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活色生枭-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宋阳一行赶到凤凰城,与早已集结待命的出访使团汇合,过了几天待一切准备妥当,选黄道吉日,恭贺回鹘大可汗登基的南理使团离京。又是二十几天的行程,队伍抵达南理北界雄关,折桥关。宋阳随便找了个借口,独自一人在城中转了一圈,回来的时候身边多了三个人:

易容后的班大人……右丞相要被送往回鹘,这是早就确定好的事情;

另两个算是老熟人,帛夫人身边得力干将,齐尚、巴夏。

离开封邑的时候,左丞相催促地急,去向帛先生夫妇请示瓷娃娃是否能去大燕的雀子还没飞到正主手中,又何谈回讯,宋阳就先带了瓷娃娃出来,雀书上说得明白,到折桥关再联络,若谢门走狗不同意小姐出行,谢孜濯再打道回府不迟。

对于此事,帛先生两口子都未反对。齐尚见到宋阳,不等发问更不管宋阳想不想问,他就直接开口解释:“是这么回事,接到侯爷的雀子,我们的两位当家也商量了下,说真的,这些年里两位当家也没见小姐真心希望做什么事情,难得这次她有了兴致,哪舍得拒绝。”

宋阳才一点头,齐尚见得到回应,立刻就兴奋起来,嘿嘿笑道:“另外……两位当家没说出口,不过我自己琢磨着,他们同意此事,应该还有另一重意思,想让侯爷和我家小姐多接触接触,当年老付家和老谢家,不是还有过一门娃娃亲嘛。”

宋阳不矫情,笑着岔开话题:“帛先生和帛夫人没来?”

“两位当家各有要紧事情,一时难以分身,再说我家小姐跟侯爷在一起,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咱接着说娃娃亲,虽说两位大人都过世的早……”

齐尚眉飞色舞,高兴地跟什么似的,宋阳从他的表情里,依稀看到了小九的影子……重新与大队汇合,使团明处的主官是邱大人,暗中的主事当然是常春侯,他多带回来三个人,旁人谁都不会多问一句,就是慕容小婉看到齐尚的时候,眼睛猛地亮了下。

齐尚来自睛城,皇城根下生、天子脚下长,灵秀大城里出来的人物,多少都沾了些灵秀气质,而且平心而论的话,齐尚这个人长得还是很不错的。

至此,宋阳身边人员真正齐整,办过通关手续,随使节主官邱大人一声令下,队伍再度启程,离开南理进入大燕境内。

(第三卷完)

第四卷 朔时月 第一章 吃面

有利益便有分歧、有争斗,密宗并非铁板一块,吐蕃也有反贼。其中势力最大的一支,首领唤作望谷。

望谷也是一位活佛,代代传承、声望颇高,最近十几年中他在高原上游移不定,逃避大活佛博结的打击同时,四处去煽动民心、历数博结之罪,到现在已经凝聚起一股可怕的力量。

望谷麾下,精兵数万。

他们自称义勇军,穷尽毕生之力只求推翻虚伪博结,不过在博结看来,这些人已经走上了魔道,受障困、无可救,是以吐蕃官方、各大寺庙都把望谷的军队和信徒唤作:鬼。

黄昏时分,望谷正坐在自己的帐篷中,默然不语……忽的,帐帘一挑,他的将军走了进来,轻声道:“上师,车队到了,咱们已经看过,和事先说好的一样。”

来自大燕的庞大车队,装满军械与补给。靠着这些军械,望谷能再武装数千信徒;凭着这些补给,他的大军能在这片荒漠戈壁中,再坚持上一阵子。

随着笑容,望谷活佛老脸上的皱纹仿佛快要碎裂开来……望谷长出了一口气:“燕国师言而有信,很好。”

查收货物自有手下人去操持,将军大人留在帐中,犹豫着问道:“上师,我有件事想不通,咱们当真要去攻打大燕?”望谷没吭声,只是看了将军一眼,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这个疑问在将军心中憋闷已久,既然已经开口,干脆一股脑讲出来:“大燕兵马雄壮,只凭我们难有作为,一旦东进,怕是再回不来故土了,与其如此,还不如西上进击,和奸贼博结拼个鱼死网破。”

