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天下-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在西部防线,共和军第十九集团军和美装甲1师都装备了双方最新的主力战车,在这片战场,成了豹式坦克和潘兴式较量的主要场所。(未完待续。)

战争与和平 92、战略调整

美国虽然进入战争较晚,但凭借着巨大的技术和工业能力,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几乎拉平了与共和中国和德国之间在军事装备上的一些差距。就装甲技术而言,他们较早装备的谢尔曼式坦克还与共和中国的35式或是德国的五号坦克有着一些差距,其性能甚至不如苏制的T3485,但在总结了苏式坦克、英式坦克和谢尔曼坦克在战场上的经验后,他们在一年的时间里就又重新生产出重达43吨,足以与共和军和德军最新装备的豹式坦克相抗衡的潘兴式重型坦克。

与共和中国相似,美国通用、克莱斯勒和福特三大坦克厂在设计和生产坦克时更多地是考虑到采用标准化配件和流水线式规模化生产,所设计和制造的坦克等装甲车辆更适合大规模量化生产,虽然不如德国坦克那么精致,但却更为简单耐用。

潘兴式坦克所装备的90毫米坦克炮拥有相当不错的贯穿性,其在1000米的距离上能够穿透140毫米厚的装甲,这表明由于坦克火炮技术的发展,到了目前这个阶段,任何坦克都无法抵挡住对方坦克主炮的攻击。。。

坦克绝对是反坦克最重要的武器,步兵火箭筒或无后坐力炮的攻击距离和杀伤力有限,而反坦克炮行动不便,需要预设阵地。对于装甲部队的冲击,应付的最好方式是使用装甲车辆与之对抗。

在双方装备了性能相当的坦克后,战争的结果一般就会更加倾向于双方数量上。也就是工业能力上的较量。

与另一个时空中不同的是,在这个时空,由于在澳洲和非洲需要面对比德日要强大数倍的共和军装甲部队,美国方面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装甲部队的建设方面,其陆军装备的性能也比另一时空同一时期时要增强了许多。

在战争时期就是这样,水涨船高,双方都在全力生产出能够抑制对手的武器出来。

赤红的一轮太阳即将落下,天边火红的晚霞把整个旷野都笼罩在一片血色之中。经过一天的激战,美澳联军向克朗克里退去,整个大地又恢复了沉寂。在这片方圆数十公里的荒原上。到处都是一堆堆被击毁的钢坦克残骸。这些原先威风凛凛的钢铁巨兽有的外表完整,有些则因燃烧扭曲变形,散落成了一堆废铁。

战场上随处可见一具具尸体,场面看来让人怵目惊心。炸毁和烧毁了的坦克遍地都是。残骸旁长长的炮管大部分蜷曲变形。这些原来令人恐惧的黑色凶器,如同被抽去骨骼的死蛇一般,毫无生气。

增援而来的共和军士兵在打扫着战场。一些还算完好、能够修复的坦克被装上大型的平板拖车,一片空旷的场地上摆满了一排排担架,上面蒙着白布,这些都是在这场战役中战死的战友。

克里克朗的战斗,损失对交战的双方来说都相当惨痛,共和军方面被击毁、击伤568辆坦克,而美澳联军方面的损失更巨,一共损失了837辆坦克,这其中包括132辆最新的潘兴式重型坦克。

共和军方面虽然赢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也失去了最重要的突击力量,在其后的十多天里,以第十九集团军为主的南方集群又损失了600多辆坦克。而固守克朗克里的美澳联军虽然也损失了几乎所有的坦克,却为麦克阿瑟赢得了时间。直到8月4日,共和军才艰难地攻克下克朗克里,然而此时,麦克阿瑟已经把在巴布亚和约克角的大部分守军都撤到了汤斯维尔以南,并依托大分水岭构筑了一条坚固的防线,共和军方面失去了一个一举将敌人击垮的机会。

