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窃国贼-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唏嘘不已,黄琬更是愧疚,总觉得对不起素来鼎力支持自己体谅自己的刘存。
  黄琬担任青州刺史一年来,多次来到城阳郡巡查,多次前往琅琊书院,拜访里面的当代大儒和诸多故友,一开始听老友们说“换成我去干这个太守,绝对比不上刘子鉴”的话语,黄琬非常惊讶,后来亲眼看到安宁繁华商贾云集的夏河城、干净整洁秩序井然的东武城、阡陌连绵牛羊成群的枳城之后,黄琬终于相信了。
  每次踏入阳城郡境内,黄琬都能深刻感受到日新月异的可喜变化,前半年黄琬走过城阳郡十一县中的五个县,亲自进入一片片新垦田地间,倾听百姓对刘存发自内心的感激和爱戴,亲自前往纳税最多的各大工坊走访,看到了令他眼花缭乱的生产景象,满腹才华且颇为自负的黄琬终于折服,此后,哪怕刘存身上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哪怕一小撮人在他面前告刘存的黑状,黄琬都视而不见,在他眼里,刘存的缺点错误加起来,也比不上他为国为民做出巨大贡献之万一。
  所以,为人正直的黄琬每次写给朝廷的奏章中,对刘存治理地方的功绩予以高度赞扬,对刘存的施政能力和带兵能力极为推崇,可奏章递上半年有余没见回音,直到今年元月中旬,才等到朝廷迟来的回应:授予刘存“荡寇将军”衔,以表彰刘存在平定黄巾暴乱战争中的功绩。
  当时无论是陪同朝廷特使宣旨的刺史黄琬,还是接受嘉奖的刘存,反应只有一个——啼笑皆非!
  ************
  ps:下周裸奔,巨火求推荐和收藏!谢谢大家!


第七十八章 待价而沽(下)

  ps:谢谢真☆堕落骑士大大在书评区发表的真知灼见!谢谢豆天传奇、金沐灿尘、胡天八月8大大连续不断地赐予腊八粥、腊梅和打赏!谢谢所有书友宝贵的推荐票!你们的无私帮助对巨火是一个巨大的激励,感激不尽!
  巨火一定努力写作,报答大家的厚爱!鞠躬致礼!
  *****************
  “荡寇将军”是前几年朝廷才设立的一个将军职位,且不说这是个毫无实利的杂号将军军号,只说这一职位的颁授,本身就不合体制。
  大汉四百年来,从没有哪个皇帝随随便便将一个杂号将军的称号授予一个文官,还苛刻地要获得这个称号的刘存,尽快给皇上送去两对六尺高的水墨瓷瓶和两百瓶琅琊贡酒,因为皇上花三千万修复的南宫竣工落成了。
  邴原和刘晔深知刘存长年肩负的沉重负担,所以听完刘存罕有的诉苦,他们再也不敢提重建黔陬城了。
  糜竺猜测这是刘存故意为之,他知道刘存隐藏的实力有多深,仅是两个月一次的远航贸易,就能从三韩、辽东、辽西带回成千上万的黄金白银,而且移民三万的济州岛去年秋已取得粮食大丰收,岛上的养马场里各**匹和耕牛不下五万匹,加上最为贫困的枳城、东武、东安、东莞、诸城、蒙阴等县已经做到粮食自给,如今的刘存根本不缺钱粮。
  还有个不为外人所知的秘密。
  整个青州最大的储备仓库,就建在刘存的老巢珠山东麓,位于凤凰岗刘府与西面军营之间的大山脚下,那片隐蔽的仓库群里堆满了粮食、武器、盔甲和铜铁等原料。
  再有,天下最好的美酒并非如今的黄道山下琅琊商会酒坊酿制的“琅琊贡酒”和“琅琊玉液”,而是珠山凤凰岗下的刘府家酿,刘存款待自家兄弟的都是自家酒坊专门酿制的美酒,普普通通的黑陶酒瓶上一个字都没有,里面却装着天下最好的佳酿。
  而刘府酒坊产量最大、酒性醇烈的外销美酒,却是外人极少获知、取名土里土气的“琅琊烧酒”,十斤一坛,品相粗犷,可正是这种毫不起眼的烈酒,源源不断为刘存带来滚滚财富,该酒产量有限,除小部分供给琅琊军将士之外,绝大部分销往辽东和内战不止的朝鲜半岛。
  糜竺和刘存唇齿相连,利益攸关,因此,哪怕他知道其中秘密,也不会损害刘存的利益,相反,他准确抓住了刘存的心思,极为配合地摆出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让人看了以为刘存欠他很多钱似的。
  刘存看到糜竺的样子心里直乐,再看看唉声叹气的众人,知道目的已经达到,于是便巧妙地提出自己的条件:
  “刺史大人和诸位的担忧深有道理,再不修复黔陬城,不但影响地方行政,也会损害官府威严和朝廷脸面,只是目前本府财力窘迫,力所不逮啊!”
