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窃国贼-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存果然说到了颜良:“颜良不愧河北名将的声誉,一天一夜率领两万五千步骑和一万辅兵疾行两百里……据我军斥候回报,颜良大军沿途队形严整,扎营有板有眼,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与我军相比也不遑多让,由此看来,颜良才是咱们此战的劲敌!综合方方面面,之前我有些疏忽对颜良的关注了。”
  “颜良确实不愧名将之名!”与颜良私交甚好的耿武由衷赞道。
  刘存含笑望着耿武:“文威(耿武字),除了担任我将府职务之外,你再多挑些担子,兼任新编第九师主将怎么样?”
  众人惊讶不已,逐渐熟悉青州军事务的赵云也不由睁大了眼睛。此前谁也没想到,主公会把装备最好而且中高级军官全都是武学院各级毕业生的嫡系部队交给耿武统率,如此的信任、如此的器重,大大出乎众人的预料。
  唯有提前得知此事的太史慈,以及即将担任第九师副将的翟趋一脸从容,两人都知道第九师将来定会成为常驻邺城的嫡系主力,被主公刘存寄予厚望,交给在冀州军民众中素有威望的资深将领耿武统领,无论从哪个方面衡量都非常合适。
  耿武已是满脸的震惊,心中又是感激,又是忐忑,面对含笑期待的主公,久久说不出话来。
  刘存再次笑道:“我已经决定了,天色放亮全军饱餐之后,由子义率领两个师和所有辎重继续赶赴邺城,并由子义和伯典(闵纯字)全权指挥邺城之战,我与文威以及第九师、亲卫营的两万三千将士暂且留下,好好与颜良打上一仗。”
  “文威你应该知道,第九师虽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但组建至今没有经历过战火的洗礼,所以,必须让第九师一万五千将士经受一次生死考验,否则决不能成为一支合格的军队。”
  耿武再也没有任何的犹豫,缓缓站起,来到刘存面前屈膝跪下:“属下愿为主公效死!只是担心能力有限,辜负主公厚望啊!”
  刘存哈哈一笑,上去扶起耿武,连声抚慰:“文威的能力有目共睹,若不是我死皮赖脸把你抢过来,此时此刻恐怕你早已被公孙先生赋予重任了……别忘了第九师中的不少尉官都曾听过你的课,都是你的学生,由你来带领他们,再有翟趋这样的猛将辅佐你,没什么好担心的,哈哈!”
  众人纷纷起立向耿武祝贺,闵纯更是为好友深感庆幸,这里面虽有主公刘存为赢得冀州民心而树立典范的意思在内,但着着实实也是一种沉甸甸的信任。



第二三〇章 天下大乱

  短短数日之间,袁绍、刘存、公孙瓒这三大势力发动数十万军队展开的司隶、幽州、冀州大混战传遍四方。
  刊行天下的《青州时报》、改版已半年的月刊《济南学刊》一改往日稳健中立之风格,均以特刊的方式,大篇幅报道了司幽冀地区混战的原因和激烈战况,详细地揭露了大汉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长期以来的逆行倒施、袁绍和袁术两兄弟企图自立为王的勃勃野心以及袁绍为了一己之私,勾结东部鲜卑破关而入、祸害万民的滔天罪行。
  两份在民间影响无比巨大的刊物,通过青州迅捷的军邮系统,迅速经水陆两路传遍四面八方,顿时引发天下一片哗然。
  民众担忧之余,无不对袁绍勾结东部鲜卑八千铁骑破关而入、荼毒幽冀的可耻行径表示了极大的愤怒,占据道德和法理制高点的刘存和他的青州军,迅速获得绝大多数民众的支持与拥护。
  已经被世家门阀和地主阶级的精英代表巧妙占据的琅琊书院,也无法逃脱命运的抉择,各派系之间固有的矛盾在短短数日间骤然爆发,两天一夜的大规模辩论之后,对袁绍及其身后的世家门阀极度失望的中立派,终于彻底倒向支持刘存、支持青州新政的改良派。