望谷声音很沉:“没机会的,若西上必死无疑。”

“东进何尝不是送死,而且拼得没有一点意……”将军精通战事,但骨子里却是个莽人,情急中说话也不顾语气,很有些责问的味道。

不过望谷毫不动气,反而笑了起来:“你们是这高原上真正的好儿郎、是神佛眷顾的勇士,我怎会带你们去送死?”说着,他做了个手势,示意将军坐到自己身旁,继续道:“你应该也听说过,燕国有两位主人吧……佛主盛景和君主景泰,多少年里勾心斗角,倾轧不休。”

将军应道:“晓得,当年一品擂,景泰意欲除去国师,结果引得睛城暴动,一场大火连皇宫都被夷为平地。”

“你不知道的是,那场火还有下文。去年末,景泰登基三九大庆前夕,睛城再度莫名失火,刚刚修建好的皇宫,又被一把火烧成了平地。”

将军闻言吃惊不小,最近这一段他一直忙着兵马事情,哪有心思去关注邻国,是以全不知情:“这把火……会不会是国师放的?”第一场火时没人怀疑什么,但第二场大火,就让有心人开始琢磨,会不会是国师的手段。毕竟,除了宋阳等人,整座中土天下都以为燕顶与景泰矛盾重重。宋阳也早就知道,九月八那场大乱,虽然搞得仇人狼狈不堪,但换个角度去想,也是给他们帮了忙:让外人更以为燕国师、燕皇帝势不两立。

望谷先点头,再摇头:“任谁都这样想,可景泰拿不到真凭实据也就拿盛景和尚没办法,不过第二场大火之后,两位燕主真正势成水火,全无缓和的余地了,景泰已经开始准备了,从京都大雷音台到二十一座须弥院都被大军监视,随时都会进兵剿灭。”

“论实力,国师要差得远,他在各个禅院中豢养的僧兵,全部加起来也不过数万之众,看上去似乎不少了,可是莫忘记,这些僧兵被分在二十一个州府,又哪能敌得过精锐燕骑,何况大军虎视眈眈,和尚根本就没有出手的机会。”

“但是论影响,燕境内信佛者无数,国师地位尊崇……这才是盛景和尚的威力所在,他就好像是油,如果没有火,空有巨大力量也使不出,由此,他想成事、想扳倒景泰,就非得有人帮他放一把火不可。”

活佛言语玄虚,将军似懂非懂,不过大概的意思他能理解:“我们就是这把火?”

“不错,就是燕国师请我们去攻打大燕的,不过我们不挂自己的旗号,扮成奸佞贼博结的兵马……至于燕国师要做的事情,会有三重:一是为我军做内应,有他帮忙,高原勇士马蹄踏处所向披靡,必会接连大胜,他已承诺,我军破城后城中一切予取予夺。”

“有了火,燕国师这通油才会真正显出厉害……他具体会怎么做,我不是很了解,总之刀兵一起他便号召信徒乱上添乱,他有十足把握乘势而起,燕帝景泰危矣。这是燕国师要做的第二重。”

说到这里,望谷活佛的笑容更盛:“在盛景的算计里,博结或者草原上的大单于都不能助他起火,他们的力量太强根本没法控制,说不定就势占了他的汉家江山。只有我们是最合适的,凭着我们的人马,若有盛景内应,杀入燕境掠劫一番不成问题,但打下大燕是万万不可能,咱们帮着盛景和尚把火放起来,待他整顿好局势的时候,我们便撤回来。”

“待盛景和尚坐稳江山,燕国重整旗鼓,新的燕帝会助我推翻奸贼博结,这是他要做的第三件事。”说着,望谷站起身来,向帐外走去。

将军也急忙起身,跟着他一起向外走,同时皱眉道:“这是我们先帮他,他再助我们,若盛景背信、不认账又当如何?”

