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蒸汽大宋-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论是大宋政府还是兴宁盆地里世代聚居的豪门大户,都不是现阶段力量微弱的黑龙寨能惹得起的。

李正石和萝卜蓝美瑜凌子嫣然等人商量以后决定:水库蓄水只能在雨季宁江上游来水量大的时候悄悄进行,水库运行中还需要合理调节下游水量。

目前就是搞好基本建设工作,并且准备一支规模适当的的武装力量,一旦和外界发生冲突也可以有足够的底气。

按照穿越者们的规划,宁江水库下游河道的右岸,将建设成工业区,宁江水库下游河道的左岸即三角洲,将建设成农业区。宁江上游,就将是资源供应区。

蓝美瑜的设想是,把三角洲的五万亩土地全部开垦成稻田。

南宋时期,气候温暖,岭南的无霜期超过三百天,只要有足够的水进行灌溉,完全可以种三季水稻。

如果将来穿越小集团的工业发展起来,建成现代化的化肥厂,有了足够的肥料,这五万亩土地都可以轻松开发成吨粮田。

每年出产五万吨甚至更多的粮食。养活十万二十万甚至更多的人口。

虽然水库还没完成蓄水,蓝美瑜就已经动手组织起对三角洲的开垦了。

招募来的两三千民工,全部被蓝美瑜组织去开垦新稻田,连李正石和萝卜的工程组都被临时抓了去当监工。

开筑稻田沟渠打田埂,都没办法动用机械,只能靠人力进行,

只有在旱整平阶段是消耗了宝贵的柴油动用了机械。

所谓旱整平就是,在高处用挖沟抽条法用车辆将土运往低洼处。进行扒皮,削高填洼,沃土还家。等将来有条件泡田后再想办法作耙拉平。拉、拍找平,最后扶埂做埂,做到地平如镜,埂直如线。

实行旱整地即旱平地、旱耙地、旱做埂。可以在旱地条件下平地,耕地作业方便,省工、省事,土壤细碎,保墒好。将来泡田快,还可以节省泡田用水。

虽然去年蓝美瑜就在三角洲的土地上撒石灰改性还种了苜蓿做绿肥,但还是对土地的肥力不满意。

最后蓝美瑜在旱整地阶段将积攒的肥料全部做底肥施入了新开的土地,这样能做到多层施肥,有利于提高肥效。

施肥的时候蓝美瑜这妞还豪迈地喊了一句:“咱们不过了”!

水田渠道的设计是个技术活。

水田渠道的设计,一是要使渠道具有足够的输水能力,并具有稳定的渠床;二是具有足够的水位,以控制全部灌溉面积内的稻田地面工程。渠道的纵段和横断面的设计是互为联系,互为条件的,需要反复设计和比较,最后才能确定合理的方案。

渠道的断面设计,断面的稳定条件,包括纵向稳定和平面稳定两个方面。纵向稳定是指渠道在设计条件下时,既不发生冲刷,也不发生淤积,或在一定时期内冲淤平衡。平面稳定是指渠道在设计条件下时,不发生左右摆动。渠道和两岸不会发生局部冲刷或淤积。渠道通过高地时要挖方开渠,通过低洼地时要填方筑渠,土质较差时坡度要小些,防止滑坡。

蓝美瑜组织着工程组和农业组,用现代的测量工具测量高度,指挥民工开挖培筑水田渠道,一切都进行得井井有条。

大宋的民工虽然还不太适应女人对他们干活指手画脚,可是对着修整出来的大片平整如镜渠道田埂像线样直的一方一方的大块稻田,也只能赞叹一句:这婆娘好生了得!

新开稻田是件艰苦困难的工作,两三千民工加了机械紧赶慢赶的,到水库完成蓄水,也才开垦出来五六千亩新稻田,李正石倒是对这样的成绩很满意。

这才开头,来日方长,土地不会跑水库不会垮,咱们慢慢来,这五万亩土地早晚都能开垦成稻田!

