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天下-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淌奔淠谠銮恳獯罄>氖盗苡邪镏撬幸恍┮晌剩胺ü嘶嵬馕颐钦饷醋雎穑俊

“不用管他,这方面就由外交部去和法国人交涉,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军舰。”坎普奥尼元帅说道,目前的情况下,法国人的意见几乎不可能影响到意大利人的决策。

“但英国人绝不会轻易让我们把这些军舰搞到国内。”卡夫利亚尼说道。

“这倒是个麻烦事,我们需要有更多的飞机来保卫这里。”坎普贤奥尼元帅皱起了眉头,也许英国人很快就会全力向这里进攻。(未完待续。

16、大西洋上

1940年8月,纽芬兰,晨雾笼罩在一片四周都是白沙的阿根夏湾,编号为CA31和CA37的两艘美国重巡洋舰和几艘护航驱逐舰正驻泊在港湾内,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奥古斯塔号上正等待着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到来。

海面上迷漫着一层灰蒙蒙的迷雾,不远处纽芬兰岛上绿色的小山也显得有些暗淡。

早上九点多,三艘灰色的英国驱逐舰出现在了海面上,它们的后面跟着灰白迷彩涂装的英国皇家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这艘巨舰在“奥古斯塔号”旁边驶过时,甲板上的美国海军铜管乐队打破了寂静,奏起《星条旗永不落》。其后这些站在“奥古斯塔号”后甲板上的乐队又演奏起《天佑吾王》。

由于战争的进程完全出乎意料,英国人已经很难再支撑下去了,应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请求,英美两国元首进行了战时的第一次秘密会晤。

罗斯福表面上是“波多马克号”游艇在玛萨葡萄园进行休假,但在海上换乘到”奥古斯塔”号重巡洋舰上,把自己的游艇留在美国海岸不远做为掩护,而的丘吉尔则以巡视斯卡帕湾为名,从驱逐舰上登上威尔士亲王号,最终两人一同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会面。

“总统阁下,英国人现在已经山穷水尽,如果美国再不主动采取行动,整个自由世界就会落入轴心国的手中,*祸在漫延,我们将无力再阻止他们!”会晤一开始,丘吉尔就毫不掩饰自己希望美国人尽快参战的态度。如果说海军力量比英国弱得多的德国和意大利英国人还能应付,但强大无比的共和海军却是英国人根本无力对抗的。“共和中国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他们正在试图统治世界,那些黄皮肤的野蛮人会摧毁整个基督世界的文明。”

罗斯福坐在轮椅上,静静地听着丘吉尔演讲般的长篇大论,他承认丘吉尔所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中国人正在试图改变整个世界的格局,而且他们下手非常快,目前整个亚细亚都已经落入到他们的手中,而且他们继续将手伸向非洲和澳洲。

正是因为英国人的自大和无能让中国人在世界各地毫无阻挡地顺利进军。

这场战争实际上是英国人有意无意挑起来的,他们希望用一场战争来摆脱由于经济大危机而引发的财政崩溃。英国人希望法德之间互相消耗,拼个你死我活,从而用这种方式消除迅速崛起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对于英王霸权所构成的威胁。

但人算不如天算,英国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拥有550万军队的法国人会在十天之内就崩溃,现在他们却不得不独立就应付来自德国和共和中国两方面的巨大压力。

英国女王头顶上的明珠正在一颗一颗地被剥落。

美国人为什么要去管这些?

