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八六一-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理由就是台湾问题。

“大明不可能长期容忍台湾孤悬海外,但渡海远征不同于陆上作战,若非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做掩护,几乎不可能登陆成功,所以大明迫切的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新式海军。”曾纪泽在朝堂之上阐述自己的主张。

兵部侍郎岑义。海出班道:“台湾不过弹丸小岛,就算暂时割据出去,对大陆也没什么影响。臣以为现下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强大的新式陆军上,待一统天下之后,台湾左氏畏我大明之威,自然就要想方设法归附了,完全不需要什么海军去攻打。”

曾纪泽哼了一声,道:。“左宗棠如果要归附,在浙江时他早就归附了。岑大人难道忘了当年的台湾郑氏了吗?像台湾这样的割据政权,除非派兵去收复,否则他们是绝不会主动归顺的。”

岑义海又道。:“海军耗资巨大,百万两银子投进去,也不过买到区区数艘洋舰而已,只怕就算有了吴王所说的海军,也起不到什么关键性作用吧。”

。目光短浅之徒!

曾纪泽以藐视的眼。光看着岑义海,说道:“岑大人不会以为海战就是靠数量取胜吧,若然如此,当年的满清数以百计的帆船战舰,也就不会输给洋人区区二十多艘新式战舰了。”

岑义海。被鄙视了,心里颇不舒服,可又没什么言语反驳,因为像他这样的官员,对于已经到来的海权世界全无了解。

“以洋舰之性能,儿臣以为。只要成组成一支拥有二十艘左右洋舰,辅以数十艘新式木帆战舰的海军舰队,便足以维持在东亚的霸权地位。不但可征服台湾,亦可与洋人海军抗衡。区区二十艘洋舰,耗资不过四五百万两而已,再加上维修、弹药、兵员等等,亦不过七八百万两银子而已,而建成之后,每年消耗也仅仅两三百万两罢了。”

“而且这七八百万两的银子,又不是一次用光,可分数年,每年购买几艘,不过百万两而已,对于朝廷的财政也并非是什么负担。如果海防以要塞炮台的被动防御为主的话,那我大明几千里的海岸线,可登陆之地数不胜数,难不成要在每一地都修建坚不可摧的要塞吗?那这样所耗费的钱财,只怕更是一个无底洞!相较之下,建海军不是更划算一下吗。”

曾纪泽有理有据,加上台湾问题的存在,促使曾皇渐渐转变了观念,而胡林翼又对曾纪泽的海军计划给予了肯定,最终使曾皇下定了决心。

在考虑衡量之后,曾皇决定在大明建立两支舰队,一支以近海舰队为基础,建立东海舰队,以东海到台湾海峡一线为防区。另在广州建立一支南海舰队,以两广、海南,南海诸岛为防区。

其中,东海舰队隶属于东军,由于台湾与满清之威胁,将成为海军建设的重点投资对象。朝廷计划每年为东海舰队斥资八十万两,除购买若干洋舰之外,还将加大对上海船舶制造局的投资,使大明的舰船能尽早国产化。同时,还将在福建厦门建立第二个海军基地,做为东海舰队威胁台湾的前哨基地。

至于南海舰队,由于在该防区大明所受威胁稍弱,故每年朝廷只投入三十万两,用于购买舰船,以及在广州建立新式的海军基地。

在曾纪泽的建议下,朝廷将在上海成立一所船政学堂,主要聘请美国海军专业人才为师资力量,为大明未来的海军培养预备人才。同时,与美国海军达成合作协议,允许大明派遣优秀的学生赴美国海军留学实习。(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三章绝境中的变革

