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八六一-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使火炮技术迅猛发展,炮兵做为一个独立的兵种,其作用已压倒了步兵。如在未来几年将要发生的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在进行色当会战时,就是依靠炮兵的压倒性优势给法军以摧毁性的打击,以致在战争结束时,被俘的法官认为德军是靠“五公里长的炮兵”取胜。

当然,在中国这样一个还在以大刀长矛为主战武器,依靠原始的肉搏战争胜负的落后国家,炮兵以独立兵种出现在军队编制中,虽然较欧洲晚了将近一百年,但在自身的军事发展史上绝对有着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无怪乎不久后的将来,威利给出了曾纪泽这样的评价是:当代最有军事远见的中国人,一个必将改变中国命运的传奇领袖。

第十六章出征

就在曾纪泽全力以赴编练洋枪营时,南方各战场的局势也在如他意料中发展着,李秀成在祁门羊栈岭被鲍超击败后,率大军自皖南进攻江湾,击破了绿营王梦麟、程永年部守军,又以五万人分路进攻上溪口,南北夹击,再破杨名声营,李秀成连战皆克,扫清了挺进江西的障碍。。

祁门虚惊一场的曾国藩借此对绿营大动手术,奏请将王林麟、程永年革职,连同杨名声均“不准留营”。

陈玉成的北军方面,在桐城、枞阳的连续失利之后,陈玉成不得不放弃直接救援安庆的计划,决定立即回到西征“合取湖北”的战略方向。

为实现这一目标,陈玉成于2月末遣捻军孙葵心部前往河南固始、汝阳等处袭扰、以牵制清军,掩护入鄂之师。

3月初,陈玉成亲率十数万大军全力向西挺进,进攻武汉,攻湘军必救,动援湘军根本,迫使安庆湘军撤围安庆。就在曾纪泽的洋枪营组建不足一个月的时候,陈玉成攻克霍山,击溃余际昌4营,进至英山,与李续宜、舒保的马步联军遭遇。

“希庵之才不逊与其兄,桐城一战力敌陈贼十万之众,英山有他驻守,那陈贼只怕难以占到便宜。”胡林翼对李续宜的评价很高。

李续宜与三河镇一役中战死的其兄李续宾同为湘军大将,李续宜确实有才能,桐城之战确实也击退了陈玉成的十万之众,但史书记载,在英山一战中他也同样不可避免的被陈玉成赢回一局。

曾纪泽出言提醒:“陈玉成这次西进兵锋很盛,对攻取武汉是志在必得,李大人虽然在桐城击退了陈玉成,但这一次英山保卫战恐怕不好说,还需小心谨慎才是。”

胡林翼似乎并没有太在意曾纪泽的提醒,他把话题转到了洋枪队上面,“贤侄,听说你聘请了一个洋教习来训练洋枪营,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个人靠得住吗?”

曾纪泽很有信心:“这个洋人的人品还行,他来大清为的就是赚钱,只要我们给他们足够的钱,替谁卖命他是不会在乎的,况且还有我时刻监视着他的言行,世伯就放心吧。”

胡林翼又道:“我还听说你擅自改了勇营的编制,添加了什么炮连、后勤连,而且操练之法也用洋法。”

看来胡林翼虽然是把洋枪营的军财大权都交给了他,但私下里还是比较关注,对于洋枪营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曾纪泽知道他这洋枪营会多般“怪异之举”一定会遭到来自各方面的质疑,他也早做好了解释应对准备,“洋枪营使用的是英国最先进的火枪,自然需要辅以洋人的训练之法才能发挥其威力。”

曾纪泽顿了一下,又道:“其实家父在祁门时就曾与我谈起练兵之事,他讲咱们湘军练兵打仗之法虽然很好,但洋人的也别有妙处,这从咱们两次跟洋人间的战争失利就可以看得出。所以咱们湘军早晚也要学习洋人的操练之法,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道理正是如此。”

