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蒸汽大宋-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矿藏的位置分布在兴宁盆地及周边各处,位置离黑龙寨或远或近。

可是不论远近,要想开采的话,首先都要先修路到矿藏所在的位置。

不能让宝贵的资源埋藏在地下。李正石正和萝卜就商量着先把路修起来。

两个人面前放着一张绘制好的标注着兴宁盆地及周边各处矿藏所在的位置的地图和一堆资料。

“要炼钢铁,需要的矿产首先是铁矿,兴宁盆地在现代探明的的钒钛磁铁矿可开采储量1亿多吨,;磁铁矿2280万吨,足够黑龙寨大炼钢铁所需。”萝卜有些兴奋。

“炼铁炼钢需要的造渣剂石灰岩矿,我们也找到好几处。”李正石的情绪明显受到萝卜的感染。

“采掘加工的主要原料是自然赋存的矿体。矿址不能自由选择,矿床的工业储量不能输入,也不能再生。矿山的生产能力、服务年限和产出效益密切相关。每个矿山都要经历建矿、投产、正常生产、减产和闭矿的历程。”

萝卜兴致很高,侃侃而谈。

“采矿设备和人员经常随采矿进程和加工对象转移,没有固定的加工车间。被开采的矿体必须掘进一系列巷道进行采矿准备工作才能回采。

开拓、采矿准备和回采工作互相协调,才能保证矿山正常生产。否则就会造成采剥失调或采掘失调,迫使矿山减产。”

萝卜继续侃侃而谈。

“开采工作总的趋势是采掘条件愈来愈差,采出矿石的品位逐渐降低,随之成本可能增高。由于岩石的混入会使矿石贫化,降低质量,还有部分矿石不能采出,而损失于地下。”

萝卜有些兴奋了,语速加快象爆豆。

李正石还勉强跟得上萝卜的思路。

一边等待的蔡统威和张浚听着就有些发呆。

“很多矿藏的矿体赋存条件和形状复杂,品位分布不均。工业储量在开采过程中可能会有较大变化,这导致采矿设计难于标准化,加之建矿周期长,基建投资大,故建矿风险性也很大。”

萝卜的话题貌似扯远了。

“几种我们需要的矿藏都有多处矿址分布,因此我们在选定矿址的环节一定要慎重。”

萝卜的话题又转了回来。

“那我们先就近选个矿址先开起来吧,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都不用考虑。出了铁,炼出钢来,什么都好说。”

“先修路。人手和物资咱们不缺,马上干起来。”

“萝卜,还是得以你为主主持修路啊。”

“还是我啊?!”

“怎么,有困难啊?”

李正石坏笑。

困难什么,我大学学建筑工程专业路桥和水利都是本行。”

“公路好修。像抗战时西安兰州的公路那样,碎石掺泥土碾压一下铺路就行,泥结碎石路面。路面中间比两边高20厘米避免路面积水,道路两边挖上条小沟排水,中国1980年代的很多乡村公路都是这个水平,用个三十年五十年没问题。”

“我要人手。以前修水电站时候工程组那些人还得抽出来。管用的人手太少。”

“先测绘,然后才能选线施工。”

“没问题。再调一个营庄客做保镖。山里野兽不少,必须保证安全。”

修路的事情就这样定下了。

“对了,选线设计的时候,注意线路弯道曲线半径不要太小,尽量避免300米以下的小曲线。

“那样的话成本就高不少,建设周期也会延长”

“将来还要把公路升级成铁路。弯道曲线半径太小,火车就没办法跑了。”

“还要修铁路啊?”

“没办法啊,咱们穿越时带来的车辆不多,现在已经有坏的了。这样下去早晚会没有车用,造出汽车还不知道得猴年马月呢,总不能修了现代的公路跑牛车吧。”

“把公路升级成铁路好办,路面上铺了枕木钢轨就能跑火车。铁路受机车的牵引特性限制,坡度不能太陡太大,弯道曲线半径太小也不行,必须预留升级的余地。还得查一下坡度的数据,不能有长大上坡道。路面宽度不用太宽,六米足够了”

趁着两个人说话停顿蔡统威和张浚往前靠了靠,李正石看到了,就说:

“你们有没有兴趣参加公路建设的工程组啊?”

