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窃国贼-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早在五个月前,大汉宗亲、九卿之一的太常卿刘焉有感于天下叛乱四起,向朝廷提请恢复汉成帝时期的州牧制度,任命宗室或者重臣为州牧,理由非常充分,而且针对时弊:“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
  刘焉的提议,被朝中文武大臣认为是在朝廷和地方郡县之间,再增设一层权力机构,皇帝任命的州牧权力凌驾于地方太守之上,便于总揽各州军政大权,威慑不臣,防微杜渐,以到达安定百姓天下太平的统治目的。
  皇帝刘宏与朝廷文武百官经过数月讨论,再看到如今大汉天下暴乱四起,特别是前泰山太守张举和中山太守张纯的大规模叛乱,严重动摇了大汉王朝的政权,所以,皇帝和文武百官逐渐认可了刘焉的意见,并已开始制定相关制度,不久将会正式向天下颁布执行州牧制度。
  刘存和他的心腹们早已得到消息,一直以来都在为此日夜努力,就连刘存的大舅哥糜竺,为了刘存顺利上位,如今还在频频往来于琅琊与洛阳之间。


第九十八章 冀州来使(上)

  ps:第二更送上!求收藏!求推荐票!谢谢!
  ****************
  九月初一巳时,是公孙沛推算的吉日吉时,刘存的刺史府正式搬离临淄东门内大街,迁入城中央十字干道街口北侧的两座相邻院子。
  隔着十二步宽的北大街街口东面,就是焦和的那座外表雄浑内在幽静的齐郡太守府。
  刘存进入宽大气派的新府衙,并不急于前往自己的公事房和后院住处,而是到处看看,信步漫游,正在拆除两院之间围墙和低矮房子的工匠们见到刘存,并没有如临淄百姓那样停下致礼,而是亲切地对刘存笑了笑,便继续忙碌自己的事情。
  陪伴刘存漫步的管宁见刘存和诸多工匠的随和关系,禁不住感慨道:“当今天下,也只有主公和治下百姓,才会如同自家邻居一般和睦相处,恐怕只有三皇五帝的时候,官民之间才会如此率真啊!”
  “别感叹了,三皇五帝那时一个国家才多大点?恐怕和今天一个乡或者一个县差不多吧?乡里乡亲的,和谁摆架子去?对了,差点忘记问你,不就是拆除两座院之间的隔墙和杂物房吗?随便休整一下就行了,为何专门从琅琊把数百个技艺高超的匠师召来?至于吗?”刘存很不以为然。
  管宁立刻沉下脸:“堂堂一州之府,怎可如此随便?我等下属不是不知主公节俭,可在刺史府衙这件大事上,由不得主公做主,这不但关系到朝廷和主公的威仪,同样关系到我等众多属官的脸面。”
  刘存服输了:“好、好!听大家的,不过切不可太过奢华,原来的大门也挺好,不用再费心了,若是觉得不够气派,就把临街的两面围墙拆了,修两排夏河城那样的连体骑楼做铺子,然后租出去,每月租金能养活不少杂役。”
  管宁睁大了眼睛,马上抬起大袖遮住脸,痛心疾首地大声抗议:“老天!哪怕天下最最贫困潦倒的小小县长,都干不出这种有辱斯文浑身铜臭的事情啊!主公啊,你真的很缺钱吗?要不,主公发给属下每月十金的月俸,属下不要了,拿去给杂役吧!”
  周边亲卫和文书们禁不住哄然大笑,刘存没办法只好向管宁致歉,保证再也不提这事。
  管宁的脸色这才好看一些,高高扬起头,背着手向前迈步,看起来就像打赢一场大战的胜利者,与自知理亏唉声叹气的刘存形成鲜明对比,逗得周围侍卫文书笑成一片。
  刘存颇为恼火地四下扫视一圈,最后望向捂嘴笑个不停的新晋亲卫营都尉、自己的得意弟子徐岩:“不是让你汇总步骑各部的第三期学员名单吗?你来这凑什么热闹?”
