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大航海-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忙点点头:“卿所奏之事甚为重大,待朕与众卿商议之后再做计议。”

“唯。”曹丕再施一礼:“臣告退。臣恳请陛下尽快考虑,以免伤了忠臣之心。”说完,起身退到殿门口,这才转身出殿,穿上丝履大步走了。

杨彪从后面转了出来,接过小黄门递上来的奏章看了一遍,嘴一撇:“不过是一个离间之计而已。”

天子已经知道这一点了。曹丕为关羽、孙绍请封王。封王就要有封地,曹操是不可能把自己控制的地方拿出来给他们,那么只有在孙权和刘备的地盘上,问题是孙权和刘备会同意吗?且不说封地的事,一旦孙权和关羽封了王,那么他们就在孙权和刘备之上,这君臣之义肯定是没有了,孙刘两家就会被分成四家,互相不信任,力量分散,更无法与曹家抗衡。

所以曹丕这一封奏章对他自己一点坏处没有,却在孙刘内部挑起了矛盾,可谓是好招。天子如果封了,他的妙计得逞,如果不封,他至少也可以讨好关羽和孙绍,同样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异姓封王……”天子沉着脸,不时的看一眼杨彪。杨彪抚着胡须沉思了片刻,反问道:“陛下以为,曹操的魏王爵位能剥夺掉吗?”

天子的脸色变幻了片刻,无奈的摇摇头。开玩笑,曹操没进一步称帝已经算是运气了,还想剥夺他的魏王,那不是逼着他造反吗?他忽然明白了曹丕的另一层意思:于大汉有功,封王就是应该的,所以我家的魏王来得光明正大,你不要有什么想法。现在曹操之所以被人指为逆臣,就是因为他违背了当初高祖皇帝的白马之盟,异姓封王了。可是如果关羽和孙绍也称了王,那还有谁能说他这个魏王不该封?

天子明白这个道理,知道现在不是提这个白马之盟的时候,他眼前的情况不能和刚刚削平异姓王的高祖皇帝相提并论,但是要他同意封关羽、孙绍为王,他还是有些不舒服。曹操的魏王是被逼无奈,而关羽、孙绍并没有这个实力来逼他,有必要再次将白马之盟抛之脑后吗?开了这个头,以后还能收得住吗?更何况,这样一来,等于承认了曹操的魏王是应得的,道义对曹操的约束力将更弱。

天子很犹豫,理智上他知道杨彪的话是对的,但是情感上,他一时无法接受。

杨彪叹了一口气,天子虽然聪明,但是还是缺乏果断:“陛下,不如将曹丕此表交给众官商议吧,看看大家怎么说。”

天子无可奈何的点点头:“就依卿所奏。”

孙绍在府中办完了公事,正在和关凤说着闲话。关凤离家大半年了,非常想念儿子阿猘,在孙绍的耳边念叨着要把儿子接来,孙绍正在安慰她,帅增来报,曹丕到访。

一支竹简上写着几个端正的隶书:“沛国曹丕再拜,问起居,字子桓。”

孙绍很意外,他和曹丕在天子面前见过几面,但是没说过什么话。因为曹植和杨修的原因,曹丕很不喜欢他,见到他时虽然也很客气,但是那种客气透着疏远,透着怨恨。私下里,他们没有来往,今天曹丕突然登门造访,实在有些出人意料。

“请。”孙绍略作思索,便示意关凤暂避,自己起身到了阶下。曹丕在帅增的引领下进了门,一看到孙绍降阶相迎,连忙紧赶两步迎了上来:“如何敢劳明将军相迎。”

孙绍笑了笑,还了一礼:“丞相大人光临寒舍,蓬荜生辉,焉敢不迎?”