  在占据书院重要位置、而且师生总数早已超过半数的保守派打压和威胁之下,一千二百余名改良派和中立派师生,毅然收拾包袱,拜别无可奈何一直保持沉默的山长郑玄、学监邴原等恩师。然后成群结队。徒步前往改良派心目中的圣地济南大学继续深造。其中就包括朝廷三朝元老杨彪的儿子、素有大汉神童之称的杨修。
  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乱,中原大地是如何荒芜凄凉,老百姓又是如何地悲怆可怜,留在琅琊书院这个世外桃源的那些风流倜傥、夸夸其谈的士子名流,依然是夜夜笙歌,寻欢作乐,一点儿都没有危机感。
  而六年来城市规模扩大了十余倍、人口早已超过百万的琅琊城和周边各县,则是一片安逸繁华的景象。丝毫也没有受到琅琊书院分裂的影响。反倒是农工商各行业在大规模战争需求的刺激下,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春天,几乎所有的工坊、海港、码头、车行都在满负荷地运行,到处可见到忙碌的身影和开心的笑脸,似乎每个人都觉得战争距离自己非常遥远。
  就在一切都那么美好的时候,一个骤然传来的消息如大风般从南边传来,令所有安乐的人们忽然感到了震惊和害怕——
  九月初七凌晨,近在咫尺的徐州燃起了战火,深受徐州牧陶谦信任的大将臧霸,借换防之机突然杀入彭城。砍下了徐州军主帅曹豹等十余名将校的脑袋,率麾下三万人马冲进城中。将两万余守军尽数缴械,仅仅一天时间就控制了整座城池。
  传言驻守南城的徐州军大将糜芳已率领三万大军,日夜兼程赶赴彭城攻打叛逆臧霸,驻扎徐州北部边境的三万琅琊军,也在主帅王杞将军的率领下,于昨日上午兵分两路,直奔彭城,协助徐州军平叛。
  开阳王城的国君刘玺,也在愤怒之下发布了“剿灭叛逆、援助徐州”的战争动员令。
  ######
  九月初十,傍晚,下邳。
  风尘仆仆的琅琊军主帅王杞在徐州从事糜竺的陪伴下,匆匆进入州府后院,探望重病缠身卧床不起的徐州牧陶谦。
  当陶谦的两个儿子把王杞领到病床前时,早已有心理准备的王杞也禁不住吓了一大跳,病床上的陶谦双目紧闭,瘦骨嶙峋,身体和四肢似乎都缩小了一倍,哪里还有昔日的半点儿风采?
  要不是王杞看到陶谦额头上熟悉的肉痣和两颊的老人斑,恐怕都不敢相信床上躺着的就是陶谦本人。
  “将军请见谅,前日听到彭城传来的噩耗后,家父大叫一声,接着呕血不止,没等晚辈和元化先生(华佗)上前搀扶就颓然倒地,到现在也没有清醒过来,唉……”忠厚孝顺的大公子陶商已经知道自己父亲挺不了多久,伤感之下,再次流下痛苦的泪水。
  王杞点了点头,随即问道:“华神医呢?他怎么说?”
  陶商擦去腮边的泪水,哽咽良久,连连摇头:“元化先生也回天无力了……今天午时才带着服侍家父数月的两名高徒离开下邳城,临行前无奈地告诉在下,家父最多只能再熬三天,吩咐在下兄弟尽快准备后事……可是……可是直到现在,家父都未能醒来,恐怕连句话都等不到了,呜呜……。”
  王杞和糜竺听了非常难过,将痛哭流涕的陶商兄弟扶出病房,边走边低声安慰起来,王杞还特别转告了自己的主公车骑将军兼冀州牧刘存的问候,郑重承诺全力支持大公子陶商接任州牧,统领徐州。
  陶商兄弟感激不已,知道王杞和糜竺立刻就要带兵攻打臧霸,夺回彭城,当下强忍热泪频频致谢,恭恭敬敬地把王杞和糜竺送到百官云集等待消息的州府大堂之外,再次深深弯下腰,齐齐行了个大礼。
  王杞和糜竺唏嘘不已,骑上马,直奔城西大营,见过两名禀报军情的都尉之后,立刻拿出地图,紧张展开商议。
  “是这儿,舍弟的挺进速度太快了,如今距离彭城仅为五十里,令我担心啊!”糜竺指着地图上吕献之北的夏庄路口,低声说道。
  王杞沉思片刻,很快做出立即出发的决定:“子方贤弟知道目前的局势和我军各部的行军路线,应该不会孤军冒进……估计这个时候,翟越的第四师离他已经不远了,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咱们立刻追赶吧!”