活佛都是好脾气,云顶如是,望谷也不例外,没有丝毫不耐烦,微笑解释道:“仍是三重……第一重,于我何损?去燕境内转上一圈,得银钱得粮草,只此一点便值回出兵的价钱了。”

“第二重,莫忘记,我们打的是奸贼博结的旗号,燕人自称上上之国,受此大辱焉能忍气吞声?盛景要想坐稳龙椅就得安抚国民邀买人心,就一定要找博结报仇,可单凭他们,杀得上高原又哪还有余力拒封草原?所以高原事还是要靠高原人来做,燕国会有大助力,帮我逐逆锄奸,但要说就此吞并吐蕃,他们做不到的。”

“第三重是最要紧的,不论盛景能否成事,他都曾引外来兵马入境为虐……你以为,这条把柄被我们捏在手中,他敢不应诺么?这些年里,我和他往来密函一共七十三封,所有信笺都被妥帖保管,藏于高原各个角落,护信弟子都得了我的吩咐,只要七十天内没得到我的消息,都会立刻放出信雀,把事情公诸天下。”

“盛景是聪明人,更是精明人,明知把柄会落在我手上,仍如此而为,也算是份没明说的诚意了。”博结缓了口气,继续道:“不管怎么说,我和盛景合作都有风险,但也是个机会,只要是扳倒博结的机会,我都愿意试试呵。”

将军还是不太懂,五国局势错综复杂,燕国师勾结外敌祸乱本土,就不怕草原狼卒或者高原雄兵趁大燕内乱时杀进来,灭掉他的汉人之朝么?

不过将军又转念一想,盛景也不是傻瓜,估计对此心中也有对策,话再说回来,燕国师有没有对策,又和自己有什么干系,便如活佛望谷所言,单只进军大燕掠劫一趟,就足以值回出兵价钱了!

这个时候望谷活佛已经走出帐外,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小丘,先望向燕国的方向,语气带笑:“按照约定,咱们去燕国应该正是寒冷时节,东方温暖富庶,刚刚好。”说着,他又转过身,向着西方远眺,声音也悄然带出了几分飘渺,喃喃道:“仁喀树川……”

仁喀树川,吐蕃语‘云端之城’的意思,即圣城。

中土汉人没兴趣一口一个‘圣城’地喊,没得把这座城池的地位抬得那么高,就简称唤它仁喀。高原吐蕃国的都城。

一般而言,中土各地兴建城池,若附近有山,都会把城池建于山脚下,唯独仁喀与众不同,它把一座山围了起来。

仁喀城正中,柴措答塔山醒目。

三年前睛城一品擂,宋阳初入铁笼的时候,曾和回鹘战士阿夏说笑要两国瓜分吐蕃,当时宋阳还问过,吐蕃神殿柴措答塔宫一共几层?

神殿一共七层。

就凭着中土的工艺水平,本来无论如何也建不起七层的宏伟大殿,但柴措答塔宫不同,它是依山而建,山被分作了七层,层层大殿耸立,是以神殿七层,取七窍玲珑天之意。

高原上大大小小活佛无数,除了个别混得太惨如云顶外,几乎每位活佛都有自己的‘颇章’,这也是吐蕃话,意为‘公馆’、‘本庙’或者‘宫殿’,大活佛博结的‘颇章’便是柴措答塔宫。

山顶,柴措答塔宫第七层,宏伟大殿正中,诸天佛陀塑像耸立四周,在他们的目光下,大活佛博结正在吃面。

博结就爱吃面,秘法腌制的香椿剁得粉碎,扔进汤中随着面条一起煮,即便高原上的面条充其量只能煮到半生不熟,他依旧吃得无比香甜。大活佛五十多岁的年纪,个子很矮但身形肥壮,单看背影倒是和宋阳手下忠仆、来自异域的哑巴有几分相似。

吸吸噜噜的吃面声响个不停,博结满头大汗,在他对面一丈之地跪着一个密宗僧侣。

大跪,双膝、双臂、双手、额头都接触地面,与其说是跪,倒更像是趴。面条还没煮好的时候,博结传他进殿,可是等他来到的时候,面条恰好出锅……僧侣一言不发,从体态到表情都无比虔诚,静候大活佛吃面。

直到盆中所有面条都被吃得一干二净,大活佛才长吁了一口气,把空盆扔到地上,舒舒服服地打了个饱嗝,对跪地僧侣开口道:“乌达,起身吧。”