问题是罗斯福也需要一场战争来摆脱经济大危机后国内萧条的工业生产,自从1933年成为美国总统后,自己一直在致力于实行的所谓“罗斯福新政”,其成果绝不如报纸所吹嘘的那样,实际上美国经济一直没有走出低谷,国内失业率又开始增加到近百分之二十。

美国人勒紧裤腰带苦熬了七八年,大量的公共建设投资,导致政府巨额的财政赤字,美国经济又回到了崩溃边缘。

战争的爆发挽救了美国,来自英法和日本、苏俄的巨额军需订单挽救了濒于崩溃的美国经济,这让美国人终于缓过了一口气来。

罗斯福终于明白,美国需要用一场战争来控制这个世界的资源和市场,才有可能避免再次重蹈覆辙。法国投降了,英国人很快也没钱了,无论是出于对抗轴必国或是出于国内自身的经济原因,美国人都已经无法置身事外。

如何为美国获取最大的利益这是罗斯福所考虑的主要问题,经济大危机爆发后,英国人所采取的提高关税封闭大英帝国所有殖民地市场政策,此举无疑使得美国经济雪上加霜,这也是大部分美国人痛恨英国人的原因之一。

美国要参加是肯定的,大部分美国人也都认为尽早会参战,但是大多数人却不愿意过早也卷入进去。

现在美国再不行动,大英帝国也许真的就此完蛋,英国王室如果跑到了加拿大,再想重返欧洲可是没那么容易了。

早在共和中国进攻东南亚之后,罗斯福就已下定了决心要参战,不光是为了所谓的盎格鲁和基督文明,更是为了那一地区的资源和市场。包括国务卿赫尔、霍普金斯和总参谋长马歇尔在内,都要求英国人必须要向美国完全开放他们的殖民地或是与美国实行共管。这是美国参战的前提条件,他们可不愿在上次世界大战时那样,费了很大的力气,最后却一无所获。

德国人能够迅速崛起,有很多美国财团的因素在其中,美国人在德国大力投资,帮助希特勒重建军工,至少其中的一部分人希望让看到德国和英法两国再干上一架。

只有如此,美国才能从中渔利,顺利地掌握住世界的主导权。

中国人在其间横插一脚,打乱了美国人的节奏,美国人现在已经没法再等下去了。

“但我如何去说服我们的国民呢?”罗斯福故意沉思了好一会儿,这才抬起头来说道:“温斯顿,也许,我们可以签订一项联合宣言,大英帝国将在澳洲和非洲的领地有偿地交给美国政府保护,那么,我们就会名正言顺地出兵了。”

敲榨;赤L祼地敲榨!

丘吉尔涨红着脸,在瞪着罗斯福。

“不用那么生气,温斯顿,那些地盘在我们手里和在你们手里又有什么区别?我保证会保护所有英国人的财产和利益,并且这些市场和资源会永远向大英帝国开放。反正你们早晚要失去他们,而且中国人还会没收你们所积累的财富。”罗斯福缓缓地说道,他并不担心丘吉尔会拒绝,以目前的形势,英国人会乖乖地答应美国人所有要求,“否则我拿什么去说服国会同意参战呢,但如果那些地盘是美国的就不一样,我们是在保卫自己的领地。”他直视着面前的丘吉尔,脸上露出那标志性的笑容。

这个该死的阴谋家,卑鄙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丘吉尔恨不得亲手扼死面前这位满脸笑容的美国总统,他咽了两下口水,还是忍住了愤怒。(未完待续。

17、最后通牒

“这是美国和英国缔结的《大西洋条约》?”位于居仁堂的总统办公室内,林铄看到由外交部送来的两份通告,英美两国缔结了一份与另一个世界历史上截然不同的条约,与另一时期相对平等的《大西洋公约》不同,丘吉尔与美国缔结了一份可以说是丧权辱国的耻辱性卖国条约,英国人以50亿美元的价格把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罗德西亚、所罗门群岛及中东的“保护地”转让给美国,同时两国发表宣言,要求共和中国、德国和意大利军队退回到1935年以前的实际控制区内,英美同盟不承认任何用武力所改变和获得的行政控制权,不承认任何以上三国用侵略手段所获得的领土控制权。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向共和政府递交了一份措辞严厉,类似于最后通牒形式的外交照会,要求共和军必须停止任何在亚洲、大洋洲和非洲军事侵略行动,同时限定共和中国必须在1940年8月31日之前撤出在澳洲和非洲的所有军队。

