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美色-第4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李渊应酬完毕,抓紧处理政务,实际上他亦知道,他面对的困难一点不比萧布衣要少,他因为各种顾忌,起步远比萧布衣要晚,只有全力以赴才能和萧布衣抗衡。人在虔化门公开处理政务的时候,李渊先下令为减轻圣上负担,以后无论军政事务大小,官员任免,典章制度的执行惩处,全部由丞相府处理!杨侑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祭天和祭祖!

接下来李渊就是进行一系列任免的工作。

一道道命令如流水般传下去,李渊却是没有丝毫疲倦的表情。大权在手的亢奋充斥他的身心,他感觉自己霍然年轻了二十岁。

可感觉正好的时候,有紧急军情传来,给了他不啻当头一棒。

军令上写的简单明了,‘秦帝薛举之子万人敌薛仁果率三十万大军进攻扶风,觊觎西京!’

李渊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脑袋有些发晕,感觉又回到老迈的时候,他知道薛举是大敌,也知道关陇诸阀都是觊觎关中之地,所以他马不停蹄的来抢关中。但他还是没有想到薛举趁他立足未稳的时候已经大兵压到。他其实心中还有些侥幸,认为薛举或许可以西渡黄河去攻武威的李轨,但他们显然亦是不笨,薛仁果重兵压境,已经意味着他们对关中亦是势在必得。

如果说李渊是掩耳盗钟的话,薛仁果显然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他径直的露出称帝的野心,自从他起义后,就自称西秦霸王,据陇西之地,很快召集兵士十三万,不久就称帝,年号秦兴。

薛举本人剽悍非常,其子薛仁果亦是万人难敌,武功高强,是以军士送其外号万人敌。

陇西之兵彪悍非常,骑兵善战,绝对不好对付,李渊已经陷入深深的思考中,想着如何来对付眼下的头号大敌!

※※※

李渊沉吟应对的时候,李世民也是忙个不停,他从未有如此扬眉吐气的时候。李建成如今驻守永丰仓,以防备潼关之兵的时候,他却是有闲暇将归附的豪杰之士归入自己的幕僚。等到攻下长安之时,他手下万余可用兵士已经迅即扩充到三万有余,李渊有令,命李采玉和柴绍均可自设幕府。李采玉因为保东都家眷,招募蓝田之兵功劳赫赫,柴绍却是在攻占长安的时候也起了不小的作用,所以都很得李渊的器重。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李渊此刻当然最信任的还是李氏的直系亲属!

李世民才应对完司兵李袭誉之后,自信满满,暗想世上之事无不可为。见到李袭誉颇为感激惶恐的样子,李世民心中一种自豪油然而生。

原来在李渊攻打长安之前,司兵李袭誉曾建议阴世师先去派兵守住永丰仓,开仓放粮,同心讨贼,对抗李渊。他建议是好的,可阴世师全然不用,李袭誉只好请求去山南招募士兵,阴世师这次倒是答应了,等到李渊攻破长安,李渊召回了李袭誉,任命他为太仆少卿,李袭誉见到隋朝大势已去,这才回来投靠,算下关系,李袭誉还算李家宗亲,李袭誉见到李氏父子不计前嫌,自然感恩戴德,对李世民大加巴结。

李世民最近虽多有人归附,可那只能算礼贤下士,却是头一次尝到权利的好处,不由一时间怅然若失,想起萧布衣如今虽居高位,却不见骄矜,不由暗自警醒自己。

他自从认识萧布衣以来,萧布衣对他而言,一直都是高高在上,他也一直以萧布衣为目标,试图拉拢萧布衣。可眼下看来,他们注定还是要为敌。

这时有兵卫前来禀告道:“卫文升之子卫隽求见。”

李世民微愕,想起卫隽是哪个。这人本是微不足道,可却喜欢李媚儿,离开东都后一直不知下落,却不知道他来找自己做什么。

想起了卫文升,暗想眼下当以拉拢为主,李世民点头道:“请他进来。”

卫隽进入李世民府邸的时候,多少有些落魄,却是开门见山道:“敦煌公,我们其实可联手对付萧布衣!”

