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军阀治世-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某地粮价暴跌,济民粮行就会抬高价格,以保护粮农的利益,而某地粮价暴涨时,又开仓放粮平抑价格。

其他粮行在以前根本竞争不过济民粮行,因此只好按照济民粮行画的线条去经营,虽然依旧有利润,但以前那种暴利的情况却是一去不复返了。

以前也不是没有粮商与济民粮行硬抗过,但这些粮商根本与济民粮行这个不断壮大的庞然大物相抗衡。

就如囤积粮食拉高价格来说,济民粮行会立即从周边州县的仓库调集粮食,迅速将粮价平抑下去。

若是囤积粮食的粮商继续硬抗,不断收购济民粮行的粮食,那么济民粮行就会调集更多的粮食前来,多到粮商吃不下的恐怖程度。在这种手段下,那些试图硬抗的粮商一个个都折戟沉沙,以亏本的结局收场。

以前这些粮商玩囤货居奇的手段可是很滑溜的,最主要的就是在受灾地区,不过某地若是受灾,济民粮行直接赈灾了,更是没他们什么事。

至于耍其他手段,例如勾结官府对济民粮行开刀,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每个粮行都有配备护卫的,以武力是掀不掉济民粮行的招牌的,至于以行政手段,谁不知道济民粮行是赵岩的产业,去动济民粮行那岂不是找死?

然而这次却不同,由于赵岩在五省进行农业税改革,这已经动摇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江南地区的地主、官僚、贵族等上层阶级都联合了起来。

在联合的过程中,这些粮商也结成了联盟,决定完次大的。

江南地区六家大粮行陆续又联络了十七家中小粮行,同时又从各地的会馆中募集了数百万两资金。

在夏收、秋收这个中间段,打算干票大的,在秋收之后的青黄不接阶段,还要干上一票。

在这二十三家粮行的行动下,迅速演变成了一场大规模的涨价风波。这次的涨价已经不限于一县一地,而是逐渐波及到了山东地区。

……

南京,秦淮河。

两岸河房,雕栏画槛,绮窗丝障,十里珠帘。

临近傍晚时分,秦淮河金石丝竹,琴箫激荡之声逐渐隐没,河畔边的小厮正叫卖着各种充作香料的花草,还有商人从山东贩卖过来的香水等等。

秦淮河的歌ji们纷纷掏钱抢购。

一艘豪华的灯船上,十几个衣着豪华的商贾正在船中喝酒,边品尝着山珍海味,还有歌ji在一边陪酒。

“张兄,你的张氏粮行这次可吞下不少货啊”一个身着华服的商贾笑着对边上的一个胖子笑道。

“彼此,彼此,林兄你的福记粮行这次恐怕比小弟吞下的还要多吧”那胖子说道。

“哎,都是小事一桩。”

“嘿嘿他济民粮行调来多少粮食,我们就吞下多少粮食,看他们还有多少粮食可调的。”

“各位,话虽如此,但再过一个月就秋收了,这一个月里要是粮食卖不出去,可就亏大了。”

“不用担心,济民粮行撑不了一个月,虽然他们在大明各地囤了很多粮食,但不可能全部都运至江南,现在外面已经慌了,不过了多久,我们就把本收回来,手上剩下的粮食,不就是赚了吗?”那胖子说道。

“张兄所言极是,只可惜北方的粮价没法儿提,要是在山东能把粮价提上去,那可就赚大发了,山东虽不比江南富庶,但百姓却是比江南的还有钱。”

“各位就别痴心妄想了,山东根本不缺粮,据说辽东、朝鲜今年夏收时已经开始产粮了,我们在山东又没有什么根基,想要把山东粮价提上去那是不可能的。”其中一人说道。

众人不由点了点头,这点自知之明他们还是有的。

虽然说山东百姓富庶,但他们在山东缺少根基,根本没有形成网络,要想在山东掀风作浪还缺乏基础条件。

“用不了多久,济民粮行就撑不住了。现在还有人等着买济民粮行的粮食,等没粮食买的时候,江南各州县的人就会大肆抢购粮食,到时候就是在做各位赚钱的时候了,现在钱不是问题,各位若是没钱了,可以到会馆中借上一些,我们江南各会馆的人可都是有钱的主。”