留下的两三千民工,重新进行了组织,修水库的时候,按照宗族家族分队的方式,按照穿越者的看法,虽然方便,但是弊端不少效率也太低。

雇用劳动在中国历史上源远而流长;按后世现代某学者研究:宋代;由于城市、商品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口的激增它在国民经济中量的比重突发地陡增。

宋代一个农业劳动力每年生产粮食大致在4000斤上下,和1984年每劳生产4379斤大致相当,解放了的农村劳动力必然向其他行业流动聚集。

有研究说宋代的一些矿冶城镇聚集工匠几万人甚至十万人如江西铅山场广西硶水场都不是什么新鲜事,自己弄个两三千人种田做工,实在也不值得别人大惊小怪。

工人为了利益搞劳资斗争的事情也有,史料记载:一不如意就“递相扇诱,群党哗噪”。甚至“竞相求去”,玩辞职罢工的也有。

穿越者给大宋民工的待遇很优厚,包吃包住吃饭管饱不打不骂(也不敢啊)还一个月一贯铜钱,这样的话,你还玩辞职罢工,就随便吧,大宋有的是人口,再招工就是。现在是乱世,有饭吃有工钱拿,还怕找不到人干活?反正穿越者带来的铜钱不少,兴宁盆地还有铜矿,现在和将来都是不差钱。

穿越众对民工的组织管理是按照军事化的三三制,十二人一个班每个班分两组,每个组六人,平时正副班长各带一组。三个班一排,一个排三十六人。由于一班班长代理排长管理,三个排为一个连,一个连通常一百一二十人,三个连一个营,每个营三百五六十人,三个营一个团,一个团一千多人。

大宋民工们平时劳动、训练,有事情还得打仗,大宋的庄客都是如此,不信就去看看《水浒传》

班长排长都是士官,有额外的薪水可拿,孙家兄弟也都加了薪水下连去当排长。

民工们的宗族家族都被打乱了,无论班长排长都是穿越者任命。李正石不会在未来的军队里搞什么选举,搞选举不利于确立指挥员的权威,如果我不愿意服从你的命令,就可以拉帮结派把你选下去,那还指挥什么?不服从命令的军队,就是一盘散沙。

目前,民工总人数三千还不到,就先编了两个团,其余的人就先编成了一个教导队,选年轻聪明有培养前途的进来一起学习训练准备将来做士官。

统一发了服装,一部分是65式军装,一部分是劳动布的工作服。大宋民工们都穿了差不多的衣服也还有点军队的意思。

连长都是由穿越者男生担任,支部建在连上,穿越者的领导也要落实到连上才行。

平时四体不勤的穿越男被要求和大宋民工同吃同住一起训练,一个个叫苦不迭,开始都是抢着当军官带兵打仗,后来发现自己的战技和统率力实际和预想的相差太大时候,就纷纷要求退出,却只能被劝回去继续带兵。

都挑三拣四不愿意当军官带兵打仗,蒙古人打过来,非把咱们都抓去当奴隶把咱们的女人都抓去当性-奴不可,你如果认为自己不行,带兵就让女生去吧女生都张罗着要去当军官带兵打仗呢。

前不久,李正石和梁宵寒一起开动机床车床,制作了一批左轮手枪,给穿越者每个人都配了一把,毕竟要和大宋民工混在一起,穿越者需要安全感。左轮手枪工作可靠,不会随便走火,给没玩过枪的穿越者防身倒是合适。

女生也配了枪,现在自信满满,都张罗着要带兵打仗呢,这群悍妞玩起枪来倒还像样,消耗的子弹留下弹壳还可以复装,女生爱惜东西保养枪支比男生还认真。

最后,政策微微调整了一下,连长每周只需要在连队里和大宋民工同吃同住三天以上就行,大宋民工的军事训练每周也只需要进行一两天,毕竟,平时大宋民工们还得干活呢,穿越者就算再有钱也养不起两三千常年脱产的职业军队。

不用长年累月和大宋民工同吃同住这样倒让穿越男们安下心来了。

好在华夏民族历来爱清洁(邋遢窝囊是蒙元满清来了以后的事情谁当了奴隶还爱干净啊和游牧民族主子学习上行下效弄的),每周只和大宋民工一起同吃同住三天还能忍受得了。

三角洲一边修了个农场,发展集约化农业,农田里的禾苗长势喜人。

工业区这边,一些工厂也陆续开工建设了,木材厂已经满负荷开工生产,为工农业建设提供木材,圆锯带锯开动加工木材,一天天噪音响个不停。弄得女生们半真半假抱怨李正石破坏了“美好静谧的田园风光”。

