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夫当国-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因为一时意气而造成国际外交留下不可恢复的痕迹。
  就袁肃本人而言,他不得不慎重考虑这份电报更深层的意思,毕竟袁世凯之所以这样来撰写电报,这其中肯定是有其他的暗示。其实就算不费脑子,直接也能推测到如果违抗中央政府的命令行事,后果肯定不会有好事。不管最后是否更好的推动外交谈判的发展,但“不停命令”这个帽子算是扣定下来了。
  不过并不因为这样的风险,他便会轻易就范,自己看准的还是袁世凯称帝需要拉拢一批军事将领的支持。尤其是经过了辽东一战,他袁肃的名声在国内必然会又上升一个档次,单凭这一点袁世凯就不能轻易的制压自己,最多就是今后发展的路子不太容易罢了。
  可细细想来,袁世凯的历史寿命似乎也没有几年了。
  当然,除此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还是紧随总统府发来的电文之后,陆军部又专门发来一封密电。这封密电是段祺瑞亲拟,以陆军部总长的名义命令袁肃按照既定计划执行,随时进兵辽东腹地,尽可能多占取辽东领土,为谈判之事提供便利。
  其他的不必多想,单单有段祺瑞的授意就足够了。
  第一点陆军部毕竟是全国军事中枢机构,陆军部派发下来的命令名义上就是最高命令;第二点腹黑点说,就算这件事真的会闹出不愉快,袁肃到时候也能把责任推卸到段祺瑞身上。
  于是在十一月十六日上午,袁肃正式下达执行反攻计划。
  营口第一兵团和第二师第一旅即刻向东城区发动进攻,针对还盘踞在营口近郊和沿海地区的第五师团登陆部队进行清扫。同时盖州防线上,十七师、第一旅和第二师两个旅,也立刻展开对第五师团主力部队的合围。
  仅仅停息了两天时间的辽东战火,再次被点燃了起来。并且较之之前而言,实际上这次反攻的规模要远远超过日军进攻的规模。
  营口东部地区的日军早已听说了中日谈判的消息,因此在十四日便停止进攻,等到师团司令部撤退的命令。只可惜师团司令部一直没有确切的消息,这边两个联队的兵力也只能继续等待。本以为中日进入谈判阶段就意味着停战,哪里知道中国军队这会儿又主动发起反攻。
  第二舰队的大部分主力舰已经撤回旅顺海军基地,只留下一些轻型军舰和运兵船还停泊在渤海海湾上,等待接应营口这边的部队撤回。事实上第二舰队到今天业已等得不耐烦,只是再不耐烦也不能抛下这几千人不顾。
  失去海军炮火的掩护,面对两倍多与本部的中国军队,再加上连续消耗多日所剩物资不多,营口东部地区的日军很快就陷入包围的困境之中。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即便中日两国已经开始谈判,但军队驻守的防线依然没有任何松懈,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进攻还是能够从容展开防守作战。
  营口东部的战事很快升温起来,无论是进攻方还是防守方都打的十分顽强。
  中国军队兵分三路进行迂回包抄,不过却在东城区的巷战中与日军防守部队纠缠不下。另外两路迂回到沿海地区发起夹攻,很快就爆发了大片区的肉搏战。中国士兵的士气十分高涨,而且人数众多,一下子反而让日军拿手的白刃战变得十分不利。
  交战整整持续了一天,袁肃前后调集了两批部队进行轮换进攻,不给日军一丝一毫喘息休息的时间。而日军除了几艘轻型军舰提供极其有限的炮火支援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外来援助,士兵们疲惫应战,防守的强度每过一个钟头就会大打折扣。
  截止到傍晚,中国军队完成了对海岸一带地区的占领,彻底将东城区内余下的日军残部包围了起来。东城区的巷战进行的十分吃亏,不仅对中国军队而言吃亏,对日军军队而言同样吃亏。前者是缺乏巷战经验,而且又急于求成,因此让潜伏在暗处的日军有机可乘。后者一开始还有一定优势,可是随着中国军队分区切割,部队逐渐的分散,彼此之间更是失去联络,仅仅只能各自为战。