  “其次,黔陬城之所在确实不利居住,原因是地势偏低,动辄内涝,距离治所东武太近,距离东北方的北海国壮武县(今即墨市蓝村镇)和东面的东莱郡不其县(今青岛市城阳区)又太远,与胶水和沽水都不搭界,水陆交通极为不便,真不知道当初是谁选的地方。”
  大家立刻想起两年前流传开来的民间传闻,对黔陬城的坐向和风水心存恐惧,认为那是块死地,所以才会在几十年来连遭地震、火灾和水灾,最后在中平元年让黄巾军一把火给烧塌了。
  邴原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同样对黔陬城颇多诟病,因此他对刘存的意见持支持态度,虽然儒家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说法,但在他看来,黔陬城最初的城址勘定就是个错误。
  在建筑学方面造诣越来越高的刘晔非常同意刘存的意见,他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
  “与其在废墟上修建一座城池,不如另建一座城池省事,如今的建筑技术和各种材料已非往日可比,新建城池无论是规划还是勘测筑造,都会更合理,建起的城池也会更坚固,投入的资金也多不了多少,备受各界赞誉的枳城就是个很好的范例。”
  黄琬考虑片刻,和气地征求刘存的意见:“子鉴,要是黔陬建座新城,你认为建在何处为好?”
  刘存如实回答:“黔陬老城东北方向二十里的胶水支流墨水南岸,有一片方圆十余里的荒芜之地,这片地域南面是郁郁葱葱由东至西延绵八里的矮山丘,可挡住海上劲风,山丘与墨水之间地势较高,宽广开阔,水源丰沛,若在那片山水之间筑城,不但宜人宜居,而且非常利于城防,还能开垦东西两面和墨水北岸数十万亩荒芜之地。”
  “顺墨水而下,能进入宽阔平缓的胶水,水路陆路均可抵达高密(今高密西南井沟镇)等县;东面十余里就是沽水,有河道与之相连,逆沽水而上,水路陆路连通东莱腹地邹卢(今莱西市),顺沽水而下能入南面大海,只需建个河口码头,船只即能直航琅琊湾,乃至徐州东海沿岸和渤海之滨,四通八达,非常便利。”
  众人大感兴趣,黄琬立即转向另一边的筑城大师霍坚:“先生以为如何?”
  霍坚拈了拈下巴的长胡子反问:“那片地方属于哪个县管辖?”
  刘存回答:“属于黔陬地界,过了胶水属于东莱郡,大人可是担忧地界纠纷?”
  黄琬摆摆手:“不管属于哪个县,都在我青州范围之内,哪怕稍有越界,本官只需协调双方即可,何况那是两郡之间的荒芜地域,又在黔陬县界之内,本官相信没人会说三道四的,只需上奏朝廷呈明详情即可,子鉴大不必有何顾虑。”
  霍坚点点头:“回大人,子鉴大人说的那个地方,在下颇为熟悉,如能筑城并开垦周边荒地,将是个得天独厚的丰腴之地,养活五万人毫无问题。”
  “唯一缺陷是,那片矮山至墨水之间虽然开阔,但低矮山丘零星分布,若要筑城,人力投入会比之前的枳城修筑多出近倍,虽有就地采石的便利,但工期恐怕会延长至一年,甚至两年。”
  黄琬略微盘算便大精神大振,可不知想到什么,转眼间又发愁了,他转向刘存期待地问道:
  “子鉴,如果本官获得朝廷准许,减免城阳郡北部四县一年赋税,你估算一下,何时可将黔陬新城建好?”
