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军阀治世-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部分人,只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就够了,但最关键的还是素质一定要好。

所以学校侧重的教育还是素质。

要想让一个政体不变质、不**,公民素质也是很重要的,若谁都奴性深重,感觉一些压迫自然而然,把不公平现象归为‘世界上本身就没有公平’‘他们的爹、祖宗有本事’之类的理由,那就真是任由上层者胡来了,结果就是超级悲剧的。

而且现在这个民族,还存在许多不良习惯,这也是要在学校中彻底去除的。

所以学校还是重点抓素质,培养学生的品性和习惯,并灌输爱国思想,忧国思想。再加上师资本身不太够,所以学校中的教育,语文、数学课程只占一半,其他一半都是其他的课程,老师更是经常带着学生出去捡垃圾、参观农场、工厂、科研,时常还会请军中的士兵、科研人员、医师、工人等职业中的代表人员到学校里讲课。

吃穿住都是学校负责,学生的日子可以说是过得非常无忧无虑,素质和体质,更是一天天的在提高,在学校总是不会难受的,一些学生甚至放假回家后,天天盼着早点到学校去上课,毕竟学校里并非是整天都要坐在教室,接触的东西非常丰富,每个学生都可以自由的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有的学生想去各大州探险,有的学生想当将军,有的学生想当科学家,有的学生想当医生,有的学生想当大农场主,有的学生想当发明家,有些学生想当资本家……

时常来学校讲课的各界人士,给这些学生树立了各自的理想,同时学校经常带着他们到处参观,也极大的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当然,学校的管理也是十分的严格,打架是不允许的,而且对一些看上去很普通的学生,也不进行放弃处理。

那些表现恶劣的学生,行为上表现恶劣的,给与留级和分区处理,什么时候表现合格了,什么时候升级。

这些娇嫩的花骨朵们,赵岩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了啊

砸了那么多银子下去,就等着未来的收益了。

今年《大明日报》有了更好的发展,记者派出去了一大票,同时山东也在今年出现了五家私人报刊。

这些私办报刊,用的都是赵岩提供给他们的活字印刷技术,纸张也是使用山东产的低成本纸张。

同时赵岩也出台了《报刊管理法规》,这个法规没什么太多内容,只是规定报刊需要做到无党无派,不偏不倚,只为人民的思想。并且严禁‘黄色新闻’,什么是黄色新闻?并非**新闻,而是那种虚假、煽情的新闻。美国历史上就曾经黄色新闻泛滥,结果引发了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例如总统被刺杀,与西班牙开战等等……

为此赵岩设立了一个专门审核新闻的机构,审核标准也很宽松,对山东政府出台的政策进行抨击都能通过,但若是抨击山东政府的形象,那就不行了。

最近赵岩正在《大明日报》上造势,造的自然是收回孔府五百万亩地皮的势,至于鲁王的地皮,收就收了,又能如何?

但若动孔府,干系到天下士子对山东政府的印象,却是不得不谨慎,虽然赵岩大力发展教育,翅膀已经差不多够硬了,但还是不太想和天下士子站在对立面,但孔府的存在却是赵岩所不能容忍的。

虽然儒家太挫,但你自己研究孔圣之道便是,干嘛还占着那么多的地皮,一点孔圣之后的品德都没有。

赵岩让人在《大明日报》上攻击孔府的理由也正是这一点,身为孔圣人之后,占着这么多土地,导致农民没有土地可耕,情节实在是太恶劣了,而且是恶劣到极点了。

赵岩这么排斥儒学,自然是有原因的。

儒学为什么挫?因为儒学把很多东西引入了歧途,就说治国之道吧很多东西都是抄袭道学,结果又歪曲了其中意思。

道学就好比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本来是一棵笔直生长的大树,结果儒学寄生在上面,直接就给长歪了。