  因为天色已暗,再者与日军的巷战也造成了一定伤亡,袁肃果断下令各部停战作战,于东城区周边设防围拢。他原本就没打算一口气将营口的日军全部消灭,即便是包围了东城区剩下的日军残部,也只是打算尽可能收为俘虏。
  现阶段已经不是重创日军生力军,又或者是制造一些重大的政治影响。辽东这边接下来的所有军事行动,全部都只是为了给中国谈判代表团增加砝码罢了。只要能抓一批俘虏,这批俘虏就能被当作商品在谈判桌上卖出去,到时候日本代表团要考虑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倒要看看还有没有之前的傲慢之态。
  盖州防线的战斗进站并不像营口这边顺利,毕竟营口这里两个联队的日军登陆队,目前俨然属于一支孤军,既缺乏物资又孤立无援,所以能够一鼓作气完成包围。盖州这边集中着第五师团主力部队,又有炮兵又有后勤指挥系统。
  第一旅和第二师两个旅之前连据守阵地都打得十分艰难,更别说反守为攻。
  中日双方在盖州南部断断续续交战四、五回,有零星的摩擦,也有大规模冲锋。但是直到一天战斗结束下来,中国军队并没能占据多少便宜,仅仅只是在第一轮突然袭击时攻克了日军在正南方向的两处军事据点。
  赵山河和田文烈本打算收回之前沦陷的西南侧翼阵地,可惜连续好几次冲击都被击退,甚至因为多次冲击而出现火力断点,险些让日军打了一个防守反击。好在下午两点钟时张作霖十七师及时赶到日军东翼发起进攻,迫使日军分兵防守,这才把日军稍微高涨的气焰完全压制了下来。
  只不过纵然有十七师的加入,可正面对战中日军队的素质还是最大的鸿沟。
  袁肃对盖州这边的战况并没有过多批评,他无非只是希望通过军事行动制造压力,要说唯一寄予希望的目标还是在营口这边。他在当晚发到盖州的电文里称,今后对日作战不必急于求成,只需趁势而为即可。
  当天晚上,旅顺司令部便将辽东这边再发变故的消息转发到了北京。
  直到次日凌晨时在北京的日本外交代表团才收到电文,内藤新平和日置义都大感头疼,连夜磋商许久。到天亮后再次动身前往广渠门外交部公务招待所时,日本代表团的几位主事官全部都是臃肿着眼睛,不过所有人的情绪却显得异常激动。
  刚刚进入会场不久,内藤新平根本没有落座下来,直接用阴沉并且带着愤怒的语气说道:“诸位,既然中日双方决定进行外交谈判,至今已经是第三天的会期,可是对于贵国不遵守和平谈判最高原则和国际道义的惯例,我感到十分的不满。”
  昨天袁肃组织进攻的消息并没有向北京及时做出交代,所以北洋政府这边丝毫没有收到任何风声,也完全不知道内藤新平究竟是什么意思。
  陆征祥微微拧着眉头,保持着冷静的语气问道:“内藤阁下,我希望你能把话说更明白一些,我们完全不知道你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内藤新平大声的斥责道:“你们的军队昨天再次向我第五师团发起进攻,目前已经截断了第五师团从营口海岸撤退的路线,我第五师团两个联队的兵力正被困在营口城内。”
  听完这番话,中方代表团众人都露出了几分诧异的脸色。
  倒是段祺瑞脸色只是稍微变化了一阵,随即很快又恢复镇定。
  …………………………………………………………………………
  【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陆征祥负责中国与日本的谈判。在日本的胁迫下,也因袁世凯急着当皇帝,需要取得日本的支持,便同意了“二十一条”,由陆征祥执行签字。签字后,国内震惊,陆征祥一时为国人所痛骂,皆指他为卖国贼。这位风云一时的外交总长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之鼠。由于受到人民痛骂,舆论指责,陆征祥也感到无颜面对国人,所以,后来袁世凯称帝,要封他为侯爵,他坚决予以拒绝,并偕夫人逃往北戴河暂避。袁世凯死后,陆征祥才回到北京,继续担任外交总长。】



  第12章,筹码在手
  陆征祥连忙侧头与左右低声交谈了几句话,可是其他人也都不知道这件事的详细情况。他继而又转向段祺瑞,问道:“段总长,这是怎么回事?”