整个澳洲战场又陷入到一场无休无止的拉锯战当中,麦克阿瑟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但澳大利亚广袤的战略空间还是给了他很大的调整时间。虽然损失了大约三十万人,但在收缩防线之后,一百七十多万美、澳、日军猬集在澳洲东南,反而更让人无从下手。

由于没有大的战役机会,双方谁也无法突破对手,陆上的战事反而平静下来,只是偶尔爆发一些局部的争夺战斗,现在整个战场的焦点转移到了海上的争夺之中。

“……目前,我们的任务是巩固在前一阶段所取得的作战成果,虽然现在我们取得的成就远远超出了当初在选择开战时的预期,但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我们没有能力也无意统治整个世界,但却需要建立一个符合我们利益的国际新秩序,需要在占领区内建立一个由我们主导的新型国际关系,这要有别于老的殖民体系。依靠军事占领和强行压榨的旧殖民体系绝不适合于现今的国际形势,建立一个有明确的国际分共和协作的共同经济体系,从而达到共同繁荣的目的,这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语言、价值观等文明的认同能够更好地促使国际合作,推动经济,不光是资本的投入,语言、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可才能更好地促进交流与合作,才能更为长久地维系这些合作关系。对占领区的一揽子经济恢复和发展计划,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发展教育和文化,只有教育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掌握先进的技术,促进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

在北京举行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国务总理董云生一字一句地念着讲稿,整个文稿的内容主要是根据总统的授意而整理的,战争进行到现在,很明显感觉到林铄开始有意调整着整个军事战略,由过去的攻势向防御转变。

“我产是需要和平,但英国人和美国人不肯答应,现在需要的是让他们彻底地认识到他们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共和军总参谋长林镕说道,“美国人现在已经登陆英国,正做着反攻欧洲的准备,但德国人却深陷在俄国!”

“为了恢复占领区的经济,国内计划在1943年开始每年向这些地区投入不低于50亿元的投资和经济援助,其中大约包括每年7亿多元的无偿援助,用于这些占领区的生产恢复和发展。但目前的军费开支已经达到了每年1670亿元,占到了国民工农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六十,这会进一步加大我们的财政赤字!”财政部长周作民说道,“虽然由于实行了严格的配给制,但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将会极大地阻碍经济的正常发展。”

“国内的生产情况怎样?”林铄转头对经济部长李铭。

“就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国内工业增长预计全年能达到百分之二十八,但主要集中在军工和造船业,一般民用工业增长只有百分之六点五,反而低于去年的水平。农业生产基本上是与去年持平,增长不会超过百分之二,农业机械和化肥等生产由于受军工生产的影响,反而有所下降。我们正在会同工业部、农业部和商业部协调解决这些问题!”李铭回答道,国内工业生产在战争之后已经增长了一倍多,达到了每年1650亿元,但主要集中在军工生产方面,对于正常的经济发展的民用工业部门,由于受原材料的影响,反而增长缓慢。

“这种情况必须有所调整,在我们的战略进行调整后,军火的消耗会有所降低,但我们要保证飞机和军舰的生产,要想维持在太平洋上的力量均衡,海军各大舰队需要维持至少六艘航空舰,再加上四到六艘机动力量,我们需要维持至少三十六艘舰队航空舰,加上护卫舰队,每年正常的维护消耗就要花费三百多亿元,这海军建起来不易,养起来更难。但要保障在战争中的主动权,海军和航空兵还要大力发展,为了今后长久的利益,大家还要勒紧裤腰带,忍受几年的苦日子。”林铄说道,“我们必须逼迫希特勒与苏俄达成和议,一个受到严重消弱的苏俄存在是符合我们的根本利益的,否则西伯利亚与欧俄统一在一起,迟早就会成为心腹大患。我们需要一个铁幕,把西伯利亚与欧俄分割开来。”

