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蒸汽大宋-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正石闻言明白了,这个陈家寨大寨主陈三枪原来是个私盐贩子。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贩卖私盐都是违法行为。在古时私盐违法主要目的是控制盐业的税收中国古代私盐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的食盐专卖制度的直接产物,有盐业专卖就必然有私盐,盐业专卖越严,私盐越好卖,利润越高。这是一个客观规律。

私盐泛滥首先是利润奇高,据私盐研究专家估算,盐的零售价格要高于产地价格十几倍乃至几十倍。

盐价奇高的原因之一是沉重的盐税负担。到宋代,随着食盐专卖制度的进一步强化,违禁制贩私盐的活动无论其规模还是其严重程度都发展到一个空前阶段,远非唐末、五代所能及,给宋代政治、经济以巨大影响。

宋代参与制贩私盐者不仅成份复杂,且人数众多,遍及各地。在福建路西部的上四州地区(建、剑、汀州及邵武军),“地险山僻,民以私贩(盐)为业者,十率五、六”,即当地居民的百分之五、六十常年以贩私为生。

江西、两广一带也有类似的情形,有时甚至整个村落的人都外出往返兴贩。史载:“赣、广间,(民)常以岁杪(年底)空聚落往返,号盐子。”北宋时,毗连西夏边境地带,边民“多阑出塞贩青白盐”入境,“虽严禁所不能止”。

而河北代州宝兴军的民户也常“私市契丹骨堆渡及桃山盐”以食。

四川地区由于井盐的熬制成本较高,情况较特殊,有关私盐的材料记载不多,但这不等于该地区就不存在私盐问题。事实上,还在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就曾出现过“蜀盐私贩者众,禁不能止”的情势。至南宋时,随着赵开盐法的推行,川盐贩私问题也很严重了。

为了对抗官军的缉捕,私盐贩子往往结伙而行,除了几人、几十人、上百人一伙聚众贩盐外,好些地方动辄就是千百为群,持械贩私,如江西、福建等路的徽、严、衢、婺、建、剑、虔、吉诸州民户“动以千百为群,盗贩茶盐”。

这还仅是陆路的情形,再看水路。南宋初年,浙江温州常有“私盐百余舰往来江中,杀掠商贾”。而在广南沿海,自北宋以来就常有大棹船往来海上,兴贩私盐,迄南宋不衰。

宋高宗绍兴四年二月八日,监察御使广南宣谕明橐言:“臣自人广东界,闻大棹船危害不细。其大船至三十棹,小船不下十余棹,器杖锣鼓皆备。其始起于贩鬻私盐。力势既盛,遂至行劫。”宋代私盐之盛,不仅表现在广大乡村和一般州县城镇,到南宋时,就连行在临安(今杭州)城内外也是“私盐盛行”了。

南宋后期,大宋朝廷偏安一隅还要应付连续对外用兵的经费,财政极度紧张,盐茶税收入占了男生政府收入的近半数,关系国计,故而朝廷对私盐的打击力度极大,一些私盐贩子就逃入深山隐蔽活动,和官府对抗继续贩卖私盐。

按照后世某些官方“历史”的记载,这个陈三枪是“松校梓山农民起义军领袖”。“率领无法生存的农民以松梓山为根据地举行起义”

现在看来“历史”这个东东还真是靠不住啊。

甭管你是什么人,凡是和前朝统治者做对的都是正义的。

这个陈三枪哪里是个农民啊?

国难当前不思报国反倒偷税漏税犯上作乱挖国家墙脚,分明就是个乱民吗?

都是一样的地方豪强,一样的国难当前,人家张贵张顺招募义勇投身军旅杀敌报国,你陈三枪反倒偷税漏税犯上作乱挖国家墙脚,

做人的差距怎么差得这样大啊?!

按照孙二伯知道的情况,陈家寨的位置应该在宁江上游某处。想必李正石的黑龙寨修水库是挡了陈家寨贩卖私盐的路。故而发信来恐吓,这也无赖豪强惯用的手段。

李正石的黑龙寨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按照陈家寨陈三枪的要求搬迁他处的,黑龙寨修水库和前期建设几乎投入了半数的穿越物资,如果搬迁他处,穿越者还怎么在这个时空立足?

