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军阀治世-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激战天天都在山中进行,流贼一触即溃,流民纷纷被俘虏。

高迎祥的部队,终于在三万乡兵投入战斗的第七天在百丈岩附近被咬上,一路追击之下,高迎祥带着三千多人逃至驼岭,各路人马陆续到达,将高迎祥团团包围。

高迎祥此刻已是山穷水尽,就在这时,高迎祥的部下张公鸡忽然反戈,将高迎祥擒下,然后向官军投降。

高迎祥就这么的,被赵岩生擒了下来。

张公鸡被赵岩嘉奖,赏赐了白银三千两,还给了一个百户职。

对高迎祥的清剿,历时二十一天终于结束,时间已经进入六月中旬,这是耗时最久的一次清剿。

不过这也是最彻底的一次,极少有流贼跑出山区,俘虏流民十三万,斩杀两万,生擒闯王高迎祥。

“这十三万流民,可都是青壮,这次实在赚大了。”赵岩看了统计出来的战果后大悦,十三万男女青壮,平常招募流民,'。 '可要招募四五十万才会有。

这样的流民安置起来较为方便,不过他们家庭残破,要恢复得花一定时间。

同时,高迎祥也被赵岩派人押往京师,同时快马向京师发出捷报。赵岩这一大胜,战地记者大写特写,将战报发了出去。

五日后,一片名为:“朱大典指挥若定,闯王高迎祥被擒,大将军荡灭其部。”的文章出现在了《大明日报》的军事版面,报纸飞速送往各省排版印刷。

其中言朱大典指挥若定,对流贼进行四面围堵,然后赵岩派兵进山围剿,终二十一日,擒获高迎祥于驼岭。

朱大典作为赵岩最为要好的盟友,赵岩自然要分他一些好处,给他在报纸上造势,让其扬名天下就是莫大的好处。

文儒之所求者,皆为名利也

赵岩在打扫完战场后,立即留下一部分教委在当地统计战功,同时让人将十三万青壮男女送回山东安置。

就这些参与流贼的流民,现在已经不进行任何劳改,安置起来同等待遇。

安置他们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留在山东做工人,或者分给五十亩耕地,一种是前往辽东,每户发给耕地三百亩,由他们自己选择。

辽东并非每个人都愿意去,首先那里是寒苦之地,再则那里有建虏,很少有民众愿意去,即使是赵岩许诺给他们三百亩地块。

不过随着辽东战局的不断胜利,过去百姓就会越来越多。

到目前为止,赵岩已经在外面弄到了二十多万人口,不过这也用了将近一个月,路上又用了半个月。

从效率上看并不高。

然而擒获了高迎祥,将这部声望最高的流贼灭掉以后,其他流贼招抚起来就容易了,效率将会提高许多。

接着赵岩随即带着六万人马挥师南下。同时写了一篇招抚文书——《至变民书》,让人在湖广各处张贴。

“今建威将军赵岩出兵征讨流贼,六月已灭高迎祥。然此次出兵,非为屠戮变民而来,天下百姓之变,多起于饥寒,军户之变,多起于缺饷,然百姓之以饥寒,皆因吏员不顾百姓死活,天灾四起之故,军户缺饷,皆因辽东连连征战,武官克扣军饷所致,朝廷之以无暇顾及,皆因钱粮所入不足之故。百姓之以为贼,其因大将军尽知已。大军所到,汝等只需跪地,便可免遭兵戈伤及,凡降大军之变民,一律过往不究,愿往辽东者,户给田三百亩,并给口粮、农具、耕牛、种子、牛羊马崽以牧之,免田赋三年,三年后亩征田赋五斤米麦,决不多征。愿留山东者,给田五十亩,发给口粮、农具、耕牛。凡贼首愿带变民来大将军处就抚者,亦过往不究,大将军愿与朝廷上请百户至参将之职,大将军一诺千金,从未杀降一人,当日翻天猴韩胜受其抚,现已为山东游击也。若汝等执迷不悟,大将军定以雷霆之威荡灭之,重蹈闯王高迎祥之前鉴,望汝等慎行之。”