“希特勒在俄国的夏季攻势似乎遇到了麻烦,德国方面正极力要求我们出兵!”外交部长施肇基说道。

“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答应他们一起出兵苏俄,拖着他们的援助,等到了冬季,德国人就会遭受失败,也许只有如此,希特勒也会接受我们的和平倡议!”林铄摇了摇头,如果不是希特勒一意孤行,也许能为协约国增强很大的力量,但现在他却要看到德国人的失败。(未完待续。)

战争与和平 93、进退之间

1942年9月初,北欧的海湾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整个海岸都被树木染成了金黄。在但泽港内,静静地停泊着由四艘战列舰为主组成的一支战列舰队,这其中包括共和海军两艘体型巨大的“兴登堡级”超级战列舰。

在波罗的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共和海军的“喜玛拉雅号”和“天山号”正在格丁尼亚港作出海准备,这是此时世界上排水量最大、最现代化和最具威力的超级战列舰。现在,它正在码头旁紧张地加装补给品,一辆喘着粗气的蒸汽机车挂着一长列敞篷车箱停在舷侧,车上装满了威力巨大的十六英寸炮弹。舰上的起重机正摇摇晃晃地把一枚枚重达九百六公斤、威力巨大的炮弹吊向空中,然后再徐徐降下,穿过一层层甲板,装进位于军舰底层的弹药舱。

码头上监督军火装卸的军官用德语喊道:“最后一枚!”甲板上一位东方面孔的海军军官挥动一个手指应声答道:“最后一枚。”起重机摇摇晃晃地把最后一枚闪着寒光的十六英寸炮弹,送进了弹药舱。原来在码头上忙碌着的一群群勤务人员、工人逐渐散去,两艘巨舰已经准备好要进行第一次远洋航行。。。

“德国的主力舰队进入到斯塔特峡湾!”在北海一带执行巡逻任务的英国侦察机很快把消息传到了伦敦。秋天刚刚到来,沉寂了一个夏天的德国海军就经过一系列调整部署,表明他们近期肯定会有一次大的行动。

经过近一年的重整军备。皇家海军的实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六艘老式的伊丽莎白女王级和拉米利斯级战列舰在经过现代化改装之后,又重新焕发了活力。在五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相继服役之后,皇家海军的战列舰数量达到了十三艘。

不过,由于最新的光辉级航空舰舰载机数量只有56架,拥有六艘航空舰的皇家海军在大洋上的实力还不足以对抗德国海军,幸好鉴于驻扎在直布罗陀的共和舰队实质性的威胁,美国大西洋舰队派出第四舰队驻扎在斯卡帕弗洛,帮助英国人一起封锁住北海的出口。

位于伦敦东郊的联合作战司令部。

“从刚刚得到的情报来看,我认为德国舰队在近期突破北海的封锁。进入到大西洋的可能性很大。但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运输线。还是从直布罗陀进入到地中海?德国人掌握着挪威海岸,这让他们有很大的选择自由!”海军参谋长、曼特罗克中将提出一大堆疑问,如果德国舰队突入到北大西洋,在没有把他们消灭或赶回港口之前。英国大部分的运输船队都会被迫停止航行。

“根据从德国得到的情报。这支舰队应该是奉命进入到黑海支援德军在俄国的行动。德国人在占领塞瓦斯托波尔之后。把目标转向了伏尔加河下游和高加索地区,但在罗斯托夫,德军受到了强有力的抵抗。进展缓慢,俄国人持来已经站稳了脚跟。”说这话的是英国本土舰队司令、海军中将约翰?托维,他用坚定的口气继续说道:“从种种迹象显示,这份情报是可靠的,阿道夫?希特勒想把他的舰队调往黑海,以便全力打垮俄国人!”

