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帝国风云录-第2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虎请他解释一下。

“打仗要粮食,要武器,要民夫,说到底就是要钱,但这几年,宋军先是在西北打,然后在江南打,现在又北伐,要打幽燕,动辄就是调用十万、二十几万的军队,我们可以算算,这几年大宋打仗花了多少钱。”宇文虚中苦笑道,“粗略估计,至少打掉了两亿贯到三亿贯,也就是说,大宋最近三四年的赋税收入全部用来打仗了,但大宋除了打仗就没有其它的开支吗?有,最大的开支就是赈济和修缮河渠。自从四年前黄河决堤后,大宋灾祸不断,水灾旱灾年年不断,大宋这几年用来赈济和修缮河渠的钱至少也有一亿贯。”

“使相,大宋一年的赋税收入大约为八千万贯左右,请你算算,大宋国库还有没有钱?没有钱怎么办?简单,盘剥百姓,苛捐杂税,想尽一切办法从老百姓头上挖钱,敲骨吸髓。比如这次为了北伐,朝廷就利用各种借口,甚至逼着百姓纳钱买役,计口出钱,一次性就收了六千万贯。”

“六千万贯是不是很多了?的确很多,差不多大宋一年的赋税收入了,但只够十万大军打两仗。北伐如果打赢了,那还能交待得过去,打输了那就血本无归。最终受害者是谁?是百姓。百姓是国之本,你把一国之本逼上绝路,你这个国就危险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宋江方腊之祸已经初显危机之端倪,北伐之后,恐怕宋江方腊之祸将愈演愈烈,所以,我一再对官家说,我不是不支持北伐,而是不支持现在北伐,北伐需选择一个正确的时机发动,否则必受其害。”

李虎受教,想了很久,他问道:“你说我在大同的时间不多了,我深表同感,但我想知道,你认为我在大同能待多久?”

“你的敌人不仅仅有契丹人,女真人和党项人,还有大漠上的阻卜人、敌烈人和乌古人。”宇文虚中说道,“契丹人不行了,国祚将亡,大漠上的蕃族势必乘势而起,因此,我认为你在大同的时间最多也只有两三个月了。”

李虎神情一凛,马上问道:“可有对策?”

“如果联辽抗金,问题就能解决了,但这办法不行,宋军要北伐了,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联夏抗金。”

“联夏抗金?”李虎惊讶地问道,“和党项人联手?”

第七十八章 神秘而强悍的西夏

李虎对西夏很陌生,他对这个王国的了解最初来源于老爹的故事,但也就是个蛮荒小国的印象而已,直到义军进入西京道作战后,他才从山后人的描述中知道了大夏国和它的统治者李氏皇族。因为西京道毗邻大夏,再加上辽国已经岌岌可危,不难预见到这个神秘的西陲王朝即将加入到代北战场,在瓜分契丹人的盛筵上分一杯羹。由此李虎才开始重视它,了解它,但因为军务缠身,时间有限,他对大夏国的了解只有一鳞半爪。

现在宇文虚中提出联夏抗金之策,以确保大同和山后九州的安全,李虎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因为不熟悉大西北而疏忽了大夏国。义军若想在代北立足,强大的敌人不仅仅只有女真人,还有那数百里之外的党项人。

李虎虚心求教,询问大夏国的事。

宇文虚中和李纲随即给李虎详细介绍。

大夏国位于大西北,宋人称之为西夏,这是一个以党项族、汉族和吐蕃族为主的王国,疆域方圆数千里,至今为止已经立国七十余年。

党项族世居青海东南部,据说其先祖是羌人,而大夏皇族却是鲜卑人,是大魏(北魏)皇族拓跋氏的后代。党项人自隋唐时起内附中原,首领拓跋赤辞受唐王朝赐李姓。

唐初,党项人受吐蕃威逼,请求内迁,大唐皇帝同意了,于是自青海向西北方向大迁移,历经百年才逐渐稳定下来,并形成了以夏州(陜西靖边线)为中心的平夏部,庆州(甘肃庆阳县)陇山以东的东山部和横山地区的南山部等聚居地。