“……如果因为进一步的侵略行为,而造成局势进一步的恶化,将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军事行动以维护世界的和平,从而引起美国与共和中国之间的战争,将由你们承担由此而造成的所有后果……”

“这算是最后通牒吗?”林铄把那份外交通告扔到了书桌上,语气倒是很平静,美国人参战这是迟早的事情,只是他没有料到会来的那么快。原先他的估计是罗斯福最早会在他赢得大选后才会发动战争,看样子美国人对于形势有着很清醒的认识,他们已经不能再等这半年的时间了。

“应该是吧,这个上面写着,如果共和军不能再8月31日前撤离澳洲和非洲,两国之间将会自动进入战争状态。”施肇基叹了一口气,外交部曾尽大的努力进行过和平斡旋,希望美国人能劝说英国人进行和谈,或是澳洲单方面退出战争。总统曾向他保证过,如果澳大利亚人退出战争,共和军将不会进军澳洲。

如今,这一切的努力都已付之东流,共和军不可能退出现在的控制区,如果那样,根本无法和国人交待。

“这是早晚的事,命令华东战区,立即登陆台湾!”林铄说道,最近日本人一直在减少驻台日军,逐渐撤往冲绳,共和军方面故意给日本人留了条生路。围三阙一,这是兵法之道,日本人撤退,对于共和军的登陆将更加有利,毕竟数十万日军如果固守台湾,如果打起来会将整个台湾都打烂,战后的恢复也相当的麻烦。

共和军一向的信条是尽可能地不在自己的国土上作战。

现在,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

“其它方面的作战重点是什么?”总参谋长林镕问道,由于情况有变,共和军总体的战略肯定要做大的修改。

“尽快打通苏伊士运河,这样我们就会处于内线作战的有利位置。”林铄想了一下说道:“澳洲方面的攻势可以暂时缓一缓,那么一大片地方很难一下打下来,现在弄得多了,将来麻烦更多。”

“外东北方向是不是也需要加强,如果美国人加强到北方一线,让他们登上大陆,也有很大的麻烦。”张维城说道。

“嗯,最少要夺取海参崴,这样如果缺少港口设施,相信他们不会轻易进入险地。”林铄说道,“另外军队还要扩充,预备役人员也要抓紧训练,特别是航空兵和海军、炮兵、装甲兵等技术军种,陆军方面需要增加到750万,另外海军陆战队扩充到二十个师。”

“这样的话,国内的劳动力有些问题,会影响到工农业生产。”作为总理的董云生首先考虑到扩军对于生产的影响。

“可以从东南亚和印度招募劳工,另外军队里也可以招募一部分东南亚土著或是印度人,这些人打仗不行,当辎重兵应该问题不大吧?”这些问题林铄早已经考虑过了,“我已经强调了很多次了,多招些东南亚和印度雇佣工人,他们学会了汉语,自然就会对中国有一种亲近感,这对于将来的形势会有很多好处。”

“我们有可能彻底地赢得这场同美国之间的全面战争吗?”交通部长曹汝霖说道,对于这场战争,他心里一点数都没有,只知道共和军在总统的英明领导下,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与美国人是不是还是这样?

“我们有可能赢得战争,毕竟我们有近7亿人口,是美国的5倍,算上铁打的盟友西伯利亚共和国和朝鲜,甚至是美国的6倍。而且我们现在的工业能力和规模同样也不逊于美国,无论在哪一方面,我们都不需要惧怕美国。但是,以我们的能力,也不可能有机会登陆美国,这场战争实际上就是两国海军在太平洋地区的一场大规模的消耗战。”林铄说到,“6000多海里的太平洋是美国人最好的防线,但对于多们来说,也同样如此,这场战争最终**成会打成一个平手。我们不显示出我们的力量,让对手对于自己的损失感觉难以忍受,他们是不会轻易坐到谈判桌前的。”