波无尽,云峦峰叠,望不尽的是那茫茫海峡,思不完+乡愁。

他站在炮台之上,远眺着那海的尽头,尽管只是一片缥缈,眼中却仿佛有那大陆的海岸线在若隐若现。

“大陆,大陆呀……”他抚着身边那巨大的铁炮,幽幽慨叹。

“大人,人都到齐了,他们都在等着你。”身后的亲兵轻声提醒。

左宗棠狠狠的捶了一拳那浑黑的炮管,扭头大步走下了炮台。策马急驰,不多时便赶回了他台南的帅府。

台湾孤岛,贫。瘠之地,台南府自也比不上金华之繁华,所谓之帅府,其实还不比浙江的一座小县城盖得好。

厅堂之上,随他来到台。湾的楚军要员皆已聚齐,左宗棠坐于主位,环视众人一眼,沉声道:“诸位,现在咱们楚军的地盘,就只剩下这台澎两岛了。咱们要依靠这两岛重振旗鼓,发展壮大,咱们不但要在这里生根,还要把这里作为反攻大陆的基地。但两岛财赋无多,资源匮乏,人口又少,究竟怎样才能发展起来,诸位有什么计划,尽可畅所欲言。”

众人面面相。觑,均是无言。相当初在浙江之时,实力基础何等的优越,却仍然落得如此下场,这区区两岛弹丸之地,能否自保尚且是个未知数,又何以谈及反攻大陆呢。

。人心惶惶,当年威风八面的楚军雄心,如今已是荡然无存。

左宗棠有些不悦,。道:“你们一句话也没有,难不成都想着坐以待毙吗!”

这时刘。松终于开口了,他道:“台澎贫瘠,地少人少,这是我们的劣势。

但有大海阻隔。外敌难以侵入。这也是我们地优势。现今首先要做地就是在台湾站稳站根。而欲站稳脚根。必先要解决土地问题。”

刘松地话驳得了左宗棠地认。同。他接着道:“台湾人口一百五十多万。再加上由大陆带来地人。差不多有民一百八十多万。如果想让这些百姓能够人心安定。就首先要让他们有足够地土地。在这一点上。我倒颇为欣赏明廷所采取地土改政策。我们不妨大胆地借鉴一下。”

刘松接着又道:“古往今来。民众作乱。无非是因土地兼并严重。百姓无生存之源。因此土地改革是必须地。不过台湾不比大陆。土地兼并非那么严重。真正地大地主为数并不多。所以我们在均田地同时。更应注重地是开发荒地。增加可供耕种地土地面积。”

“土地改革地同时。我们要加大开发台湾矿源地力度。如樟脑、煤、硫磺等等。我们可以将这些矿产出口。与洋人换取金银。以此来作为赋税之后地重要收入来源。”

紧接着。刘松又提出了若干主张。包括强军、推行洋务、缩编官府机构。精简人员。开源节流。结好外国等多项政策。大致与曾纪泽所推行地洋务差不多。

而曾纪泽地诸般改革。看起来也给了刘松不少启示。他同样将建立一支强大地海军视为极为重要之事。

刘松道:“我两岛四面环海,故仿洋人建立新式之海军乃是生存之本,有了强大的海军,我们不但可以抵御明廷的侵略,还可以骚扰大陆沿海地区,掠夺人口、资源与财富,充实我们的实力。同时,一支强大的海军,也是将来反攻大陆的必要保障。”

或许是左宗棠比曾国藩要开明,抑或是经历了种种失败,陷入绝境之后,反而促使他可以放开手脚,无所畏惧的去改革,所以刘松的种种建议,左宗棠全盘接受。

这时,余仁谦见刘松颇得信任,便也道:“刘大人所言固然重要,但我以为,现在最重要的是请主公身登帝位,建国号,如此才能形成凝聚力,这才是咱们生存发展之本。”

自古乱世皇帝多,如今与明廷和满清均已撕破了脸皮,自立为皇也就不再有所制约,尝一尝当皇帝是什么滋味,恐怕这是每个有野心的割据者都梦寐以求的吧。

左宗棠如能当皇帝,他们这些做下属的自然便成了开国功臣,升官封赏是少不了的,且在封建意识尚很强烈的这个时代,拥戴左宗棠当皇帝在他们看来也是天经地义之事。因此,余仁谦旧事重提之后,众官纷纷表示赞成,就连刘松也都附议。

