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主公-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文侯重重地点头,道:“不错,正是如此,边兄弟你说得太对了。咱们人多势众,也不必费心思去打什么埋伏,只要把扶角军给包围住,围着他狠狠地打,那就足够了,不出奇兵,只打正战!”

边章拍手道:“不错,正是如此!”顿了顿,他又道:“臣边章参见皇帝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说着,他给李文侯跪下,山呼万岁!

羌兵众将领见他们又有希望当上开国元老了,赶紧学着边章的样子,给李文侯跪下,大叫着陛下万岁,小小的高奴县衙门里,宛如洛阳的朝堂,一片山呼万岁之声!

李文侯本来还有些不好意思,感觉现在就叫他万岁还太早,国号和年号啥的都没定呢,可下面万岁万岁的一通叫,没叫几声,他就舒服了,心满意足,纵声长笑,真没想到,自己这辈子还能当皇帝!

第171章李文侯称帝

既然要称帝,李文侯办事就利索起来了,一系列的动作快得异乎寻常。

首先,一个人要想当皇帝,得下面的人起哄才行,哄得这个人必须得当皇帝,否则天下就要大乱,乱到能捅破天的地步,这个人不当皇帝天就得塌下来,洪水猛兽就得一起出现,山崩地裂,所以这个人必须得当皇帝。

立即就有人从高奴县的某处集市上买到了条大鱼,鱼肚子里找出了卷帛,上面写着李文侯必须称帝,此乃天意,接着李文侯在某次,其实也就是第二天出城打猎时,不小心斩杀了条大蛇,而那大蛇在临死时说他是汉家的末代皇帝,这也乃天意。两个天意合到一起,李文侯就非得称帝不可了,要是他不称帝,那就是有违天意了!

然后,羌兵将领们一起上书,在同一天上书三次,请求李文侯称帝,此乃民意,天意和民心又合到了一起,所以李文侯还是必须得称帝。

再然后,李文侯不听劝告,坚决不肯称帝,还跑到了城外的一个村子里,说是要隐居,隐名埋姓地过完下半辈子,手下将领们一通寻找,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当晚就把他给找到了,众星捧月一般地把他迎回了县城。

再再然后,成千上万的人,主要以老人和小孩为主,一起跪倒在县衙门口,嚎啕大哭地请求李文侯一定要称帝,如果不称,他们就要跪死在大门口。

最后,李文侯无可奈何,为了不违天意,不违民心,还为了救那些跪在大门口寻死寻活的天下黎民,他只好洒泪答应称帝,并且郑重声明,他是迫不得已才称的帝,当皇帝不是他的真实想法,他只是想当个普通百姓罢了,只是没办法,大家非要他当皇帝不可,他就只能当了!

这一套当皇帝的必走流程,说起来麻烦可办起来却快得惊人,连三天功夫都没到,流程就走完了。在李文侯刚刚答应当皇帝的一刹那,就有人把龙袍给他披上了,红色的锦袍上面画着龙的图案,来不及绣了,先画条龙对付着穿吧。接着国号也定下了,年号也定下了,国都也定下了,从李文侯答应的那一刻算起,这一系列的事情,在一刻钟就全都做好了。

在边章的带领下,二十万羌兵以及比他们人数还多的各族老弱妇孺,一起向李文侯山呼万岁,一个国号为赵,年号为升平,皇帝叫李文侯,国都在高奴县的国家诞生了,当然高奴县在大赵立国的当日,便被命名为所归城,取众望所归之意。

李文侯这一称帝,并州立时就大乱了,并州刺史宋枭象发了疯似地,连着向洛阳写奏章,报告此事,而且还把他所有能集结起来的军队,全都集结起来,由他亲自统兵,去讨伐李文侯!