唐末,党项人因剿黄巢有功,受封夏州定难军节度使,统辖夏州等五州地区,进爵夏国公,首领复赐李姓。两百年来,他们一直统治着甘肃一带。

宋初,太祖削藩,迫使其献出夏、绥、银、宥、静五州领土,威胁到党项人的生存。这时,西夏王朝的奠基者李继迁出现了。他当时是夏州定难军管内都知蕃落使,得知大宋削藩,随即举旗叛宋,并结援辽国收复五州,寇掠大宋,打下了一大片疆土。他的儿子李德明继位后,采取倚辽和宋之策,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同时向辽,宋称臣。辽、宋也各为其利,对李德明竟相封王进爵。

李德明死后,其子李元昊继位。李元昊实施了一系列振兴策略,去除了唐、宋赐姓,改姓嵬名。七十多年前(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十月十一日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李元昊遣使到宋,要求大宋皇帝正式承认他的皇帝称号。宋夏战争随即爆发。李元昊很厉害,在好水川和三川口连败宋军,仁宗皇帝无奈,只好册封元昊为夏国王,承认党项人的割据地位。同年辽夏战争爆发,契丹人想趁火打劫,结果也被击败了。

于是,天下形成了宋、辽、夏三足鼎立之局面。

西夏的疆域东临黄河,西界玉门关(今甘肃敦煌西小方盘城),南接萧关(今甘肃环县北),北抵大漠,辖地二十二州(包括今宁夏及陕西北部、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实力强悍。

李虎听得津津有味,至此才对西夏有了个清晰的认识,但他对西夏的历史不感兴趣,他最关心的是西夏有多少军队,如果西夏对代北用兵,它能动用多少军队。

“正常情况下,党项人可以动用十万到十五万军队攻打代北。”

宇文虚中这句话刚刚说出来,李虎就傻住了。在他的印象里,党项人大概和阻卜人差不多,有个几万军队不得了了,哪知宇文虚中一张嘴,就是十万以上的军队,这让李虎意识到自己在代北策略上出现了严重错误,自己的主要对手不仅仅是女真人,还有这个和大宋断断续续打了几十年仗的党项人,这个对手甚至比女真人更可怕。

宇文虚中随即说到了西夏的制度。

西夏的律制深受大宋的影响,官制、军制等各项制度基本上模仿大宋。

西夏的中枢由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和御史台等机构构成,其中枢密院是西夏最高军事统御机构,下设诸司。

西夏的军队由帐前侍卫亲军、擒生军和地方军三部分组成。帐前侍卫亲军由质子军、皇帝卫队和京师卫戍部队。质子军五千人,号称“御围内六班直”。皇帝卫队又叫铁骑卫队,重甲骑兵,三千人。京师卫戍部队,两万五千人,并配有七万名随军杂役,这些杂役其实就是卫戍军的预备军。

擒生军人数约十万,是西夏的精锐部队,其主要任务是承担攻坚和机动作战。这支军队的士卒都是在历次战斗中生擒的敌军俘虏,都是党项人的奴隶,故此得名。

西夏的地方军分左、右厢,由十二监军司统领,大约五十万军队,其兵种主要是骑兵和步兵,而骑兵是主力,尤其以“铁繇子”著称的重甲骑兵最为精悍。其步兵号“步跋子”,多在作战中配合骑兵作战。炮兵号“泼喜”,装备有轻型抛石机,又叫旋风炮,战斗中立于骆驼鞍上,发拳头大小的石弹攻击敌人。

西夏军队主要是戍守京畿和防御宋辽,所以在西夏都城兴庆府附近驻有十五万军队,在宋夏边境常驻十万军队,在辽夏边境常驻七万军队,还有三万军队在西境,以控扼西蕃和回纥诸族。

