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三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夫当国-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13章,重挫元气
  这个说法虽然不能让段祺瑞感到信服,但是他也不是那么蛮横不讲道理的人,先谈和约细节没问题,反正只要最后日本首相不肯就道歉一事给一个说法,大可中止和约的有效性。
  在整个下午的几个钟头里,中日双方代表团总算结束了长达两天半时间无意义的争吵,就和谈的条文细节内容展开了商讨。关于和谈方面中日双方自然早就有所打算,无非是因为这段时间的争执不休,而稍微做了一些调整。如今就只是将彼此的意思轮番表达出来,合得来的地方予以保留,合不来的地方则再详细计较。
  日本代表团所提出的方案,那就是立刻停止辽东军事冲突,双方各自撤军。同时作为道歉,日本将全部撤销针对山东青岛的进攻计划,不过有两点的前提那就是中国必须在一个月之内派兵接管青岛,并且德国驻军也要在一个月内全部解除武装撤离青岛。否则,日本将视此次青岛交接为外交诈骗,是中国X政府协助同盟国进行外交政治掩护,到时候将会呈请到协约国其他成员国,一致发出对中国的制裁。
  关于辽东的善后工作,中国军队后撤的界限依然是辽东半岛之外,并且北洋政府要对中国军队火烧丹东一事做出交代,对于在大火中的损失以及日籍人员的财产、人身伤亡,都必须承担赔偿的责任。
  对于日本方面提出的要求,陆征祥自然是据理力争。不过陆征祥的争论方式显然有些太过文弱,以至于谈了半天日本方面丝毫都不愿意在这一点上有所让步。
  直到这时,一直面无表情的段祺瑞冷冷的“哼”了一声,重重的举手拍案,向日本代表团众人呵斥道:“你们别把事情弄混淆了,现在谁在求和,谁在议和,难道连身份都搞不清楚吗?你们擅自进攻我国领土在先,如今战败失利却还有资格跟我们讨价还价,简直是痴人说梦。普天之下也绝没有这样的道理。”
  日置义摆出一副不动声色的高瞻姿态,不疾不徐的说道:“段总长,很多事情我们需要一分为二来看待。我们日本政府已经再三强调,甚至从一开始就发出声明,辽东发生的战事只是地域性的局部冲突,实际上与我们官方没有很大的关系。关于第五师团方面,我们在和谈结束之后,一定会给予严厉的惩处,必定有一个让贵国政府满意的交代。”
  段祺瑞冷笑道:“这难道还需要你特别强调吗?”
  日置义接着说道:“既然这属于地域性冲突,我们不应该因为一支部队的擅自行动,而把冲突的范畴扩大化,更不应该在这场冲突中伤及无辜。丹东在地理上原本是远离冲突交战地区,本不应该承受战火的损害。可是你们中国军队悍然主动发起针对丹东的进攻,还纵火焚烧城镇,造成重大的伤亡损失,无论如何,这一点也需要有一个妥善的处置才是。”
  段祺瑞冷冷的盯着日置义,语气丝毫没有退让的说道:“你觉得你的话很有说服力吗?公使先生。不管这是地域性军事冲突,又或者是什么擅自行动,但不管怎么说,双方擦枪走火那就意味着是一场战争。既然是战争,那丹东就没有什么可以逃避战场之外的理由。”
  日置义严肃的说道:“话不能这么说……”
  不等对方把话说下去,段祺瑞突然提高声音的打断道:“就算按照你的意思来说,就算抛开其他一切都不算。你们日本军队主动进攻盖州,你们的舰队向营口打出了几千斤、上万斤的炮弹,整个营口东城全部沦为废墟。我们主动出兵丹东,放火烧毁丹东部分城区,那也是一报还一报,大家算是扯平了。”
  听到这里,陆征祥连忙忍不住插嘴补充了一句:“更何况,丹东失火的原因现在还没有调查清楚,你们凭什么指证是我们中国军队所为?我们也有目击者称是你们日军守备队防守不力,最终企图火烧丹东来拖延我军的步伐。”