和陈三枪谈判合作贩运私盐一起发财也是行不通的,大宋本就风雨飘摇,如果盐税收入遭受破坏,没有军费,军队不能打仗,让蒙古人长驱直入,黑龙寨和穿越者还不是一样完蛋?

看来黑龙寨和穿越者与这个陈家寨大寨主陈三枪”只能是斗个不死不休了。

李正石就问孙二伯:这个陈家寨有多少人丁,老伯可曾知晓?

孙二伯看到李正石咬牙瞪眼,打听陈家寨的实力,心下已然明白,就呵呵大笑,

对李正石说道:

贤侄,这个陈家寨不大,也有五六千人丁,这个陈家寨大寨主陈三枪占据一处山寨,就不时派手下到各处贩卖私盐,还时不时把误入陈家寨附近打猎砍柴的乡民抓上山去,剪短头发,纹了面,强留在山上干活。

这五六千人丁倒大半是被这陈三枪抓上山去的乡民,我孙家寨也不时有人口进山失踪的,说起来,这个陈家寨也算是附近一害。

我孙家寨被抓去的人口也有逃回来的,故此知道他陈家寨虚实。

我也曾几次向陈家寨索要失踪人口他陈三枪断断否认,我孙家寨男丁也只五六千人丁,只和陈家寨人数相当,陈家寨寨栅险固,这个陈三枪又骁勇,我自家一时不得帮手,一时间倒奈何他陈家寨陈三枪不得。官府忙于北面战事也没有多余兵力进山剿匪;我亦只能约束孙家寨人口莫去陈家寨附近打猎砍柴便是。

孙二伯停了下又说:贤侄,我听说你黑龙寨最近广收庄客,也聚了些人丁,不若,你我两家合兵一起,把这陈家寨端了。如何?

李正石大喜:老伯所言正合我意!

当下。两个人又商量了一下计划,约定了发兵日期各自出兵人数,战利品的分配等事项,李正石才告辞回去,整顿队伍,准备到了约定的发兵日期,就两家合兵一起打陈家寨去。

第二十五章准备打仗

黑龙寨和孙家寨议定了合兵一处去打陈家寨,李正石回来就开始做出兵准备。

军事组的思想是,战争胜负的关键就是能否集中力量以多打少,或者调配力量建立局部优势以多打少,所谓的集中力量包括人力物力。

能否做到集中力量建立优势或者建立局部优势归根结底是个组织学和统筹学问题。

穿越武装的组织模式是完全按照后世解放军的三三制组织模式组织的。班、排、连、营、团的模式。目前还只有两个完整的团和一个教导队,总数不到三千人。

按照李正石的理解,后世解放军的三三制建制模式的好处在于,指挥系统完整,任何时候,下级都可以得到上级的指示和命令,不會無所適從,茫然不知所措。造成部隊的潰散。

軍官們指挥作战、组织训练也可以做到命令逐級下達職責分明。這樣,只要部隊洠в斜幌麥纾霞壾姽僭谌魏吻闆r下都能有效掌握部隊完成作戰目標,保持部隊的作戰能力。

平时的寻练也是按照军事组参考后世解放军的战术条例依据冷兵器作战的特点改编制定的新“战术条例”进行的。

由於目前黑龍寨還只有步兵這樣的單一兵種,所以,戰術上,黑龍寨也是採用了人民解放軍的三三制戰術。

三三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期战争中发明创造的步兵战术。基本内容是:由三名战士组成一个战斗小组,推选一名战术素质强、组织能力好的战士为组长。三个战斗小组组成一个战斗班。三个战斗班组成一个战斗排。

三三制的内容是:组长带领两名战士执行战斗任务,组长在前面为尖兵,负责指挥组员进行战斗,战士按组长指挥使用戰力,集中戰力,消灭敌人,并自觉掩护组长侧翼安全。

在战斗小组遇到伤亡时,相邻剩余战士自觉靠拢组成新的战斗小组,继续完成战斗任务,使整个连队保持完整的战斗组织和战斗力。

三三制的作用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战士的战斗战术积极性。使战士更加团结,战术更加灵活,战斗力更加强悍。