因为没有煤,一些工厂的设备还留在山洞里,暂时不能用。

穿越者平时还是住在营寨的活动板房里,毕竟活动板房里设施齐全,大宋岭南的冬天也不冷,住得倒也舒服。营寨一带风景不错空气好也适合做居住区。

穿越时带了有空调,现在还舍不得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现在还不到奢侈享受的时候,等将来发达了,空调装两部,一部……一部……

农场和工业区景象繁忙日新月异,本以为从此以后可以平稳发展了,想不到却出事了。

一天早上,孙家老五孙庆开营地大门的时候,发现营地大门的上面不知道什么时候钉了一支箭!

箭上还绑了一封信。

孙庆也没太声张,拿了箭和信。悄悄找到值班的“二寨主”梁宵寒。

在黑龙寨,李正石是理所当然的大寨主,二寨主男生们都抢着当,梁宵寒这小子张罗得最欢,天天和人自称“我在黑龙寨是二寨主”弄得“二寨主”成了他的外号,最后弄得大宋民工们分不清玩笑还是认真也跟着叫,后来男生们也都跟着学,“二寨主”弄出来一堆来。

“二寨主”,“这个是今天早上发现的”。孙庆对梁宵寒说。

,“你干的不错。先别声张”。梁宵寒接了信拍了拍孙庆肩膀,就去找“大寨主”李正石。

“干的不错。先别声张”。李正石嘻嘻笑了下,也拍了拍“二寨主”梁宵寒肩膀,就去孙家寨找孙二伯了。

第二十四章襄阳血战

李正石差不多有一年没有见到孙二伯了,忙着开荒修水库也没有时间去拜访这位热心的前辈。前一段时间听孙家兄弟说是孙二伯外出访友最近方归。

这一次接到一封用箭射来的书信,心知是和附近豪强有关,也未拆看,便先去寻孙二伯讨个消息。

孙二伯果然在家,满面春风神采奕奕的,倒象年轻了几岁的样子。见李正石来了,忙拉了李正石进堂屋坐了,如往常一样招呼儿子端出米酒待客,也不问李正石来意,兴高采烈和李正石聊起天来。

却听孙二伯说:

自那回听贤侄说起我大宋襄阳被蒙古人围困,我老汉心中牵挂襄阳,却是放心不下,把贤侄所赠的红薯种了些看看收获,果然如贤侄所言,高产甘甜易活能顶得粮食充饥,便去寻了个旧日军中伙伴一起上路,带了一袋红薯欲送到襄阳去,备他日之急。

我二人一路晓行夜宿饥餐渴饮,倒得两湖,却是得知襄阳如今已经被蒙古大军团团围困,已是入不得了。

却是数年前,忽必烈继承了蒙古汗位,稳固了地位,立国号为元,改元中统。自称天命在元。做好了进攻大宋的舆论准备,北地汉人汉奸和色目人纷纷归附投奔蒙元,准备追随蒙古人南下进攻大宋。襄阳大战在即。

朝廷任命了吕文焕知襄阳府,兼京西安抚副使,总领襄阳防务。次年入冬,为打破蒙军鹿门、白河之围,吕文焕命襄阳守军进攻蒙军,不想蒙古军多,我宋军反被蒙古军队逆袭,吃了败仗,我宋军颇多折损。

转年三月,我大宋樊城守将张世杰率军与包围樊城的蒙军作战,又不能取胜。

七月,沿江制置使夏贵率军救援襄阳,遭到蒙古军与蒙古汉军的联合伏击,兵败虎尾洲,损失两千余人,战舰五十艘。也是败退下去。

这蒙古汉军俱都是无恶不作的汉奸卖国贼,乃是蒙古人招募北地汉人成军,为虎作伥一心为蒙古人卖命。领军的却是大汉奸张弘范、李庭两个。

今年春天,吕文焕出兵襄阳,攻打万山堡鹿门山白水沟,蒙古人败退,这一次却是一举破敌!痛快!