蔡统威和张浚当然高高兴兴答应了。本来就是来找工作的,正中下怀。赶忙告辞走人他们已经听够了李正石和萝卜两个家伙谈技术问题了。目的达到当然快走。

两个人走了,李正石就问萝卜:你知道怎么样才能弄到坩埚吗?

萝卜一愣:坩埚,你要炼钢用啊?不是有炼钢平炉了吗

不是啊,平炉炼钢生产规模比较大,铸造一些比较小的铸件还是坩埚方便啊,上次造蒸汽机,汽缸缸体按照资料上工艺要求应该用铸钢铸造了再车削加工,当时平炉还没有影呢也没有坩埚,铸钢铸造搞不定。最后用厚钢板卷了个筒子焊接的。不符合要求的工艺,让人心里没底啊。

“坩埚,就是用极耐火的材料所制的熔化罐。材料用难熔化的粘土、石墨、瓷土、石英都行。”

“其中石墨我在煤矿开采的时候就告诉井下作业的工人注意收集了,早都准备了很多了,你要多少都有啊。”

“加工难度高吗?”

“不费劲。结晶石墨熔点沸点都很高硬度可是不高,有了大块结晶石墨,我能搞定。”

“那你就费心帮我弄一个吧。还想搞个轧辊以后出钢搞连铸呢,说是修铁路,没有钢轨呢。”

“好了,你放心吧。别磨叽了。”

李正石老老实实闭嘴了。

上次因为一句话把萝卜老哥刺激得暴走,实在是过意不去了。

临走萝卜问李正石:“大宋和蒙古的战事进行得怎么样了?”

李正石叹息:不乐观啊。蒙古人从三个方向进攻大宋,大宋现在疲于奔命啊。

不是就在襄阳开战吗?还有别的战场吗?

蒙古人久攻襄阳不克,和大宋打成了僵持,怕大宋集中兵力救援襄阳,

又派了大将乌良合台自四川迂回进攻灭了大理国从云南出兵杀进湖南牵制宋军,宋军几十万大军被牵制在湖南不能救援襄阳。

蒙古将孛鲁率领汉人将领李全杨妙真及其部众从淮东方向也对大宋发动了进攻,淮东方面的几十万大宋正规军和民兵也是动弹不得。

三面受敌的大宋,对蒙古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

现在的情况是,蒙古人西征以后,几乎纠集了来自全世界的武装力量蒙古人色目人北方汉人,从多个方向对大宋发动了旷日持久的疯狂进攻。

大宋虽然富有,前线的军民作战也很英勇,现在也已经开始有招架不住的迹象了。漫长的防线一旦被撕破一个口子立刻就会发生全面的总崩溃。

“萝卜,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加油吧。”

“嗯。一起加油吧!”

黑龙寨的穿越者召开了一次临时班会,李正石和司天道向同学们通报了最近宋元战局的发展,同学们都紧张起来,改变了以往在现代社会养成的懒散的习惯纷纷投入到紧张的建设练兵活动中去。会议决定:

由萝卜负责主持道路修建和矿山开采,李正石负责工业建设。王大军负责训练庄客民兵,司天道负责情报和内部保卫。

萝卜的工作效率是一如既往的高,虽然舍不得动用工程机械。修起路来还是很快。

按照萝卜设计的路线,第一条路修到采石场,岭南常见的红砂岩萝卜看不上眼。黑龙寨附近出产的红砂岩的因胶结物质和风化程度的差异,其强度的变化很大。

多数红砂岩在挖掘或爆破出来后,受大气环境的作用可崩解破碎,甚至泥化,这样垃圾的材料,就是用来修路萝卜也不愿意用。

萝卜选了一处花岗岩山体的小山剥离地表爆破开采花岗岩,用一台穿越时带来的颚式破碎机生产碎石,就近取土修起路来。

那修路的速度让人不由得联想起后世天朝经常搞的那些献礼工程来。

露天矿的开采有工程机械和炸药,进行起来很简单。剥离地表无非就是把覆盖在矿体上部及其周围的浮土和围岩剥去,把废土石运去修路。然后从敞露的矿体上直接采掘矿石。

地下开采的锰矿和铁矿有先前开煤矿的经验也没遇到什么技术瓶颈。

矿脉埋藏不深的矿脉,搞定地质勘探以后打矿洞开巷道采矿如同探囊取物一般。

早些时候,李正石已经在黑龙寨工业区建了选矿厂,穿越时从那些小矿山拆迁带来的的选矿设备还能用。

经过粉碎、磁选、烧结的过程,铁矿石变成了富集过的矿粉球团,堆积在仓库里;焦炭和石灰石也准备得很充足,就等着砌筑好高炉以后开始炼铁了。

第三十七章高炉炼铁

准备就绪,李正石就开始准备大炼钢铁。可以说黑龙寨在前期所做的一切工作几乎都是围绕着钢铁展开的。李正石和他的同学们虽然早就制定了要炼钢铁的计划,可是这些初出茅庐没有多少知识和经验的年轻人,没有人真正知道知道“建设一个小完整现代工业体系”意味着什么。完全就是靠了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虎劲和“无知者无畏”的愣劲,在埋头傻干。

到现在为止,还真让黑龙寨的这一群傻丫头傻小子们干成了不少事情。

修水库开煤矿都是如此,靠了有限的资料和资源冲进自己以前一无所知的领域去完成以前甚至都无法想象的高难度的工作。能不能成功很大程度还是要靠运气。

现在看起来黑龙寨的这一群傻丫头傻小子们的运气一直很好。

就李正石来说;自从丢掉了那个需要经常对之撒尿的虫洞以后,在现代社会遇到的那些倒霉烦恼的事情就再也没有来困扰过他。

看起来,不等不靠,凭自己的力量埋头苦干,还是能改变一些事情的啊。

后世有一位文学家说了::“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黑龙寨的穿越者们自穿越以来就一直在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不是为民请命,不是舍身求法,只为了能够在这个大宋时空生存下去。不被劫掠,不被奴役。

说起来,刚穿越的时候,黑龙寨的穿越者们中间,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人才。那个时候黑龙寨的这一群傻丫头傻小子们顶多就怎能算是一群可造之才。【。 ﹕。电子书】

经过了穿越以后的一番磨练和持续不断的学习,现在倒是有一点点人才的意思了。

这样的一群人现在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地炼起钢铁来了。

除了李正石和萝卜,穿越者们中间,几乎没有人进过钢铁厂的大门,除了资料以外,对于怎么样炼铁炼钢,一点知识都没有。

李正石在穿越以前倒是去钢铁厂参观过,可是看别人炼铁炼钢和自己动手,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虽然心里没数,硬着头皮,也必须想方设法把钢铁搞出来。没有钢铁,什么“建设一个小完整现代工业体系”的目标那就是浮云。只能是拼命硬干了。

为了建造炼铁高炉和炼钢的平炉,需要大量的耐火砖,李正石修了一座窑烧造耐火砖。

弄得萝卜吐槽说。老子造炼焦炉的时候耐火砖都是捡以前拆迁用过的。手套磨破一大堆,杯具了。说啥是再不肯来主持炼铁高炉的砌筑了。

只能是李正石自己领了一些工程组的技术人员领着大宋工人砌筑炼铁高炉。

还好,萝卜答应帮忙把关挑错,萝卜造炼焦炉的时候的那些砌炉工还能用得上,李正石才不是太担心建造出来的炼铁高炉能不能用。要知道炼铁高炉是要承受高温的东西高炉反应产生的的高炉煤气还是有毒危险的气体,一旦发生什么垮炉塌炉高炉爆炸之类事故,那就只能彻底杯具再穿越一把了。