“我们在军工上的优势正在一点一点减弱,随着战争的进行,各方的装备越来越接近,我们在战场上将会越来越困难。”总装备局局长游锡城说道,“我们新研制的几种主要装备由于技术问题,都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成效。”

“这方面要加快步伐,要集思广益,另外也要借鉴国外的一些技术,这一点要加强与情报部门的协作。”林铄说道,“某些方面别人超过了我们,就要向人家学习,不要总自认为是老大。”

林铄转头看了一眼外交部长施肇基,“给在美国的顾维钧打电报,让他尽量去和美国人谈判,尽可能地拖延与美国开战的时间。”

他这么作也自有道理,等到共和军打通了与欧洲的联系和新式的航空战舰服役后,共和军方面没有理由会输给美国人,这还需要至少半年的时间。在控制了印度洋和地中海之间的通道后,中国将会与意大利和德国彻底联手,至少会占据内线作战的优势。

地理的位置也决定了远在北美的美国在插手欧洲和亚洲大陆事务时相对而言要困难比大陆国家要多得多,他们需要远渡重洋进行越洋作战。(未完待续。

18、撤离埃及

太阳刚刚升起,位于尼罗河口处的开罗城笼罩在一片淡淡的青雾之中,这座已经变成了座大军营似的城市正从清曦中清醒过来。

王存利把战机拉升到了五百米的高度,做好了攻击前的准备,开罗城西的阿尔维苏军用机场展现在了他的眼前。英军这座最重要的空军基地依然如常,机场上一些地勤人员正在进行例行的准备工作。

一排排草黄色的英**用飞机整齐地排列在跑道尽头,在阳光下闪动着光芒。机场上空漂浮着一些淡淡的白云,看起来一片祥和,正是攻击的绝佳时机。

“敌人看样子发现我们了,第3战斗机中队先上,立即进攻!”耳机里传来攻击总指挥刘云天的命令,机场上一些忙乱的飞行员正在跑向飞机。

王存利向前推动着操纵杆,战机向着机场俯冲过去,将机身下挂载的航弹对准跑道扔了下去,然后拉起了机身。他在那些战机上方反复盘旋,向着那些停在跑道上的英军飞机拼命地扫射着。炸D弹和航炮在机场上空落下,英国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机场上已经硝烟弥漫,火光冲天。

被摧毁的飞机燃起大火,还能看见一些人在慌忙地向着掩蔽所奔跑着,机场周围的防空部队开始开火,一团团的白色烟雾在半空中炸开。

半个小时的轰炸和攻击后,中国人离开了,英军机场里的地勤人员跑了出来,试图抢救一些受损不太严重的飞机和抢修跑道。

可是没过多久,中国人的第二波攻击编队又抵达了机场上空,这次攻击的重点从跑道上的飞机转向了机场设施,英军设立的雷达站和无线电台被摧毁,两座大型油库发生爆Z炸,浓烟冲天而起,遮蔽了大半个城市上空。

埃及战役开始了。

共和军首先出动了1300架飞机,对英国在埃及境内的12个大型机场进行了全方位袭击,前两波次的攻击行动**击毁和击伤568架英军飞机,其中包括在空战中击落的43架英军战斗机。

在开战的前两个小时内,驻埃及的英军就损失了他们大部分的作战飞机。

在进行空中打击的同时,共和军的5个装甲师开始在提姆萨湖南北两侧强渡苏伊士运河。此时在遍地荒漠的西奈半岛,共和军已经集中了三个集团军的兵力。

三个小时后,第77装甲师就在费丹一线突破了英军的防线,驻埃及的英军总司令部全力组织着反击,意图将共和军打退回苏伊士河对岸。但英军的反击没有起到什么效果,越来越多的共和军坦克渡过运河,向英军发起攻击。

在坚持了十多个小时后,到了夜间,英军的防线崩溃了。

防守苏伊士运河区的十二万英军趁着天黑,丢弃了阵地,拼命向亚历山大港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