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895淘金国度 [校对版]-第10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保密区最北面的火箭实验基地东面有几栋连排楼房,这是火箭基地的办公和生活区域。当然也有一些进行小型试验的实验室。

此时在其中一个钢构厂房式建筑里,罗伯特。戈达德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在他的手上,则是一堆数据。这都是前几天从诺斯韦那里拿回来的数据。

想起这件事情,戈达德就有些郁闷。诺斯韦距离克卢恩少说也是数百公里以上的距离,太远了,而那里的东西对于自己的实验实在是太好了太有用了,那个基地那么小,为什么当初不直接设在克卢恩,那样岂不是要方便的多?

“不行,一定要让他们给我们制造一台计算机,哪怕把他们造好的那台埃尼阿克抢过来都行。”戈达德把手里的数据表放下来,在心里发狠。

“呯,呯”这时房门从外面被猛然敲响,戈达德没有理会,经常是这样的,做为这个火箭基地的负责人之一,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来烦他,让他总是不能静下心来做他的实验。

刚来这里的时候,他还不得不应付一下这些人,但久而久之,他经常会装作不在这里的样子,从不开门,那些人自然会离开,虽然这么做让其他人对他不免有些看法,但他不在意,他只要实验,只有实验才能吸引他,他来这里就是想要利用这里的条件取得更多的技术突破,而不是来这里管人或受人管的。

那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就去他**的吧。

今天有大人物要来,那个蒋将军想要他去车站迎接,但他照样没去,在他看来,那些事情跟他无关。

只是这一次不同,外面那位敲门的人显然很执着,见里面没有反应,敲得更为急促了,也敲得更响了,让戈达德根一时间无法静下心来研究那些数据了。

戈达德皱起眉头,不得不站起身来,打开门,正准备发火,但看到来人,他又不得不把话憋进嘴里。

“韦纳,怎么了?你怎么回来了,你不是去了车站吗?”

韦纳。冯。布劳恩,虽然他比戈达德小了足足三十岁,今年还只有29岁,可是在这个火箭基地内,布劳恩确是戈达德绝对不能忽视的天才。

布劳恩与戈达德不同,戈达德是从美国来到这里后直接就进入了火箭基地,而布劳恩却是在阿拉斯加留学,后来才来到火箭基地,他来到基地也只有五年时间,但是现在布劳恩不但是火箭实验基地最出色的科学家,同时还是整个火箭实验基地的总负责人了,同时他还是整个克卢恩保密基地的总工程师,论地位还要超过戈达德了,虽然这跟戈达德不太管事有很大关系,但在这里谁也不能忽视布劳恩的才华和能力。当然也不能忽视他的人脉,就算不太理会其他事情的戈达德都知道,布劳恩与不少阿拉斯加高层有交往。

虽然现在都是阿拉斯加公民,但与戈达德相比,布劳恩现在更像一个阿拉斯加人,就连他的妻子都是一个华人。而且他妻子梁芳华的家族在阿拉斯加还拥有着很高的地位,因为他的岳父就是去年刚刚成为元帅的梁忠诚。虽

然梁芳华是布劳恩在西北大学的校友,但他们不是一个学院更不同系,他们是通过韦斯勒这位德裔前辈在空客公司老板俞安平举办的酒会上牵线认识的。他的高层人脉也多是通过韦斯勒和他的岳父梁忠诚而积攒起来的。

当然对这些所谓的人脉和关系,戈达德并不看重,他之所以不会轻易的对布劳恩发火,真正的原因还在于他知道布劳恩的能力和才华,更因为他们还有一段师徒关系,布劳恩刚到基地时,才从西北大学毕业,那时还有些稚嫩,所以到了这里后,就是跟着戈达德的,算是师从戈达德。直到现在布劳恩在基地的地位比戈达德要高一些了,布劳恩也仍然称呼他为老师,而正是因为布劳恩的存在和支持,戈达德在这个基地里才可以当个甩手掌柜,率性而为,对其他一切事务都不关心。