  刘存考虑良久:“估计要到秋收之后才能动工,虽然可用流民为劳力,但下官如今没钱啊!最快也要等到夏收之后,才能腾出些粮食挤出些资金。”
  黄琬立刻拍板:“那么就在夏收夏种结束后开工吧,本官委以子鉴全权,相关事务尽管便宜行事,此外,不管是黔陬的县令县尉的提拔任命,还是百废待兴的安丘、夷安、姑幕三县主官升降任用,子鉴只需列份名册交予本官即可,本官负责向朝廷保举!”
  刘存再次犹豫起来,北面的安丘、夷安(今高密市)、姑幕三县之所以依然破败不堪,完全是三地县令、县尉等官吏的无能和自私使然,刘存头疼的是,这些官员都是青州各大家族的代表,刘存不愿在大部分县份没有彻底安稳之前,贸然得罪青州各大势力,所以他一直对北部三个县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此刻听了黄琬的承诺,刘存便明白黄琬已经看出自己的苦衷,并力挺自己收回北部三县的所有权力。
  但刘存还是不想得罪青州各大世家,更不想给人留下独断专行野心勃勃的印象,所以略微权衡,便诚恳婉拒,把焦点转向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的黔陬城:
  “大人,北部三县的主官任命,还请由大人做主,但有所命刘存无不听从!至于黔陬新城,下官会竭尽全力,力争在明年元旦前后,为朝廷和大人筑一座新城。”
  黄琬霍然站起,向刘存深深致礼:“子鉴高风亮节,黄琬不如也!”
  刘存连忙跳起来回礼,上去将黄琬扶回座位:“大人,这些都是利国利民的事,为了圣上和朝廷,为了治下百姓,大人和在下所想不都一样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能祸福趋避之!哪怕荆棘密布,亦要勇往直前,这是为官一方义不容辞的责任啊!”
  黄琬非常感动,反复叨念刘存刚说的两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能祸福趋避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能祸福趋避之……子鉴,说得好,说得好啊!”
  直到这时,黄琬才理解郑玄和自己对酌时评论刘存的一番话:“刘子鉴仁厚豁达,厚重如山,能忍人之不能忍,能容人之不能容,假以时日,鲲鹏振羽,必将一飞冲天,翱翔九霄之上!”


第七十九章 潜移默化(上)

  如愿以偿的黄琬次日一早便离开东武,返回青州刺史治所临淄,刘存送走了急于返回珠山家中的妻儿,立即召集郡丞公孙沛、五官掾管宁、主簿国渊、督邮纪维、金曹(主管钱币及盐铁生产)韩漾、心腹谋士霍坚和田牧等人共商对策,留宿刘存府上的徐州从事糜竺应邀出席。
  会议的第一项议题,便是定下黔陬城的修筑计划,确定黔陬县的县令、县丞、县尉人选。
  看过刘存挂出的青州地图,与会者立刻发现,即将修筑的黔陬城向东北方挪动了二十里,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立刻突显,此城若是建成,即可西连东武,北控北海,南依枳城,东制东莱,一旦有变可依据此城迅速出兵,三日之内即可席卷整个胶东半岛。
  刘存看到大家不时望向自己,却没人询问或者点破自己的用心,干脆把大家请回座位,直接商议黔陬县令、县丞和县尉人选。
  公孙沛缓缓望向管宁:“幼安交友天下,身边人才济济,搭建黔陬县衙这个架子,还请幼安多辛苦一些。”
  管宁对年长自己十三岁的士林前辈公孙沛非常尊重,两人共事以来配合默契,交情日深,所以管宁不再谦虚,直接对上位的刘存拱拱手:
  “属下举荐琅琊书院博士、冀州平原王烈王彦方!彦方先生早年师从名师陈寔,精通经义,擅长律法,满腹经纶,目光高远,尤其可贵的是,彦方先生赤诚忠耿,刚正不阿,擅长刑名,审时度势,以主公之高远,对黔陬城之未来定然无比期待,因此,非彦方先生此等大才,不可胜任一方重镇之主官。”
  “属下深有同感!”
