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八六一-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867年初,大明第一条铁路也式开工,这条由上海到徐州的铁路的建造项目将由美国公司承担,国有控股,预计两年建成,这条铁路将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同时,也将使徐州的资源更方便快捷的运往南部工业发达地区。

与此同时,其几条铁路的建设构想也在讨论之中,曾纪泽计划用十年的时间,为大明建成一个三纵两横的全国性铁路网络体系。

军队方面,经过一年多整编与训练,已基本完成了军队国家化,但整体军队的武器装备水平,还尚未达到原先东军的程度,军队的完全近代化,仍将需要一定的时间。

但在曾纪泽雄心勃勃的进行着他的五年计划时,遥远的关外却发生了新的变数,使他不得不调整原先的计划。

盛京,文殿。

二月的东北,正是冰天雪地,来自利亚的寒流又一次袭卷了这一片塞外苦寒之地,使初春的天气,却越发显得寒冷。

奕䜣端坐着,尽管炉火熊熊,但他仍能感觉到刺骨的凉风,不时的穿过衣袖的缝意,肆意的捉弄着他细嫩的皮肤。

关外尽管是他们满人的老家,但窃居关内百余年,他们这些贵族的体质早已远不如祖先那般吃苦耐劳,逃到关外这些年来,他们没有一日不在思念着关内那种体面而舒适的生活。

小皇帝同治斜倚着龙座,不时的打着瞌睡,做了这么多年的摆设,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无聊。

“俄国使臣莫洛斯基到——”

外面的太监拉长了嗓声奏报,奕䜣轻咳了一声,小皇帝知趣的打起了精神,像模像样的端坐了身子。

虎背熊腰的俄国使臣昂首阔步走入殿中,脱帽行了一礼,用不太流利的汉话说道:“我代表俄国斯帝国皇帝向大清皇帝陛下及恭亲王殿下问好。”

“俄使免礼吧。”

奕䜣代皇帝回应,接着又赐了座,双方进行一了些礼节性的交谈之后,奕䜣便直接问道:“阁下不远千里,来我大清盛京,想必不会是只会带贵国皇帝问好吧。”

俄使向手下随从使了个眼色,他们便呈上一件事先准备好的文件,俄使微笑着说道:“我们对贵国所遭遇到的不幸深感同情,贵我两国向来友好,我国绝不忍心看到我们友好的邻居受到这样的折磨,所以我们特意准备了这个援助计划,希望能帮助贵国度过难关。”

奕䜣心怀猜忌,打开那份以汉俄两种文字书写的秘密文件,这的确是一份援助计划,里面涉及了俄国帮助大清训练军队、供低价武器、建设军工厂、创立海军等多项清廷急需之事。

但奕䜣知道俄国人不会那么好心,再往下看,果然还有附加的条款,而那些内容,更是令他看的头皮发麻,心中,寒意更盛。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二章卖国成性

谓的附加条款,其实就是变相的殖民条款,其中要国东部边界重新勘定,将珲春所辖图门江出海口划归沙俄所有,如此一来,清国将断绝通往日本海的出海口,彻底沦落为一个内陆国家。

同时,清廷将允许外**立,沙俄、清国将同为外蒙古宗主国,双方均可在该地驻扎军队,共同维护该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除些之外,清廷还应将大连、旅顺划为沙俄租借地,租借期限为期一百年,俄国将在此两地建立港口基地,屯驻海军,以保护清国来自海上的威胁。

清俄双方将共同出资建立一条连接盛京、吉林至海参崴的铁路,建成之后,俄方将拥有铁路的管理权,并派军队在铁路沿线驻扎保护。

条款中还要求沙俄将派出军事顾问团,俄人将在清军从上到下安插军官,除训练之外,并将拥有一定的指挥权。

清廷的军机处,将设俄人代表一名,清廷在做任何军事决策之时,必须事先向俄方通报消息,双方经协商达在一致方可实施。

清廷全面开放两国边界镇为自由贸易区,对俄国出品产口给予最低关税待遇。

俄国的开价之大,实令奕䜣骇然,而所方所开价码,什么出售武器、训练军队、援建军工厂什么的,都是耗时长,见效慢的项目,对于南边大明日益临近的威胁来说,可以说是远水解不了近火。