两人哈哈大笑,互相把着手臂,一起上了台阶,分宾主落座,扯了几句诸如互仰慕之类没营养的闲话,曹丕把来意一说,然后眼睛眨也不眨的看着孙绍的表情。

“封王?”孙绍好象听到了什么好笑的事情,抚着下巴上柔软的短须,似笑非笑的看着曹丕。

“以将军的功劳和才智,封王正是理所当然的事啊。”曹丕貌似诚恳的说道。他对孙绍没什么好感,可是眼下的情况他也清楚,孙绍和杨彪走得很近,比关羽那个不通权谋的武夫难对付得多,而孙绍和孙权之间的矛盾又是无须遮掩的,孙绍脱离孙权的控制自立的心思昭然若揭,所以他和陈群、司马懿提出了这个方案,他们相信,孙绍一定无法拒绝这样的诱惑。

而眼前孙绍的表情让他更加放心,孙绍一定会接受,或许,他一直在等着这一天。

“我的封邑在哪?”孙绍嘴一歪,摆出一副一眼看破曹丕心思的神情:“是徐州,还是青州?”

曹丕淡淡一笑,心道你真会做梦,徐州、青州会给你?他摇摇头:“这个我就不清楚了,要看陛下封你在哪里才知道。以我之愚见,应该是会稽或者吴郡更合适一些吧。令尊当年封吴侯,子承父业,封吴王似乎更合适一些。不过,眼下吴侯是尊叔,为了避免你叔侄相争,会稽的可能性也许更大一点。”

孙绍嘴一撇,你这挑拨离间之计在我面前用也太拙劣了吧。吴郡也好,会稽也好,孙权都不可能给的,或者直接说,封王这个事都是个笑话,他能估计到,只要曹丕一把这个消息散布出去,孙邵马上就会找上门来,劝他以大局为重,不要和孙权分庭抗礼,当然更不能反客为主。

大桥和阿猘就是毫无疑问的人质,而且他的手下也会有意见,孙桓不会赞成,周循不会赞成,越海也不会赞成,能赞成的大概只有崔谦那伙海盗。

“多谢足下的一片好意,不过,你这可是把我放在火炉上烤了。”孙绍微微一笑,不再提这个话题,手一伸:“请喝茶,然后再向足下讨教一下君子剑。”

曹丕正中下怀,他的来意正是要与孙绍结交,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文才武功,让孙绍看看自己并不比兄弟曹植差,现在孙绍主动提出要看他的剑法,还省了他许多废话。曹丕喝完茶,起身拔剑,到庭中展示剑术。孙绍举致勃勃的看了,也不能说一点用处没有,至少纠正了他以前的一些错误观点。曹丕的剑术和后世那种翻腾跳跃、剑光霍霍的剑术相去甚远,招术也显得非常古朴,以刺为主,辅以劈砍撩,他的出手非常快,可谓是招招致命,一点花架子也没有。

“好剑”孙绍抚掌而笑。

“惭愧惭愧”曹丕傲然一笑:“我这剑法虽然练得不到家,却也是师出有名,这是当年虎贲郎王越的剑术,王越传史阿,史阿传与我。只可惜,我俗务繁多,不能尽得其妙。”

“能击败神手邓展的剑术,还不能尽得其妙?”孙绍眨了眨眼睛,笑着调侃道。

曹丕大笑,这是他最得意的一件事。奋威将军邓展是军中的高手,他能够空手入白刃,有一次他们当众较技,他就是用这剑术连败三次邓展,可谓是出尽了风头。孙绍现在提起这件事正是挠到了他的痒痒肉,一时之间对孙绍的反感都淡了些。

孙绍前世混办公室,对投其所好、拉近话题的这些技巧可谓是熟得不能再熟,一下子打开了曹丕对他的防备之后,他趁胜追击,不动声色的表明自己和曹植并没有什么关系,当初杨修去南海只是为袁家兄妹的事向他表示感谢而已。曹丕虽然不尽信,但是孙绍能这么说,他还是很喜欢的。

两人谈天说地,尽欢而散——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

不出孙绍所料,当天晚上,孙邵就找上门来。

“这是曹丕离间将军与至尊的诡计,请将军千万不要上当。”孙邵一点弯子也不拐,直截了当的说道:“请将军为了江东基业着眼,和关将军一起上表请辞。”

孙绍阴着脸,很无礼的踞坐着,身子向后靠在凭几上,眯着眼睛直直的看着孙邵,一声不吭。孙邵跪在他的面前,觉得眼角不由自主的抽搐着,后脖颈一阵阵的发紧,不知不觉的,一滴泠汗滴在青砖上,慢慢的洇成一块黑影。在他的眼里,这团黑影就象血一样预示着不祥,预示着江东的崩溃、血流成河。