  “愚兄麾下一万将士已经用过晚饭,略作休息,哪怕连夜行军,也能在明日午时之前追追赶上他。”
  “好!就这么办……小弟立刻传令下去,粮草辎重立刻起运。”
  糜竺说完便转向肃立门边的两名心腹校尉,细细叮嘱良久才目送两人离去,心里却一个劲儿地担心弟弟糜芳,默默盼望他不要轻敌冒进。
  ************
  ps:双倍月票就要结束了,大家检查一下,看看还有没有没投的月票,支持《窃国贼》,感激不尽!(未完待续。。)


第二三一章 鸠占鹊巢(上)

  距离徐州一百五十里外的糜芳,已经停止前进,扎下营寨,巡视一圈后立刻命令麾下校尉返回各部,让一天一夜疾行了一百八十余里的三万将士尽快埋锅造饭,好好休息一晚再做主张。
  数名校尉刚刚散去,两名斥候快速冲入尚未竖起的营门,策马来到糜芳前方两丈,翻身而下:
  “禀将军,属下已与琅琊友军斥候取得联系,翟越将军的琅琊军第四师行动迅速,下午未时便已抵达北面的房亭扎营,距离我军不到五十里……”
  “据友军斥候所言,一路上他们没有遇到任何叛军,他们前方三十里内也未发现叛军斥候,最后说若是有什么消息,一定会立刻与咱们通气。”
  有了友军的消息,糜芳非常高兴:“很好!辛苦了,交接完毕就下去休息吧。”
  糜芳返回营帐写下信函,派亲卫急送后方的兄长糜竺和琅琊军主帅王杞,匆匆用过晚饭立刻召集麾下将校商议对策。
  众将校听完糜芳的战局通报,顿时脸露笑容,信心十足,纷纷笑言有强悍的青州军三万将士助战,总计六万人马再也无需担忧了。
  副将吕由消瘦的脸上却没有任何喜色,他反反复复权衡过后,示意大家安静下来:“将军、诸位,虽然琅琊友军第四师距离咱们不到五十里,身后还有琅琊军主帅寿山将军亲率万余精锐赶来,但我觉得……似乎北面的友军并没有和咱们合兵一处的意思,搞不清楚他们想与咱们一南一北互成犄角呢。还是打算孤军直入兵临彭城城下?”
  众将校细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不由得全都望向沉思不已的糜芳。
  糜芳抬起头笑道:“想必大家已知道琅琊军和青州军自成体系的师旅编制,我这里就不多说了,现在单单只说这个第四师的具体情况,也好让大家心里大致有个数……”
  “北面友军是琅琊军第四师,该部是琅琊军中战力最强的主力师,领军主将是大家都熟悉的猛将翟越,此人善于长途奔袭,善打恶仗。他麾下官兵总数为一万六千人,其中步卒一万,骑兵五千,斥候营五百精锐,大多是从军三年以上的老兵,各级军官约五百人,其中近半毕业于大名鼎鼎的城阳武学院,哈哈!”
  “刚才以行(吕由)的分析提醒了我,我估计翟越将军之所以没有与咱们汇合,估计是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很可能会在明日上午直逼彭城而去。”
  “难道他就不拍孤军深入遇到埋伏?”一位身材高大拥有满脸络腮胡子的校尉大声问道。
  糜芳笑着解释道:“他肯定不怕!据我所知,无论是琅琊军还是青州军。从建军开始就极为重视情报和斥候,每每行军都会派出十余小队的斥候前出各个方向侦查或潜伏,所以每次都能先于对手掌握主动,我想,善于奔袭的猛将翟越恐怕会做得更好。”
  “还有就是,以翟越第四师的强悍战力、精良装备和独特的作战方式来看,除非遇到超过自身两到三倍的敌人伏击,否则谁也围不住他,仅是他麾下的五千骑兵就能让对手头疼不已了。”
  吕由频频点头:“这么说来,咱们北面的友军看来是要抛开咱们自己干了,那么,咱们怎么办?是不是暂作停顿,等候糜大先生和寿山将军到来再说?”