“六十万大军?”李虎骇然惊呼,根本不敢相信。帐前侍卫亲军三万三,擒生军十万,地方军五十万,西夏竟然有六十多万军队,匪夷所思。

李虎冒冷汗了,他的代北之策不是有错误,而是错得离谱了,他把女真人当作主要对手,完全搞错了。女真人目前的兵力保守估计应该在五十万以内,但女真人要分兵驻守京畿,要驻守上京、中京和东京,现在还要陈兵于古北口、松亭关和大灵河一线,如此算下来,女真人能调到代北的兵力最多不超过二十万。

义军有十五万人,加上大辽皇帝的军队也在大草原,三分互战,义军尚有一战之力。

然而,他漏算了西夏人,他完全没有想到西夏人的兵力竟然多达六十万。辽东大乱,西夏人肯定关注已久。记得当年耶律淳发动第三次东征的时候,还派耶律大石出使西夏,请西夏牵制宋军。这样推算,西夏人肯定一直注视着辽东,注视着代北。尤其是代北,因为毗邻西夏,因为水草肥美,州县富庶,党项人可能垂涎已久,看到机会来了,他们怎么可能视而不见,任由拓展疆土的机会白白丢失?

假如西夏人乘机发动东征,调用十万到十五万军队到代北战场,自己就是腹背受敌,大同的确难以保全。

义军和女真人有盟约,有共同的敌人契丹人,某种时候还有默契,即使翻脸了,但面对共同的敌人,双方还是有合作的可能,所以女真人不是主要对手,义军最主要的对手是西夏人。西夏是辽国的盟友,它出师有名,它实力强悍,它距离大同也很近,假若西夏人在义军激战草原之际,突然从黄河方向杀过来,奇袭大同,义军进退失据,必定败亡。

李虎再度想到了老爹的故事。

老爹的故事里没有自己,也没有辽东义军,如果老爹的故事是对真实世界的预测,那么自己和义军可能突然间就灰飞烟灭了。自己一直想不通,找不到灰飞烟灭的缘由,现在知道了,自己和义军是被党项人吞噬了。太可怕了,自己至今还不知道西夏军的厉害,而义军将帅们更是对党项人不屑一顾。不知道对手,轻视对手,不死才是怪事。侥幸的是,自己一直得到了上天的眷顾,这次也是一样,在自己即将北上大草原的时候,宇文虚中来了,老天把一个可以拯救自己的人送来了,侥天之幸,只是可惜的是,他来迟了。

宇文虚中以为李虎不相信自己的话,急忙解释。

“党项人保留了古老的部落传统,全民皆兵,凡壮丁,平时畜牧农耕,战时则参加战斗。西夏军队最小的编制是‘抄’,每抄由三人组成,主力一人,辅主一人,负担一人。”宇文虚中说道,“西夏六十万大军只是常备兵力,假如全国动员的话,至少可以集结八十万大军。”

“大宋和党项人互相征伐,已经近百年了,但大宋非但没有收复故土,反而丢掉了不少疆土,其中西北兵力上的劣势也是原因之一。”

“现在的西夏皇帝叫李乾顺,三岁登基,十二岁从母梁太后御驾亲征,率军五十万攻宋,十五岁时再从梁太后率四十万大军攻宋,十六岁亲政。亲政后,其整顿吏治,减少赋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励精图治,并采取联辽攻宋之策,屡屡寇掠大宋,夺取了大宋大片土地。”

“近二十年来,西北战事频繁,四十万西北军为了戍守边境,浴血奋战,而大宋也给西北战场上的巨大消耗严重拖累,国库空竭,负债累累,这一切,都和西夏皇帝李乾顺的联辽攻宋之策密不可分。”

“三年前,西北悍将刘法阵亡,十万西北精锐全军覆没,这给了西北军沉重一击,西北边境的形势更是岌岌可危,但就在这个时候,李乾顺通过契丹人的斡旋,主动议和大宋。此刻西夏人在西北战场上已经掌握主动,在兵力上也具有明显优势,他们却主动要求议和,为什么?”