左宗棠并未表现出兴奋之状,同样也没装出一副假惺惺的恭谦的嘴脸,相反,他的表情相当的沉静,变化无端的眼神表示他心中似乎藏有什么深意。

余仁谦摸不透左想什么,便进一步道:“主公若怕称帝太快,遭人议T先进位为王,待岛内形势稍有安定之时,再称帝也不晚。”

寂静无声,片刻之后,左宗棠将手中一直攥着的一本小册子丢在了桌上,那是一本复旦公学出版的《简明美国史》。当年不知是什么原因,曾纪泽曾托人赠送给他一本,当初他无心去看,待来到台湾之后,他的心才彻底静了下来,将这本书前前后后翻了不下数十遍。

众人不解其意,一脸的困惑。

左宗棠沉吟半晌,终于开了口:“这本书,讲的是大洋的对岸,那个建立了不过一百多年时间的国家。一百多年的时间,这个国家便从一个贫弱之国,一跃成为可以与英法抗衡的世界强国,诸位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奇迹是什么原因所造就的?”

左宗棠突然没来由的说了这一番话,众人愈加的纳闷,而桌上的那本《简明美国史》,这些人又岂会看过,故更答不出左宗棠所问。不过,刘松还是试探着说道:“欧美之强大,无非是推行洋务较早而已,美国想必也脱不了这一条道路。咱们只要及时推行洋务,不出二十年,必可赶上美国。”

左宗棠摇了摇。头,将那本美国史拿起,翻到独立战争那一页,指着书页中所画的一幅人物插图,说道:“你们都只说出了表面,美国之所以强大,全都是因为出了这么一个人物,他就是美国的开国皇帝华盛顿!”

左宗棠的语气愈加的激。动,接着道:“准确来讲,他并不能被称作皇帝,更应该被称作大总统。华盛顿时之伟大,就在于他不独揽大权,一意孤行,而是创立议会,由全国臣民选择议员,大总统之决策,皆要听取议员之建议。如此一来,不但可集思广益,还可避免昏溃之独断,至此之后,美国才能破除积弊,飞速发展,乃有今日之成就与国际地位。”

大总统这个。词,在座之人几乎都是第一次听说,至于什么议会的,更是闻所未闻。

各人只能大眼瞪小眼,晕晕乎乎的听着左宗棠的雄论。

。而左宗棠所看的那本美国史,也是曾纪泽根据中国实际情况,经过修改过的美国史,其中对美国的制度叙述并不完全符合事实,这也是因中国帝王情结深重,贸然提出什么民选元首,国非一姓之说,对于臣民,对于追随于自己的部下而言,都不太能够接受。

而左宗棠正是因为。没有看到美国总统乃民选那一面,所以才会倾心般的对美国制度如此推崇,听他那激动难抑的语气,竟有想要仿效之意。

众人皆。是默然不语,举目注视着左宗棠,等待他这一番话后,会有怎么样的主题。

一番慷慨激昂之后,左宗棠。环视众人,将手中那本美国史小册子啪的摔在了案上,高声道:“本官业已决定,从今日起,便于台湾建国,国号为中华共和国,我国一应官制,全部照搬美国,本官,自任中华共和国大总统。”

左宗棠遂于当日自称中华共和国总统,并设国务院,由刘松任国务总理,其下设内务总长、财政总长、外交总长、陆军总长、海军总长、司法总长、教育总长、交通总长、工商总长、农林总长,是为第一届内阁。

内阁成立之后,左宗棠即向全省通告,改府为州,各州设州长,并召开议会。基于民众共和思想未开,故议会之议员,暂时由各地推选有名望之辈担任,议会参议国事,并有向大总统提案之权力,但决定权仍掌握在大总统手中。

大总统如有对议会不满,有解散议会,重新推选之权力,大总统为终身制,前总统退位之时,有权选择后任总统。大总统为海陆两军总司令,国务总理由大总统直接任命与免除。

左宗棠这个所谓的共和制,其实与古之君相六部制并无多大区别,只不过是换了个行头而已,不过他这议会之制的开创,却是史无前例的。尽管议会除了提点意见之外,没有任何实权,但却开启了民众议事的先例,这不仅仅在台湾,消息传到大陆,亦是引起了广泛的轰动。