“呵呵那我们就等着看好戏了。”

所谓会馆,就是杨嗣昌联络各地旧势力组成的机构,会馆成员不是有钱就是有势。

第277章:震惊

山东,赵家堡。

赵岩正在和赵全研究着抄家方案。

“公子,依老奴之见,还是让内阁出面,毕竟江南地区还有守军,武警部队并不是很好活动。”赵全建议道,崇祯虽然撤了各地卫所和军营,但江南地区却是没有撤掉太多,每个州县依旧有几百至几千守军。

武警部队在江南地区并不能深入州县执法,江南地区的武警部队大多都是在野外驻扎,负责设卡稽查、收税,以及打击土匪。

“不用内阁出面,让各省武警部队入城缉拿。”赵全否决了赵全的提议,说道:“我们在江南地区兵力充裕,没这个必要。”

“可若是如此,极易引起动乱,根据情报部的调查,江南地区的上层阶级皆已形成联盟。”赵全说道。

“不破不立。”赵岩说道。

赵全楞了楞,半响点头道:“老奴知道了。”

……

七月十八,赵家堡致电江淮、江西、浙江三省武装总部,入城缉拿经济犯,并查封各扰乱市场之粮行。

电报发到了江浦火车站,江浦驿站迅速派遣人员将命令送出。

七月十九,江淮武警部队以千人为一队进入各州县执法。在进城时,个别州县发生武装对峙。

而南京的武装对峙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南京官员将武警部队拒之城外,不允其入城。

结果当天晚上,城内冲出一群不明人员,突然占据了南门,接着打开城门将武警部队放入城内。

三队武装警察自南门突入城内,成捏官军不由惊骇,在惊慌中南京官军陆续被武警缴械。

天亮时,百姓探出头看向街道时,街道上早已没有了官军的影子,取而代之的却是山东政府派遣至各省的武装警察。看到武装警察在街上巡逻,百姓们不由松了口气,放心的走出了家门。