曾纪泽编了一番假话,把曾国藩给搬了出来压人,想以曾国藩湘军领袖的威望与权力,既然他都赞成学西法练兵,那他们这些做从属的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胡林翼面子上不愿意承认西法优于中法,但私下里却暗叹洋人枪炮犀利,将兵精良,他从心眼里是支持曾纪泽学西法练兵的。只不过他身为巡抚,湘军大员,还要扛下更多的质疑声,他听曾纪泽这么一解释,当即属下们说道:“原来曾公也早有此想法,‘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句话说的好,而今之世,我大清就当以这句话来自勉。”

在湘军将士眼中,曾国藩既是他们的最高统帅,又是他们的恩师,他的地位甚至比皇帝还要高,他说出来的话就是至理名言,曾纪泽既然把曾国藩给搬出来了,下边这些人当然也就没有质疑声了,就算有人心存疑问,也会自我解释:曾公说是对的就一定是对的,只是我们学识浅薄,一时不明白罢了。

战事的发展果然不出曾纪泽所料,在英山一战中,轻敌的李续宜被陈玉成击败,这下黄州成为了武汉三镇的最后一道门户。

胡林翼大为惊异,方知曾纪泽料事如神,急又向他询问下一步该如应对,曾纪泽知道数日之后,陈玉成会利用缴获的清军服装,伪装成清军突袭拿下黄州,但他当然不能这么明说了,假意沉思了片刻,说道:“黄州乃武汉门户,如今听说李续宜营败退,城内的布防一定比较混乱,我只怕陈玉成那贼狡猾,会趁此时机突袭黄州,所以咱们一定要派一支精兵增援黄州布防。”

胡林翼显得颇有些为难,他手下的兵力不过万余,驻守武汉各要塞还显得不足,又从哪里拨出人来去增援黄州。环顾手下那些将官,个个神色怯然,想来是对陈玉成的威名多有畏惧,谁也不敢拍胸脯去拦这根硬刺。

曾纪泽估摸着这一战的风险不是很大,只要能看穿陈玉成的伪装之计就能守住黄州,他的洋枪营训练已有一月,差不多该是拿出来试试锋芒的时候了,于是便向胡林翼主动请战增防黄州。

胡林翼有些拿捏不定,他虽然明白洋枪洋炮乃杀敌利器,但却不能坚信这支由本土士兵组成的洋枪营能否象洋兵一样发挥威力,“洋枪营组建时日尚短,粤匪来势凶猛,仓促间就派洋枪营应敌,只怕不太妥当吧。”

在这样一个时代,要想树立自己的威望,就必须在战场上有拿得出手的功绩,单就凭着曾大帅大公子的身份,那些杀人如麻的将士们是不会服他的。如果一直窝在幕府之中,恐怕以后也只有当个外交官,耍耍嘴皮子的份了,所以,曾纪泽决心出战,“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洋枪营的将士们都是上过战场的人,虽然组建时间不长,但战斗力却毫不逊色,请大人放心让我们出战吧。”

事到如今,胡林翼无人可调,也只好如此。出兵之日,他亲自为洋枪营送行壮威,并且亲笔书写,将洋枪营命名为“常胜军”。

说来也巧,历史上,在这场对付太平天国的战争中,出现了一支由外国人统领的雇佣军,名字就叫作常胜军,那个被太平天国击毙的洋人华尔,就是这支军队的第一任统领。

具有戏剧意味的是,胡林翼将这支由中国人组成,中国人指挥的最新式的近代化军队同样命名为了“常胜军”,虽然这支军队的训练仍由外国人充当,武器弹药只能依靠进口,但它的出现却标志着中国的军事近代化的开端。

许多年后,当曾纪泽回忆起那一天,他骑着高头大马,率领着只有五百人的常胜军,携带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枪炮,开拔出城的那一刻时,心中依然会涌起阵阵热血。

那一天,是他戎马一生的开端,也是一段全新历史的起点。

第十七章坚守黄州

曾纪泽率五百常胜军,搭乘着临时从路易丝父亲在汉口开办的邮政公司借到几艘小火轮,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在3月15日赶到了黄州城。。此时距离陈玉成突袭黄州还有一天的时间,留给曾纪泽做布防准备的时间并不多。