唯一能令奕?C;~眼前一亮的,是方提出的一项保护条款,该条款中称双方一旦缔结条约国将视清国为该国所保护之国,一旦清国遭到敌国进攻,俄国将立即给予军事保护。换句话说,也就是如果大明进攻满洲的话,俄国将出兵干涉。

明军目前的按兵不发,并意味着放弃统一东北,只是大明内部正在进行着权力的整合而曾纪泽登帝位的消息传来时,奕䜣就深深意识到,明廷内斗结束不多该向他们动手。面对日益强大的大明,奕䜣深知单凭手里那几万条枪,根本无法有利的抵抗明军的进攻。

现在地时代不比两百年前地后金与前明之争。所谓地游牧民族对汉人地骑兵优势已经荡然无存。攻守之势已逆转区区人少地贫地满洲。如何能抵挡住住十几万明军地枪林弹雨呢。

“俄使阁下国地这合作条款。是不是也太过苛刻了王从中怎么看不到一丁点地‘友好’之处呢。”奕䜣沉着脸道。

俄使笑道:“亲王殿下。我们俄国愿意对贵国采取军事保护。能让贵国免于被明国攻陷保护贵国地皇帝和亲王殿下继续享受至高无上地权力和荣华富贵。这难道还不够友好吗。”

奕;略显尴尬:“话不能这么说。伪明之所以凶恶难敌非是仗着他们枪多炮利。若是我大清假以时间。大造西洋枪炮。再加上我满蒙骑兵地机动性。扫灭逆贼。收复河山还不是易如反掌地事。”

奕䜣把这场战争地失败。简单地归于武器上地不行。俄使觉得好笑。但也没有明说出来。又道:“我知道贵国不乏勇士。缺地是枪炮。不过亲王殿下可知。要用枪炮武装多少军队才能挡得住明军吗?而这么多地枪炮。又得有多少地弹药才能维持一场持久地战争。就凭贵国现在地经济实力。只怕把这皇宫卖了。也不见得买得起吧。”

俄使说得没错。满人自入关之后。便将东北封闭起来。禁止汉人去开发。而他们满人自己又是寄生虫。不懂得发展自己地老家。所以当他们逃回老家之后。才发现这里是穷地叮铛响。

“亲王殿下肯定又会说,买不起我们就自己造,可是殿下又计算过没有,建成足够维持长期战争的军工体系,得花多少年的时间?我想,山海关那头蠢蠢欲动的明军,他们应该不会傻到给贵国这么多时间吧。”

俄使将中国的情况分析的很清楚,一言切中了满清所面临的困境。

奕䜣像是当面被人扒光了裤子,有点羞涩难当。但就像是出来卖的妓女,刚开始会有点不好意思,认清现实之后,便很快转变观念,开始从中享受起来。

奕䜣是这种心态,他尴尬了片刻,叹了口气,道:“我大清当然也很愿意与贵国合作,可是贵国的这条件也太严苛了,不知能否再让步一二呢?”

“这就是最后的文本,如果贵国朝廷实在不愿接受的话,那本使往南京,转而跟明廷合作了,到时我们将从西伯利亚,配合明军夹击你们。不管怎样,我们总能从中获得利益的。”

俄使撕下了虚伪的面具,**裸的发出最后的通,奕䜣大吃一惊,想那明军就够可怕的,再来个俄毛子,那他们还哪有招架之力呢。

奕?C;忙道:“俄使说笑了,这样吧,你且在盛京时多住几日,这和作的条款,本王还得与皇上和众臣们再商讨商讨。”

俄使知他已默认了七分,便更加的得意:“也好,你们先讨论讨论吧。我听说贵国的女子们都长得很漂亮,我这次难得来盛京,好正好结交结交。”

俄使竟然当着奕䜣的面讨起来了女人,而他却不敢不从,忙向左右道:“你们为俄使阁下安排一下,挑几个姿色上乘的宫人送到俄使阁下的馆舍伺候,万不可怠慢了。”