  霍坚去年以来,多次应邀前往琅琊书院整理和教授《墨经》,现兼任琅琊书院客座博士,他与去年同期抵达琅琊书院的王烈非常投缘,两人性格和年龄都接近,熟悉之后交往增多,相处非常融洽。
  众人齐声赞成,刘存心里却没底:“我和彦方先生没少接触,对他的品德学识无比钦佩,可我担心委屈了彦方先生,从不敢向他提请出山襄助之事,总想等我当上了青州刺史,立刻跑去请他出山,这样大家都有面子,可如今我还是个区区太守,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当上刺史,而彦方先生不喜美酒,不爱佳人,醉心学问,传道授业,我都不知该如何引诱他过来啊!”
  众人哈哈大笑,国渊笑完大声说道:“主公不用苦想了,只需属下将主公这番话一字不漏地传进彦方先生耳朵里,彦方先生定不会推辞。”
  “当真?”刘存惊喜不已。
  国渊含笑点头:“当真!不过,尚请主公赐下一物,让属下拿去给彦方先生做聘礼,他就喜欢这东西。”
  刘存连忙表态:“除了老婆孩子,子尼尽管开口。”
  众人又是大笑,持重如公孙沛也捂住嘴巴乐得不行。
  国渊指向刘存身后古朴稳重的铁木架子:“别的都不要,就要主公身后架上之物。”
  众人一阵低呼,那可是刘存爱不释手的绝顶宝器,国渊此举无疑蕴含着令人浮想联翩的深意,大有考验主公刘存的韵味,因此,大家都在紧张地盯着刘存,看他如何应付。
  谁知刘存二话不说,转身拿起架上的五尺宝剑,大步走到国渊面前,郑重地双手托起,缓缓送到国渊面前:“子尼,拜托了!”
  众人一片动容,无不为刘存求贤若渴的情怀和宽厚豁达的心胸所感动,公孙沛心中对刘存的坚毅果断非常欣慰,不由得频频点头。
  国渊感慨地接过宝剑,深鞠一躬抬起头:“请主公静候佳音吧!属下和幼安兄这就赶赴琅琊台。”
  “请主公放心,彦方先生只需看到主公慷慨相赠的宝剑,定会欣然出山辅助主公,彦方先生满腹经纶,满怀忧国忧民之心,时常哀叹人心沦丧,万民倒悬,嗟叹生不逢时,有心无力,如今主公为彦方先生开拓硕大一片施展平生抱负的天地,彦方先生岂不感铭肺腑?岂不挺身而出实现其平生志向?”管宁非常自信地说道。
  刘存高兴地点点头:“代我向彦方先生致歉。”
  管宁和国渊齐声答应,拿着宝剑快步离去。
  刘存回到座位上,瞪了一眼下首乐哈哈看戏的糜竺,迅速转向自己的一群心腹:“还有件大事,也是咱们糜大人日夜牵挂寝食不安,不得不特意从下邳跑来的原因。”
  “子鉴,你就不能说话客气点?多没面子啊!”糜竺大声喊起来。
  众心腹哈哈大笑,对刘存和糜竺之间毫无斯文可言的相处早已见惯不怪,谁也没觉得有什么好责怪的。
  刘存不管糜竺的抗议,对众心腹大声说道:“枳县之南铁山西麓的造纸作坊已不堪重负,每月产出五万斤印刷纸、八万斤书画纸和二十万斤手纸,不够我城阳郡半月消耗,商会印刷工坊和琅琊书院的印刷工坊消耗最大,抱怨最多,两月来频频申请扩大造纸工坊,琅琊农工商学院和城阳武学院及两院附属印刷工坊开业之后,教学用纸和教材印刷成倍增加,也面临无纸可用的窘迫境地,加上天天守在造纸工坊等着运货的糜家商队小掌柜的贪得无厌,纸张空前紧张,仅有一个造纸工坊已无法满足巨大的需求了。”
  “主公,纸张虽然紧缺,可是能提供大规模造纸原料的地方不多啊!主公为何不建议子仲大人,在原料充足的徐州,修建个更大的造纸工坊?”
  负责农田水利和畜牧养殖的田牧不解地询问,他深入调查之后,已经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