如果孙绍接受了王位,那么他和孙权之间就等于正式绝裂了,对目前的江东来说,这无异于灭顶之灾。至于作为人质的大桥和阿猘,孙邵并不抱什么希望,与王位相比,一个继母和儿子算得了什么?孙绍还年轻,曹操还在考虑和他联姻,他以后可以有很多儿子。至于大桥,嘿嘿,如果是生母,那孙绍也许会考虑一二,这继母嘛,就无所谓了。

在一阵让孙邵几乎窒息的沉默之后,孙绍终于开了口,可是冰冷的声音却让孙邵更加绝望。

“鲁肃的八千大军,为什么迟迟不进?”

孙邵咽了口唾沫,刚要解释,孙绍又问了一句,这一次的口气更加严厉,语气更加冰冷。

“吕蒙大军驻在柴桑,为什么一直不北上?”

孙邵的心一紧,张口正准备申辩,孙绍会然跳了起来,拿起案上的茶杯,狠狠的砸在孙邵刚刚仰起的脸上,茶杯砸破了孙邵的额头,鲜红的血水顺着淡绿色的茶水一起流淌下来,迅速淋湿了孙邵胸前的衣襟。孙绍视而不见,上前一脚踹在孙邵的肩头,将他踹得仰面摔倒地,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

“我不顾危险,摧锋直进,和关将军死守宛城近半年,就是等你们一起来合击夏侯惇。有宛城在手,曹操不敢轻离,夏侯惇四万大军就是我们嘴里的肉,你们为什么不来?你们在等什么?”

孙绍怒不可遏,纵声咆哮,愤怒的声音在大堂中回响,震得孙邵的耳朵嗡嗡作响,他目瞪口呆的看着狂怒的孙绍,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他的印象中,孙绍这几年一直是温文尔雅的,一说话先带三分笑,这种咬牙切齿的狰狞面目是闻所未闻。

“你们在等什么?等我死?是不是?是不有?”孙绍越说越火,赶上来又是一脚踹在孙邵的胸口,这一脚力气很大,踹得孙邵差点背过气去。听到孙绍吼声的关凤从后室赶了过来,一见这副情景,大惊失色,连忙上前抱住孙绍,将他推得离孙邵远一点。在她看来,孙邵虽然身体还算结实,但是孙绍怒火攻心,下了死手,用不了几脚就能要了他的性命。

孙绍被关凤推到一边,依然不肯罢休,他挣扎着还要冲过来,关凤哪里敢放,一边使出浑身力气推着他,一边呼叫亲卫帮忙。孙绍指着孙邵破口大骂:“我究竟做了什么样的事,要让你们如此对我?大敌当前,你们不思一致对外,却在琢磨着在我背后下黑手,这就是圣明的至尊所为?这就是你们这些智臣谋士想出的主意?你说,你说,你今天要不说出个所以然来,老子就活劈了你。”

孙邵吓得魂不附体,浑身颤抖着,一动也不敢动。关凤把孙绍交给赶过来的丁奉和帅增,转身大喝道:“还不扶孙大人去疗伤,愣着干什么?”

两个亲卫如梦初醒,二话不说,上前架起血流满面的孙邵就走。孙邵被架出了大门,还能听到孙绍愤怒的吼声:“谁出的主意,谁要我的性命,不交出这个人来,老子要你们好看”

孙邵脑子里一片空白,生怕孙绍追出来再踹他,跳上马车就走。直到马车在城门前停下,车夫胆怯的问他去哪儿,是出城还是回驿舍,他才稍微定了定心神,抚着胸口喘息了半天道:“回驿所。”想了想,又脱下已经被血茶染得一片狼藉的外衣,蘸着额头还在流的鲜血,在外衣上草草写了几个字,然后塞进旁边儿子孙模手中,急急的说道:“六百里加急,立刻把这里的消息送给至尊,请他决断。千万不能耽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孙模不敢怠慢,将血衣揣进怀里,猛踹马腹,战马一声长嘶,急驰出城。

第二卷 扬帆起航 第一百零三章 异姓为王

费袆垂头丧气的从关羽的府中走了出来,怏怏的上了车,命令回驿舍。孙邵去见孙绍的时候,他也赶去见关羽,他的运气好一点,关羽没有象孙绍踢孙邵一样收拾他,但是也没见他。费袆在前厅站了一个时辰,关羽连一个回信都没给他,仿佛不知道他在外面等着接见似的。