“老师,我就是刚刚从车站回来的,总统已经到了,想要尽快观看发射,蒋将军要求我们做好试验准备,火箭基地的发射时间定在无人驾驶基地的发射之后,就是下午四点。”

现在的布劳恩早已经没有以前的青涩,显得成熟稳重了许多,双眼不时透出睿智的光芒。但在面对戈达德时,他仍然保持着足够的尊敬。

戈达德听到这个消息时却没有不高兴,反而兴奋的道:“终于要发射了吗,上帝,韦纳,你不知道我为了这一天等了多久了。”

布劳恩微微一笑,他很清楚,他这个老师真正关心的是火箭技术的应用。如果仅仅是一种武器,他一定不会这么兴奋。

“是的,我还要去无人驾驶基地那里做准备。这里就交给你了,老师,蒋将军交代这次发射很重要,与以前不同,他知道你关心的是技术的应用,但若是这次发射成功,让总统满意的话,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那我们以后的研发条件和资源都会得到进一步倾斜,可以做更多的研究。”布劳恩通过这种方式提醒戈达德要做好万全准备。

戈达德虽然不太管这些事情,但他不是傻蛋,知道布劳恩的意思,马上道:“韦纳,你放心吧,为了这次发射我们可是做了很多准备,一定会成功的。”

本来发射早在三天前就可以进行了,只是因为总统的突然到来推迟了,为了这事戈达德还跟蒋清槐抱怨过几句,现在听到发射终于可以进行了,戈达德哪里还能按耐下去。

戈达德说着就起身披上了外套,往门外匆匆走去,一边走一边还朝着周边的几个实验室内大呼小叫起来,当然是在召集人手。

布劳恩看到戈达德那急不可奈的样子,不由摇头笑了笑,接着马上转身去了西南面的无人驾驶基地。

虽然他的主要工作也是在火箭基地,火箭基地这次发射的大家伙,他和戈达德是主要研制者,但他比戈达德担负了更多其他任务,无人驾驶基地那边的发射任务同样很重要,那里的发射时间也安排的更早,他有些不放心,必须亲自去做准备工作。

…………

无人驾驶基地全称是无人驾驶飞机实验基地,只听名字,就能知道这里在研制什么了,不过这个无人驾驶人飞机不是真的研制飞机,事实上是研制一种类似飞机的飞行武器,一种飞行炸弹。

这个项目最早在十年前就正式开始研制了,只是受制于发动机和制导技术、材料技术方面的制约,以前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进展,但从几年前开始,情况就截然不同了,随着喷气式发动机技术,铝业等金属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制导技术的进步当然还有诺斯韦的电子计算机诞生使得这个项目的发展终于获得了重大突破。

而这次突破式的发射实验正好被叶枫赶上了。

在前往东北面发射场的路上,叶枫听到布劳恩的介绍后,心里隐隐有些兴奋了,是的,他有预感,这次发射的就是他所需要的巡航导弹。

布劳恩是叶枫当初指定要引进的人才,而通过韦斯勒和梁忠诚两位老部下,叶枫与布劳恩也不算陌生,布劳恩年纪轻轻就能成为基地的主发领导者,除了叶枫知道布劳恩的能力和才华外,与叶枫对布劳恩相对比较熟悉也有一定的关系。

带着些许兴奋和迫切的心情,一行人抵达了发射场。

一进入发射场,叶枫、谢缵泰和陈国清等人就被发射场中央那半斜的滑轨上带着飞机机翼式的小家伙给吸引了。

说是小家伙,只是相比飞机而言,严格来说这仍然是一个大家伙。

“我们暂时给这个飞行炸弹命名代号为K1,K1全长为7。6米,采用中单翼,翼展为5米到4。5米之间,使用的是脉冲喷气发动机,推力在400公斤左右,工作时间可达40分钟,它将在这个50米长的斜轨上发射,装有一个预定制导装置,由此装置引导飞弹大致按指定的方向飞行。发射重量共约2010公斤,其中850公斤为携带的高能炸药。弹体上安装的那一种很烟筒状的东西是就是推力装备。”