“大家都说东方热情好客,果然是没错呀,多谢亲王殿下的盛情了。

”俄使满意的离去,走出门时,眼睛便在几个宫女的身上转来转去,回头和那侍从低语了起来。

奕䜣送走骄横的俄使,招来文祥宝鉴重臣商讨此事,众人争执了几宿,有的反对,也有的人支持,更多的人是不表明态度,因为他们知道,无论是支持也好,反对也罢,他们将来都可能背上骂名。

讨论到最后,反对派的声音渐消沉下去,现实的残酷使他们任何的慷慨激昂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事实是,如果不接受沙俄条件,那么大清必将灭亡。忍辱负重接受了,虽然对外的日子过得有点屈辱,但对内,他们仍然可以保持着应有的特权,假以时日收复河山,或许还有雪洗耻辱的机会。

五天之后,在使的再在催逼之下,清廷被逼全盘接受了俄人的条件。于是双方在盛京签署了《盛京俄清友好互助条约》,简称《盛京条约》。

该条约签订的消息开,满洲境内倒显得相当平静,似乎满人们对此卖国条约并不感到多少耻辱,俄人再坏也只是割他们些土地,搜刮一些钱财,而南边的大明却是要革他们的命,那才是真正的可怕。只要能让他们满人生存下去,跟了俄国这个大哥未必不是一件坏事。

而消息传往关内之后,却是举国哗然,人们对满清的卖国求荣荣行径口诛笔伐,深恶痛绝,全国各地的报纸都在头版头条报道了这则消息,全国上下人怨沸腾,出关伐满,收复东北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上海、苏州一带的高校学子,甚至还上街游行,呼吁中央政府迅速做出反映,出兵东北,北兵外蒙古,以维护国家领土之完整。

南京,龙城。

“无耻的满人,无耻之极!”曾纪泽将手中报纸狠狠的摔在了龙案上,气愤之情明显于色。

“皇上,打吧,灭了满奴这帮日娘贼!早晚都得动手,这回出兵可是顺应民心,大好机会绝不可放过。”陆军总长刘铭传慷慨请战。

自政府改组之后,曾纪泽将吴长庆、潘鼎新这些东系元老级人物,统统远调去了贵州、福建等八杆子打不着的省份做起了地方大员,彻底将团练系清除出了军队系统,使得全国半数以上的军队完成了黄浦化改造。

至于刘铭传,因为头上也顶着个黄浦一期的帽子,又加上与曾纪泽关系特殊,故得以继续从事军事,并被任命为了首任陆军总长。

“皇上,按照国际惯例,此事咱们先应通过外交途径与俄国交涉为先,看结果如何再用兵不迟。”外交总长容发表了看法。

刘铭传一摆手,嚷嚷道:“还交涉个锤子,俄人比那狼还狡猾贪婪,你以前他抢了咱多少土地!这回明摆着他是想吞并外蒙和东北,你跟他交涉,就等于从狗嘴里抢骨头,他能理你才怪。”

“俄人贪婪,满奴无耻,这仗该打!”曾纪泽一语定下了基调,“不过外交途径还是得先用一用,就算是过场也得走走,容闳,你就去约见一下俄国公使,表明咱们的态度吧。”

刘铭传着急叫道:“皇上,那咱就光练嘴皮子,这仗还要不要仗。”

曾纪泽冷笑一声,高声道:“打,当然要打了!你们陆军部与海军部尽快拿出一套作战计划来,这仗不但要打,还要打大的,朕要让俄国人把他们吃进去的连本再利全吐出来。”(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三章烽火再起