吕文焕虽然得胜却不得外围大军接应,大宋军士气又复衰退,敌将张弘范、李庭乘势反扑,吕文焕只得领宋军又退守襄阳城。

九月,我大宋殿前副都指挥使范文虎率水军增援襄阳,蒙军水陆两军迎战,又是大败我宋军,范文虎逃归。

我大宋军兵英勇杀敌,前仆后继,杀伤蒙元军马无数,奈何蒙元倾尽全国军力而来,襄阳之围终不能解,襄阳城被围数年,外援断绝,城中虽有粮食,但缺乏盐,布帛。很是困苦。

为解襄阳城之困,南宋京湖制置大使李庭芝招募襄阳府郢州等地义勇民兵三千余人,派总管张顺、路分钤辖张贵率领救援襄阳。

我老汉得了消息和伙伴一起背了红薯也加入义勇,打算跟着大队一起杀进襄阳城去。

这总管张顺号“竹园张”,路分钤辖张贵号“矮张”,本是襄阳府郢州本地豪强,为人慷慨,急公好义,在民间素有威望。

闻得襄阳告急朝廷招募义勇,就招募了一些襄阳府郢州等地义勇来投李庭芝为国效力。李庭芝就表奏朝廷,举荐张顺张贵为官,统领义勇。

李庭芝得知襄阳西北有清泥河,发源于均、房州,可入汉水进襄阳,遂募集战船联三舟为一舫,装载货物,以义勇首领张顺,张贵兄弟为都统,率三千民兵,伏于襄阳西北的团山下。准备冒死突破元军防线支援襄阳。这是极大的冒险,去者九死一生,但三千民兵,人人感奋。

五月二十日,宋军船上带上火枪,火炮,劲弩和燃烧着的柴炭,半夜出发,临行前张顺激励士卒说:

“这次救援襄阳的行动,任务十分艰巨,每个人都要有必死的决心和斗志,若你们当中的有些人并非出于自愿,那就赶快离去,不要影响这次救援大事。”

三千义勇群情振奋,斗志昂扬,愿追随张顺完成任务。

救援战斗开始,二张在高头港集结船队,把船连成方阵,每只船都安装火枪、火炮,准备强弓劲弩,张贵在前,张顺在后,突入元军重围。

船队到达磨洪滩,前面被蒙军以铁锁封江,后面被布满水面的蒙军船舰阻住,无法通过。

张贵率军强攻,众将士一鼓作气,先用强弩射向敌舰,然后用大斧短兵相接,冲破重重封锁,用燃烧着的炭烧红铁链,再用大斧斩断,元军被杀溺而死者不计其数,到得天亮我宋军胜利抵达襄阳城中。

我大宋战士转战120余里,天黎明时到达襄阳城下,城中军民见张贵到来,踊跃欢喜,勇气倍增。

一时不见张顺,数日后见其尸体浮出,身中四剑六箭,仍手执弓矢。原来张顺已在作战中壮烈牺牲。

当时襄阳被困已有数年之久,二张入援成功,极大的鼓舞了城中军民的斗志。

随后,张贵派二人潜水到郢州与守将范文虎相约夹击元军,约定南北夹击,会师龙尾洲。,打通襄阳外围交通线。

计划范文虎率精兵五千驻龙尾洲接应,谁知范文虎早于两日前就率军后退三十里,元军从逃兵那里得知这一情况,便事先驻军龙尾洲,以逸待劳。

张贵联络郢州的殿帅范文虎张贵率军和范文虎会师。张贵按约定日期辞别吕文焕,率兵三千顺汉水而下。

临行前检点士兵,发现少了一名因犯军令而被鞭笞的亲兵,张贵大惊,对士兵们说:“我们的计划已经泄露,只有迅速出击,敌人或许还来不及得到消息。”

他果断地改变了计划秘密行动,乘夜放炮开船,杀出重围。

元军自叛徒嘴里得知张贵突围,派数万人阻截,把江面堵死。

张贵边战边行,接近龙尾洲,在灯火中远远望见龙尾洲方向战舰如云,旌旗招展,以为是范文虎接应部队,举火晓示,对方船只见灯火便迎面驶来。

等到近前,才发现来船全是元军,他们先占领了龙尾洲,以逸待劳。宋元两军在龙尾洲展开一场遭遇战,张贵见事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