  陆宗舆也跟着说道:“就是,丹东失火的第二天我们的部队便主动组织民众抢救火灾,如果是我们放的火,何必还要救火。”
  日本代表团随即又展看了一轮反击,在他们看来中国代表团当中的外交人员根本不足为惧,唯独段祺瑞这个痞气十足的大将军让人不得不感到异常头疼。然而不管他们怎么狡辩、怎么讲道理、怎么旁征博引,每当面对段祺瑞时,这些话一下子就显得毫无底气起来。
  直到最后两天的谈判会议,段祺瑞依然没有丝毫退让的意思。
  中国代表团所提出的和谈方案,那是日本政府就此次事件公开道歉,取消任何针对青岛以及胶州湾主权的军事企图,同时将辽东半岛目前中国军队所占据的城镇归还给中国,除此之外旅顺租界的租期缩短为二十年。
  日本外交谈判代表团在赴华之前是有过一个谈判底限,但中国方面所提出的方案,无一不是超出这个底限之外。而且就中国方面的态度,以及辽东目前的局势而言,显然是抱定了绝不退让的决心。
  因此谈判不得不再次陷入了一种僵持。而与此同时,同样是在这过去的两天时间里,中国军队于辽东依然没有放松军事行动。在十一月十七日这天中午,营口连续发动了七次围攻战,造成了被围困在东城区日军重大伤亡,不得不在下午两点钟时向中国军队投降。前后五天的作战,营口战场一共俘虏了日军一千八百人,击毙日军五百六十余人,可谓是辽东开战一来最重大的一次胜利。
  盖州战线上的进站尽管还是很缓慢,不过随着十七师麾下各战斗单位陆续抵达,已经逐渐完成了对第五师团侧翼大范围的夹击,从而使整个盖州战线由防守姿态全面变成进攻姿态。第五师团因为受到国内各项命令的限制,再加上大谷喜久藏个人政治处境陷入极其不利的地步,从而极大影响了指挥能力,全师团的防守完全只依赖于麾下各联队、各旅团指挥官来做随机的应变。
  在十六日晚上,第一旅冒险发动了一次夜袭,终于成功收复了沦陷已久的侧翼阵地。此役前后进行了五个多小时,期间还被日军反攻成功一次,但最终因为日军后续支援力量十分有限,使得第一旅完成了决定性的一击。
  整个作战第一旅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损失了近五百名士兵,近一千人受伤。但日军的伤亡情况显然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整个坂本联队全军覆没,联队长坂本经一郎被俘后选择切腹自尽。日军共计阵亡六百余人,被俘七百余人。
  从十五日到十七日,发生在营口和盖州的这两场战斗重创了第五师团元气,也为北京的日本外交谈判代表团徒增了一份霜雪。到了十七日,日本陆军省迫于压力而下令撤去第五师团总司令长官大谷喜久藏职务,改由总参谋长福田雅太郎暂代总司令;同时又委任神尾光臣接管旅顺司令部。
  ………………………………………………………
  【推荐一首古筝曲《渔舟唱晚》,以及《渔舟唱晚》改编版《筝锋》,后者就是周星驰电影《功夫》里那两个杀手杀人时所弹奏的古筝曲,相当给力。每当听这首古筝曲都会血脉喷张。听说多听古筝曲可以缓解神经衰弱哦。】




  第14章,最终谈和
  早先陆军省的命令虽然给第五师团带来极大的压力,但大谷喜久藏多少还是能够挺住这份压力,既然陆军省没有及时下令对他进行惩处,也就说明日本本土还是希望第五师团能够在最后时刻做出一些漂亮的收尾工作。
  只可惜大谷喜久藏一意孤行,将所谓的“收尾工作”理解为继续保持前线战争状态,伺机完成一次改变整个战争局势的逆袭。然而前前后后又过了七八天时间,他不仅没能改善第五师团目前的困境,相反还导致伤亡和被俘的人数剧增。
  此次陆军省下达的撤职命令,表面只是一种很轻微的惩处,但实际上也就是在暗示大谷喜久藏以死谢罪。