当曾纪泽在《明报》上看到这条头版消息时,脸上也不禁浮现出惊异之色,但随后却又露出笑意,心道:“左宗棠啊,你可真能给我惊喜,嘿嘿,这下更有趣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四章起点号

王爷,左宗棠仿效美国,称总统,改官制,开议会,FTT国体,多多少少与此相似,若真给他这般走下去,这台湾难免有一天真会成为大明眼皮子底下的一颗硬钉子呀。”

发表感慨的是东军参谋部的年轻参谋秦自忠,此人的经历可非比寻常。他出身于上海一商人家庭,20岁时参加了当时的淮军,在胡雪参手下当兵,因他有些文化,又作战英勇,故很快便被提拔为了排长。

后来黄浦军官学堂成立之时,秦自忠又被选为第一批的学员,毕业之后,因受戈登的欣赏,被推荐给了曾纪泽,曾纪泽在考察其人之后,又破格让复旦公学堂召他入学,并加入为军官们特别开设的高级班进修。

由于复旦公学堂在曾纪泽的建议下,采用的是更为先进的学分制教学,这秦自忠天资聪慧,又十分勤奋刻苦,故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就已修完所有学分,提前一年半从公学毕业。成为拥有两所名校毕业证的双料人才。

不久之前,曾纪泽便将这位戈登十分推荐的人才调入了他的参谋部,成为一名东军最高统帅部的高级参谋。

曾纪泽笑了一笑,道:“各国的国体,必须与各国的国情相适应,方才能起到良性的作用。台湾比大陆还要落后保守,根本没有美国那种国体生存发展的土壤,左宗棠心血来潮大学美国,到最后必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秦自忠却有自己的看法,他道:“秦之商鞅变法,国内守旧势力反对激烈,但秦王以过人之魄力与权威,强行推动变法实施,最终才能使秦国国力剧增,为扫灭六国打下了基础。由此可见,所谓变法,并非必要天时、地利、人和一应俱全才能成功,关键还要看领袖之气魄与决心。左宗棠虽是大明之敌人,但却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极有魄力的领导者,他这开创般的变革,未必就不能成功。”

曾纪泽熟知那一百年间的变革沧桑,他深知变革之难在于尺寸之把握,有时需要激烈之手段,有时却需要温和之改良,不知时势,太急太缓,都很可难将改革送进坟墓。

需知改革如想成功,除了领导者必要有过人的见识与不凡的魄力之外,还要有一双能看清时机的慧眼。所以,左宗棠的所谓改革,在曾纪泽看来,虽然进步,但却是十分的幼稚。而且,还很虚伪。

“先不论他在台湾搞变法的土壤是否适合,单看他那些改革的条款,你真以为美国的国体就是那样的吗?哼,大总统,名字倒听着亲切,但与皇帝又有什么区别呢。”曾纪泽一眼看穿了那所谓中华共和国的体质。

秦自忠疑惑顿生,将那份报纸重新拾起,翻来覆去看了又看,猛然间有一种看穿骗局的震惊,道:“左宗棠的改革里称大总统实行终身制,前任总统退位,可选定或在生前立遗嘱,指定后任总统。而那什么议会,除了提点议案之外,对大总统没有任何制约的权力。原来如此啊,那这大总统与皇帝又有什么区别呢,不过是换了个叫法而已。”

曾纪泽不屑道:“自古以来。又有哪一个当权者愿意放下自己地权力呢。左宗棠又不是什么圣人。况且就算是圣人。只怕也抵不得权力地诱惑。在权位面前。他左宗棠也只是一个野心勃勃之辈而已。”

秦自忠叹了一声。心中似有什么隐言。却又不敢说出来。

曾纪泽猜得到他心中在想什么。却也不点破。道:“左宗棠他爱折腾就让他折腾去吧。有台湾这个隐患大。也正好给了本王一个发展海军地好借口。否则朝廷在那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