对于宋枭来讲,不管李文侯怎么折腾,他也只是一股反叛势力罢了,就算李文侯再欢实,他再镇压不下去,也就是失职,顶多丢了官位,轮不到掉脑袋的,要掉脑袋也得是凉州的魏元丕先掉;可一旦李文侯称帝,那就不得了了,地方官的辖地之内出了这种事,别管守官是谁,守官的爹是谁,门第有多高,都必须要被处死的,除非洛阳的皇帝自身难保,没法管他了,那宋枭还有可能躲过一劫,可现在皇帝坐得好好的呢,还没换小孩当,并州又出现一个皇帝,那他这个刺史不被砍脑袋,还能留着他吗?留着他干嘛呀?

宋枭紧急集结军队,东拼西凑了五万兵马,其中绝大部份是现从田地里拉来的壮丁,少部份是李文侯的手下败将,大军什么都没准备,连粮草都没备齐呢,就被宋枭拉出来,往高奴县也就是所归城进发,去征讨李文侯。

宋枭得到了消息,李勤自然也得到了。李勤办事向来仔细,从来不马虎对待任何一场战斗,当他得知高奴县的羌兵已经高达二十万之多,他便不再急着过去了。就算是羌兵再弱,可蚁多咬死象,他也不能等闲对待,所以他放慢行军速度,一边派出斥候去探查敌情,一边做好各种大战前的准备。

可李勤等来的却是李文侯称帝的消息,这可是让他吃惊到不敢相信的地步,李文侯竟然敢称帝?他是怎么想的,难道不知缓称王的道理?不管造反的人有多少,可谁要是敢称帝,敢建国定年号,那大汉朝廷就绝不会放过他,肯定会集中兵力,调集一切可用的士兵去镇压,非得打垮敢称帝的人不可,这是封建社会的帝王和大臣们,绝对不能容忍的事。可李文侯就敢干,他是疯了还是傻了?是谁给他出的主意,是想整死他吧?

李勤赶紧把他手下的将领都招集起来,也象李文侯似的,召开会议。李勤坐在大帐的书案之后,道:“李文侯称帝了,这个消息已经得到核实,他的确是这么干了,国号叫赵,还有年号叫什么来着,反正他这算是建国了,大家有什么看法,都说出来听听!”

扶角军将领提前就知道这个消息了,他们也知道李勤叫他们来就是为了说这件事。他们可和李文侯的手下不一样,轰地一下子就议论开了。

出乎李勤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几乎所有的将领,甚至抱括贾诩和张芹在内的人,甚至是袁绍,都对这件事情大为兴奋,有的无法无天的将领,比如说典韦这样的,竟然还满脸艳羡地说李文侯这辈子没白活,竟然还能当了把皇帝,这说明他命里有这个福分啊!

李勤对这种情况很是纳闷,不过一想,又释然了,现在是汉朝,改朝换代的事只发生过一次,而且还是几百年前的事情了,还没有发生过皇帝轮流做这种事情,而且对抢先称帝的严重后果,没有清楚的认识,只有当时局发生变化时,人们才会意识到这点,缓称王这种事是要有历史背景的,汉朝人哪能象明朝人那样想事情,他们又不是穿越来的。

李勤皱眉道:“有人称帝,你们怎么如此的兴奋,应该感到气愤才对,竟然这样兴致勃勃地,难不成大汉出了个陈胜王,是件好事吗?”

他一说这话,袁绍立即严肃起来,而张芹也不说笑了,贾诩则一副道貌岸然的表情,说了声:“李文侯,匹夫也,就凭他也配称帝,做他的白日梦去吧!”

可将领们却没有几个在乎的,典韦笑道:“少爷,李文侯当了把皇帝,也算是过把瘾就死了,反正他也是要死的,过了瘾总比过不了瘾要强吧!”

别的将领们一起点头,都连着称是,有的人甚至说李文侯一当皇帝,他的手下可都成开国元勋了,这也算是过把瘾就死啊,没白活一世。

李勤脸色一沉,啪地一拍桌子,喝道:“都闭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你们也能说得出口么,还有没有点忠义之心,还懂不懂什么叫做礼义廉耻了!”