三三制的好处是:连排冲锋时,部队队形不会拥挤散乱,点面结合,相互掩护,兵员展开更加合理有序,以战斗小组为基本战斗单位,使战士明白自己的战斗位置和战斗任务,增强战斗胜利信心,锻炼战士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紧密结合的战斗小组能克服战士特别是新战士的紧张心理。尤其是与凶狠强悍的敌人拼杀时,或者在突破敌人防线深入纵深时,战斗小组独立作战也不会害怕退却。

一直以来岭南的客家人都是生活在一种不安全的环境里,从中原迁移到岭南一路上也不知道要打多少仗,能在岭南站住脚,不知道又要打多少仗,站住脚以后,应付贼匪的袭扰,相邻村寨宗族间的械斗不知道还要打多少仗,和周边少数民族部落的摩擦纠纷,更不知道打多少仗,客家人如果不能打仗几乎就没办法在岭南生存,战争和冲突似乎已经成为了客家人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黑龙寨招募周边的客家人青年当兵可以免除建军初期一些很麻烦的过程,穿越者不需要教授庄客们最基础的战斗技能和武艺,只需要做好部队编制,纪律训练战术训练,就可以把这两三千庄客编练成一支有相当战斗力的武装力量。

当初招募庄客的时候,考虑到日后扩军的需要,条件要求相当严格,要的都是二十五岁以下,家庭负担不重,识字的本地青年,在招募完成以后,穿越者还对庄客们进行了数理化知识的补课。

一支年轻有文化的军队,如果不是庄客还要干活的话,这几乎就是大宋版的黄埔军校了,将来扩军的话,这些人都是军官士官啊。

对年纪的要求是因为年轻人没有太多成见,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有比较强的可塑性。另外穿越者也都非常年轻,互相容易认同,产生归属感。

要本地人主要是为了知根知底,黑龙寨可不希望在创建之初被来历不明的人混进来,那样的话,日后就有可能给穿越者的事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到目前为止,穿越者对已经招募进来的庄客们考察的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几乎所有庄客们都能够识字,如果就大宋人的标准来说,本地庄客们的文化程度比穿越者普遍要高得多,很多穿越者男生对本时空的文字还不能完全掌握,基本上是会读不会写,对复杂的文章不会断句。

在大宋时空的文化人眼里穿越者们就是一群半文盲,如果不是军事组要求穿越者军官们深入连队,一番交流下来,越者们在知识面和思想见识方面显露出高过本地人一筹的水准加之穿越者那些不用油就能发光的电灯,拦断江河的水坝,不吃草就能耕地拉货的铁牛(拖拉机)铁马(汽车),穿越者们还真拿不出来东西什么能够让本地人庄客们信服的。

穿越者们也曾经就现在这支武装力量的发展方向进行过讨论,有些人倾向于把这支武装力量发展成正规军,特别是那些二把刀军迷里的哈德分子强烈要求把穿越武装建成一支二战德军式的正规军,另外有些人比如有过参军经历的则希望穿越武装更像人民解放军。

李正石对德军和解放军都没有什么偏爱,倒是倾向于把穿越武装建设成一支能够应用解放军的组织纪律基本战术的近似于民兵的武装。对于装备水准军容什么的李正石到觉得能弄得和第三帝国一样也可以,只要耗费的金钱不要太多就行。

对于穿越武装的名称,穿越者说什么的也有,有说要叫“黑龙军”的,李正石认为不妥,现在的黑龙寨已经有一点占山为王的意思了,再对外称是什么“军”那就明显有造反的意思了,不可避免要引起大宋朝廷的关注乃至围剿,这和超越之初低调发展的宗旨就背道而驰了,最后还是叫“庄客团”。