至于儒学当中的精华部分,很多都是抄袭的。

春秋时,大家互相抄来抄去,结果抄错了。晚唐之后,道、释、儒三教合流,佛家抄走了道家的金丹之法,结合他们的清规戒律,成了‘漏尽通’。儒家则是两教都抄,但也没怎么抄完整,倒是出现了一大堆开启了过目不忘能力的人文。

这些过目不忘的人,就如同宋应星一般,眼前可以出现一个别人看不见的屏幕,所有见过的文字、图案都可以原封不动的显示在那个屏幕上。

所以宋代的文人,因为三教合流的原因,很多都比较的有本事。但因为儒学先天缺陷,在军事上还是那么的不死不活。再加上一些神秘力量的干扰,频繁的在气候上出现一些对宋军作战不利的现象,以及君王被说不清楚的东西蛊惑的极其弱智,甚至有个皇帝整天到晚研究什么‘阵’,一到打仗就要求部队在他预定的地点摆阵,就是在河里,也得全部下河,还整天洋洋自得。甚至小皇帝逃难遭到陨石袭击等等……总之最后两宋都完蛋了。

总之儒学和**都不是好东西,苏联就是因为**,结果官员**得一塌糊涂,面临美国人赤luo裸的挖墙脚行为,为了个人的利益,结果出卖了整个国家,而苏联的人民,则无力反抗,他们的卢布跟国民党的金圆券似得,贬值的速度可谓是一泻千里,就连太空上的宇航员,都用先进的信息传递系统让家人赶紧把卢布换成美元。

而中国,在面对美国佬的种种挖墙脚行为,又有多少贪官为了个人利益,出卖了国家利益?若仔细去看,种种现象简直不堪入目。

《大明日报》连续十余个刊期,都在对孔圣人进行讨论,文章中对儒学带中很大的批评性,结果……收效甚为

反而引来了一大堆士子的口诛笔伐。

赵岩看着效果,不由皱起了眉头,这些封建残余势力还真是顽固啊

当刀子架到他们脖子上时,看他们还是否能这么的硬气?

如何对付孔府,真是让人伤脑筋。

突然赵岩眼前一亮。

“不如就搞出各种不堪入目的丑闻,就算没有也嫁祸一大堆给他们,让孔府跳进黄河都洗不清,反正舆论掌握在我手上,等孔府臭名昭著的时候,就直接收拾掉他们。”赵岩想道。

想到这个主意后,深感自己天才,不由得意的哈哈大笑了两声。

接着立即给情报部、警察部下达命令,让情报部马上去查孔府的成员的污迹,再让警察部配合情报部,再捏造几个让他们有口说不清的丑闻和案件出来。

再拉拢几个孔府成员,让他们配合一番,事成之后册封他为孔子第XX代继承人,等到那时,孔府已经没多少资产了。

赵岩为了配合这次行动,还下令情报部寻找老子‘李耳’的后人,等动手时,再让内阁册封‘李圣后人’来转移视线。

在对孔府的资产宣传,没有引起任何士子的支持后,赵岩总算是放弃了这种策略,改用栽赃手法。

和天下士子谈什么土地兼并,简直是对牛弹琴,那些士子本身就是这种模式的得利者,只要他们一旦中举,就能够晋级地主集团。而这个集团,也正是依靠功名来进行晋级、淘汰,所以当今的文人,又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功利性很强。

改为栽赃,无疑是最最毒辣的方法,赵岩在完成某些目的时,一旦正规渠道走不通,手段也是很阴险的。

第三卷:聚敛天下 。。。。

。。。。

兖州府,这简直就像是孔府的私人王国一般,在赵岩没有控制兖州的行政权前,孔府就是这里的霸王。

天下文人都可以算是孔府的门生,因此凡官员来兖州上任,皆对孔府不管不问,更是对孔府偏袒之极。

孔府本身就是免税阶级,加上官府不断的配合了他们将近两百年的扩张,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集团。