这时布劳恩走过来,遥指着斜轨上的那个有些怪怪的飞行炸弹说道。

“他的速度和航程怎么样?”叶枫马上道。

“最大速度可以达到690公里/时,最大航程约为500公里,不过这是我们的设计数据,是否可以达到这个目标,还要发射后才能确认。”布劳恩连忙说道。

叶枫微微点头,像,很像,就像是后世的德国V1导弹,不过感觉应该是比V1要好一些。速度和航程都要高得多,当然这都是一些数据,是否可以实现,还得看发射后的成果。

不过与后世真正的巡航导弹相比,眼前这个K1还是太大,太笨重了,速度也太慢了,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计算机还没有大幅应用,眼前这个巡航导弹无法像后世的巡航导弹一样真正的在低空贴地飞行,因为没有电子地图,他无法根据地形变化那样自由变化飞行高度。这样的话,他是很容易因意外误中其他目标而坠毁,并且也很容易为敌人所发现的,一旦被发现,以它的速度不管是飞机,甚至高炮都能轻易的把他击落。

当然叶枫知道,以现在各国的军事水平、雷达技术,K1能起到很大的突然性,如果阿拉斯加突然祭出这种武器,一定可以让对手手忙脚乱一阵。而且他知道,德国人虽然也有类似的研究,但绝没有可能这么快制造成功,甚至因为布劳恩等历史上为德国研究导弹的人才流失,他们的研究进度可能更慢一些,而且历史上德国人的V1应该是比眼前这个K1要差很多的。

“命中精度如何?”叶枫最关心这个问题,后世的巡航导弹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命中精度高,如果速度慢,体积大,命中精度又低的话,巡航导弹至少在这个阶段实用性会大打折扣。

说起这个,布劳恩有些无奈的道:“这可能是最大的问题,他的命中精度有些低,可能偏差到数十公里以上,主要是因为制导技术的制约,不过我们已经在想办法进一步提高命中精度,其中一个与诺斯韦的计算机技术有一定关系,如果诺斯韦基地可以制造出先进的计算机,对于制导技术是会有很大提升的。

“我刚从诺斯韦过来,这个问题你可以放心了,诺斯韦基地从现在开始就将向其他秘密基地全面开放,你们可以实现正常的交流了,包括让他们给你们制造更先进的计算机。”

“真的,那真是太好了,我老师听了一定会非常高兴。”布劳恩颇为兴奋的道。

看到叶枫疑惑的目光,布劳恩连忙道:“我老师罗伯特。戈达德先生,之后要发射的火箭飞弹我老师就是主要研究人员。”

叶枫这才恍然点了点头。

这时一旁的蒋清槐已经抬腕看表,然后看向布劳恩道:“韦纳,可以开始了吗?”

布劳恩连忙跑到斜轨处那里的工作人员询问了一下,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布劳恩才跑回来道:“可以了,为免遭遇危险,总统,请你们先避到指挥室里面去吧。”

所谓的指挥室非常简陋,不少工作人员已经聚在那里,几张桌子上摆放了好几台电话,还有电报机。

“我们在预定飞行线路上布置了一些观察点,他们会随时追踪飞弹的的运行情况。”

虽为一个大型基地,但也不可能达到数百公里以上的距离,所以导弹从这里发射后,事实上要飞出基地很远,当然目标的选择也是经过了精确选择的,从克卢恩往东北大片范围荒无人烟,而克卢恩基地为了进行实验,早已经把东北那一大片范围清理出来了,有蒋清槐的炮兵部队驻守隔离,哪怕偏差上百公里也不会出现什么意外。而这些驻守部队在发射时还可以充当观察哨,加上天空中有空军及沿途设立的雷达站配合,更可以很方便的追踪到飞弹的运行。

