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末暴徒-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会那么容易的。”赵军神秘笑了一句,然后看向穆宁道:“宁儿,你连夜去通知王翦老将军和尉缭老先生,现在只有他们能帮我了。”

“他们?好注意啊。”清夫人眼睛一亮,瞬间明白了关键。

穆宁稍后也明白了,只是有些担忧道:“他们二位肯助你吗?毕竟扶苏公子是马上要登基,而且他们也不一定能震住扶苏。”

“尽人事听天命吧。”

赵军无奈苦笑,其实司马欣出的这计策虽好,但终究还在人,若是扶苏一力坚持,谁能奈何。

休息一夜,赵军穿戴合体黑袍,头戴侯位玉冠,乘着清夫人备好的车马一路向咸阳宫而去,胡亥和博浪也在。

到了咸阳宫外,赵军下了马车,在经过宫外羽林卫盘查后便直往西陵殿而去。

刚到西陵殿广场前,就见多年不见的章邯正就迎面走来,他一身盔甲手扶佩剑,身后跟着几个羽林卫,显得威风凛凛,周围执岗的羽林卫见了他都是面色恭敬有加。

“章邯拜见侯爷。”章邯走到五步前,弯腰揖礼。

赵军上前两步虚扶起章邯,淡淡笑道:“多年不见,章将军到是威武了许多。”

“全赖侯爷当年举荐,否则章邯也不会有今天。”章邯一脸真诚的道,最后又屏退身后几个羽林卫,低声道:“侯爷,你今日要小心些,若有能用到章邯的地方尽管说,章邯一定尽力而为,可惜我不能上朝。”

赵军欣慰的点点头,当初总算没白结交章邯。

“你能有这个心本侯便领情了,以后若有需要,一定会告知章将军。”

章邯躬身笑道:“那我就不多打扰了,侯爷请进吧,时辰快到了。”

“嗯。”赵军留下博浪在广场等候,和胡亥一起抬步走上台阶,准备进入西陵殿内。

就在此时,忽然一身长袍,飘然健硕的蒙毅从殿侧走来。

“师傅,呵呵。”赵军招呼了一句,好几年没见蒙毅了,初见之下有些喜意。

蒙毅也是颇为欣慰的点点头道:“你这几年在临淄做的不错,全国四十八郡,唯有临淄郡匪徒全无,政绩超然,听说临边几郡的盗匪也是闻风丧胆,呵呵。”

“师傅过赞了,在其位便谋其政。”赵军谦虚了一句。

蒙毅点点头,对胡亥见礼后,又转头看向赵军嘱咐道:“今天的事,我可能帮不上忙了,但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抗拒扶苏公子的决定,他还没来得及登基,威望不能受到打击,我也不希望你们闹僵,他毕竟是要当皇帝的。”

“嗯,我知道该怎么做。”赵军点点头,内心却暗自叹息,蒙氏始终是偏向扶苏的,或者说偏向维护正统,丝毫不会徇私情。

随之,等蒙毅进入大殿后,赵军示意胡亥也一起进去。

第八十三章 胡亥发飙

西陵殿内,空旷高大,梁柱十二支个个有三人合抱粗细,内里布置简洁而严正,透出一股强烈的威严之气。

殿内两侧有数十个坐垫,此时已经跪坐满了诸位大臣,正中靠北的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宝座,基座比地面高出一尺,左右各有一具高三尺的鹤首铜灯,后面竖立着雕龙屏风,前面横卧玉案,中间是皇帝的座榻。

不过,此时宝座上空无一人,旁侧有还一张短案,略低于帝皇之座,是扶苏监国时早朝所用。

诸位文武大臣见赵军进来,跪坐的双腿不动,上身略为半转,面向赵军抱拳揖礼道:“见过侯爷。”

皇帝不在,侯位最大,诸人必须见礼,这就是规矩。

“诸位多礼了。”赵军在殿中央略为拱手,左右回礼。

众人看向赵军的目光多少有些怪异,担忧者有之,无动于衷者有之,幸灾乐祸者亦有之。

赵军淡淡一笑,也没多在意,最后走到左前第一个坐垫跪坐而下,后面是李斯,胡亥却是跪坐到了靠后一个坐垫,他这两年在临淄参与剿匪也立了些功勋,但爵位跟朝廷内的人比起来就差远了。

