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名门-第3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军踏着尘土、冒着漫天的飞沙,伴着吆喝和诅咒,杂着皮鞭的劈啪声和车轴的吱嘎向西挺进,声势浩大,有如海潮,不时可以看到官道两旁躺着奄奄一息的牲口或牲口尸体,还偶尔有一辆轮子朝天的大车,有时一队骑兵冲入这股人流,于是士兵们就不断地叫喊、诅咒,马也立起身子不停地嘶叫,一辆满载粮草的大车就会滚下斜坡,车上地人也跟着滚下去。

前面。车辆的洪流中间,从沙州远道而来士兵排成长长的队列,踩着呛人的尘土艰难地行进。人流中夹杂着运载刀枪、弓弩等轻武器的马车,押运兵就趴在车蓬,不断地有人跑出队伍,钻进灌木丛中,蹲下去。

再前面是骑兵的队伍。不时还可以看见骑兵队中夹杂着几辆马车,里面坐的是文官和参军事。一会走过一片有泉水地密林,骑兵纷纷下马取水,一会儿又展开队列,跨过白马河,接着便有从龟兹而来的马车满载粮食、干草和铁蒺藜从两边涌入,偶然还有一小队斥候骑兵抢到这个队列地最前面。

与官道平行的二里外便是赤河,数千从西域各国征来的民夫正艰难地拉着一队大船。发出低沉地、有节奏地、震人心魄的号子,大船上装载着粮食和各种重型守城器及火器,尚未组装的巨型石砲、床弩、连环弩、霹雳车,船舷两边还摆着一排巨大的地听,船上还有可怕的火药弹、燃烧弹以及一桶桶地火药和火油,都被重兵护卫着。

这支队伍是远道而来的沙州军和肃州军,约有一万余人,并运送五十万石粮食。兵马使是中郎将郁重楼,他们的目的地是千里外的疏勒,队伍从沙州而来已走了整整十天。

此时已经八月上旬,大唐准备与大食的战役已经进入了最紧要的关头,大唐举全国之力,集中了八百万石粮食和不计其数的各种军需物资。从各地征调了近十万辆马车,源源不断地将这些物资送往西域,同时又从各地调集五万府兵再次奔赴安西,这样,整个安西地区地唐军就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二十五万,大军从伊吾(今哈密)就分兵两路,一路奔赴疏勒,走金龙道北上碎叶,另一路走轮台,越过天山到弓月城。沿丝绸之路的北路进入大清池流域。

可就在唐军大举增援碎叶的同时。大食人已急不可耐,争夺阿史不来城的战争率先打响了。

……

二十天前。唐军攻占了碎叶北部的要塞阿史不来城,这件事传到巴格达后,拉希德震怒异常,当即罢免了擅自调阿史不来城守军南下地拔汗那总督,同时调准备前往拔汗那的五万突厥奴隶军中的两万人,直扑阿史不来城,一定要在九月碎叶会战打响前拿下这座关系重大的城堡。

二万大食军从撒马尔罕一路北行,经怛罗斯城折道向东,又行军近八百里,这一天终于抵达了阿史不来城。

阿史不来城的唐军也已增至二千五百人,已经快达到三千驻兵的极限,城中的原突厥住民已被全部迁走,使阿史不来城成为了纯粹的军事堡垒,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部署,此刻的阿史不来城已被唐军打造得如铜墙铁壁一般。

五十部最新研制地巨型投石机被安置在城头,另外还安装了三百部床弩,这是对付敌人大型攻城机地利器,除此外,城内还有三十万支弩箭和大量用于投掷的巨石,甚至还有数百只火药弹和燃烧弹。

天黑后斥候传来消息,大批敌人已经过了俱兰城,正向阿史不来城逼近,他们携带有大量地攻城武器,军容整齐,装备精良。

俱兰城在西方八十里之外,是一座平原上的土城,主要给牧民和牛羊躲避暴风雪而建,十分简陋,也无险可守,既然敌军已经过了俱兰城,就算携带攻城器行动缓慢,但离阿史不来城已经不远了。