文书一发,湖广境内流贼纷纷心颤,闯王高迎祥被俘,山东军来势汹汹,让大部分流贼感觉心灰意冷,前途渺茫。

蹿于洞庭湖的闯塌天刘国能一部,在在大半个月之前,就接到了韩胜写的书信。

对于韩胜的来信,刘国能很是心动,他读过书,知晓一些忠义,虽然并不是真的忠义,但他向往成为朝廷官员,以衣锦还乡。不过受抚之事又怕所托非人,所以一直在流窜。同时他的部下并是很同意接受赵岩的招抚,有的人说向赵岩受抚,还不如去找熊文灿。

相比之下,赵岩骁勇善战之名远扬各省,但招抚之名,还是熊文灿更甚一筹,熊文灿招抚过郑芝龙,使东南处于安定之中,在大明那是极有口碑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赵岩虽然不是普通的武官,而是一名武将,然而熊文灿却是文官,谁都知道,在朝廷里文官比武人说话更有分量,地位也更高。

傻子都能看得出,向谁受抚更好。当然,这是指表面的现象。

赵岩大胜之后,韩胜立即又给刘国能送了封信,信中说道:“闯王高迎祥已被大将军擒获,其部尽覆已。国能兄若嫌参将之职过低,大可不必,山东军亦不重朝廷之封赏也。今天下已无人能阻大将军之兵锋,实乃天下济世良臣,他日定然横扫诸夷,国能兄若有飞黄之志,投大将军定无所错。”

刘国能看完来信,震惊了良久。

高迎祥竟然被灭

高迎祥自作乱起,与其他各部流贼皆有过合作,其部强悍善战,为人豪爽,好广结各部‘英豪’,乃为各部流贼中威望最高之辈。

然而,高迎祥却被赵岩说灭就灭,连逃脱的机会都没有。

韩胜在信中的意思,虽然说得不是很明白,然而刘国能不是文盲之人,看其字眼,虽用‘良臣’之字眼,但却是在告诉他,赵岩不鸟朝廷。虽用‘四夷’之字眼,却是向他暗示大将军必然横扫天下。

————

月票

第一百三十六章:同室操戈,骑兵群殴

刘国能看完信后,没有任何犹豫,连忙书信一封送往黄州府,愿向赵岩受抚,而且将部下的意见强行压制了下去。

然后刘国能带着大部人马,朝着黄州府而去。

不过刘国能刚走两天,就在巴陵(岳阳)步入了洪承畴的重兵包围之中,前后通道统统被堵死。

而西面则是长江,刘国能根本过不了江,东面则是一片山区,同样有官军围堵。

刘国能连忙派出使者,向官军说明其已向建威将军就抚。

这一情况马上报告到了洪承畴那里,洪承畴听完报告,脸色铁青,只见他大怒道:“岂有此理,剿贼乃是本官之责,这赵匪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竟管到本官这儿来了。”

“大人,这闯塌天既已受抚,我们何必麻烦,放他过去便是。”边上一人说道。

“他要向那赵匪就抚,本官偏不让其如愿,且即以为我瓮中之鳖,岂能拱手让与他人。”洪承畴冷哼一声,最近他的心情可谓十分不爽。

全因赵岩的《大明日报》,上面把洪承畴骂得狗血淋头,让洪承畴名誉败坏,赵岩和他的梁子可是越结越大了。

赵岩骂洪承畴无能,洪承畴则称赵岩为赵匪,暗指其当年攻击官军,出身不正,是与匪徒无二。

众人静默无言,洪承畴说道:“诏令闯塌天就抚本官,不然本官重兵剿灭之。”

“是,大人。”