百姓对山东派遣到各省的武装警察并不排斥,反而十分欢迎。

这些武装警察平时不仅剿匪,而且还经常帮助百姓,百姓若有困难找上门,他们定然会出手相助。

如若是经济上的困难,武装警察会安排他们移民至山东,到山东去找份工作,或者在山东培训一段时间再移民海外。老弱病残则送到收容站去,山东政府还是养得起的。

病痛的困难,这些武装警察也会热心提供医药,武装部里都有配备军医,这些军医平时没事做就给百姓看病。

救援抢险什么的,这些武装警察都能上。

各省百姓对这些武装警察都十分欢迎和拥戴,见是武装警察进了南京城,百姓并不害怕。

这些武装警察进了城,立即扑往此次行动的目标。

连夜查封了南京城各在名单之上的粮行及粮仓,并且连夜砸开了住在南京城的粮行老板的家门。

同时贴出安民告示。

当天晚上南京城内,镇守太监被吓得直接尿了裤子,南京官员躲在家里也是忐忑不安。

不过进城的武装警察并未进他们的家门。

第二天,百姓和官员看了安民告示,南京城依旧正常运转。不过一些嫌犯并未抓到,很快进城的武装警察又贴出了通缉令,并给出了悬赏。

不出半日,一些逃过搜捕的粮行老板在秦淮河被抓获,这些人昨天皆在秦淮河过夜,在悬赏下,被百姓举报抓获。

江淮、江西、浙江三省各州县情况不一,有的州县被武警部队直接进城,有些州县则在情报人员的配合下进了城。

但进城后,城内皆无太大的反抗。

在兵戈之下,三省之地的上层阶级一个个都还未反应过来。城中的官兵不是被控制了就是不敢抵挡武警部队。

那些官员更是没胆去抵抗,棒打出头鸟的道理谁都懂。

……

三天之内,二十三家粮行被封,大量粮食被查封,二十三家粮行的老板、掌柜被武装警察逮捕。

江南地区为之震动。

赵家堡上下高层却也为此事感到震动,不为别的,从这二十三家粮行中陆续查封的粮食已经上升到了两千余万石。

目前粮食的收购价一般都维持在6角钱上下浮动,商品粮价格一般都在1元钱左右,如此数量巨大的粮食囤积,不得不让人震惊。

农业部发现,今年他们对大明的粮食产量有所误判。虽然种种原因的前提下导致农业生产遭到阻碍,但这些现象远远比不上恢复的速度。

在流贼、建虏、匪患平定,及大修水利的背景下,大明农业恢复是十分快速的,也是异常顽强的。

若非这些粮行囤积了将近两千万石粮食,粮价甚至可能下跌。

“这是个好机会。”赵岩看了报告后,迅速意识到了当前局势赋予的契机,“让各大报纸迅速个根进,把舆论调动起来,年底之前接管南方全境,各部门需紧密配合。”

赵岩的命令很快传达了下去,各部门接到命令,意识到不久的将来,山东政府即将占领整个大明。

此时崇祯的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北直隶及江南地区,北直隶的主要势力以皇亲国戚,公卿贵渭为主,北方的地主基本上被收拾了个干净。

山东、山西、陕西、四川、湖广、河北六省之地已被纳入山东行政范围,行政人员进入地方,地主阶级的影响力大幅度下降。

如今只剩下南方,南方旧势力强大的省份主要以江淮为首,江淮地区包括后世的江苏、安徽两省。尔后是浙江,次为江西、福建、广东三省,云贵、广西三省则不足为虑。

其中福建情况特殊,福建虽在内阁的行政之下,但福建实质上已被山东政府所掌控,其中船厂、海关皆是山东政府所控制,而福建基本上没什么耕地,60%的耕地都集中在闽北地区,地主势力并不大,反倒是海员的势力较大,一些在山东海军中混得好的船员都衣锦还乡了,扩大了山东政府在福建的影响力。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赵岩的宗族势力盘踞漳州,虽然赵岩对远在福建的赵家宗族的联系不是亲密,但赵全却是经常联系漳州找家宗族,这方面基本上都是赵全经手,赵岩基本上不过问此方面。

漳州赵家堡的影响力在郑芝龙倒台后迅速增强,宋代皇室之后的名头基本上已是众人皆知。

因此漳州赵家无人敢惹,漳州赵家堡见赵岩对他们并不亲密,行事也比较低调,没有到处惹事。

……

查封的行动在七月间一直蔓延到了福建、广东,名单上的二十三家粮行在南方各省的粮店被查封一空。

济民粮行在得到了查封的粮食,以及无人捣乱之后,迅速将粮价压低,并将商品粮零售价压低至每石1元。

江南地区的粮食恐慌迅速平息下来,若非如此,江南地区必然出现粮食抢购风波,到时民众也开始囤粮,那麻烦可就大了。

不过江南地区的旧势力明显开始躁动,此时江南地区各地保皇会一合计,决定还以颜色,对山东政府进行反击。

很快,南直隶就发生了暴力打砸粮店事件。

十数家济民粮行的粮店被人砸毁,并且还焚烧了店内的粮食,还打死了十三名粮行护卫,打伤人员无算。事件的发生地皆是远离武装警察驻守地点之地,粮行虽有护卫,然而涌出的暴徒太多,护卫在没有什么防备的情况下不是被放倒就是败退。