  十七日这一整天,大谷喜久藏将师团司令部的交接工作全部完成,于是启程返回旅顺。傍晚抵达旅顺后,将早已准备好的遗书和另外几封个人书信交由勤务兵代为寄出。最后又与神尾光臣进行了一次短暂的会谈。在这次会谈上,他并不对自己即将离世感到害怕,也不会此次战败而感到懊恼,只为神尾光臣从一开始没有发兵驰援第五师团感到愤怒。
  在他看来,只要当初第十八师团能与第五师团一起,或者在盖州进攻战处于不利时及时增兵,这次作战绝不会落到如此窘迫的困境。
  神尾光臣对此只能深表遗憾,他说道:“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发生,即便当时我下令十八师团出兵,可没有得到上级的许可,后勤物资供应十分困难,我们不可能真的在十天之内攻入奉天,而到时候的结果也如同现在一样。”
  大谷喜久藏自然听不进去神尾光臣的话,如果他真的能听进去,当初在还没拟定出兵计划时就会接受神尾光臣的意见,不会如此草率的发起行动。他没有再多说其他,最后的要求仅仅是希望由神尾光臣来为自己介错。
  通常来说受邀成为介错人是一件无比光荣和深受信任的事情,但是神尾光臣现在却一点也不觉得这是意见很荣幸的事情,他甚至很清楚大谷喜久藏就是希望借助介错一举来羞辱自己,让自己永远的内疚。
  如今神尾光臣已经是五十九岁的高龄,哪怕是武士世家出身,可人老体衰,而介错所切的人后颈处骨头错综复杂,需要极其熟练并且精准的刀法方才能一击必中,否则刀很有可能被卡在脊椎骨上,不仅不能是切腹者更快得以解脱,反而还会更加痛苦。
  一旦他介错失败,一则是玷辱个人武士的名义,二则还是让大谷喜久藏受苦,从而心中留下这份挥之不去的内疚。只是面对大谷喜久藏如此坚决并且人生最后一个请求,他也不可能出言拒绝,只能硬着头皮点头答应下来。
  午夜十二点,大谷喜久藏在旅顺司令部阅兵台执行切腹,然而在介错阶段神尾光臣果然还是失手,未能一刀斩断大谷喜久藏的头颅。大谷喜久藏饱受着双重剧痛,脸色涨红了一片,额头青筋凸起,却用最后一口气嘶声大喊:“天皇万岁。”
  在大谷喜久藏断气之后,神尾光臣惭愧至极。此事自此成为历史上一次让人铭记的笑话。
  随着福田雅太郎和神尾光臣分别接管第五师团、旅顺司令部之后,辽东日军立刻展开了前线整顿工作,并且主动与营口辽东统X战总司令部取得联系,约定双方分别派遣专员前往奉天,磋商双方退兵的事宜。
  正是因为辽东日军这一系列的变动,北京外交部公务招待所的谈判会议进展情况,立刻发生了一连串重大的转折。首先是在十六日这天,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会见日本驻华公使日置义,要求日本尽快达成与中国的和谈。
  原来就在过去的几天时间里,由于中国国内与日俱增的反日情绪,继而还连累到了英国、法国、俄国等在华利益。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更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人在兴风作浪,居然在背地里煽动情绪激动的中国国民,开始向英法等协约国的公使馆、领事馆发起抗议,甚至声称如果英法继续纵容包庇日本,中国国民将会发起针对英法俄三国的罢工和抵X制商业等方面的行动。
  从十月二十八开战到今天十一月十七日,中日交战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是根据每天都在更新的统计情况,中国国民在政府、士绅和政治活动家们的号召之下,针对日本公司、工厂进行的罢工,以及持续的抵X制日货,已经直接导致日本尽千万日元的经济损失。