说完,他看向袁绍,道:“袁兄,常言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看在兄弟的面子上,请你务必做个无心之人,他们这些混帐东西说出来的混帐话,还请你当成没听见,他们并不是有意要说笑的,都是无心的,无心的,千万不要传到朝堂上去。”

袁绍相当地尴尬,心想:“他们说得,我却是听不得,说有罪,你当听就没罪么?我疯了么把这事传入朝堂,万一追查时,你反咬一口,说我也参予了,那我不也得跟着倒霉,就算不办我的罪,可我也算是有污点了,以后还想升官么,我前途被你毁干净了。你还说他们是混帐东西,我看你是所有混帐东西里面,那个最不是东西的混帐!”

他强自挤出一丝笑容,道:“我是左耳听右耳冒,大家说的什么,我全都没记住,一点没听见。对了,你们刚才说什么了,不如再说一遍,让我也听听?”

李勤笑道:“没听到就算了,大家时间紧,现在就不说了,以后有时间再说,不急不急。”他转过头,瞪了典韦他们一眼,明示他们不许再说了,这里有外人在,一个个的脑子进水了当着钦差的面说这些。

将领们立即闭嘴,谁也不再说笑了。贾诩咳嗽一声,道:“阿勤,李文侯称帝,这件事刚刚传到我们这里,但想必消息也送去京里了,只不过京城尚未得到消息。但只要京城得到消息,必会派出大军来并州镇压,如果我们能抢先一步,在朝廷大军未到之前,就把李文侯给斩了,那这可是奇功一件啊!”

李勤点头道:“不错,大家当兵卖命,不就是为了得到功劳么,有了功劳才有赏赐,大家的日子才会过得舒服,只是不知朝廷会给咱们什么样的赏赐呢?”他看向袁绍。

李勤来镇压叛羌,功劳是有,可却不是太大,顶多侯位能再升升,可现在变成是征讨大赵皇帝李文侯,虽然同样是打仗,可名义却不同了,功劳自然也不一样,想让李勤打仗的时候积极些,他这个钦差大人不得表个态呀?

袁绍硬着头皮道:“李郎,以你的官职,再升可就是刺史了……”

没等他话说完,张芹一拍手,叫道:“好,那就这么说定了,你让何进写奏章,保举李郎升并州刺史吧!”

第172章二李的计划

袁绍呃了声,他哪可能指挥得动何进,让何进为李勤向皇帝求个并州刺史的官职,那可是相当不容易的。

袁绍道:“刺史乃是封疆大吏,不但要看功劳,还要门第方面,要有人举荐,更加要看资历。当然前几项李郎是不缺少的,尤其是举荐人方面,更是不缺,可是这个资历……这个就难办得很了,按着惯例,至少得有十年以上地方官吏的经验,还要有在京中为官的履历,才能做一州刺史啊,我大汉总共也没有几个刺史的,这这……”

李勤听了,心想:“哪儿这么多的惯例,等再过几年,刘备那样的都能被让一让徐州,何况是我。”

张芹嘴巴动了动,他自然是知道规矩的,袁绍说的度没有错,要是按着惯例来,李勤还真不太容易当上刺史,毕竟刺史和校尉不一样,校尉只要能打仗就成,可刺史要具备的条件就要多了许多。

扶角军的人可不会管这些,什么惯例不惯例,规矩不规矩的,没有真的,编个假的也成啊贾诩道:“袁将军,请教一下,里正是否算是地方官吏?”

袁绍一皱眉头,里正当然算是地方官吏,和亭长的职份差不多,虽然都是职小如豆,可却谁也不能说里正不是地方官吏,如果说不是,那就有影射汉高祖的嫌疑,汉高祖以前也当过类似的小吏的。

袁绍点头道:“里正当然算是地方官吏,这点是无需质疑的。”

贾诩点头道:“那么做十年里正,便算是有了地方官的履历了吧?实不相瞒,我家李郎十一年前,从李太公那里继承了扶角村里正之职,所以他已经做了十一年的里正了,所以地方官履历方面,是没有问题的!”

李勤在旁边一乐,心想:“这年头就有履历造假了?十一年前我才多大啊,还在玩泥巴的年纪,就当上了里正,这也太神奇了吧!”