洪承畴也向刘国能提出招抚,不过刘国能接到洪承畴派来的使者,知道其来意后,直接将那使者乱棍打出。

“就是向猪狗就抚,我等也不会向洪享九那无耻之徒就抚。”刘国能当场言道,受到了其部下的一致支持。

洪承畴这老王八的招抚之名可谓是臭气熏天,就是任何一部流贼,听到洪承畴要招抚,那也会愤慨得骂娘。

“大将军即愿招抚我等,必然不会坐等我部覆灭,汝等随我杀如山中,待大将军救之。”刘国能对部下说道。

众人皆无所异议,此时此刻,已不是向谁就抚的问题了,他们身陷重围,向洪承畴就抚绝无可能,只有赵岩能救之。

当天刘国能连夜杀如山中,刘国能亲自上阵杀敌,其部听闻已向赵岩就抚,不由士气高涨。

若向他人就抚,下面的流民几乎没有什么保障,只有赵岩开出了令他们神往的条件——分给田地,免税三年。

且去的是山东,山东虽然也时有灾荒,然而却不像中原、西北那般天灾频发,而且山东有赵岩经营,传闻那里大修水利,已是年年无灾,地方平靖。

当天刘国能冲破官军防线,带着膨胀到二十万的庞大队伍,杀入山区之中,洪承畴当即令人再次围上。

东部虽然有连绵延的大别山,但刘国能所处的方位,只有一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山区,且四周都是平原、丘陵地带,躲入山区的刘国能虽然避免了被官军当场剿灭的危机,但逃入此山,却更被官军围得死死的。

刘国能被围之时,赵岩已经赶到汉川,接到刘国能的来信不由大喜,让人加快速度与刘国能所部汇合。

然而不到两天,前方传来的消息却让赵岩为之震怒。

刘国能派人前来求救,洪承畴那老鬼,竟他刘国能围在了山区之中,让赵岩怎能不怒,去年洪承畴这老王八刚坏他好事,此番又来搞破坏。

“秦致远。”赵岩立即点将,将他的亲卫长叫来。

“到。”秦致远立即出列应诺。

“你带骑兵第三营,以最快速度渡过长江,将刘国能所部接出山区,若遭到其他各路官军阻挠,必要时候,不必留手。”赵岩对秦致远命令道。此番带出的两个新编骑兵营只是临时编制,并未设立营长,由赵岩亲自指挥。

“属下领命。”秦致远大喜,做为原先的找家家丁,秦致远一直在担任赵岩的亲卫长,极少带兵出战,此番接到任务,自是喜不自胜。

秦致远当日点了骑兵第三营,一人骑乘三马狂奔而去。

赵岩把秦致远留在身边当了三年多的亲卫长,已经有将他放出去统兵的意思,此番也算是前奏吧

秦致远带着四千骑兵,以日行二百里多里至三百里的神速,第三日便从洪湖东侧渡过长江,路上许多骑兵都将胯下的那匹劣马累死。

作为骑兵营,一人两匹战马,一匹劣马是标准配置,劣马用于代步,战马用于上阵冲杀,平时行军大多都用劣马及另外一匹稍差的战马。

劣马虽然累死,不过并无大碍,大明的马匹并不少,这个年代的人大多习惯饲养马、骡,役用马匹多得是,只要战马不被累死就行。

与此同时,在山区内,刘国能已与官军激战两日,刘国能拒绝了洪承畴的招抚后,洪承畴剿得很急,因为赵岩的大军就在黄州府,正在向这里进发。

洪承畴自不愿看煮熟的鸭子飞了,连派数万官军进山清剿。刘国能在这危急时刻,带领士气高涨的八万余青壮,于山间设伏,将进山的官军歼灭大半,唯剩洪承畴派入山中的曹变蛟一军,双方在山间连日大战,士气高涨的刘国能一部与曹变蛟带领的官军激烈拼杀。

流贼的意志之顽强,完全超呼了曹变蛟的预料,一般的流贼,被他的兵马死命冲杀一阵,便会发生溃败。

然而刘国能这部流贼,却好似人人都不怕死了一般,竟在他的猛攻之下死战不退,最后曹变蛟带领的官军死伤千余人终于支撑不住,(W//RS//HU)竟被刘国能击溃,刘国能率部掩杀,又歼千余人,曹变蛟带着两千余人灰溜溜的跑出了山区。

而刘国能此战也死伤了将近五千余人,伤亡是官军的两倍多,若不是官军溃败时乘机歼灭千余人,伤亡就是官军的五倍。

虽然死伤较大,但连连挫败官军进剿,其部士气再次暴涨,不过刘国能手上的粮食却是不多了,这是刘国能最为担心的问题。

恰时,暴雨骤降,仿若倾盆,连降两日未见稍缓。

在山中的刘国能一部没有什么避雨的手段,一时间士气也被这场大雨浇灭了下去,在这样的天气里,人的心情普遍都是低落的。

洪承畴见暴雨倾盆连绵两日不绝,不由大喜过望,哈哈笑道:“此番甘霖一落,流贼必然萎靡不振,山东军亦不可过江,吾等只需围上几日,待雨停之刻再行进兵,贼自溃尔。”