第二天黄昏,乌云密布、朔风劲吹,施洋站在阿史不来城最高的眺望塔上,凝视着天边翻滚的乌云,他因夺取阿史不来城有功,已被王思雨破格升为都尉,率领二千五百唐军镇守阿史不来城,但谁也没有想到,大食与大唐时隔五十年的又一次战争便是从他们这里拉开了序幕。

在施洋的身旁站着果毅都尉赖金麟,这位从小便随父亲在商道上谋生的安西汉人对这一带的地形异常熟悉,他计算了一下便道:“施将军,如果敌军是用战马拖拽攻城器,那他们每个时辰一般能走二十里,加上中途的停歇时间,他们应该到了。”

“你说得没错,他们已经到了。”施洋面无表情地望着远方,在天穹下,一条长长的黑线出现在了草原的尽头。

“施将军,我们该怎么办?” 第一次经历大仗的赖金麟开始紧张起来。

“还能怎么办。”施洋冷冷地下令道:“鸣钟示警,命弟兄们各就各位!”

刺耳而急促的钟声在阿史不来城的上空敲响了,两千名唐军奔上城头,他们或张弓拉弩、或调试巨型投石机和床弩,紧张地注视着敌军逼近,乌云低垂在城头,风雨欲来,战争一触即发。

第二十四章 碎叶风云(五)

前来进攻阿史不来城的大食军是突厥人奴隶军的第四、第五军团,他们驻防在撒马尔罕和布哈拉,这支军队是由大食在进攻东方过程中俘获的奴隶组成,战斗力强劲,仅次于大食最精锐的哈里发直属近卫军和呼罗珊本宗军,装备也十分精良,步兵和骑兵各占一半,其中一半骑兵为重甲骑兵、长矛锐盾,配备有高骏的阿拉伯马,其余步兵皆身着皮甲,执圆盾和短矛,杀气冲天。

‘咚!咚!咚!’巨大鼓声在平原上回荡,大食军共分为四个方阵,如四片漂浮在草原上的乌云,起伏前行,在他们中间夹杂着近百架巨大的投石机和攻城槌,大食军的投石机虽然没有唐军那样精准,但它体型巨大,能将几百斤重的巨石射出千步之遥,以威力巨大而著称,是大食人攻城的利器。

在密集的鼓声中,大食军开始向城墙靠拢了,步兵在前、骑兵在后,他们呼喊着口号,步履矫健,如汹涌的波涛向阿史不来城狂涌而来,整个草原上杀气弥漫,黑压压的大食军一眼望不见边际。

唐军一排一排屹立在城墙之上,他们面对十倍于他们敌军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各就各位,有的张弓搭箭,有的安装床弩,城上数十架石砲已经吱嘎地拉开了,这种石砲是由大唐军器监最新研制,为中型石砲,杠杆臂上长端是短端的十倍,为长杆式石砲。并用标准配重取代了拉索,使石砲更加节省人力,三十名士兵便可驱动,而且通过调节配重和杆长,就可以使射程在六挡内精确调控,每一档相差五十步距离,其中地精密零件均用铁制。操作十分复杂,除了挽动石砲的士兵外。另有四名专门的操砲手,一人装弹、一人点火、一人了望,一人调距,这种石砲充分体现了东方人细致而富有技术的特点。

施洋是平生第一次面对上万的敌人,而且是以指挥官的身份,他不仅肩负二千六百名唐军的生死,还肩负着阿史不来城地存亡。一旦阿史不来城失守,不仅会将碎叶唯一的进攻点丢掉,而且大食人会由此打到碎叶地北面,将唐军好容易才占领的土地统统夺走。

“施将军,怎么不见大食人的云梯?”赖金麟发现了敌人奇怪的地方,大食人没有云梯,该怎么攻城?

“所以你不用害怕,大食人虽然十倍于我。气势汹汹,但你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其实很多军队都没有用,比如你看那边。”施洋手一指南面,那边聚集着大食人的五千重骑兵,他冷冷道:“你看见没有。那五千玄甲骑兵对攻城会有什么作用?还有那些骑兵,笑话!他们以为我们会出去决战吗?”