  糜芳自信地摆摆手:“不!这么说咱们也是徐州的军队,可不能让友军给比下去了,何况咱们拥有三万将士,身后还有家兄和寿山将军率领三万余精锐很快到来,在这样有利的条件下,难道咱们还不敢主动出击吗?”
  众将校一听顿时热血沸腾,稳重的吕由想了想也点头同意了。在他看来,臧霸的叛军顶多也就五万人,哪怕赶出来应战或是企图设伏,也要留下不低于一万的军队镇守刚刚夺得却人心不稳的彭城,满打满算最多只能来四万。
  以本军三万余众的优势装备和良好士气,哪怕无法给臧霸叛军以沉重打击,也能做到相互对峙或全身而退。
  可是,无论是糜芳还是吕由此刻都不知道,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的臧霸不但已经主动出击,而且已经悄然来到了他们西面,臧霸及麾下三万精锐此刻就潜伏在他们前方十里的两侧山丘之后,全体躺下默默进食,默默休息,悄悄张开一张大网耐心等待战机。
  ######
  一夜无话,第二天清晨。
  随着糜芳“五更造饭,天亮拔营”的命令一下,其麾下三万两千将士没有丝毫折扣地予以执行,开出营门的将士武器精良,盔甲整齐,队形严谨步伐有力,体现出来的良好军纪和士气,远在所有徐州军之上。
  主帅糜芳与麾下将校都为此感到很满意,却不知道巨大的危机距离队伍前方不到十里地了。
  半个时辰之后,策马跟随在大队人马中部的副将吕由还没接到前出斥候的禀报,心中顿觉忐忑不安,沉思片刻立即打马加速,赶上前方意气风发的主帅糜芳,低声说出自己心中的担忧。
  糜芳哈哈一笑,望了一眼朝阳普照白云悠悠的晴朗天空,再遥指前方大道两旁低矮的山丘和野草萋萋溪流纵横的地形:
  “天气晴朗视野开阔,沟河遍布草木低矮,如此地形怎么可能让叛军设下伏击?不过,斥候至今尚无音讯确实值得注意,不如这样,全军连续行军几近一个时辰,差不多也该略作休整,等走过前方这片矮丘就停下吧。”
  边上两名校尉一个大声笑说吕由太过谨慎,另一个说出身盗匪的藏霸突然得了粮草堆积满仓、佳丽满街都是的彭城,此时恐怕还没起床呢,戏谑的话语引来边上行军的将士们哈哈大笑。
  目的达到的吕由毫不生气,大度地一笑便打马向前,亲自赶往队伍前方下达准备停止行军略作休整的命令。
  正是有了吕由的谨慎勤勉,毫无防备的糜芳及三万两千将士幸运地逃过了全军进入伏击圈的厄运——感觉越来越不好的吕由在全军尚未尽数通过方圆五里的复杂地形之前,果断下达了停止前进原地休息的命令。(未完待续。。)


第二三二章 鸠占鹊巢(下)

  东南三里,草木茂盛的山丘上。
  藏霸与数名校尉全都单腿跪地茅草丛中,严密观察糜芳大军的动向,蹲在几人身后的令旗官已经悄悄握紧了倒放在灌木丛后的大旗旗杆。
  山丘下,十八名袒露上身、强健壮实的鼓手也已拿起了硕大的鼓槌,神色严峻地肃立在一字排开的六面战鼓周围。
  “怎么忽然停下了?”
  “难道北面的伏兵露出了破绽?”
  心有不甘的臧霸止住身边校尉的低声议论,细细观察良久,终于下定决心,霍然站起,大声下达攻击命令:“举旗,擂鼓!你们几个跟我下去,乘敌军混乱之机,以最快速度率骑兵绕过南面的山丘,一举截断敌军的退路!能留下多少是多少,只要能活捉糜芳,就算逃走万把人也值了!”
  青色大旗在山丘顶部高高举起,山下十八名鼓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