李正石把黑龙寨新建造的炼铁高炉的日产铁量定在100吨,这大致相当于近代在1890年汉阳铁厂的水平。

没办法啊,高炉炼铁是连续生产,炼一吨铁需要2-3吨原料,黑龙寨全部人马都去开矿一天开采200-300吨炼铁原料也是疲于奔命了,以现在的黑龙寨原料供应的水平只能搞这样规模的迷你高炉了。

如果能实现连续生产,就凭一座高炉一年的铁产量就可以超过三万吨。

按照现代学者的研究,北宋时期整个大宋的铁产量估计在3。5-15万吨之间,超过工业革命以前整个欧洲的铁产量的总和。

到南宋末期,连年战乱,经济破坏严重,北方重要的产煤区和矿冶区沦落敌手,大宋的钢铁工业规模严重萎缩,有可能连3。5万吨的铁产量也达不到了。

黑龙寨这样的一座高炉一年的铁产量就可以比得上整个大宋的铁产量了。

在现代社会,日产铁量2000吨的炼铁高炉只能算是小高炉落后产能。属于被淘汰的范围。李正石当初收购这座高炉的时候几乎是被人家当作傻子冤大头看待的。

可是在当前的大宋时空,黑龙寨的这座日产铁量100吨的袖珍高炉就已经可以用匪夷所思来形容了。李正石想象高炉建成投产以后带给大宋人的冲击和震撼,不由得偷偷笑了一把。

不过建造高炉的过程可就让李正石笑不出来了。

炼铁高炉的横断面为圆形,用钢板作炉壳,壳内砌耐火砖内衬。高炉本体自上而下依次分为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都是用耐火砖一块一块垒砌起来的,为了保证质量,李正石几乎是一块一块地看着砌砖,算是知道了萝卜老哥为什么再不肯来主持高炉砌筑了。

好在,炉壳倒没有太费心思,石小飞虽然不愿意再出手,但是她的几个电焊工徒弟都已经学得差不多了。要说大宋的工人还真是聪明啊。

主持高炉砌筑,这叫一个累啊。

如果不是为高炉加热鼓风的那座新型陶瓷蓄热式高炉热风炉安装调试顺利,李正石死的心都有了。

就这样搞定炉顶的那些高炉炉顶设备也够李正石这个学机械的小菜鸟受的了,更别提冷却设备了,李正石真怀疑自己是不是穿越主角了,不带这样虐主的啊。

那些布料器除尘器啊的弄得人真是头大了。好歹算是安装调试好了。还得培训操作人员,一切都得自己这个大寨主亲力亲为。这个老板当得真是失败啊。

总算穿越者们给力各个关键岗位的领导者还是穿越者们担任,如果都是大宋人管事,李正石还真不能放心,现在连女生都用上了还是人手紧张。

没办法啊,才六十个人,女生也不再嚷嚷着要优待优先了,就算是干活也比去给蒙古人挤马奶去好啊。

高炉试运行的时候,李正石拒绝了把全体穿越者都召集到一起搞个仪式的提议,毕竟新造的高炉,能不能安全运行,李正石自己也心里没数,李正石可不想出事来个一锅端。就是现代时空高炉事故也是很多的,有危险的事情还是自己扛着吧。

砌筑高炉的灰浆早都干透了,暖炉也完成了,高炉内衬的耐火材料加上钢铁炉壳的强度,足够抵御一般的崩料了。

李正石不认为自己会倒霉到第一次玩炼铁就会遇到高炉煤气爆炸这样的倒霉事,所以还能气定神闲指挥装料。

高炉装料是高炉炼铁四大工序之一,高炉炼铁需要的几种原料中:提供铁元素的铁矿石,提供热量;提供还原剂并作料柱的骨架保证料柱强度的焦炭,使炉渣熔化为液体去除杂质和有害元素,作为熔剂和造渣剂的石灰石都需要定量分批加入,

“装料技术关系到高炉的产量和出铁质量”李正石对身边的大宋工人说,大宋工人一个个懵懂点头,按照李正石的要求把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碎块送入料车倒进料斗,经由胶带机的传送带沿着斜架源源不断输送到炉顶,再经由布料器的小料钟大料钟布撒进高炉内部一层层直堆到炉喉的高度。

“开动热风炉。送风。”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