李世民脸色微变,怫然道:“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天下大势,当以李家和萧布衣执牛耳。”卫隽长舒了口气,“敦煌公虽是讳言,可我想你心中定当想铲除萧布衣这个心腹大患。”

李世民失笑道:“卫隽,你到底在说些什么?你来此又是为了什么?要知道我和梁国公交情甚好,岂是你这种人能够挑拨,来人,送客!”

卫隽方才本是成竹在胸,见李世民脸色不善,有些慌了手脚,“敦煌公,你且听我一言……”

李世民态度缓和下来,“卫隽,如果你是来归顺,我是举双手欢迎,可若是想要挑拨,那可是转错了念头。”

卫隽脸上闪过错愕,半晌才道:“敦煌公,在我看来,萧布衣若是盘踞了中原,击败了李密,下一步就会选择进取关中。”李世民心头微颤,却还是镇静自若道:“那又如何?这天下是有德者居之,家父起义兵,不过是想扶植隋室,还天下以安定。若是梁国公能够安定天下,也是我们所盼望的事情。”

卫隽感觉和李世民话不投机,开始的踌躇满志变成了迟疑,“敦煌公,无论如何,我总觉得萧布衣肯定会对你们不利。若是等他击败瓦岗后,大势已去,再要攻他必定事倍功半。我一直都在鄱阳附近,和南越王林士弘交情甚好。根据南越王的判断,最近襄阳兵采用守势,对江南诸军攻势已缓,恐怕他们大军另有所图,敦煌公不能不防呀。”

李世民听到这里,心头狂跳,“你说……他们大军有新动向?”

卫隽犹豫下,“应该如此,本来他们攻下鹊头镇后,应势如破竹的东进或者南下,裴行俨勇猛无敌,又有徐世绩坐镇后方,杜如晦运筹帷幄,这三人联手少有敌手。可他们突然许久没有动静,他们当然不是坐等吃饭?南越王推测,他们毕竟策划着一个惊天的大阴谋!”

李世民听卫隽分析什么天下大势的时候,还有不屑,可听到他说到这里的时候,脸色微变。他不能不承认,卫隽说的没错,徐世绩、裴行俨等人怎么会自甘寂寞?

他们没有动静,远比大兴兵戈还要让人惊凛。

“那你觉得他们在做什么?”李世民问道。

“可能是在图谋关中之地!”卫隽断然道:“所以南越王遣我前来,请敦煌公出兵潼关,我等出兵江南,这样可和瓦岗对萧布衣成合围之势,我等如果瓜分萧布衣所领之地,南越王不求旁地,只请夺回豫章之地即可。”

卫隽满是期待的望着李世民,李世民却已经确定这家伙没什么脑子。

潼关如今还在隋臣桑显和之手,河东却是隋臣鹰扬郎将尧君素守着,桑显和也就罢了,刘文静说有劝说良方,尧君素却是骁勇善战,统领有纲,刘文静亦是无可奈何。此二地没有落在父亲手中,想要出潼关无疑痴人说梦。

李世民想到这里,只能暗自叹气,心道这关中也不是那么好就能夺下了,这个卫隽到底有几成诚意还是值得商榷。

“卫隽,实不相瞒,我和梁国公交情甚厚,断然做不出攻打他的举动,你只怕白来一趟了。”李世民摇头道:“听说令尊病重,你还是早早回转看望吧,来人,送客。”

卫隽本待劝说,见到李世民已经退到后厅,不由忿忿离去。李世民却是略微沉吟,就动身前往武德殿。

入殿之时,见到李渊脸色沉凝,裴寂、唐俭、殷开山、刘政会等人悉数在场。除这几位老臣外,长孙顺德、李采玉、柴绍也是悉数在座,除了长孙顺德外,个个都是脸色凝重。长孙顺德只是望着厅中的一幅画沉思,李世民走进,他也并不注意。

见到李世民前来,李渊欣慰道:“世民,你来的正好,我正要派人找你。”

李世民见众人脸色不善,心中打个突,“爹,怎么了?”