皇帝不到,臣子在殿内不得私自议论,所以大殿内是一片肃静,赵军抽空回转身子瞄了一眼李斯。

李斯年近六十,须发皆白,不过精神头很好,背脊挺拔身躯昂扬,双眼开合中时有精光,他见赵军看来,示意性的一笑,同时有些莫名的意味。

赵军微微点头还礼,有些不明白李斯传递的是什么意思,随后赵军转过头正襟危坐,对李斯这个人他决不敢大意,纵观李斯一生,毁誉参半,简单来说他就是一个为了追逐功名可以不择手段,同时又非常有能力的治国能吏。

这一点,从他儿子李由身上可以看出来,李由文武兼备,但做事谨小慎微,喜好结交权贵,只不过李由要比他老子有义气些,虽好功名,但内心自有一股正气。

“扶苏公子到!”

这时殿外响起一道响亮的尖叫声,随之便是扶苏在两名打高扇的侍女簇拥下缓步而进,侍女手中的高扇有丈长高,跟帝王华盖是一个意思,封建王朝中一直持续用到唐朝。

扶苏身穿黑色衮袍,虽然还未着帝王装,但已经初现帝王之风,接近三十岁的扶苏身体偏瘦高,颌下长着淡淡的胡须,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给人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

趋步而行,扶苏走到了帝王宝座侧下首的短案前,施施然坐下,侍女执扇立于左右,现在还未举行登基大典,他仍是监国身份。

“参见长公子。”

众人齐齐起身,微微揖礼,如果是皇帝就要行深腰礼,至于跪拜礼,只有在一些重要活动中才会有,比如祭拜天地、祖先,或者皇帝登基,动不动就下跪是在某个奴才王朝后才有的。

“各位大臣们不必多礼了,都坐下吧。”扶苏脸色带笑,温和的说了一句。

众臣又略为拱手,然后才各自跪坐而下。

扶苏照例道:“各位大臣又何事要议,请速道来。”

接着,就是扶苏和众多大臣的奏对,一应国务扶苏都能从容应对,赵军暗思,扶苏的能力其实还是很强的,包括政治见解都不错,若是放在和平的朝代,扶苏就算不是一代大帝,也绝对是一个英明皇帝,或者秦朝能在给扶苏十年的时间。

只是,很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和假设,很快起义就会爆发,手腕威望都不足的扶苏能不能坐稳皇位都是问题。

“今日,我还要说一件事情,北疆阮副帅老迈不堪重任,蒙帅一人不足以应付边疆事务,故而我想委任二弟神武侯前去辅佐蒙帅,另外国内承平,天下百姓也不该受太多质疑,南越战事虽平却兵员不足,所以临淄大营还是调回南越为好,诸位以为如何?”扶苏突然道。

扶苏这话一出口,大殿内的臣子都是面有异色,虽然心内都早有数,但扶苏这招也太明显了,一南一北,这不是明着说我不信任你赵军吗。

谁都知道,从几年前一战开始,匈奴就已经北迁千里了,北疆根本没什么战事,所为也只不过守边、监控赵地而已,阮翁仲就是在老迈,处理些常务肯定没问题。

在说南疆,本就有五十万军队,而且已经平定了南越,就算有当地土著反抗也只是零星袭扰,南军去掉连年的战损也有近四十万,况且前几年始皇帝还往南越迁移了几十万百姓,何来兵马应对不足之说。

扶苏要把赵军调往北疆,也没说明担任何职,明显是要打入冷宫了。

众臣都在拿扶苏和始皇比较,若是始皇帝根本不用那么多废话,直接一句调任赵军完事,就算扶苏威望不如始皇帝,不能独断专行,但也可以迂回策略,不着痕迹的把赵军调任,或给予另外补偿,收取兵权。

虽然结果都是一样的,但给人的感觉就不同了,扶苏这么毫无由头的调任完全不能服众,也不能收人心,所以多位大臣都是紧皱眉头,哪一天如果自己被扶苏盯上后,会不会也随意的就被打入冷宫。

众臣早就料到了今天的事,不过却没接扶苏的话茬,全都鼻观口,口观心的做沉思状,原本一些打算拍马屁的也闭住了口,谁都不想这事哪天轮到自己头上。

在扶苏转来的询问目光中,赵军脸色动了动,也没打算起身应话。

就在这沉寂之时,胡亥突然站起来,极为不满的叫道:“大哥,你这是什么意思,父皇才走没多久,你就想对兄弟们下手是不是?”