“我们要怎么才能阻止他们呢,这需要出动我们所有的海上力量,甚至还要加上美国人!”曼特罗克中将皱着眉头,在从共和中国得到四艘航空舰并且在两艘齐柏林级航空舰建成服役后,德国海军的水面舰艇部队实力强大,皇家海军最早要等到1943年夏在最新的鹰级航空舰服役后,才能再次夺回海上的优势,而在此之前,即使加上美第四舰队,八成会与对手拼成两败俱伤。问题是在直布罗陀,还有一支中国舰队在一旁虎视眈眈地盯着皇家海军的动静,这要牵扯住美英舰队一多半的精力。

“我们为什么要与他们硬拼?放他们过去,让德国人去和俄国人拼个你死我活!”这时丘吉尔走进了作战室,显然他已经听到了众人的谈话内容,大腹便便的英国首相进到作战室,没有坐到地图桌旁,而是在一旁的沙发上坐了下来,“这样朱亚什维利会要求我们提供更多的物资,我们会尽可能地满足他,把原先计划装备到本土的2600辆坦克运往摩尔曼斯克,我们需要俄国人来牵制和消耗掉德国的武装力量!”

“可是这样本土的防御就会削弱……”第一海务大臣庞德犹豫地说道。

“我们只要有足够的海空力量就足以保卫本土,而且我们目前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战略轰炸来消弱德国人工业能力!”丘吉尔打断了海军部长的讲话,事实上英德双方一直都在试图通过战略轰炸来消弱对方的工业能力,但双方的轰炸机性能和数量都无法令人满意。德国人严格说一直就没有研制出重型战略轰炸机,在不列颠空战中,他们大约损失了3000多架宝贵的战术轰炸机,英国方面也因轰炸机双发轰炸机航程不够,领航和瞄准设备都无法进行精确轰炸,也无法取得理想的轰炸效果。

但随着美国第8航空联队进驻英国本土后,美英已经取得了多佛尔海峡绝对的制空权。第8航空联队目前拥有520架B17和510架B24,另外还有2600多架战斗机、侦察机和双发轰炸机,这支陆军航空部队的到来足以改变欧洲的空中力量对比。随着第8航空队的到来,英国空军的主要任务也由原来的防御向主动进攻开始过渡。

在乌克兰维尼察,德军大本营四周长满了漂亮的橡树林,秋日的阳光把整个森林都变得五彩斑斓,十分绚丽。但现在住在“狼人”里的希特勒却无心欣赏眼前的秋日美景,眼前的战局令他心烦意乱,而且“元首”对于前线的进展感到十分不满。

一个多月以前,德军在夏季攻势中的表现似乎让元首看到了胜利在望,可是随着战争的进行,俄国人的抵抗越来越顽强,而德军却显得后继乏力,似乎到了强弩之末,气势渐渐衰竭。面对着前线的僵局,希特勒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我的看法和总参谋部得出的结论一致,而且中国人也在告诫我们现在的战线拉的太长,特别是在顿河及朱亚什维利格勒一线,我们随时都有可能遭到苏俄方面的强烈反击。总参谋部的建议是中止目前的攻势,将部队后撤至顿河西岸进行重新休整,经利于保存实力!”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上将一直在和希特勒唱反调,这位自从夏季攻势陷入困境之后,这位总参谋长总是一再强调燃料不足,装备和兵力不够等多种理由,要求希特勒能下令收缩防线,把部队往后撤。

“撤退决不能考虑,这种想法需要从陆军中铲除,彻底铲除!”希特勒大发雷霆,“我们要把他们彻底消灭,而不是进行所谓的谈判!”德国元首的愤怒来自于哈尔德上将提到了中国,里宾特洛甫带给元首一个坏消息,中国方面希望德国人与俄国人进行和谈,而把精力转移到英国人身上,否则,他们将停止对于德国的援助,而把“有限的物资”用于加强意大利军队的装备上面。

元首无征兆的咆哮,令在场的高级将领们都感到震惊,他们不明白元首为何为这些战略问题而大动肝火。

哈尔德将两眼死死盯在作战地图上,这位一向对元首唯唯诺诺的将军感到十分无奈,在沉默了一会儿后内联强迫自己冷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