李渊轻叹声,“万人敌薛仁果率三十万大军攻击扶风,刘弘基告急,请求支援。”

李世民却是双眉一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薛仁果既然来了,怕是没用,孩儿愿意领手下精兵三万去打薛仁果,管保让他片甲不留。”

李渊眼珠子一瞪,怒声道:“胡闹!”

殷开山一旁笑道:“敦煌公勇气可嘉,唐王万勿责怪。”

李渊收敛了怒容,叹息道:“犬子狂妄,倒让各位大人见笑。”

李世民只能苦笑,他自从随父亲南下后,就少得父亲的赞许,虽然说是玉不琢不成器,可总是这么琢,心中多少还是有些沮丧。可转念一想,父亲对自己其实很是器重,此举亦是鞭策,想到这里,随即释然。

李渊却询问殷开山道:“殷兄,想你和世民攻过扶风,对那里的情形颇为熟捻,不知道以你之见,扶风能否守得住?”

李渊现在虽是唐王,对于老臣子却是素来称兄道弟,甚至床榻也可以共坐,裴寂皱眉,想要说什么,终于还是忍住。

殷开山捋着胡子道:“唐王其实不必太过担心,想薛仁果为人残暴,不知道施恩,对人苛责,又是远道而来,粮秣不济。我们有扶风、郿县两座大城,刘弘基沉稳非常,守住绝不是问题。只要僵持之下,如今已到寒冬,田中无收。他们只要粮草不济,军心不稳,必败无疑!”

刘政会道:“殷长史说的极是,其实薛仁果虽然势强,我们却不必和他们正面交锋。只要派奇兵袭击他们的粮道,薛仁果粮草无法接济,当会败走。”

李渊沉默良久,“殷兄和政会说的也有道理,不过想薛仁果掳掠扶风,粮草足可供应一段时日,这段日子西京不稳,若不给与他们迎头痛击,以挫其锐,只怕人心有失。”

李渊用意当然很明显,这是他入主关中的第一仗,任由薛仁果横行霸道,掳掠一阵回转,他颜面何在?

李世民请命道:“孩儿愿往迎头痛击薛仁果的大军。”

李渊不理,只是望着长孙顺德道:“顺德,不知道你有何妙策?”

他问了两遍,长孙顺德才回过神来,李渊并没有什么不满,只是耐心等候。长孙顺德半晌才道:“其实你们说的也有道理。”

李世民忍不住问道:“叔父,不知道你是赞同谁的意见呢?”

长孙顺德沉吟良久,显然没有听到众人说什么,众人都是默然,隐有不满,长孙顺德终于道:“薛仁果来势正锐,明智之举当然是不要正撄其锋,不然难免两败俱伤,损失惨重。不过他长途来取扶风,粮草是个问题,我等只要深沟险壑来抵御,他难以撼动我们关中根本。可若要击败他们,当从几个方向考虑,首先是天寒地冻,击其粮道,以乱军心。其次是五原太守张长逊本是隋臣,现在依附突厥,我们可派人联系张长逊,封官加赏,请他击薛仁果的后路。不过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却是要联系突厥……”

众人脸上都是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李世民一旁道:“叔父,想始毕可汗已立誓再不出兵,我等联系他们又有何用?”

长孙顺德微微一笑,“始毕可汗虽是不再出兵,但据我所知,薛仁果此次出兵却是得到突厥人的支持。他们久在陇右,擅长马战,我等不能以短克长,只宜等待时机!始毕可汗有一弟叫做咄毕,为人剽悍,却是极为贪财吝啬,他如今就是在五原之北出没,谋求利益。这次就是他出兵支持薛仁果,我等若以厚利说服咄毕支持我们,薛仁果不战已败!到时候薛仁果失去支持,首鼠两端,再让世民领兵痛击,可获全胜!”

殷开山听闻,眼中露出钦佩之色,“久闻长孙先生素有大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众人听长孙顺德分析的头头是道,不由都是大喜,本来他们看长孙顺德懒洋洋的样子,心中都是不满,碍于李渊的面子,只能压抑。可听长孙顺德早有定论,不由佩服,不满一扫而空。

李渊露出欣喜的表情,突然想起一事道:“顺德,咄毕贪财,可突厥人素来残忍无信,不知道要派谁前往说服咄毕?”