胡亥的话一出口,大殿内人人都是一脸古怪,当年胡亥可是有个咸阳混世魔王的称号,还在咸阳宫时可是闹得全咸阳都鸡犬不宁,可始皇帝偏偏又宠爱他,谁也无可奈何。

扶苏被当面指责的脸色一红,对胡亥有些无奈,他终究不是心肠狠毒之人,同时提到父皇他确实有些愧疚,赵军能有今天全是他自己拼来的,自己为了皇位却不得不削他兵权。

公子高作为少府令也参加了朝会,他这时站出来训斥道:“五弟,不可胡言,大哥这是为了社稷着想。”

“就是,就算父皇在此也会同意的。”将闾同样站了起来,他在南越战争中立了不少功勋,现在已经升任偏将了,这次回来后扶苏也让他参加了朝会。

胡亥脸色怒红,开口就喝骂道:“狗屁,父皇在的时候你们怎么不说去掉二哥兵权,当初还是大哥提议在临淄建大营的吧,怎么现在又反悔了。

二哥做上这个统帅是经过父皇考验,名正言顺的,父皇才走你就要改变注意,不是多疑是什么,亏得二哥还一心想维护我大秦江山呢,还有三哥、四哥你们安的什么心别以为我不知道,少说的这么冠冕堂皇,你们要胡乱去掉二哥兵权,咱们这兄弟不用做了。”

“五弟,闭嘴!”扶苏就是在好的脾气,此时也忍不住发怒了,被胡亥当众指着鼻子骂,他颜面何存。

还有公子高和将闾也面红耳赤起来,同时又有些心虚,因为胡亥点中了他们内心真实想法,他们确实是存着某种私心的。

“哼!”胡亥怒哼一声,转过头去。

这时,大殿中突然站出来一个五旬老者,他身穿长袍极有风度,脸色和煦中正,显得颇有气节。

“老夫淳于须赞同长公子之见,如今我朝已经定鼎天下,何须在内地多置兵马,确实是应到边疆效力,包括军功二十爵位和部分法制都应该再次重立,从而取悦百姓,而不是以兵马监控百姓。”

淳于须是扶苏文学上的师傅,和长兄淳于越一样的儒家出身,前几年一直不被始皇重用,甚至因为焚书一事,差点被淳于越连累丢官。

但现在却隐隐不一样了,谁都知道扶苏是偏向儒家的,连带着淳于须每天出门都有了很大底气。

“博士说的轻巧了吧。”此时,李斯跪坐在地上,看也不看他一眼的随口回应道。

轻蔑的语气更具攻击性,淳于须顿时怒目而视。

大殿内的官员都把目光转移到了二人身上,李斯是朝廷法家代表,淳于须是咸阳儒家领头羊,以前始皇帝在时重用法家,现在扶苏将要即位,儒家的人就开始表现积极了,一力想争夺朝政控制权,如今矛盾已经极为尖锐了。

赵军淡淡看了淳于须一眼,暗暗不耻,要说秦朝什么不能轻动,那就是秦朝的法制和二十等军功爵位制。

秦朝的法度虽然有些僵硬了,但不能说它不好,相反它是经过秦朝六代君主一步步完善,几乎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的精密法律,单从秦朝的吏治清明便能看得出来,只是被执政者和严重的赋税徭役掩盖了,还有六国余孽从中挑拨的结果,所以并不能说秦朝的法度该改,在秦地,秦国可是很得民心的。

另外就是军功爵位制更不能轻动,它是保证秦朝耕战体系的有力武器,给了平民一个上升贵族的机会,所以秦军所向无敌,秦人每次作战,皆勇猛向前,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活下来,那就有着无数财富在等着他们。