过几天的策划,刘铭传他们拿出了一份详细的平满计划在北京军区现有军力的基础上,从其他五大军区再抽调人马,组成一支十二万人的远征军,在直隶一带集结。

海军方面,将东海舰队主力移至渤海湾,并在山东威海启动新基地的建设工程,最终计划在五个月后,海陆并进,出关平满。

海陆联合作战,这在明军的战史上也算是有先例了,这份作战计划不能说没有新意,但曾纪泽还嫌它新意不足,特意提出了几点修改意见。

首先,在从各军区抽调兵力问题上,曾纪泽主张主要从成都和广州军区调集,理由是北方和广东多山,这两个军区的人马比较善长山地作战。

但其实是因为这两个军区以原湘王一系的旧兵居多,曾纪泽虽将他们一起整编,但总还是心有顾忌,故趁着这次灭满战争,将这些人马调出旧地。

“皇上,广州军区罢,成都军区威慑西南,若是大批调出,恐怕对西南的控制力会减弱呀。”刘铭传对军事方面很有天赋,但于谋国大略方面却显得不足。

“这个不必担心,待旧军调:之后,可以依据征兵令,重新征集新兵,以充实成都军区,还可以从南京、上海军区调去军官和美国教习,用不了多少时间就可以训练成军。”陆军部副总长杜聿光替曾纪泽回答。

他跟随在纪泽身边日久,最能体察到曾纪泽的心思,皇上一开口,他便体会其意。把原有西系人马调出,再派出黄浦系军官组建新军,如此一来,则名正言顺的控制了两大军区,这正是两全其美之策。

“杜副总长所言正是。”曾纪泽满意点了点头着又道:“除了海陆两军之外,空军也要加入这场战争,朕知道空一师现在已经拥有了三十多艘新式飞艇,这些飞艇对付满奴可能有点杀鸡用牛刀了,但对付俄人的话对是一支奇兵。”

聿光道:“皇上英明,俄人如果插手这场战争,军队必是从西伯利亚而来,俄人战斗力虽然略胜咱们一筹,但他们补给线过长,如果能把空军巧妙的用来切断他们的补给线对俄人来说就是致命的打击。”

刘铭传没有参到开封之战地那场空袭策划。故对空军地巨大潜力还不甚清楚。不过他这人脾气虽然烈。但却是一个思想开明之人。一听他们将这新玩意儿说得神乎其神上便来了兴趣。挥手道:“皇上放心。臣这就找空军那帮人问个明白。若是这飞艇什么地真这么厉害。不用它岂不是浪费了。”

“很好。那们就费些心思。再去拟一份新地作战计划吧。”曾纪泽满意地笑道。

接着又将工商部长丁日昌宣来。给他下了一道命令。要他在五个月之内。在北京建立一所中型地军工厂。并不以生产枪炮为主是专职生产弹药。辅助修理战损地枪炮。

想那十几万大军出关作战十几万条枪。几百门地大炮费日巨。目前依大明现有地军工生产能力只能满足不到三分之二地弹药生产。另外三分之一尚需从英美进口。

在北京建一座弹药工厂。一方面可提高自己自给率。别一方面则能就近为远征军提供弹药补给。毕竟南北有千里之遥。虽有轮船运输。过长地补给线仍然是一个不小地问题。

五个月内建一座中型地兵工厂。难度是不小。但丁日昌在这方面拥有丰富地经验。他沉思了半天。还是一口答应。

就在曾纪泽紧锣密鼓的安排着灭满之战的诸项事宜,消息传来,京沪铁路苏州至上海段已经竣工,铁路公司总经理胡雪岩发来请帖,请皇帝能赏光,主持中国第一条铁路的通车仪式。

铁路是现代的标志,美国经济之所以能一跃而为世界首位,与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起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有着巨大的关联。

曾纪泽对铁路的建设,可以说是丝毫不亚于对教育的重视,他曾一再削减宫内的用度,并再三下诏,鼓励公卿们损资损款,为铁路的建设做出贡献。

收到请帖后,曾纪泽当即决定龙驾前往苏州,以示他对铁路建设的重视性,也算是为鼓励人们搭乘火车做表率。

“皇上,听说上海那边刚下了场小雪,你这一次去一定要小心身子啊。”皇后刘诗涵边整理着一些衣物,边唠叨着。

曾纪泽从后边抱住了她,在她的脸颊轻轻一吻,笑道:“朕又不是弱女子,北边的严寒都经历过了,何况是江南的小雪。”

诗涵低头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