孔家子弟不下万人,内内外外形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

核心成员,边缘成员,各有各的产业,大小也不一,但绝大部分的产业都掌握在孔府的核心成员手中,而那些处于边缘的孔氏成员,有的甚至一贫如洗。

孔府在商业、农业都有涉及,当然还是他们的地皮最多,核心人员手上的地皮,就有五百多万亩。

商业上近年一直得不到什么发展。

因为赵岩不鸟他们孔府,结果卖玻璃镜没什么进货渠道,其他方面更挫了,生意都被山东商人给抢光了。

以前有地方官员偏袒他们的时候还好,只是在赵岩掌控了兖州府的行政权后,孔府所面临的形式就不同了。

没有了官府与孔府来进行官*商*勾*结,结果连兖州这快的很多盈利点也丢了,现在也就剩下一些旅馆和当铺、酒楼之类的产业还在盈利,那些贩卖什么的,那是不用想了,山东商人近些年数量暴增,几乎到处有生意都会跑去做,以孔府的经营能力,完全跟不上‘潮流’的发展。

现在孔府只能靠地皮了。

由于劳工成本增加,以及大量劳工跑登莱去了,孔府没有了足够的佃户,所以现在打算把手中的五百万亩耕地,全部变成农场。

在这种经济效益极高的耕地上玩农场模式……这不是找抽嘛?赵岩肯定要抽他们的,因为西三府是他的重要产棉地。

他玩了农产还有个屁棉花。

坚决要没收。

孔府上上下下,最近也感觉到一些诡异的气氛。

从《大明日报》中可以看出,山东郑府正在把目光聚焦到他们的头上,但孔府上下却是有恃无恐。

他们乃是孔圣人之后,传承数千年的大家族,他怕谁?

孔府上下都认为,没有永恒的王朝,却有永恒的孔府。不管是谁夺取了天下,第一个就要来拉拢他们。

这已经是历代王朝的形成的一个习惯了。

孔府自然是有恃无恐。

但对赵岩还是很恼怒,孔家家主天天在那骂赵岩武夫什么的。

现在山东大搞教育,全不用儒家这一套。

孔府还是产生了一些危机感,但对赵岩却是无可奈何。同时心中也有些侥幸,认为赵岩终将不会成功。

……

对孔府的栽赃嫁祸很快开始了,通过情报部的情报收集,很快挖出了一些孔府在商业运作上的污点。

同时孔府还曾在去年打死两个奴仆。但这些污点并不足以打倒孔府。

所以栽赃还是必要的,三月底,孔府出了一件令人膛目结舌的事件,孔府某家仆向《大明日报》记者透露,孔府家主竟然搞扒灰。

一经刊登就成了爆炸性的新闻。

一同刊登出来的,还有孔府打死两个家奴的事件,大明律里明确规定,私人不得用刑。

同时还有各种官*商*勾*结的丑恶内幕。

孔府的污点加上这则性丑闻事件一同爆出,立即一石激起千层浪,天下士子无不目瞪口呆。

偏偏在报纸上还列出了各个人证、物证。

就那些官*商*勾*结和打死家奴的事件证据确凿之极,只是那性丑闻方面,却没什么证据,只是下人爆料。

但这样的东西,孔府就是有口也难辨。

说没扒灰吧又无风不起浪。说扒灰吧是不排除陷害的可能性。

但在《大明日报》这样几乎在全大明发行的报纸上刊登出这样劲爆的消息,对于新闻真实性还没有太多怀疑意识的人们来说,大部分都相信孔府家主有扒灰行为。

这可是天大的丑闻啊要是民间百姓出现这样的行为,可是要浸猪笼的。

接着《大明日报》又报道了孔府在生活上的奢yin无度,以及二十多年前万历年间山东大灾时,孔府未施一粒米粮。

齐鲁号称礼乐之邦,却在二十多年前的大灾中出现当街食人的现象,而孔府存在数千年,既是礼乐之绑,为何还出现如此丑恶之现象?

《大明日报》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

为什么存在数千年的孔府,为何没有改变山东之风气?孔府的存在对天下百姓真的有益吗?