任你有千般说辞,可是见不着面你怎么说?费祎唉声叹气,却又无可奈何。看到面色煞白的孙邵时,他还有些羡慕孙邵,至少孙邵现在知道孙绍的意思了,而他对关羽在想什么却一无所知。

思前想后,费祎知道这个任务自己是无法完成了,只得派出使者,请刘备另派高人赶到宛城谈判。

天子在咨询了几个亲信之后,最终还是向现实低头,同意了杨彪的建议,下诏封关羽为荆王,以南郡为封国,都江陵;封孙绍为越王,以会稽为封国,改称越国,都山阴。

诏书一下,全城皆惊,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关羽和孙绍两个当事人的身上,孙邵和费袆更是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他们知道这虽然是曹丕的诡计,但真正促成此事的却是杨彪,杨彪这是给出一个信号,孙权和刘备再不来,天子可没什么耐心了。孙绍去江东,关羽占荆州,没你们的份了。

就在费祎手足无措的时候,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关羽拒绝了天子的封赏,伏阶泣血上书,请求天子封刘备为王。他的理由很充分,高祖皇帝有白马之盟,异姓不得封王,有违反者,天下共击之。刘备是汉室宗亲,封他为王不违背白马之盟,他勤王是奉了刘备的将令,有功也是刘备的功劳。

关羽对刘备的忠心,日月可鉴

费祎长叹一口气,整个人差点瘫在地上。如果关羽接受了王位,那刘备可就真的死无葬身之地了。看着费祎如释重负,孙邵却不敢放松,他思前想后,没办法,还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他派人去打听了一下,结果消息很震惊,孙绍接受了天子诏书,上殿谢恩去了。

孙绍称王了。

孙邵如遭雷击,双眼都不聚焦了,整个人傻乎乎的坐在那里,呆若木鸡。侍从们吓傻了,又拍又喊,好一阵子才把他叫醒过来。孙邵一回过神来,就泪流满面。孙绍称王了,他向天下人表明,他和孙权势不两立,江东殆矣

他再次急书,把这个重大的消息报给孙权。

刚换上门匾的临时越王府,孙绍慢条斯理的喝着茶,周循、越海等人围坐在他的面前,神色各异。周循、越海、孙桓阴着脸,他们对孙绍接受天子的诏书称王十分不满。和孙权再有意见,那都是家事,所谓家丑不可外扬,这个时候称王对江东的伤害很大。你真以为脱离了孙权你还能有多大能量?天子也好,曹丕也好,都不过是想分裂江东和益州的力量而已,关羽都能认清这一点,你却挡不住诱惑?

崔谦等人却无所谓,甚至还有些兴奋,孙绍称王对他们来说是个好机会,以后再加官进爵什么的就不需要通过孙权了。孙绍和孙权翻了脸,以后就会更加倚重他们这些海盗出身的人,受到重用是意料之中的。

陈海和丁奉等人比较尴尬,反对也不是,支持也不是,只好一声不吭。

孙绍一句话也不反驳,只是安静的看着他们,直到每个人都不说话了,这才用青瓷杯盖轻轻的碰着茶杯,扫了众人一眼,淡淡的说道:“都说完了?”

“说完了。”孙桓怒气冲冲的拱拱手:“可是你都谢过恩了,我们说也没用。”

孙绍笑了起来,还是不做任何解释,他的目光慢慢在每个人的脸上扫过去,最后又收回到的手中的茶杯上,语气从容而平静:“这件事,我不想对你们做任何解释,而且,叔武说得对,这已经是事实了,解释也没有意义。我做事,不喜欢勉强人。你们有的跟了我三四年,有的只有几个月,现在我要立国了,如果有不能接受的,我们好聚好散,以后万一在战场上见面,大家不需要有什么顾忌,各为其主,放开手脚一搏就是。”

众人面面相觑,孙桓勃然变色,孙绍这是在赶人了,而且对象很明显,主要针对他和周循,因为他们原本就是孙权派来监视他的。

孙绍站起身,懒洋洋的拍拍袖子,又看了一眼众人:“如果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