暴动发生后,山东民众为之震惊,随后演变为愤慨。

赵岩马上下令严查,这种暴动是最让人恶心的了,但想要查出暴动策划人员,却的轻而易举。

首先这次暴动,大多都是数十人一起出动,人数如此之多,查起来就容易得多了,住要抓到一个,便可顺藤摸瓜一路查下去。

与此同时,山东行政部正在加紧公务员的培训,并催促十二年上半年的考核结果未上报的尽快上报。

七月底,赵岩在赵家堡与各部门高层研究数日,从上半年官吏考核结果中抽调上千名表现突出,政绩廉洁的官员,以及上万名执法严格的吏员。

这些官吏将被抽调至江南地区,这些官吏皆是有经验的行政人员,而那些刚出培训班的公务员则补充到调抽区的基层去进行培养。

此时赵岩的行政人员培养方案已经确定,即从已完全掌控的区域抽调经验丰富的行政人员,将他们抽调到未掌控的行政地区,然后用刚培养出的公务员进行补充。

如此不断的抽调,不断的补充。

补充到已掌控行政区域的公务员在工作时受到的监督最大,同时在制度完善的地区行政,出现**的几率很小,因为这些地区有人监督,而且是全面性的监督。

这就像是种树,让树苗在成长过程中长得直,不让树苗长歪,等长直了之后在抽调到监督力度较小的地区。

对江南的接管,参谋部内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先难后易,另外一种意见是先易后难。

赵岩还是选择了先易后难的接管政策,因此这些抽调出来的官吏将先接管江南地区的二、三线城市,然后再接管一线城市。

这种选择延续了温水煮青蛙的策略,若是一开始就拿一线城市开刀,那么即使只掌控了一点点地盘,也会引起剧烈的反应。

山东的舆论开始跟进,就江南粮商囤粮之行为,予以强烈的谴责。

其后又发生暴动,舆论上再次掀起狂风大浪。山东政府此时也找到了借口,内阁连日召开会议,连连罢免江南官员……

第278章:鸟枪换大炮

江南官员一落马,山东官吏马上补上,以此同时,各省武警部队四出,到处逮捕暴动份子。

十数天内,连抓上千人。

三个保皇会被封,保皇会的人员悉数被列入通缉名单。

江南地区各保皇会再次躁动,就在此时,紫禁城乾清宫内的气氛显得有些压抑。

“皇上,大明倾覆即在顷刻,此时若不出兵,江南一失则大势矣。”杨嗣昌觐见后伏到于地,力荐出兵。

杨嗣昌虽然知道,此时若是出兵,胜算定然不大,然而若是再任由赵岩肆意妄为下去,江南地区不保,那就再无反抗之余地。

“山东第一师集于山东,朕可有胜算?”崇祯犹豫道。

“胜算不大,然事在人为,若各省保皇会极力配合,胜算亦有。”杨嗣昌说道,崇祯急道:“此话怎讲?”

“只要各省保皇会起兵勤王,各省必然大乱,赵岩自会阵脚大乱,如此一来,山东必然会抽调兵力平定各省,乘此时机,三十万京营挥师南下,一举拿下山东,大事可成矣。”杨嗣昌激昂的说着他的计划。

“赵岩此子又不是猪,岂能如此容易上当?”崇祯不解的问道,杨嗣昌脸色一僵,半响言道:“皇上,关键就在于此处,我们必须让赵岩安心的抽调兵马南下平乱,并且不能让其看出京营之动作,虽难度极大,然若不为,明年陛下必然进项全无,三十万京营无钱粮支撑,则不攻自破。”

崇祯咬了咬牙,自知杨嗣昌所计胜算不大,然而此时却到了必须抉择的时刻。

江南重地,乃是崇祯如今唯一的支撑。

可以想象,明年内阁必然会在军费上卡死,崇祯唯一的依仗就是各省保皇会的输血了,而江南保皇会助力最大。

此时若失江南,则保皇会不存。待手中钱粮耗尽,则京营必然土崩瓦解,不攻自破。

不说赵岩在不断的蚕食大明各省,就说山东的科技发展就引起了崇祯极大的担忧,若再任由山东发展下去,则后果不堪设想。

蒸汽机、电报、火车、电灯……

一个个令人感觉不可思议的东西不断出现,已经让崇祯心力憔悴,他也不想再等下去了。

“爱卿去办吧”崇祯半响闭上眼睛,对杨嗣昌言道。

“臣遵旨。”杨嗣昌往地上一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