被《大明日报》推向风尖浪头的孔府,此刻已经是一片鸡飞狗跳。

孔府家主大怒,信件是不断的往外发,到处解释《大明日报》所披露出的问题。但孔府却无力阻止《大明日报》的继续攻讦。

毕竟孔府手上无权又无兵,赵岩即有兵又不受任何人的驾驭,谁来阻止?

虽然孔府不断的往外送信,但这效率能比得上《大明日报》吗?《大明日报》把报纸往全国一撒,那几乎是天下皆知,很多人见了《大明日报》上的新闻后,对孔府的印象变得很——玩味

扒灰

太好笑了。

这话题实在是太劲爆了,孔府扒灰的行为,很快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热点话题。

不过孔府并非没有影响力,很快《大明日报》就收到了许多抨击报刊的信件,各地士子都有。

按照往常,这些信件里的内容都是要刊登到大明日报上去的,但这一次,报刊负责人连忙请示赵岩该如何处理。

“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发出去反而显得我们坦荡,若是不发出去,很快我们的名声就会不好听了。”赵岩丝毫不在意这些抨击报刊的评论,反正《大明日报》又没说肯定有这东西,只是有孔府下人向记者透露了此消息罢了。

再则,把这些评论发出去,还显得《大明日报》光明磊落,只要在这些评论的下面加些反驳之语便可让大部分的读者选择相信《大明日报》。

不相信也无妨,更毒辣的招数还在后面。

正在孔府上串下跳的打算澄清此事的同时,赵岩直接带兵前往兖州,将孔府团团围住。

孔府内的人被吓得鸡飞狗跳。

这次赵岩亲自出马,将孔府围住后,马上下令抄家。

先抄掉再说

孔府存在数千年,发展的过程,大概也有五六百年,这么长久的发展,其积蓄必然丰厚啊

不抄孔府,赵岩心痒难耐。

随着赵岩一声令下,数百名士兵涌入孔府,进入抄家的程序,不到二十分钟,便已将孔府内部的人全部控制了起来。

接着可开始查抄孔府内的财产。

孔府之人全被吓傻了,山东军怎么会突然冲进孔府?在他们还没反应过来时,一大队的士兵便将他们押上了囚车。

“将军,银库找到了。”抄家刚开始,便有士兵跑来报告。

“好,去看看。”赵岩精神一震,亲自赶去查看。

那是一个地窖,赵岩走下地窖后,发现地窖非常大,起码有两百多平方米的样子,弄这么一个大地窖,真是得花费不少力气。

走下来,马上感觉到一阵寒气。

“将军,这是他们的冰窖,下面一层才是放银子的地方。”

“草,搞这么多名堂。”赵岩心中非议,然后带着士兵走下了冰窖的下面一层。

下一层明显要小很多,但只是走进去,便看到了许多红漆木箱。

赵岩令人将木箱打开,木箱打开之后,里面全是白花花的银子。木箱不断的被亲兵打开,每一箱都露出了银子。

当打开最低下的箱子时,里面露出的,却是黄金,起码有十几箱黄金。

“最少有上六百两白银,黄金最少五十万两。”赵岩带的专业人士粗粗估测了一番,向赵岩报告道。

“不错,全给搬回去。”赵岩笑道。

“将军,地契找到了。”这时又有人来报告,后面的人抬着个五里个小箱子,将小箱子打开,里面是一张张的契约。

每个小箱子里装的契约都不同,有专门装地契的,有专门装房契的,有专门装商铺契约的,有专门装高利贷凭条的……林林总总不下数百张。

有这些地契,孔府的产业也就将被一网打尽。

赵岩立即命人将这些都收搬到外面去,继续抄家

抄家持续了大半天,孔府内外所有值钱的金银财宝全部被赵岩抄走,只留下一个孔府在那里。

然后赵岩便带着兵马回赵家堡去了,同时让人缉捕孔家核心成员,并留下一个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