“不过他们的投石机看起来很是狰狞,莫非他们是想用投石机砸垮阿史不来城吗?”赖金麟有些忧虑地望着那些高达几丈的投石机,有些忧心忡忡道。

“应该是这样,他们地攻城槌上不了高岗,只能依靠投石机了。”施洋话音刚落,城头上一片高喊,只见空中数十块巨石迎面砸来,瞬间便到。

“将军当心!”赖金麟纵身扑倒了施洋,一块巨石从他们头顶掠过。在空中刮起了尖厉的怪啸之声。‘轰!’的一声巨响,将身后的一座城垛砸掉了半截。碎石四溅,翻滚着落下城去。

其余巨石或沉闷地砸在城墙上,或砸入城内,十几名运送石块的士兵被一块翻滚下来的巨石砸中,发出一片惨叫声。

第一轮发石机射过后,施洋立即探身出城,察看城墙被砸后的情形,只见被砸中处的城墙大片泥土剥落,露出里面灰白色岩石,城堡修建得相当结实,根本不惧大食人投石机地攻击,施洋微微放心,他立刻转身令道:“传我的命令,大家注意保护自己,保护石砲,任何人不得轻举妄动。”

在主将的命令下,众唐军纷纷用巨大的牛皮防具罩住了石砲,这种防具是绷在木架上,呈半圆形,上面涂满了油脂,滑腻异常,即使被石块击中也难以打实,将石块之力卸到一旁。

很快,大食军的又一轮攻击开始了,巨石呼啸而来,城上唐军纷纷紧贴石墙躲避,这一次处理得当,没有一个人伤亡。

黑衣大食人继承了白衣大食的优点和弱点,他们擅长格斗撕杀,尤其在沙漠地区,阿拉伯人轻骑兵和大食弯刀令人生畏,但是黑衣大食和白衣大食一样不擅长攻坚战,也缺少攻城地装备,巨大的攻城车和投石器几乎就是他们的全部攻城武器,阿拉伯地区沙漠多于石头,所修的城池在巨大的攻城槌面前难以持久,攻打大马士革时,阿拔斯的军队制作了和城池一样高的攻城槌,由数千人操纵,几下便击垮了大马士革城墙。

攻城槌和投石机的威力使大食人更加迷恋于它,加上阿拉伯人的粗旷,使它们不断向高向大方面发展,另外大食人也不擅长弓箭,他们没有大唐人制作复合弓的技术,也没有耐心耗用两三年地时间制作一把弓,他们进攻地秘诀就是勇猛而不畏死的斗志和上天赐给他们地阿拉伯马。

但他们的勇猛和灵活机动在高耸坚固的阿史不来城前却使不上劲,城堡修在一片三丈高的山崖上,通过一条狭窄的石阶上下,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攻城槌毫无作用,唐军半个月前又在山崖上凿了一条宽约两丈的深沟,进出城池都要依靠吊桥,恰恰是这副包有铁皮的吊桥成了城门的天然盾牌,投石机的巨石难以击中城门。

大食军见唐军没有反击,在密集如雨的投石掩护下。军队继续向前推进,渐渐地,大食军已经攻到了三百步外,数千名士兵如蚂蚁一般忙碌着:他们取土填路,企图在山崖下修填出一道斜坡,使攻城槌能够被推上山崖。

突然,唐军地反击开始了。一百余只漆黑火药瓷弹腾空而起,如断珠散落。落在二百步外的大食军人群之中,人群中顿时发出一连窜猛烈的爆炸声,赤焰腾空,黑烟弥漫,大食军顿时哀嚎声四起,四肢破碎,血肉横飞。死伤极其惨重,大食军先是被惊呆了,随即狂呼嘶喊,对大唐雷深深的恐惧在他们心中骤然爆发了,数千人如大海退潮一般,掉头拼命奔逃,一口气跑出三里之外。

大食军主将见军心不稳,便下令扎营。此刻天色已晚,乌云密布在天空,夜雾笼罩着战场,战场上一片寂静,城内,唐军在忙碌地清理乱石。仅仅一个时辰,就有三千块石头砸进城内,将许多木制的屋顶都砸碎了,唐军也死伤了近百人,城墙之上,唐军的哨兵在严密地注视着敌军的动静,施洋则站在眺望塔前沉默地望着这支军队,他心中充满了疑惑,阿史不来城被大食军占领数十年,他们应该知道这座城堡地易守难攻。按照他们这样的攻城能力。就算十万人也攻不下这座雄堡,他们真是来攻打阿史不来城吗?