黄州城中一片混乱,李续宜、舒保的败军不知所踪,城中只有从英山一役中溃败而来的副将余昌际一部不足七百余人。好在曾纪泽出发不久就收到了胡林翼送来的一个好消息,骆秉章的率领着一万多人马已经赶到湖北,所部刘岳昭正在率两营人马往黄州方向挺进,有了这将近一千余人的兵力,守住黄州当有十成把握。

可惜远水解不了近火,曾纪泽是等不到刘岳昭的人马了,因为他有哨骑很快带回来情报,一支三千人左右,打着清军旗号的部队正在赶来,距离黄州城不足三十余里。

曾纪泽断定这三千人就是陈玉成派来的伪装成清军的太平军,他急忙与威利商讨应敌之策。那败军之将余际昌也参与到了讨论,他似乎是被太平军吓破了胆,一力主张撤退往武汉。

曾纪泽一见余际昌胆小如鼠样子就来火,厉声说道:“余将军,大清铁律,失土者斩,你先丢了英山,如今又要丢弃黄州,我看你是不想要脖子上这颗吃饭的家伙了吧。”

余际昌吓得一哆嗦,“失土者斩”确实是大清的一条铁律,但自大清开国以来,哪有不败之将,失土者斩只会在特定的情况下针对那些罪行重大的守将。余际昌心想我不就败了一次嘛,湘军那么多的将军,有谁是没有打过败仗,丢过城池的呢。

这时要是换别人也就罢了,但眼前这人偏偏是曾大帅的大公子,他要是一怒之下向曾大帅参他一本,上面真要按章程办起事来,自己这颗人头可真还不好保。

余际昌不敢再提撤退,喃喃道:“可是末将手下的兵力和大公子你带来的人马,加起来也不过一千,粤匪那三千人来势凶猛,咱们要想守住黄州可不容易呀。”

曾纪泽之所以敢请战守黄州,也是轻过深思熟虑的,首先他是以逸待劳,占守城之势。其次太平军自以为假扮清军,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但曾纪泽既已识破,反倒可以给对方出奇不意的一击。最后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曾纪泽的常胜军所配枪炮拥有着无可比拟的射程与杀伤力,在热兵器的作战中,武器的优势在局部战争中往往要比人数的优势更加突出。

曾纪泽信心十足:“放心吧,我带来的这支常胜军全装备着洋枪洋炮,别说是三千人,就是来三万人我也守得住。”

余际昌心对太平军心有余悸,“大少爷,粤匪军中装备的枪炮比咱们要多,他们的炮火厉害着呢,就凭这几百条枪和几门炮,只怕压不住他们的火力呀。”

湘军自然也配备了一部分热武器,但大多是一些旧式的抬枪、鸟枪,主要还是以大刀长矛的冷兵器作战为主。

太平天国就不同了,他们对待与“洋兄弟”贸易保持着开放的态度,尤其热衷于军火贸易,太平天国在后期的作战中十分重视热武器的应用,他们的军队中配备着相当数量的洋枪洋炮,远远高于清军中洋枪洋炮的所占比配。

尽管太平军的洋枪洋炮犀利,但却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射程较低。

火炮靠的是炮弹杀人,太平军的火药来源主要靠战场缴获,进口,以及自制。通常清军在战败的情况下,都会将带不走的火药毁掉,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廷与英法恢复了关系,欧洲各国开始对太平军实施武器禁运,又由于战场上火药的消耗量极大,单凭前两种途径远远满足不了作战需要,因此到后期,太平军主要通过自制来获得火药。

太平军把火药叫做红粉,他们设厂制造的“红粉”基本是遵循传统的“一硝二硫三木炭”的配方,采取将古城墙的砖块与土煮沸熬干来获取成硝,这样的硝制备方便,但杂质多。而硫磺只能依赖于自然矿藏,可偏偏太平天国控制的地区并不盛产硫磺,于是他们不得在火药中加重硝的份量,减少硫磺的用量。

如此一来,火药的爆炸力强而燃烧性差,直接导致了枪炮的射程和穿透力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曾纪泽就是看中了关键的这一点,才敢有如此信心,对于余际昌的惊惶,曾纪泽觉得没有必要跟他细说这些理由。