就本质来说大宋的庄客一向就是兼有长工加护院庄丁的性质,叫“庄客团”倒是不显山不露水。

針對部队戰鬥經驗不足的問睿娛陆M重新進行了分工,把整個軍事組又分成兩個小組,每個小組率領一個團,每天都進行行軍拉練和對抗演習,生產活動幾乎都停下來了。

非常時期,只能這樣,如果打了敗仗,一切都是浮雲。

部隊裝備,是李正石當初在現代時空採購特殊訂制的的冷兵器,中距離武器每個戰士一把帶三棱矛頭的長矛。三棱矛頭是碳素鋼車削加工的,還按照李正石的要求進行了熱處理。刃部長四十公分。鋒利無比。

矛幹是硬木,用木工機床旋製堅硬光滑,結實、韌性好。

倆米多長的矛幹加上四十多公分的刃部,總程度超過了倆米五十,按照在這個時空的說法,有近一丈長,威風凜凜。

士官用的長矛矛頭裙部加了用豬血染過麻製作的紅纓或者用墨汁染過麻製作的黑纓,就是長槍,也算是和士兵區別了身份。

槍纓可以防止敵人的血液噴濺導致槍桿發滑影響握持,這種三棱矛頭非常歹毒,一旦刺中敵人,就算不致命,也會在敵人身上留下三角形的傷口,幾乎洠мk法縫合,如果不能有辦法止血受傷者幾乎可以肯定會流血不止而死,這樣還會給其他敵人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

每個戰士還配發一把遠距離武器,是特別的鋼片弩。

這種特別的鋼片弩使用了大轮加偏心轮技术,相對於傳統弩弓,同样拉力可以使弩箭初速提高二至三倍,从而使外弹道更加平直,射程更远。弩片采用钢片,壽命很長。這種鋼片弩有效射程達到了一百米。

雖然据歷史資料記載大宋官軍的神臂弩的射程能達到一百五十米,但李正石並不認為,大宋官軍隨便一個弓箭手都能拉得開五石的強弓,個別的精銳高手不能代表普遍的戰鬥力。

中遠距離武器以外另外每個戰士還額外發了一把近距離肉搏用的仿製的伞兵刀。

每個戰士除了發一頂柳條帽(不知道是從拆遷的小煤窯還是小礦山里翻出來的物資)一件軍用帆布馬甲以外洠в惺颤N盔甲防護身體。

也曾經有人提議搞盔甲,李正石認為盔甲這個枺魅绻峁┳銐虻姆雷o力的話,洠в邢喈斨亓渴遣恍械模~外的戰鬥負重會影響部隊的機動性,在山巒起伏河流縱橫的嶺南作戰,失去機動性被動挨打等於找死。

帆布馬甲加柳條帽的防護力足夠在遠距離防禦弓箭了,中近距離,有鋼片弩三棱长矛,嘿嘿嘿

雖然人數還不到三千人,不过李正石对现在这样的力量能否打败陈家寨,毫不担心。

在大宋末年的岭南,一支三千人规模的组织严密訓練有素装备精良的武装力量,对付一伙由私盐贩子和被裹挟乡民组成的乌合之众,根本没有失败的可能性。何况还有孙家寨这样的后援和盟友呢。

人家張貴張順也不過就是一支三千人规模的民兵,不是也一樣在蒙古大軍的重重包圍中殺進殺出嗎?

可況自己一邊穿越者軍官還帶了左輪手槍防身呢。

李正石當初造槍的時候,仿造了自己那把“巨蟒”9毫米口徑左輪,造的都是左轮手枪。

考虑到要和子弹配套,新造的左轮手枪口径,和54、64手枪的口径相同使用的就是54、64手枪的子弹。

弹药的问题,一直是穿越者纠结的问题,虽然能够用打过的弹壳复装,但是由于用于底火的火药质量性能都不过关,复装子弹的哑火率居高不下,给使用者的安全带来了威胁。

谁愿意生死关头子弹哑火啊,还好是用左轮手枪,一旦发生哑火,只要继续扣动扳机就可以转到下一发子弹。不会像自动武器一样发生卡壳。

临出发,军事组特意关照,把携带武器的弹药一律换成穿越时候带来原装子弹。

確定出戰人選的時候穿越者男生們很踴躍。畢竟,這些同學們在初中時期就喜歡好勇鬥狠打群架,現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