夜渐渐地深了。草原上地浓雾悄然落下,数十步外,已看不见一个人影……

次日天亮,浓雾消散,唐军却忽然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情况,近百架攻城槌和投石机孤零零地矗立在原野上,仿佛被遗弃的孩子,而二万大食军却踪影皆无。

……

碎叶城的备战已经进行了整整一个月,按照朝廷的统一部署,碎叶城中的十五万老弱妇孺已被转移到疏勒和北庭,另外从伊丽河畔俘获的十余万葛逻禄人也被押送到了疏勒,碎叶城中只剩下十四万人,五万唐军和八万青壮民团,另外还有近万名年轻妇女也留下了下来,担任后勤保障任务。

从七月开始,唐军便陆续不断地向碎叶运送物资,一直到八月下旬才陆陆续续告以段落,此刻,碎叶城内已经蓄积了二百万石粮食和数之不尽地各种军用物资,王思雨又下令加固城池和加宽加深护城河。

到了八月下旬,碎叶城附近开始出现了大食人的斥候,数人或数十人一队,在大清池流域、在金龙道两侧,几乎在所有的角落探查唐军的情报,这是大战来临前的预兆,碎叶城就仿佛一个即将大考的学生,紧张而充满期待地等待着大战的来临。

一大早,碎叶城的崇仁坊内,郭牧告别了娇妻,赶去州衙办公,郭牧地老丈人一家除了参加民团的大舅子留下来外,其余的都暂时迁到疏勒,杂货店也关了,不过郭牧的妻子却自愿留下,并参加了木兰营,木兰营由五千名军属组成,都是年轻的女子,以汉人居多,她们将在战时担任照顾伤员、为军队做饭、浆洗衣服等等后勤保障的杂务。

郭牧目前已被升为碎叶州地录事参军,协助长史主管一州政务,算得上是一名高级文官了,每天的政务都异常繁重,早出晚归,回到家时已累得筋疲力尽,但他和所有的官员一样,在大战来临前,大家都没有任何怨言,尽量抓紧一切时间做好战争前的准备。

“郭参军!”

郭牧刚走出坊门便似乎听见有人在叫他,他连忙回头,只见一名年轻的官员正向他奔来,跑进了才认出来,原来是他手下的仓曹参军事崔曜,崔曜原本是随孟郊前往拔汗那,但因为战争即将到来的缘故便和使团一起滞留在了碎叶,他是新科进士,又有祖父的余荫,被临时任命为仓曹参军事,参与管理碎叶庞大的物质。

这些天崔曜也忙得脚不点地,大量的物资送来,要建立账册、清点实物,还要组织人力把它们堆放有序,由于出于战时状态,军民不分,他就成了行军司马郭士奇地助手,今天他遇到了一件为难事,特来向郭牧求助。

郭牧停下马笑道:“有什么事情找我?”

崔曜气喘吁吁跑上前,他见左右无人,连忙将郭牧地马牵到一旁,郭牧见他神神秘秘,便翻身下马再次问他道:“到底出了什么事?”

“郭参军,你还记得去年我们在金龙道被葛逻禄人伏击一事吗?”

郭牧点了点头,“我当然记得。”

“那当时两支商队的首领,我是指那支从康国来地商队,你还有印象吗?”崔曜又继续问道。

郭牧想了想,他依稀记得那支商队的首领是一个老者,叫什么名字却忘了,他见崔曜提这件遥远之事,不由奇怪地问道:“究竟出了什么事?”

“是这样一件事。”崔曜不要意思地笑道:“我回去时便和那支商队一起回长安,商队的首领叫做穆塔,一路上对我颇为照顾,他前几天从长安回国,在我们碎叶休整,正好遇到出城管制,他们无法离开,不知他怎么打听到了我的消息,昨天晚上就来求我帮忙。”

说到这里,崔曜有些难以启齿地道:“郭参军能不能帮这一次忙,给我开一张出城令。”

开出城令的权力正掌握在郭牧的手中,若是平时,他会很痛快地答应,可眼前正是大战即将来临时,他的出城令可不是随便能开出,可崔曜又是崔家嫡孙,他的祖父是前相国,二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