第七十九章 以不变应万变

李虎可以估猜到李乾顺的议和目的,他要养精蓄锐,他要一展宏图。

李乾顺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皇帝,他既然有雄才大略,当然有非同一般的雄心壮志。当他知道大宋意在北伐收复故土,他肯定意识到西夏人的机会就来了。当宋辽激战之刻,当契丹人腹背受敌之际,党项人就可以出手了,南下可以打大宋,东进可以打大辽,不管打哪一头,大夏国都有巨大收获。

相比起来,现在打大辽最符合他的利益需求。大宋太强大了,而大辽已经倾覆在即,柿子当然要捡软的捏,不打契丹人还能打谁?

辽夏边境的天德军、云内州都在河套以西,水草肥美,是畜牧的好地方。东胜州包揽黄河东西两地,有草原有耕地,更重要的是,它是进攻大同和山后九州的必经之路,拿下了东胜州,西夏人就能打大同,就能南下打朔州,直逼太原,进攻大宋富庶的河东路。

西夏军一旦杀进河东路,再以一军攻打陕西四路,大宋必定顾此失彼,此刻宋军主力都在北伐战场,无力回援,于是西夏人极有可能攻取长安,占据大宋大片疆土。退一步说,西夏人即使不能打下长安,但拿下大同和山后九州,也是大大拓展了疆土。再退一步,西夏人即使打不下大同,至少可以确保天德军、云内州和东胜州,这也很好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李乾顺在关键时刻和大宋主动议和,给自己争取到了三年的休养生息时间,这对于西夏军队来说,足够了,他们已经蓄势待发了,很可能已经出发了。

宇文虚中的分析和李虎的猜测差不多。

“我在反对北伐的奏疏中曾经提到西夏人的议和,劝谏官家要小心戒备,不要鹬蚌相争,给李乾顺这个渔翁捡了个大便宜,但官家置若罔闻,不予理睬,认为西夏已经给大宋拖垮了,没有个五年十年恢复不了元气。”宇文虚中苦笑道,“官家完全理解错了,他根本不会想到,在西北战场上,损耗最大的是我们。”

“兵力上的损失我们就不说了,我们就来说说运输消耗。西北因为战争频繁,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赋税极少,前线大军和西北州县的钱粮物资大都从南方北运,每打一仗,粮草运输的损耗都非常惊人。相反,西夏人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们的运输路程很近,从国都兴庆府到前线,远者一千多里,近者则只有数百里,甚至一两百里。他们以马军为主,将士们带上干粮,来去神速,随时可以返回补充,这大大节约了运输消耗,从而也节约了大量的钱粮。”

“官家和宰执们认为大宋有钱,打得起这个仗,为了北伐,为了收复故土,竭泽而渔,不顾一切了。”

宇文虚中仰天长叹,“或许有那么一天,他们会发现,为了北伐而发动的西北大战其实不是拖垮了西夏人,而是拖垮了我们自己,到了那一刻,我们还能亡羊补牢,还能买一副后悔药吃下去吗?”

屋内一片沉寂。

李纲轻轻咳嗽了两下,然后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慢吞吞地说道:“目前的形势对大宋还是有利的。”他指了指李虎,“使相拿下大同,收复山后九州,已经占据了先机,只要我们力保大同不失,死守山后九州,不管是女真人还是党项人,他们都无法达到目的。”

“敌人太多了。”宇文虚中叹道,“现在的大同就象一块血淋淋的肥肉,它的血腥味引来了大漠上的一头头恶狼,接下来的厮杀非常残酷。使相即使有三头六臂,但如果没有大宋在钱粮武器上的援助,恐怕凶多吉少。”

李虎心中蓦然战栗,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冷战。老爹的故事果然没有错,本来我以为自己杀到代北,从死地跳到了活地,谁知我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选择了一个错误的地方,不但没有把义军带出活路,反而彻底陷入绝境了。早知如此,我还不如留在辽西,最起码不会有灭顶之灾。

“几年来,使相就是一股流寇,杀到那抢到那,所以能维持一支大军。到了辽西因为大宋开放了边境榷场,使相以战马换取援助,加上海上回易的收入,使相勉强支撑了两年多时间。”宇文虚中望着李虎,目露担忧之色,“到了云朔,使相因为占据了西京而获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