  段祺瑞没有理会陆征祥,反而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姿态,冲着内藤新平冷声说道:“真是笑话,你们显然居然还有脸在我们面前谈道义和惯例?你们日本人发动针对辽东的进攻,这难道就是道义吗?”
  一旁的陆征祥从段祺瑞的神态和语气中多少是可以判断出一些情况,可想而知昨天在辽东确实再次发生了武装冲突。虽然他对此感到很忧虑,不过既然是在谈判桌上,那势必是要保全中国的尊严和谈判的底气。
  于是他也紧随其后的说道:“不错。岂不说这些都是你们的片面之词,更何况是你们第五师团不肯撤退团先。既然你们的军队迟迟不肯撤退,那我们有理由相信你们是有非分之想,说不定昨天所谓的战事,仍然是你们企图趁隙进攻,结果被我驻军挫败了而已。”
  内藤新平愤怒的说道:“我们原以为你们中国人是有诚意进行这次谈判,没想到你们不仅假借谈判之名,私底下仍然授意军队任意破坏辽东的秩序局面。哼,现在我们来跟你们讲道理,你们却还是这般置之狡辩。如果真的不想和谈,索性就直接挑明来说。我们不必再继续谈下去,直接战场上见好了。”
  另外一名日本军事代表同样情绪激动,近乎咬牙切齿的说道:“别以为你们支那人得了一时便宜就能得意忘形,真要是到了开战的地步,我可以保证两个月之内有五个师团增兵辽东,到时候叫你们领悟到什么是大日本帝国的制裁!”
  日本军事代表的话,就是要让中国代表以为日本方面是已经准备好两套方案,如果谈不拢那就索性开战。目前辽东战争的情况是中国一个兵团、三个中央师外加一个地方师,合计七八万对付仅仅一个第五师团,即便如此还打得十分吃力。等到日军增兵五个师团来进行这场战争的话,中国又需要或者说又能抽调多少兵力来应对?
  一些代表听完翻译的话之后,忍不住露出了担忧的脸色。
  但是陆征祥、段祺瑞二人却依然保持着不为所动的神态。前者是深知目前国际形势,正因为英法列强迫切需要日本驰援欧洲,所以是不会支持日本扩大辽东的事态。再加上前不久刚刚因为泄露《二十一条》内容,日本的野心已经引起了英法美俄四国的戒备。一旦日军执意增兵辽东与中国开战,即便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但日本在外交上也绝对占不了任何便宜。
  至于段祺瑞自然是深谙军事道理,他很怀疑日本能在两个月的时间内调集五个师团来到辽东,再者就算是两个月的时间可以达成这一列调兵遣将,但陆军部从一开始就在为战争扩大而做筹备,同样可以利用这个两个月从各地增兵辽东。简单一句话,他根本不怕日本。
  “废话那么多作甚?”
  突然之间,段祺瑞拍案而起,满脸不屑的盯着内藤新平说道:“谈了两三天的时间,你们日本都不肯公开就此事做出道歉,还他姥姥的敢跟我们讲诚意?你们若有诚意,谈判何须拖延到今日?都还没谈拢算什么谈和,这会儿辽东继续开战那是在情在理,有什么好说的。我今天索性把狠话放出来,你们要谈就老老实实的谈,休想有任何投机取巧的心理;如果不想谈,今天咱们就把话摊开来说,是要宣战那就趁早,欺我泱泱中华会惧你东瀛小国!”