第四卷 朔时月 第二章 拦路

乌达起身,却不急着抬头,端坐好后双手结印,口中轻轻唱诵起一段吉祥咒,祈赞大活佛。

博结面露笑容……打从心底深处泛起的尊敬,这就是他喜欢乌达的原因了。

密宗传承千载、吐蕃建国百年,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或许还稍逊于大燕,但也早就成为当世大国,远非南理可比,高原上兵强马壮、圣城中人才济济,大活佛身边有的是可担大任的精干角色,但他最宠信的两人中,就有面前这个乌达。

乌达是大活佛的近侍弟子,不过他的样子……皮肤干枯、满面皱纹、眉毛花白目光浑浊,少说也到古稀之年了,徒弟看上去比着师父要大上二十多岁。

其实乌达才三十多的年纪,但他有早衰恶疾,能活到现在已经是奇迹,或许就是因为随时都可能死去,所以他才会如此虔诚,修不到今生、就去修行来世吧。

不止早衰活过三十,乌达身上还有另一桩奇迹……

因为怪病,乌达还是娃娃的时候就顶了一张中年的脸。旁人把他当成了怪物,将其赶出家园,小娃在高原上游荡着,过了整整一个冬天,一只路过的商队意外在行程中发现濒死的娃娃。商队首领是个善良人,救下了乌达。问过他的经历人人吃惊,高原上的冬天风雪残暴,没有装备就是大人也必死无疑,凭着一个身患重症的小娃娃,竟然能撑到现在。

半个月后,随商队行走的小乌达忽然昏迷高烧不退药石无效,就在众人以为他重病发作必死无疑的时候,他又靠着惊人的生命力活了过来,而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一次原本目不识丁的娃娃,清醒之后竟然能开口唱诵出一篇篇圣王礼赞歌,词调清晰歌声响亮,从调子到音韵全都无可挑剔……

高原上自古就有‘神授歌者’的传说,大都是小孩子,一场高烧之后,被神灵护法圣王开启智慧门,几百万字的长篇史诗倒背如流。几乎每过百多年,就会有神授歌者出现,被信徒视为大如意吉祥。

小乌达的事情震惊了所有人,有好事者还去探访过他的故乡,等到了地方才发现,昔日家园早已被暴雪埋没、无一生还。由此事情也变得更加离奇了,信徒中风传着两个说法,一是家乡驱逐小乌达,受到了神罚;另则是家乡本就不详,但神明庇佑让小乌达提前离开免于受灾……不管哪种版本,都和神佛脱不开干系。

事情越传越广,最终为柴措答塔宫获知,大活佛降下法旨,传召小乌达入圣宫觐见,更开恩将其收做近侍弟子。随后二十多年里,乌达表现出众,做事精细干练,和他的年纪全然不相符,这倒不难解释,神授歌者开启智慧门,岂是凡人能相比的,再加上他那份无法作伪的虔诚,深得大活佛信任。

反复三遍吉祥咒结束,乌达终于抬起头:“恩师唤我何事?弟子尊请法旨。”

大活佛摇了摇头:“没有法旨要传,唤你来是想问问,七七法会准备得如何了?”

法会浩大,博结座下亲信各有职责,乌达负责的则是大活佛最最重视的部分:外使。

密宗佛法盛行于高原,但并不是说外域就没人信,最简单的,南理就有大批苦修笃信密宗,大燕和草原上也有不少信徒,七七法会之际,各地信徒都将云集而至,此外还有汉境禅宗的重要人物到访。

对于普通的信徒,大活佛没兴趣听,乌达也不会罗嗦去讲,他只挑拣最重要的人物:“南理方面,以妙香吉祥地为首,百余位禅宗高僧道贺,带队的是无鱼师太。”

“那位转世尊者不来么?”

“据说无艳尊者得神云兆,正在闭关参悟。”施萧晓不来高原,总要有个理由,乌达将妙香吉祥地给出的理由如实转述。

博结无所谓地摇摇头,毕竟,比丘尼无鱼的分量已经够重了。

乌达继续呈报:“域宗上师云顶活佛也随无鱼师太一起,届时此人如何处置,还要请师尊旨意。”

“不用特殊对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