然而就在此刻,秦致远已带着四千骑兵奔到,只见四千骑兵在泥泞的地面上踩得劈啪作响,快速的朝山下一处官军大营奔去。

那处大营,正是总兵祖宽的关宁骑兵。

当秦致远带着人马靠近大营一里之时,祖宽这才发现了这支冒雨行进的人马,急急忙忙的带着家丁出营查看。

来者乃是官军无疑,祖宽自不用点兵。只是好奇是哪支官军,竟然冒雨前来。

就在祖宽驻马凝望时,倾盆般的暴雨中出现了一支身着黝黑钢甲,头戴钢盔的骑兵,一面绿蓝色的赵字大旗在前,在战马奔驰中飘展。

祖宽的目光顿时一凝

他记得,崇祯七年高迎祥带着三四十万流贼浩浩荡荡的西来,他遥望山岗面路苦色,不敢邀击。

但就是两队这样的骑兵,面对数十倍的流贼却疯狂的发起了冲锋,最终将流贼冲击得大溃。

想起那一幕,祖宽不由心中发悚,在马上正了正姿势,换上庄重的表情准备迎接,而身边的祖大乐、刘重镇二人,亦是一般无二,纷纷换上一副庄重的神色。

山东骑兵之彪悍,绝非他们关宁骑兵能够相比的。

秦致远带着四千骑兵直直奔至祖宽身前不到十米之处,把祖宽吓得面色惨白,还以为山东兵马要对他们进行冲锋。

不过前面的骑兵突然在十里处停了下来,后面的骑兵也突然间停下,显示出了超强的协调能力。

“不知是哪位兄弟前来,可有什么贵干?”祖宽驱马上前两步问道。不过前面的骑兵丝毫没有反应,那钢盔的面罩将这些骑兵的表情完全遮掩。

这时奔出一骑,对祖宽大声喝道:“奉大将军谕,闯塌天所部以受山东招抚,尔等速速退去,若执迷不悟,我行我素,大将军必惩之。”

“众位这是……”祖宽眼睛一转,正想搭讪搭讪,不过对面的山东军却个个纹丝不动,对他们虎视眈眈。

“大人,我看,还是退吧”刘重镇对祖宽提醒道。

“剿贼又不关我们的事,退不退都无妨,那就退吧”祖宽点了点头,让祖大乐和刘重镇二人召集兵马后撤。

不到一刻钟,祖宽就带着关宁骑兵直接撤退。秦致远在包围中打开了一个缺口后,即派人进山联络刘国能。

洪承畴正在营帐内下棋,听着外面的雨声,颇有一番境意。

突然听人来报,祖宽竟突然带人退出了包围圈,这让洪承畴好半天没反应过来,心中困惑无比。

这祖宽平时打酱油没错,不过应付他的命令还是颇为积极的,这流贼还没打出来,他怎么就撤了?

洪承畴连忙一面派人责问祖宽,一面让贺人龙带上五千官兵前去堵上缺口。

不一会,派出去的人回来了,对洪承畴报告道:“报大人,祖宽说闯塌天早已就抚山东军,山东军已经派人前来,故退之。”

“啪~”洪承畴豁然站起,怒极之下一巴掌拍在棋盘上,那黑白棋子啪啪的滚落,盛怒中洪承畴大骂道:“他娘的祖宽,本官定向圣上参上一本,然其人头落地。”

“山东军来了多少人?”洪承畴回神问道。

“祖宽说来了三四千人,看不太清楚。”来人报告道。

“他山东军来了又如何,再给本官把曹变蛟调过去。告诉何人龙和曹变蛟,让他们把那些山东佬赶走,若是不走,大可攻打之,本官一力承担。”洪承畴怒然道。

“是。”

……

贺人龙急匆匆的赶到祖宽负责的围堵之处,马上看到了四千名正在扎营的山东骑兵,连日冒雨前进,他们必须修整一番。

秦致远见有官军前来,立刻下令停止扎营,做好战斗准备。

贺人龙不由大吃一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