而所谓耕战体系就是明确耕种为国之本,战乃是保百姓有耕种的土地,耕战体系是秦国的国本,秦国之所以能越战越强,最终吞并六国,靠的就是耕战体系。

当然,其它六国也有耕战体系的观念,但是执行的不够明确和彻底,大多还依靠奴隶制,强制奴隶效力却不给于好处。

“这个容后在意,今天是说二弟神武侯的问题。”扶苏皱了皱眉头,一语带过。

而众多法家大臣,尤其是李斯,听后脸色都阴霾起来,‘容后再议’的意思就是说,淳于须说的这个问题可以考虑,看来扶苏是决心维护儒家了。

“神武侯?他能有什么问题?”此时,殿外忽然响起了一声略显苍老,而又中气十足的不满声。

紧接着,同样一道苍老声略带不满的道:“哼,废除二十级军功和秦律?此人居心叵测,实在该杀!”

“何人在殿外喧哗?”扶苏不满叫道,同时一众大臣也是奇怪的往外张望。

这时,章邯的声音在外响起:“禀长公子,上将军和国尉大人求见。”

“啊?”众人一惊。

只有赵军、胡亥脸色没有惊讶,李斯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而扶苏的脸色则是有些古怪。

第八十四章 王翦、尉缭

上将军职位之秦朝历代不少,但如今尚存世的,只有曾多次指挥兵灭国战,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传奇统帅王翦。

至于国尉并不是秦朝的正统职衔,而是属于一人的专属,那就是尉缭,就像赵军的神武侯称号一样。

在统一六国之战前夕,秦国战将如云,猛将成群,并富有百万虎狼之师,以当时秦国之力消灭六国中的任何一个都是不成问题的,可六国要是联合起来共同对秦,情况就难料了。

所以,秦朝当时唯独缺一位能掌控全局,运筹帷幄的战略军事家,就在这个时候,年轻的尉缭轻衣入关,为秦始皇带去了平定天下的策略,最终辅佐秦始皇一扫六国,他当时的职位是太尉,故而人尊称为国尉,可见其威望之高。

“快请。”扶苏在短暂的怪异神色后,脸色就恢复了镇定,挥手对门外叫道。

‘咯吱’殿门缓缓被章邯推开,外面正站着年逾七十的王翦,和年近五十的尉缭。

二人脚下都似生钉了一般,站在门外一动不动,脸上都有些愠色,扶苏先是惊愣了一下,然后就是尴尬,想来是淳于须的话惹怒了二人。

“二位大人快快请进,外面风大。”扶苏不得不起身走下高台,然后一脸带笑的向殿外走去,尽是要亲自迎入二人。

不过,殿内大臣却丝毫不奇怪,秦国统一天下军功最高者当属他二人,一人是战术最高指挥者,一人是战略部署者,始皇帝在时还能压制二人,始皇帝不在,单凭扶苏的威望,在二人面前还是要矮一截。

见扶苏亲自迎来,王翦却没好脸色,丝毫不留情面的训斥道:“我大秦能有今日之威在于忠实贯彻耕战方略和秦律严明,没想到陛下一走,儿子却要挖秦朝根基,我大秦数代先烈拼下的江山,难道要尽遭儒生糟蹋吗?。”

尉缭淡淡的略带不屑道:“儒生议政,长公子实不过轻信,否则国将不保。”

被二人当着众臣面训斥,扶苏直觉想找个地缝钻进去,脸色羞红之极,可是偏偏凭自己的威望又奈何不得二人,若是扶苏敢擅动二人,必会遭来朝堂诸多大臣反对,还有王贲等军队里的将领抵触,甚至蒙恬兄弟也不会向着自己,要知道,王翦带兵一生,军队里到处都是他的门生,尉缭在朝廷为太尉二十多年,不知道多少人受过他恩惠。

殿内大臣此时都是眼观鼻,鼻观口,一声不响,单凭二人的威望,足以震住整个朝堂。

忍下不满,扶苏陪口笑道:“二位老大人言重了,淳于大人也只是一提,国本轻易动摇不得,还快请大殿吧。”

扶苏现在只盼着二人快进大殿,不然让人知道自己把二位国宝级人物处置于殿外,肯定会影响自己名声。

“吾等羞于酸儒同堂。”王翦冷然一声,语气极为不屑。

扶苏一脸无奈,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