再次详尽地侦察了一天,直到陈华感觉到万无一失时,陈华才开始发布行动的命令。

袁世凯,身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当全国超过三分之二的省份明确表示会前来北京出席“全国代表大会”时,袁世凯就将“临时总统府”搬进了著名的紫禁城。而皇族,早就提前进入颐和园了。

是地球人都知道,紫禁城位于北京城中心,是明、清两朝24代皇帝的皇宫,也就是现在的故宫——“过去之皇宫也”。

袁世凯提前搬进紫禁城,其想法不言自明。袁世凯搬进紫禁城后,其寝宫也安排在皇帝日常居住的养心殿内。与清廷皇帝惟一不同的也许是,紫禁城内还有总统府的一些衙门在办公,否则,袁世凯真有可能承受不住来自各界的压力。

养心殿位于紫禁城西侧,从西华门附近潜入路程最近。

紫禁城的城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其城墙有一丈多高,而城墙四角还建有角楼,可谓是护卫森严。如果陈华是一个人,也许不要想踏进紫禁城一步,即便进去了也极有可能陷于紫禁城中,要知道,此时的紫禁城可是热兵器时代,陈华再厉害也不可能硬抗子弹的射击。

西元1912年9月6日凌晨1时,一辆闪着刺目车灯的华龙牌轿车从远处向西华门开来,到了西华门外后,慢慢地停了下来。

“注意警戒!”值守西华门的袁世凯卫队一个小头目叮嘱了手下一声,又叫上一个士兵两人一起向停车处走来。

卫士头目知道,此时到西华门来的,一定有急事。他一个小头目自然不敢怠慢。

“干什么的?”卫士头目走到车前警惕地问道。

“呵呵,卫士先生,我叫大卫。彼德莱尔,英国公使馆的二等秘书,公使大人让我给袁总统大人送来一件礼物,还请卫士先生帮忙签收。”大卫说着,慢慢地推开车门,然后又打开后备箱,后备箱中放着一个大大的带有西洋风格的木箱,一看就是做工精良的那种。

“这……你们明天来不行?”卫士头目头都大了,他可从来没遇到过这种事情。

“不。这件礼物很重要,箱内还有一封大英帝国女王殿下写给大总统的信,你必须在明天……啊,不,今天早晨大总统起床后的第一时间送到大总统的手边。”

卫士头目还想说两句,突然就感觉到头上一晕,整个人便从车后很诡异地消失了。几乎就在同一时间,两个与卫士一模一样的人就像是低了一下头一样,然后从车里把那个木箱抬了起来,“哦,好吧。我今早一定第一时间交给大总统的秘书。”那个家伙大声地说道,那声音,与卫士头目完全相同。

那个“大卫”是陈华化妆的,后来突然冒出来的两个卫士,一个是陈雷,一个是陈剑,进入袁府,有他们三人“出面”就行了。

至于要等那个卫士多说两句话,自然是想模仿他的声音了。而停车这个位置,距离岗哨至少有三十米,又是晚上,再加上有国小灯照着岗哨,其他卫士根本就没发现,就在他们可能愣神的半秒或一秒里,已经掉包了。

“开门,英国公使馆给大总统送礼物来了!”卫士“头目”抬着那个木箱向岗哨走去,而陈华也跟在二人身后。

“哦,白头儿,稍等。”门内的卫士答了一句,缓缓将一扇小门拉开。

“10米外11点钟方向有4名暗卫。”刚刚踏进小门的陈华,脑海中突然传来阿嘎邛的提醒。

通过“鹰眼”的侦察,仅这西华门,就有一个班的卫士,并架着一挺马克沁机枪,除了10外米的4名暗卫外,50米外的营房里,还有一个排的卫士。

本来,陈华是想放过这些卫士的,但因为4名暗卫的关系,让陈华不得不把这些人全部解决。

为什么呢,难道不解决不可以吗?确实不可以。一般而言,暗卫的权利大于岗哨,万一陈华转身走了之后,暗卫要管闲事岂不是要糟,而且,陈华根本不知道卫士头目这样接待自己一行是否符合袁世凯卫队的规定。如果没有暗卫,问题肯定不大,因为“白头儿”是他们的上司,下面的人一般不会过问的。但暗卫则极有可能比“白头儿”职位高,假如“白头儿”这样做不太合规矩……

说来话长,其实不过一瞬,陈华就发动了“吸物”功能,只见一缕几乎见不到的蓝光闪过,躲在暗处的4名暗卫就消失了,同时西华门一个班的卫士也消失了。

PS:书评区关心本书的朋友渐渐多了起来,切玉刀朋友的建议千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