  高挑清秀的徐岩连忙肃立挺胸:“禀报主公,驻扎平原郡各地的步骑军举荐的三十五名学员,现已核查完毕,均是此次河北大战中英勇杀敌立功受奖的官兵,符合我军武学院既定的各项要求,年龄均在二十五岁以下。”
  “把名单给我看看。”
  刘存接过名单一看,不由得露出笑容:“第一位竟是李劫这家伙啊,不错,有上进心!第二位高奂不是文向(徐盛字)麾下新提拔的骑兵营军候吗?好像才十九岁吧?”
  徐岩连忙回答:“主公没记错,高奂比属下小一岁,是从冀州河间举家逃到平原城的,他全家和所有逃难乡亲一样,过了大河便获得我军照应,高奂看到我军的装备和训练,立刻要求从军杀贼,后来在平原城的攻防大战中多次立下战功,文向兄在举荐书上评价高奂射术高超,曾独站城头连续挽弓三十次,射杀攻城的叛贼二十七人,博得全军喝彩,士气为之大振,还赞扬高奂知书达礼,胆识过人。”
  刘存满意地点点头,此时他根本不知道,他曾当面赞扬过的高奂,就是河间四将中的高览。
  高览本来打算把家人送到相对安全的临济姐夫家后,就去投奔正在大肆招兵买马的新任冀州刺史韩馥,结果刚进入平原城,即被琅琊军精良装备和严整军纪所吸引,等候官府安排后迁的两天里,他再次被徐盛麾下骑兵营和刀盾营的训练水平所震惊,征得父母的同意后,毫不犹豫报名加入琅琊军,很快在大战中脱颖而出,最后成为徐盛非常器重的骑兵营军候。
  “今天就下发通知,通知后面加句话,请获准入学的有功之士接到录取通知五日之内,赶赴临淄刺史府集中,我要宴请他们这些军中楚翘,然后再让他们赶赴东武进修。”刘存将看完的名单递给徐岩。
  “是!”
  徐岩接过名单放入腰间皮质文件袋,继续向刘存禀报:“冀州刺史韩大人派来军使求援,一行两人,赵叡大人派遣佐尉吕大人亲自护送,估计是先到祝阿前线求援,无法如愿才赶过来的,目前正在吕大人府上休息,随时等候主公召见。”
  刘存问道:“来使叫什么名字?”
  “年长的叫韩琚,年约三十五岁,颍川口音,体魄强健不失儒雅,声音洪亮不疾不徐,应是世家子弟出身,吕大人介绍他是郡都尉职务,另一位姓张的队率和我年纪差不多,孔武雄壮礼节周全,应该是护送韩琚大人过来求援的勇士。”
  徐岩回答很仔细,因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他深受刘存器重,秦义调任东莞县都尉之后,刘存随即提拔多谋善断的得意弟子徐岩接任亲卫营都尉职务,可见刘存对他的期待。
  管宁很快想起韩琚是谁,回到刘存身边详细介绍:“冀州河间被张举反贼攻破之前,韩琚为河间都尉,此人乃颍川四大世家中的韩家子弟,字文正,是韩文节(韩馥)族弟。”
  刘存皱起眉头:“韩文节竟把自己族弟派来求援,可见他承受之压力非常大,张举、张纯两路大军合兵一处之后,采取频繁的局部攻击策略,利用骑兵优势,旬月内频频出击,取得不俗的战果,还踩踏了冀中冀南的无数待收庄稼,连续几个狠招,逼得公孙瓒和韩馥疲于招架,在相互对峙中赢得一个多月的休整和补充时间,张举麾下步骑军恢复到十二万人马,如今定是获得幽州和占领土地上的秋粮,可以发动大规模的南下攻击了。”
  管宁深以为然:“我青州也还在黄巾贼寇的威逼之下,目前尚未接到朝廷调兵援助的谕令,所以,此事不管主公如何处置,都会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是啊!如今天下都盯着青冀二州,没有朝廷谕令,我哪敢擅自出兵?可大家都是新晋同僚,还是邻居,今后恐怕要时常见面,若是对韩文节的求援置之不理,定会落下个见死不救的恶名,到时候天下人会这么看我刘存?冀州军民又怎么看我刘存?”刘存大感头疼。
  管宁建议道:“主公,不如立刻回去,召集伯焘先生和子柔先生一起商量,这事太过重要,不得不谨慎对待。”
  刘存再也没有游园的心情,与管宁一起匆匆前往东院中部的临时议事堂。


第九十九章 冀州来使(下)

  ps:第三更送上!谢谢胡天八月8、金沐灿尘大大的打赏!求收藏!求推荐票!感激不尽!