当然这其实也可以看出巡航炸弹的劣势所在,阿拉斯加飞机甚至地面上的部队都能肉眼观察到巡航导弹,可想而知,当这种飞弹应用到战场上后,最多就是一开始让敌军慌乱一下,不久敌军就能找到这个弱点,提前实施拦截。就算没有拦住,以巡航导弹的这个速度,敌军目标也还能有一些应对时间,减少损失。

可以说巡航导弹真正在现阶段能起到的作用并不算太多,不可能决定战争胜负,只有到以后制导技术等方面的进步,特别是当巡航导弹可以贴地飞行,可以避开肉眼侦察,可以避开雷达侦察,可以避开无线电干扰,可以降低发动机噪音后,巡航导弹才能真正发挥出作用。才能真正拥有突防能力强、突然性大的优势。

这种发射工作,当然不是基地内的工作人员去执行的,在克卢恩可是驻有一个师的炮兵部队的,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配合这些发射实验。

以前在这里的驻守的是炮三师,只是三师后来调去参加对苏战争,现在也没有回来。不过炮兵部队后来又组建了好几个炮兵师,现在驻守克卢恩的就是第10炮兵师,此次负责发射的就是直接驻守在基地内部的炮兵10师第10高炮团。

1941年5月4日2时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间,很多年以后,当历史的记载被人翻开,全世界的人才知道,就在这一天,就在这个时间,改变世界战争方式的武器第一次面世。

随着担任发射总指挥的布劳恩一声令下,第10高炮团正式开始准备发射全世界第一枚“飞行炸弹”——K1。此时这枚还没有被正式称为巡航导弹的大家伙已经加满了燃料,所有系统都被仔细检查过,正静静的躺在发射场的滑轨轮式发射架上等待最后的点火发射。等待一切准备就绪,指挥官命令除负责点火的军士之外的所有人都到水泥掩体里隐蔽起来,当所有的人都完全隐蔽起来之后,指挥官向军士下达了启动发射程序的命令。

在点火的军士轻轻地拨动一个开关之后,一股压缩空气把含有辛烷的汽油从导弹的燃料箱送到位于导弹尾部上方的脉冲喷气发动机里。接着火花塞开始加电点火,燃油被点燃了。发动机发出巨大的轰鸣声,从尾部喷出耀眼的火光。

然后导弹在滑轨上前行,当他冲出滑轨后就带着他那通红耀眼的火光直插天空……

距发射约6分钟后,导弹达到了预设的900米的巡航高度。之后开始明显折向东北飞行,逐渐消失在众人视线内。

在2时08分,水发射指挥室内第一台电话响起。

“第一观察点报告,发现飞弹已经飞出克卢恩市,正向东北预定目标飞去其他一切正常”接电话的士兵挂下电话后,立即报告。

布劳恩只是点了点头,叶枫和蒋清槐等人则已经在坐了下来,并没有干扰布劳恩的指挥,只是细细的听着不时传来的汇报声。

“第二观察点报告,飞弹已经飞过科尔谷地,正向预定目标飞去,基他一切正常”

“第三观察点报告,飞弹飞过育空河,发现飞弹可能偏离预计轨道,偏移距离约在一公里左右。”

听到这里布劳恩仍然没有什么表示,当然飞弹已经发射了,他们已经无法再想什么办法了,只能希望最终的偏差不要大太就好。

“第四观察点报,没有发现飞弹,没有发现飞弹,预计已经偏移出第四观察点范围。”

“第五观察点没有发现……”

“第九观察点报告,发现飞弹,发现飞弹,预计偏移距离已经超过十公里。”

“空中追踪第六小组报告,发现飞弹已经飞过佩利河,距离预定目标距离约有一百公里,偏差距离已经预计超过二十公里。”

偏差已经有二十公里了,但不管是叶枫还是布劳恩似乎都没有不高兴,这个偏差是有一定心理准备的,叶枫知道后世的V1动辄偏差数十上百公里,更离谱的可能偏差数百公里。真正能完全命中预定目标的几乎没有。而要知道V1的航程不过300公里上下,K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