尽管如此,余际昌和他这几百败军之将还是有些用处的,毕竟在弹药有限的情况下,还需要一定的肉搏战给予敌人最后一击,曾纪泽当然舍不得让他这些精心的训练的远程高级兵消耗在肉搏战中,这桩刀头舔血的活就只有靠余际昌这些不值钱的肉兵来干了。

按照威利提议,曾纪泽把余际昌向部七百余人部署在了黄州城东南的树林之中,那片树林离通往黄州东门的大道不足五百米,一旦太平军溃退,这七百人将半路截杀。

17日凌晨时分,东方微白。

哨骑回报,三千不明番号的人马正急行军向黄州奔来,不出半个时辰就要抵达城下。

曾纪泽有些兴奋,同样有些焦虑,毕竟这是他指挥下的第一战,胜了,便将为他在湘军中树立威望,更能证明他建立洋枪营的动议的正确性。败了的话,乐观一点他就只能乖乖的回长沙,再去当他的曾家大少爷,最坏的结果就是死在这场战斗中。

威利不愧为一个优秀的职业军人,现在他站在这里,神情严肃而镇定,手握着军刀,目光敏锐有观察着城外的任何风吹草动,这完全无法让人联想到那副酒醉如泥的样子。他作为二把手,看到曾纪泽有些紧张,便安慰道:“曾,放心吧,有我在,这一仗我们一定赢。”

他的话给曾纪泽又增添了几分信心,于是他轻松的微笑,“如果你打赢了,我就请你喝一个月的酒。”

威利眼睛一亮:“说定了,到时我要喝你们湖北最好的酒。”

曾纪泽拍了拍他肩膀:“你只要打赢了,别说是湖北最好的酒,我请你喝大清国最好的酒。”

威利得意的笑了:“那你就等着破产吧。”

东方扬起尘头,轰轰的脚步马蹄声打断了他们的对话,两人的不约而同的把目光集中向了城外。

借着渐亮的晨光依稀可见,密密麻麻的人马正朝黄州城急扑而来,曾纪泽暗暗凝起了眉头,“陈玉成,尽管放马过来吧,就让我这‘菜鸟’会一会你这一代名将。”

第十八章武器优势

这一次突袭黄州是陈玉成的计策,为了确保作战胜利,他亲自带领了最精锐的三千部众前来。。

黄州城就在眼前,远远眺望,黄州城并没有太大的动静,城头只有零零散散的清军旗号,在陈玉成看来,这是一次成功的突袭计划。再过一会,只要冒充清军骗开城门,这座保卫武昌的重镇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

陈玉成命令部队加快步迈,并且要将士们尽量的表现出败溃而来的仓皇之状,好让守城的清军尽可能的相信,这是一支被太平军击败的清军队伍。

就在陈玉成志在必得之时,他却不知道,他和他的三千部将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了对手的炮火射程之内。

城头,威利精确的估算出了敌军的距离与位置,他立刻命令炮兵连全炮门开火,给予太平军最沉重的打击。

八门阿姆斯特朗野战炮同时开火,伴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这种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先进的前装火炮吹响了这一场战斗的号角。

传统的中国炮手都是根据经验调整炮口仰角,以此来估算炮弹的落点,命中率一般软低,但这些新式的火炮配备了先进的测量瞄准仪器,大大提高了火炮的命中率。这一次的八炮齐射,有五发炮弹命中目标。

霎时间,火光冲天,太平军有数十人被炮击掀翻在地。

“干的漂亮!”曾纪泽拍手叫好,冲着炮兵边的官兵们竖起了大拇指,“弟兄们,再给我狠狠的打,叫粤匪尝尝咱们常胜军的厉害。”

曾纪泽的鼓励给了士兵们极大的鼓舞,炮连连长何保湘一兴奋,索性推开了身旁的操炮手,“老子来,炸死这些狗娘养的。”他亲自操炮,连打了三发,全部命中。

这个何保湘是湘军中一名有经验的炮手,参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