  *************
  两个时辰之后,刘存的亲随弟子赵立和徐岩来到齐郡佐尉吕缅府邸大堂,谦逊地转达刘存的问候,盛情邀请韩琚两人以及吕缅前往太守府赴宴。
  韩琚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获得刘存召见,而且派来接引的不是刺史府官吏谋臣,而是他的两名亲随弟子,这份挚诚令韩琚非常感动。
  边上矮壮敦实的佐尉吕缅顿感有面子:“我说的没错吧?刘大人宽厚仁义平易近人,从来就不端什么架子,哈哈”。
  韩琚两人与吕缅乘坐刘存派来的四轮马车到达新十字街口,远远看到刘存率领一群文武站立在大门台阶下等候,韩琚从没想到自己能获得如此高的待遇,感动得连连唏嘘。
  坐在韩琚对面的年轻队率忍不住赞叹起来:“之前常听人说,琅琊刘使君宽厚豁达,上马能入乱军之中取敌将首级,下马能与治下农夫犁田耙地,果真是盛名之下无虚士!”
  吕缅哈哈大笑:“二位,看来今天能成事,哪怕咱们刘大人限于朝廷谕令不能出兵,也定会在粮草兵器上予以大力援助的。”
  韩琚频频点头,马车尚未驶到刺史府门前,他就大呼停车跳下车厢,一脸肃然地整理出门前刚换上的崭新官袍。
  韩琚边上的年轻队率麻利地整理身上皮甲,举止从容落落大方,可微微泛红的脸和期待的目光,暴露出他心中难以抑制的兴奋。
  刘存没等韩琚施礼便大步迎上,热情地相互致礼,言语温和态度诚恳,没有半点矜持轻慢,见完礼便将身边文武心腹介绍给客人。
  谁知刚介绍第一位公孙沛,韩琚已经激动得脸色赤红,他盯着含笑不语的公孙沛良久,抬手作揖颤声问道:“师兄,还记得当年求你爬上颍川书院后边的柿子树,摘下许多柿子的小石头吗?”
  公孙沛唏嘘不已,扶住韩琚微微发抖的手,动情地感叹道:“那时你才六岁啊!转眼二十几年了,你父亲胃口好吗?”
  “好、好!愚弟五月离家之前,家父一餐还能吃两碗饭和半斤肉,高兴时还能喝下半瓶琅琊醇酒……这么些年,家父没少念到师兄,每次念起都长叹说:要是我大兄还活着,你就不会这么多年不去看望他了……”韩琚说到这,眼泪止不住往下掉。
  公孙沛也是两眼潮红,当下向刘存施个礼以示抱歉,拉上哭得像孩子似的韩琚大步登上台阶,让边上众人又是惊讶,又是感慨。
  刘存连连摇头,靠近沉思的管宁低声埋怨:“伯焘先生真不够朋友,明明知道来的是韩琚,商议时却不说自己认识,板着脸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要不是刚才看到他和韩琚哭成这样,我还以为韩琚是他的仇人呢。”
  管宁连忙纠正刘存的错误:“难道主公不觉得,这正是伯焘先生的高洁所在吗?公私分明,不徇私情,这才是真正为主公着想啊!”
  刘存叹了口气:“我何尝不知道?可是这么做似乎少了点人情味啊!不说了,我得见见这位年轻客人,吕缅这家伙太粗心了,自己跟着进去凑热闹,却把客人忘在外面。”
  刘存说完,走到四下观望不知所措的年轻队率面前,抱抱拳施了个武人之间的见面礼:“抱歉、抱歉,没想到你们韩大人与咱们伯焘先生是多年不见的故人,结果全乱套了,怠慢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年轻队率连忙抱拳鞠躬:“大人折煞在下,今日能见到誉满天下的使君大人,已是张郃的天大幸运啊!”