众人默然,李世民道:“刘文静可往。”

李渊摇头道:“刘文静如今和建成守在境关,亦是责任重大,不可擅离。顺德,你对突厥颇为熟悉,不如辛苦你一趟,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长孙顺德点头道:“如此也好。”

李渊露出欣慰的笑容,继续问,“如今我们关中初定,不知道各位卿家有何良策巩固关中?”

李世民突然道:“我有建议。”

李渊这次倒没有斥责,只是缓声道:“世民但说无妨。”

李世民沉声道:“关中地势狭隘,我等当扩充地盘,对陇右、山南、潼关以东三地要着人去安抚,等击败薛仁果后,当抢先占领这三地。”

众人都是点头,觉得李世民已然成熟,李渊却是叹息道:“世民这次说的倒也大有道理,陇右在薛举势力范围中,山南巴蜀之地,不服教化,可派孝恭前往。可潼关以东……我们连潼关都没有攻下,如何能去安抚潼关以东?”

李渊虽是思虑,但是多少有些称许,李世民精神一振,暗想房玄龄大才,出谋划策端是不差。这些主意当然是房玄龄想出,借李世民之口说出而已。

众人面面相觑,暗想屈突通正出城和李建成等人对战,这潼关真不知道何日才下。这时有兵士传紧急公文,李渊展开一看,脸上露出古怪之色,似欣喜,又像是不信,还有些疑惑,可终于还是把公文念了出来,“刘文静已说服桑显和开城献关,屈突通腹背受敌,已然投降。”

众人大喜,齐声道:“恭贺唐王!”

李世民也是喜形于色道:“刘文静果然不负重托,爹,当给其重赏!”

李渊却是脸色阴晴不定,久久无语,众人都是欣喜非常,却都没有注意到长孙顺德皱了下眉头,喃喃自语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谁能说的明白?”

※※※

李采玉离长孙顺德不远,听到他自言自语,不解问,“叔父,你说什么?”

长孙顺德摇摇头,却已经长身而起道:“唐王,说服咄毕一事宜早不宜迟,我请今日出行,不知可否?”

李渊忙道:“当然可以,只怕顺德辛苦。等我准备珠宝,派人护送,到时候稳妥后通知顺德即可。”

长孙顺德点头,却已离开丞相府,沿着街道走了没有几步,感觉有人注视自己,扭头望过去,见到马三宝移开了目光。长孙顺德略微沉吟,反倒迎了过去,“三宝……”

马三宝有些错愕,也不施礼,“长孙先生何事?”

长孙顺德犹豫片刻,“我要去草原了。”

“啊?”马三宝脸露诧异,转瞬平静如常,“那与我何干?长孙先生,你要带我一块去吗?那我得请小姐同意才好。”

长孙顺德摇摇头,“草原险恶,不用你同行了。对了,如今征战日险,你自己要小心。”

马三宝眼中满是惊诧,半晌才道:“谢长孙先生关心。”

“还有,如果事情顺利,我很快就回来。当然……如果不顺利的话,我可能就死在那里,也不用别人操心了。”

长孙顺德说的古怪,飘然而去,再不理会马三宝。马三宝眼中露出狐疑的目光,喃喃道:“他是什么意思?”

“我不用你管!”突然有个声音不远喝道。

马三宝顾不得再理会长孙顺德,扭头向声音传来处望去,只见到李采玉怒气冲冲的跑出了丞相府,柴绍紧跟其后。

见到马三宝,李采玉一把抓住,“三宝,跟我走。”

马三宝哭笑不得,知道李采玉又拿自己当挡箭牌。李采玉虽然长的不错,可他却是另有目的,一直对李采玉没有什么感觉,一直跟着李采玉,却是觉得她有些抑郁,隐有同情之心而已。

柴绍见到马三宝在此,脸色阴沉,‘呛’的一声拔出宝剑,怒喝道:“马三宝,你给我滚开。”

马三宝不等滚,李采玉已经冷笑道:“好威风、好煞气,你若是对萧布衣有这般煞气就好。”

柴绍一张脸涨的通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