袁绍咧了咧嘴,道:“十一年,那还多出了一年,那这个资格算是够用了。”

贾诩又道:“我家李郎还在京中任过职,在做扶角村里正的同时,又在洛阳某处衙门里做官,只不过这个官是暗查官员们是否有贪污受贿的官,不能公开,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但张中官是知道的,是吧张中官?”

张芹立即点头道:“对啊,有这么回事,这个咱家可以作证,一会儿就给宫里写信,相关手续信到即办,空白的官凭告身,李郎想填什么就填什么!”

袁绍苦笑道:“如此一来,李郎是绝对有资格当上并州刺吏的了,我这便给何侍中写信,让他做李郎的举荐人便是。”

李勤忽道:“那凉州刺史呢?我可不可以兼领?”

众人一起看向他,心中都道:“胃口太大了吧,兼领两州刺吏之位,这不太可能啊!”

袁绍和张芹一起道:“这个是不可能的!”

李勤道:“那怎么能让这事变成可能呢,可有什么好办法?如我能兼领两州,扶角军两州作战,可以方便许多,才能更好地为皇上,为朝廷效力啊!”

袁绍一脸为难之色,他可是不敢出什么主意,而且也没有主意好出。

张芹却快言快语地道:“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两个州的刺史一起死掉,两个州又都在打仗,那李郎就能做上两州刺史,没准连校尉都能兼上了,身兼数职!”

李勤哦了声,再没说话,帐中的其他将领却一起沉思起来,各自想着心想,而贾诩则眨巴着眼睛,一看就是在想坏主意!

袁绍看了眼张芹,心中暗道:“你与魏元丕和宋枭有多大的仇恨啊,这种话你都说得出口,这不是等于在告诉李勤,只要整死这两个刺史,他就能身兼数职了么!”

帐中好一阵沉默,过了半晌,李勤才道:“我这个人太小家子气了,大敌当前,竟然还想着自己的升迁,人品有失,人品有失!”

张芹和袁绍连忙一起说非也,你李勤要是人品有失,那我们这些人不是干脆就没人品了么!

叫人拿出地图,李勤指着高奴县,道:“这里的地势平缓,没有可以埋伏的地点,所以如果我军一旦和羌兵开战,只能是硬碰硬的野战,没有任何花巧可言。”

为了显示自己也懂战术,袁绍抢先道:“我军没有花巧可言,同样李文侯也没有花巧可言,如果硬碰硬地野战,我军是完全可以击败羌兵的!”

将领们一起看向他,心中都道:“那可不一定,硬碰硬是要死人的,我们越境以客军的身份作战,如果伤亡太大,那么打到一半,我们就得想办法撤退,哪可能硬碰硬到底,打个平手有可能,击败就未必了!”

包括贾诩在内的所有扶角军成员,没有人认为会“打不过”李文侯,但却没有人认为一定会“击败”,打不过有可能是平手,可击败是胜利,平原地区一万人对二十万人,就算对方再渣,可也不是说赢就能赢的,起码李文侯的军队伤亡得起,而扶角军伤亡不起,这可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问题。

李勤和将领们没有说话,可张芹却道:“袁将军,话可不能这么说,硬碰硬就算是得胜了,可我军得死多少人啊,弟兄们可都是有家有业的,大老远地来并州送死,那谁愿意啊,要依着咱家说啊,为了减少伤亡,咱们还得用计。李郎,你说对吧?”

袁绍看向张芹,心中暗骂混蛋,你这是在挑拨离间吧,挑拨我和扶角军的关系。

李勤干笑两声,道:“还得用计,现在大家不就是在想着这事儿呢嘛,该怎么个用计法呢?”

贾诩忽然道:“不如,静观其变,以不变应万变,先看看李文侯怎么办,然后我们再找出破解之法,这样的话,我们有可能不用硬碰硬的。”

众人一起点头,说白了就是大家先歇歇,拖延时间。

李勤叹了口气,道:“那,就先静观其变吧!”

袁绍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可却终是没有说出口。

扶角军停住不动,并不过去攻打李文侯,这个消息一传到所归城,立时引发了羌兵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