  刘存笑了笑:“张兄谬赞了,哈哈!咱们谁也别客气,一起进去吧,今天你和韩大人来得巧了,正好今天才把刺史府衙搬进这地方来,伯焘先生和幼安先生他们说,乔迁之喜应该庆贺一下,非要我拿出悄悄藏起来的几箱家酿,可那是属于咱们武人喝的烈酒,市面上没有卖的,等会咱们多喝点,省得让他们糟蹋了,哈哈!”
  张郃惊愕不已:“大人,张郃乃一介卑微小卒,竟能获得大人如此厚待……”
  “又客气了不是?走吧,再不进去菜都凉了。”
  刘存哈哈一笑,走出几步忽然停下,呆滞片刻猛然转身,紧紧盯着一脸愕然的张郃,咽喉蠕动几下,吐出句急促的话语:“你刚才说你叫什么?张郃?”
  张郃茫然点头:“大人,在下是叫张郃,字儁义,现为冀州河间郡兵队率。”
  刘存深吸口气,眼里射出鹰隼般的光芒:“河间张郃!如此英雄,为何只是区区百人之队率?”
  张郃连忙解释:“在下是张举叛军大举南下才投军的,当时都尉韩大人急招士卒保境安民,可后来一仗没打就往南退,好不容易站住脚,上上下下准备好好打一仗,又传出刺史王大人谋反败露畏罪自杀的消息,当夜数万同袍逃走大半,叛军见我军不战而溃,立刻大举追来,在下领着三十几名不怕死的弟兄断后,边打边退,最后冒死回身一击,幸运地夺下一队敌骑战马,得以全身而退,回去后韩大人听说此事,便提升在下为亲兵队率,算起来也才数月时间,能担任队率,在下已经知足了!”
  平静下来的刘存点点头:“你说得对,从军数月升为队率,正常来讲够快了,可是你知道吗?我琅琊军中有位小将从军仅两个月,在平原城数万人马十二次激烈攻防战中,以小卒身份立下战功晋升队率,不久他又在叛军三万人马蜂拥攻城之时,屹立城头连发三十箭,射杀贼寇二十七人,与身边同袍奋勇击退叛军的一次次猛攻,数日后,他积功晋升军候,成为全军将士敬慕之楷模!对了,此人也是你们河间人,姓高名奂,字子盛,今年才十九岁。”
  张郃听得心血澎湃:“大人,在下能否见到此等猛将?”
  刘存笑道:“中午我已经派人去通知他赶来了,与他一起接到通知的,还有同样在此次平原郡大战中立下战功的三十四位年轻军士,他们五日内就会赶到临淄,说好了我为他们摆酒庆功的,哈哈!”
  张郃羡慕不已,刘存更为兴奋,一把拉住张郃往里走:“恐怕里面的人等急了,咱们喝酒去,边喝边谈。”
  “谢大人!”
  张郃昂首挺胸,大步同行,英气勃勃的脸庞如同喝醉般变得通红。


第一〇〇章 顺势而为(上)

  ps:谢谢“大灰狼和大山羊”大大的打赏!求推荐票和收藏!感激不尽!
  *************
  为冀州来使举行的接风酒宴很隆重,庆贺刘存乔迁之喜的三十余名本地名士和官员,还有刘存麾下二十文武官员,一起与远道而来的客人欢聚一堂,宾主杯盏交错其乐融融,相互交谈的都是高兴事,没人提起大兵压境急需援助的冀州。
  酒宴过半的时候,刘存再一次走下主位,向放开心怀的韩琚敬酒。
  韩琚非常高兴,在无数双羡慕的眼睛注视下,优雅地站立起来与刘存一干而尽。
  刘存随手将酒杯放到地上,后退一步抱拳致礼,向满脸笑容的韩琚深鞠一躬,满怀诚挚地提出请求:
  “兄长在上,愚弟与兄长麾下俊杰张郃贤弟一见如故,彼此相谈甚欢,深感投缘,得知张郃贤弟是兄长一手提拔之俊杰,不日即随兄长返回冀州,愚弟非常不舍,想到此次一别,不知何年何日方能相聚,心里顿生隐痛,怅然若失,所以只能厚颜相求,恳请兄长忍痛割爱!”
  堂上顿时一片安静,应邀出席宴会的数十位齐郡名士和吕缅更是吃惊,纷纷望向添坐末位的张郃,发现末席上局促不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