  日本政府之所以急着派遣外交副大臣来华救火,经济遭到遏制同样是不容小视的原因之一。有鉴于此,英法俄三国都不想重蹈日本的覆辙,而且他们都知道中国人一旦闹起情绪那还是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欧洲战场应付不暇,远东这边可不能再出什么乱子。
  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日本外交代表谈不可能再继续拖延或者坚持不退让。
  但是对于中国方面要求交回辽东半岛已被军队占领地区,这一点日本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双方又争执了两天的时间,最终达成初步协议,中日于辽东立刻停战,并且日本允许将盖州到岫岩以北的地区还给中国,然而丹东到东庄等沿海地区,依然要归还于日本。
  至于旅顺租期问题,磋商之后暂定于一九四零年归还于中国。中东铁路路过岫岩、盖州的路段主权移交给中国,但仍然有日本公司承办运营。交还给中国的辽东土地,原有日籍居民继续保留十年的居住权,其他居民则可以通过中日外交代办机构协商,一次性签订移民日本或者归还中国国籍的手续。
  中日双方共同签署辽东和平协议,规定辽东“十年停战期”,双方都不可在彼此界限三十里之内驻扎军队,以确保不会再发生诸如此类的军事摩擦。
  关于中国军队纵火焚烧丹东一事,中日双方都互相指责,可是一时半会也都没有搜集到足够的证据。最终日本方面也只能忍气吞声,决定不予追究这件事,不过却额外的要求中国方面无偿释放辽东战场上的俘虏,并且对目前俘虏中伤员进行妥善安置。
  ………
  【奇怪,‘抵’‘制’都被和谐了】




  第15章,战后狂热
  辽东战争最终没有被称为是一场战争,在后世仅仅当作是一次“突发事件”。
  不过从“突发事件”之前的收复青岛主权,再到整个事件为捍卫国家主权和荣誉的过程,无一不是彰显了北洋政府的正面形象。在随后袁世凯于新华门瀛台发表的演讲,更是为北洋政府和中央军做足了美化工作。
  各地报纸纷纷大发文章称赞北洋政府的民族大义和中央军英勇保卫国家,不管是政府安排的喉舌,还是更多自发刊登相关报道的报馆,这些消息和内容都能够让全国民众接受。就连远在日本的孙中山也不得不发出通电,表扬袁世凯的“英明果断”。
  收复青岛租界的主权已经可谓是近百年中国首次成功清洗过往耻辱之举,前清几十年没能解决的难题,终于在北洋政府时期有了一个关键性的开端,怎能不让全国人民感到激动?而通过与日军正面作战的军事行动,又将刻骨铭心的甲午战争之耻辱得以挽回,更是让普天之下恢复对中央政府的希望和对中央军的信心。
  这是一次历史壮举,也是改写整个中华民族困境的壮举。
  近代中国的老百姓最缺乏的几项东西当中就包括“自信心”、“希望”,当一个饱受质疑的中央政府给了人民希望和信心,这就好比在黑暗中忽然举起了一簇火把,就算不能照亮全部的黑暗,但是也给人们指出一个方向。
  再加上在袁世凯的授意之下,北洋政府所操控的喉舌,以及在全国各地奔走活动的筹安会,北洋政府的正面影响力更是登高一层。尤其是袁世凯个人的形象,被各方面吹捧的如同星月一般高高悬空,很快就成为了全中华民族的“复兴领导者”、“中华富强的导师”,诸如此类这般的伟岸。
  不仅如此,由于筹安会的积极活动,民间对国体一事也渐渐有所意识,虽然还不是很清楚袁世凯即将推行帝制,但是也是事先做好了一定心理上的铺垫。
  杨度在这段时间的活动中,主要就是在引导人们认识目前中国先行的政治体制和国体的弊端,比如说青岛一事袁世凯力主一战,可是因为国会意见的不和才拖拖拉拉许久;再比如说大总统本以个人命令打算继续向辽东增兵,然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