  段祺瑞的这番话十分有气势,说到最后更是有一种咆哮示威的口气,一下子将中日双方所有谈判代表都震慑住了。
  即便是陆征祥也万万没料到段祺瑞竟能放出这样的狠话,这其中的攻击性和火药味十足浓烈。搞外交最忌讳的就是心浮气躁,因为外交场合的一言一行都是代表着国家的言行。就好比现在,因为一时冲动万一真的激恼了日本代表,原本是一场和谈结果却变成了宣战,那岂不是陷国家于不义?
  日本众代表连忙交头接耳的议论了起来,情绪激动着更是按耐不住的爆出粗口,扬言要与中国一战。但是以内藤新平和日置义为首的正式外交人员,却还能保持一份冷静,毕竟他们常年从事外交工作,各种场面都见怪不怪了。
  不过即便如此,场面还是很快失控了。
  中日双方代表团的心思已然不再谈判上面,有鉴于势头不对决,陆征祥和内藤新平双双站起身来,决定中止今天上午的会议,改在下午两点钟时再继续会期。
  从会场出来后,陆征祥还是忍不住向段祺瑞发了几句牢骚,认为段祺瑞刚才那番话极为不妥。好在内藤新平情绪还能稳定下来,不至于酿成一场外交事故。
  段祺瑞却不动声色的说道:“日本人现在就是想在谈判桌上恐吓我们,与其让他们恐吓,还不如先发制人,直接抄了他们的底。他们以为我们不敢开战,我就偏偏要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怕一战。你也看到了,内藤新平不过是虚张声势,如果他真的有胆量把这件事闹大,当时就直接表态出来了。”
  陆征祥叹了一口气,他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纠结下去,旋而又问道:“段大人,辽东那边的事情莫不是真的吗?怎么我们一点消息都没有收到?”
  段祺瑞不慌不忙的说道:“就算真有此事也不足为奇,陆先生无须多虑,先别说如今谈判毫无进展,就算谈判进行的很顺利,只要一天没有签署和约,就表现辽东冲突一天没有正式结束。袁总司令在前线的行动实际上正式在为我们争取谈判筹码,我相信今天下午如果日本人还能回到谈判桌上,接下来的情况一定会好转。”
  陆征祥面露忧愁,不知道该作何评价,过了一会儿后他又问道:“那这件事要不要立刻上报到大总统那边?”
  段祺瑞罢了罢手说道:“奉天那边既然没有发回电报,又或者是因为电报有所延误,这件事迟早终会让总统府那边知道。更何况,严格的说单凭日本方面片面之词,我们也弄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只要优势在我们手里,其他大可先不顾。”
  他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希望能为辽东方面争取多一些时间,哪怕一天两天都好。省的这件事被一些官僚主义者获悉后大做文章,弄不好就会造成很不好的后果。
  陆征祥微微点了点头,说道:“那好吧。就先这样。”
  到下午的时候,日本代表团最终还是回到了谈判桌上。也正如段祺瑞所预料的那样,无论是内藤新平、日置义,又或者是其他军事代表,虽然一个个脸色仍然有不同程度的不好看,但显然在几经争论之后,最终还是决定加快谈判的进程,不能再做无谓的拖延和僵持。
  内藤新平首先表示关于段祺瑞坚持要求日本政府公开道歉一事,目前他本人以及其他代表团成员都不能擅自做主,但却保证会正式发电报回国内向首相阁下请示。而在请示的这段时间里,为了不耽误谈判的进程,他希望中日双方能就和谈的内容细节先行探讨。等到这方面都落实下来后,不管日本本土对公开道歉是作何答复,大可另外再论。



  第13章,重挫元气
  这个说法虽然不能让段祺瑞感到信服,但是他也不是那么蛮横不讲道理的人,先谈和约细节没问题,反正只要最后日本首相不肯就道歉一事给一个说法,大可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